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1858700000018

第18章 读故事,解读人际交往与沟通(2)

有一次某位公关谈到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一个实例。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500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一定是坑坑洞洞,凹凸不平,令人大失所望。同样的,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然后他进一步分析道,在人际关系上,有人是永远拿着放大镜,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相信他人,交到朋友。相反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永远都欣赏别人美好的一面,就是这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利。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同时也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听众,这并不是说放大镜没有用,不过放大镜的焦点应该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教他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放大镜便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应。

故事解读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对使用放大镜与望远镜方法的最好阐释。与人交往时,放大镜或望远镜,哪一种会使你更受欢迎?

◎ 土著人看电影

一个土著人在美国看电影,买了票之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他气呼呼地走出来又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售票小姐觉得很奇怪,可还是卖给了他,结果过了一分钟,又见那个土著人暴怒地走向售票口:“再卖给我一张票!”这次售票小姐就问他:“你不是已经买了两张票吗,干吗还要再买?”土著人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会有一个小姐把我的票抢过去撕掉!”

故事解读

全球化意味着跨文化经营将不可避免,理顺彼此的沟通是当务之急。而沟通,其前提则是意识到并尊重彼此的差异,然后才能化解。

◎ 聪明的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被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品,应该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卫像。各位可知道,当米开朗琪罗刚雕好大卫像的时候,主管这件事的官员跑去看,竟然不满意。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琪罗问。“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是吗?”米开朗琪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吗?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地修饰起来。随着米开朗琪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

隔一会儿,米开朗琪罗修好了,爬下架子,请那位官员再去检查:“您看,现在可以了吧?”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的!好极了!这样才对!”送走了官员,米开朗琪罗先去洗手。为什么?因为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过原来的雕刻。

故事解读

请各位想想:如果米开朗琪罗不这样做,而跟那位官员争,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吗?如果双方产生了矛盾,首先认错,然后给别人你按照他的意图去做的感觉,无论你是否真正去做,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 五块钱的误会

有一位台湾影剧界的名人说,有一次拍电影,她打电话叫了无线电计程车回家,下车时计费表上显示的是180元,她拿出200元给司机,司机默默地收了。

以台北市的计费标准,表上加15元等于车费,她稍微等了一下,以为司机会找5元给她,但司机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想,算了,才5元嘛,就拉开车门下车了。

关上车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无线电计程车的,按规矩需再加叫车费10元,是她还欠司机5元才对。于是她又敲敲前车窗,赶紧把5元再递给司机。

司机冷冷地摇下前车窗来,说:“哼,亏你想到了,不然我还以为连你这样一个名人,也想贪我5块钱的小便宜!”

虽然误会是化解了,但这位名人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说:“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我少给了他5元呢?”

故事解读

是不是有些时候,我们像那个司机一样,无声地忍耐着某个人的作为,而事实上,我们反而误解了那个无辜的人,沉默让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

◎ 敏锐的观察力

李晓是一家服装公司的经理,他资质过人、经验丰富,但是公司的员工却一见到他就会心生畏惧。

李晓一进办公室,热闹的房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在李经理面前噤若寒蝉。开会的时候,只有李晓一个人滔滔不绝地演讲,大家都不讲,也没机会插上一句话,但李晓却自我感觉良好。

这样,由于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尽管李晓很优秀,公司的业绩多年来还是一直徘徊不前。

故事解读

一个优秀的主管必须具备通过仔细地观察部下,从部下的反应中发现自己的行为适当与否的能力。提高自己观察力的敏锐度,及时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你就能找出阻碍公司发展的症结所在。

◎ 善记名字的总统

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赢得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使人感到被重视。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罗斯福制造了一辆轿车,当汽车被送到白宫的时候,一位机械师也去了,并被介绍给罗斯福。这位机械师很怕羞,躲在人后不同罗斯福谈话。罗斯福只听到他的名字一次,但他们离开罗斯福的时候,罗斯福特意找到这位机械师,与他握手,叫他的名字,并谢谢他到华盛顿来,相信这一幕会令这位机械师终身难忘。

故事解读

难道我们比总统还忙吗?能不能记住下属的姓名,与忙不忙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是否尊重自己的下属。

◎ 双倍学费

有一个年轻人,去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的技巧。他为了表示自己有好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末了,苏格拉底要他缴纳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缴费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得教你两样功课,一是怎样闭嘴,另外才是怎样演讲。”

故事解读

成功的演讲家,应该是“有张有合”的。该讲则讲,不该讲则不讲;该点则点,点到即止,恰到好处。同样,在与人沟通时也应“有张有合。”

◎ 巧妙的批评

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扬扬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故事解读

在指导下属的工作时,赞扬比批评更有效。赞扬可以使人心甘情愿地去改正错误和弥补不足!

◎ 总会有另一种观点存在

阿甘死后,升入天堂。在天堂入口,他遇到了圣徒彼得。

彼得对他说:“很高兴见到你,阿甘,我们已经听到了许多赞扬你的话。但我不得不告诉你,这里已是人满为患,因此每个想进入天堂的人都得接受一次测验,通过测验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

阿甘说:“彼得,能来这里我很高兴。不过没有人告诉我要测验,但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测验。但愿题目不要太难,毕竟生活本身就已经是一次足够难的测验了。”

彼得说:“我知道,阿甘。测验不是很难,只有三个问题:

1.一个星期中有哪几天是以字母T开头的?

2?郾一年有多少秒(Seconds)?

3.上帝的名字是什么?”

阿甘带着这几个问题离开了。第二天,他找到彼得,要回答问题。彼得向他挥了挥手说:“现在你还有机会再想一想,然后回答我。”

阿甘说:“不必了。你的第一个问题太简单了,答案就是今天(Today)和明天(Tomorrow)。”

彼得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喊道:“阿甘,这可不是我意料中的答案。不过你言之有理,我想我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好吧,我同意你的答案是正确的。下一个问题呢?一年有多少秒(Seconds)?”

“这个有点难,”阿甘说,“我想了又想,觉得答案应该是12。”

彼得惊得目瞪口呆:“天啊,你怎么能说一年只有12秒?”

阿甘说:“是的,是12,它们是1月2日(January Second)、2月2日(February Second)、3月2日(March Second)……”

“好了,好了,”彼得打断阿甘,“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个答案又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还是算你对了。让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你能说出上帝的名字吗?”

“安迪(Andy)!”阿甘回答说。

彼得问:“你怎么知道上帝的名字是安迪?”阿甘说:“你知道的,我们在教堂里唱的那支歌:‘安迪与我散步,与我谈话’(Andy walks with me,Andy talks with me)。”

由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总是会有另一种观点存在。对同一个问题,你与别人的看法不同,这并不证明你是错的。

故事解读

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像数学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从多个角度思考会有更多的正确答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正是如何从正确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答案。

◎ 讨来的讽刺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一心只想讨好领导,并且很爱向别人炫耀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如何如何之好,企图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单位中的地位。

一次,单位组织集体春游。一上车,这位女士就捷足先登,坐在了男经理的身边。一路上,她与领导谈笑风生,显得亲密无间,根本不在乎周围同事的看法。到达目的地后,她更是与领导形影相随,寸步不离。经理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还不时地对经理大献殷勤。于是,春游之后,大家都讽刺地称她为经理的“小蜜”。

故事解读

这位女士刻意在众人面前缩短她与领导之间距离的做法,实在没有任何高明之处。把工作做好了,老板自然会欣赏和器重你。

◎ 礼轻情义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大。野村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便搜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给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了女王的爱犬图样的领带。于是,在迎接女王那天他特意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了过来和他握手。

故事解读

野村送出的礼物是无形的,但却使女王体会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义。礼轻情义重,正是我们馈赠下属要尽力追求的效果。

◎ 加薪“蜜饯”

他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很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的。”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故事解读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杀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 记者与总统

在美国,关于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的故事很多,他的个性是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往往使报社的记者失望而去。有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看法,可屡次采访都失败了。后来他了解到总统有个习惯,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先藏身树后,待亚当斯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我多次来白宫,他们不让我进,于是我观察你的行踪,今天早上悄悄尾随你从白宫来到这里。现在我正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在水里待一辈子,随便。”

亚当斯本想骗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

“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忙说,“你若上岸来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钓鱼的。”

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待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故事解读

总统的面子大,丢不起,而女记者要的就是这个。逼人就范或者求人,有一个诀窍:对方怕什么,就专门给他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