书城文学世界最美的诗歌
18573900000114

第114章 秋日

里尔克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壮大。

把你的阴影投到日晷之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尽快成熟,

再给他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更多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

建筑,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

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的,游荡。

(冯至译)

诗人小传

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布拉格。1897年结识女作家普洛美。1902年旅居巴黎。1905年结识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1929年迁居瑞士。1926年死于白血病。他的咏物诗,摆脱了德国抒情诗的传统,融入多重感觉。有诗作《生活与诗歌》、《祈祷书》、《耶稣降临节》、《新诗集》、《杜伊诺哀歌》等。

里尔克像里尔克的诗作,前期偏重于浪漫主义,后期主要是象征主义。他的代表作《杜伊诺哀歌》与《致奥尔甫斯之十四行诗》把象征主义手法发挥到极点,使用了许多极富象征意味的词句,来表达对世界与人的思索探讨,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品茗赏诗

这首《秋日》写于1902年的巴黎。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北岛称赞它“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诗歌开篇以一种深沉凝重的语调来表达盛极一时的夏天已经过去,日晷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风吹过牧场,则意味着秋天的到来。“把更多的甘甜酿入浓酒”,可以视为诗人对于秋日情感的最深积淀。“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筑”,“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则表达着人生的漂泊与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的,游荡”,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