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最美的诗歌
18573900000033

第33章 红烛

闻—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底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人小传

闻一多像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4年,诗集《红烛》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死水》。此后,他放弃诗歌创作,埋头钻研学术。抗战期间,他带领学生从北平徒步前往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4年加入民盟。1946年7月l5日,他在抗议国民党暗杀民盟党员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著名演说《最后一次演讲》,回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枪杀。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

品茗赏诗

此诗写于1923年,是闻一多的名诗,也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此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