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18652200000024

第24章 树立起一个正直公正的政治形象

为臣者取得君主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在君王眼里,你必须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直公正的政治形象,而恰恰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为臣者都能做到。

汉武帝遗诏让霍光、金日碑和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不久,金日碑病死,由霍光和上官桀共同辅政。霍光和上官桀之间有着姻亲关系,霍光的大女儿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彼此原本亲密无间,霍光有事或出宫休假期间,上官桀就入宫代替他处理政事。

但过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逐渐紧张起来。上官安有个女儿,年方5岁,与昭帝年龄相当。上官安贪图禄位,请求霍光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去,许配昭帝作为皇后。霍光认为外孙女年龄太小,没有同意。上官桀父子又通过昭帝姐姐鄂邑长公主,把上官安的女儿收入后宫,几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后。不久,皇后的父亲上官安就被封为骠骑将军、桑乐侯。

上官桀父子位高权增之后,对长公主十分感激。公主私生活不严肃,与河间的丁外人私通。上官桀、上官安想为丁外人求封爵,希望依照国家关于列侯娶公主的成例把外人封为列侯。霍光不同意。他们又为丁外人求取光禄大夫的官职,霍光又不同意。因此,长公主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屡次为丁外人求官爵而不得,也很惭愧,心里想:从先帝(指汉武帝)时开始,自己已经是九卿了,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自己与霍光都是辅弼重臣,皇后是自己的亲生孙女,霍光只不过是外祖父,他反而一人专制朝廷政事!从此,上官家族的人也很怨恨霍光,企图与之争夺权力。

此时,自以为年长又未得立为帝的燕王刘旦,亦常怀怨恨之心。御史大夫桑弘羊创始酒、盐、铁专卖官营制度为国家兴利,居功自傲,想为他的子弟求官不得,也怨恨霍光。于是,上官桀父子便同长公主、桑弘羊串通一气,并勾结燕王刘旦,策划发动政变,先除掉霍光,然后废黜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燕王答应事成后封上官桀父子为王。上官安则图谋事成后杀燕王而立其父。他们各怀鬼胎,却还是为共同的预谋走到了一起来。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上官桀等人让一个冒充是燕王使者的人向朝廷上书,以燕王的名义攻击霍光“专权自恣”,并列举了他的三大罪状:其一,霍光到长安东郊去主持郎官和羽林军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时,路途中他像皇帝出行时那样的威严,吃饭时让皇帝御膳房为他提前准备饮食。其二,霍光赏罚不公,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达二十年而不投降,回国以后只是被任用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杨敞没有任何功劳,却当上了搜粟都尉。其三,霍光擅自调动、增加大将军幕府的校尉,而不报告朝廷。并称燕王怀疑霍光别有企图,表示愿意交出燕王封爵,入宫值宿保护皇帝,防止奸臣作乱。这份奏章是乘霍光休假之机呈送给皇帝的。上官桀打算从宫里把这件事下交给主管官吏查办,桑弘羊负责和各大臣共同胁迫霍光退职。但是燕王书信上奏以后,昭帝并没有向下转发查处。

第二天早上,霍光知道了上书这件事,留在殿前西阁的画室里不肯进殿。昭帝问:“大将军在哪儿?”左将军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叫霍光进殿。霍光进殿后,取下头上的冠帽,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请戴上冠帽吧!朕知道信是假的。将军没有罪。”霍光很惊讶地问道:“陛下怎么知道的呢?”昭帝说:“将军去检阅郎官是近日的事。调校尉以来还不到十天,燕王远在数千里以外,怎么来得及知道呢?况且将军您一定要反,也不会在乎多一个或少一个校尉吧!”这时昭帝才十四岁,却能如此识别贤愚、明辨是非,着实使在场的尚书及其身边的人都感到惊奇不已。这时,那上书的人果然已逃之夭夭了。皇帝命人追捕,上官桀等人害怕机密泄露,于是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穷追不舍。”昭帝坚决不同意。不得已,上官桀派人把上书的人杀了,然后制造假证,说他是畏罪自杀,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后来,上官桀及其党羽又在昭帝面前攻击、诬陷霍光。昭帝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委托他来辅佐朕,敢有诽谤他的,要治罪!”从此以后,上官桀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上官桀等人见上告的计谋不行,于是密谋叫长公主设酒席请霍光,暗伏兵士,杀掉霍光,乘势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长公主家舍人的父亲稻田使者燕仓得知这个密谋,立即告诉他的上司大司农杨敞,杨敞畏事不敢揭发,于是告诉了杜延年,杜延年立即将此密谋报告给霍光。霍光震惊不已,当即采取断然行动。这年九月,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都以谋反罪被处死,并诛灭了他们的宗族。长公主、燕王刘旦都自杀而死。在这次激烈而残酷的权力争夺战中,霍光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从而也奠定了他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为日后推行他的政策和主张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霍光、上宫桀与桑弘羊等均为汉武帝所托付的顾命大臣,其中霍光与上官桀还是儿女亲家。按常理,他们应协力同心共同辅佐幼主汉昭帝。

但同僚最终转化为政敌,究其原因仍逃脱不了一个“利”字。霍光坚持原则,不愿利用手中权力为同僚谋私开方便之门,因此遭到他们的怨恨。霍光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也为自己树立起一个正直公正的政治形象,这也是他上受君王信任、下得群僚和百姓拥戴的重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面对政敌的威胁,霍光毫不手软,从而最大限度地稳定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