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月9日黄昏,德第1坦克师占领伊兹沃兹。10日,德军以第1坦克师为先导,继续推进到列宁格勒的莫洛斯科维策车站附近。这样一来,就使得苏军纳尔瓦、金吉谢普、爱沙尼亚3个作战集群随时都有可能因切断交通线而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此,苏军“北方”方面军紧急命令新组建的列宁格勒第1近卫民兵师开赴这一地区投入战斗。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这支民兵部队终于在8月12日凌晨与德军展开激战。但德军武器装备占了上风,这支民兵师被迫撤往金吉谢普。这支民兵师的到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德军遭受重大损失,但德军还是在8月13日下午3时突破第1近卫民兵师据守的防线,占领了莫洛斯科维策车站,切断了金吉谢普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线。
在卢加河上游的苏军防线左侧,德军于8月11日开始向希姆斯克地区发起进攻。12日,德军沿着伊尔门湖西岸猛攻苏军“西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诺夫哥罗德。面对强大的德军,3天激战过后苏军开始后撤,卢加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线也被德军切断。
8月15日下午6时左右,德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到该市市郊。16日清晨,苏军被迫从诺夫哥罗德撤出。诺夫哥罗德的失守,不仅使防守卢加弧形地带的苏军部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而且也使德军有可能前进到楚多沃,从而切断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
在卢加河中游防区内,虽然德军用2个师的兵力,于8月10日凌晨4时向卢加发起攻击,但在当地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多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
曼施坦因于15日挥师北上,他把第3摩托化师调往卢加河下游,以增强那里的进攻能力。与此同时,德军还以第50摩托化军继续在卢加牵制苏军。
就在德军向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紧缩包围圈,直逼拉多加湖,并在西南方向的克克斯戈利姆地区向防守卡累利地峡的苏第23集团军的侧翼频频发起攻击。
这时的列宁格勒可谓是三面受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弱德军的攻势,苏军统帅部命令“西北”方面军所属第34集团军利用德第16集团军因主力北上而在旧鲁萨和霍尔姆之间出现的一个宽达80多公里缺口的机会,从旧鲁萨沿铁路线前出到德第1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德诺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反突击。这使得德军颇感意外,为此,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又不得不把刚刚调到北上的曼施坦因调回来。
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8月25日,苏第34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28日,德军占领塔林海军基地。29日,苏军撤销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将其所辖各方面军直接隶属于最高统帅部。30日,芬军占领维堡,9月初在卡累利阿地峡进至1939年的苏芬边界一线。7日,芬军在拉多加湖以东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尔后沿斯维里河一线转入防御。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就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这时,列宁格勒保卫者的处境更加困难了,现在他们只能经过拉多加湖和空中与外地保持着有限的联系。1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以西进至乌里茨克地域,直接威胁列宁格勒。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公里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列宁格勒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大罗夫卡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公里,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
列宁格勒危急了。为此,“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要求列宁格勒的人们顽强抵抗,誓死守住敌人前进的道路。
■ 封锁与反封锁
德军在兵力上优于苏军,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德军虽然已经攻打到列宁格勒城下了,但是已无力在继续攻击了,被迫不得不转入防御。当然希特勒开始以武力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便落空了。为此,希特勒便决定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妄图以饥饿和恐怖征服列宁格勒。他咬牙切齿地说,“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掉,即使列宁格勒要求投降,也绝不接受。应对列宁格勒实施大规模的空袭,特别是要炸毁那里的自来水工厂”。
1941年的9月、10月份,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9个多小时。
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9~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希特勒的这一招很毒、很阴,这使得近百万人最终因饥饿而死。自从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被完全切断后,拉多加湖就成了列宁格勒唯一能从外界获得粮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可现在拉多加湖也仅仅剩下中间一段宽约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
拉多加湖,面积184000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一个湖泊。它的东西最宽处达124公里,南北长200多公里,湖的西北岸和北岸都是陡峭的悬崖岩壁,湖深达250米,而湖的南岸则是低平的砂土层和沙滩,湖岸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
在被围困之前,拉多加湖主要负责的是客运。因此,湖的东西两岸都未建有大型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停泊码头,这使得货物的吞吐量极其有限。此外,9月正是秋季,拉多加湖上经常是大雾弥漫,狂风怒吼,而德军飞机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盘旋扫射,使许多满载粮食的平底驳船往往由于风大浪急和躲避空袭而触礁沉没。这使得唯一的生命运输之路更加艰难,由此可想而知,列宁格勒的处境是多么的糟糕!300万军民的生活就成了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头等大事。如果解决不好生计的问题,那么列宁格勒很快就会面临失守的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愈加寒冷。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这唯一一条生命之路也只能被暂停。这使得列宁格勒的处境更加不好,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
希特勒面对这一切,非常得意,他要的就是这种结局。他甚至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然而,列宁格勒人民是顽强的,他们积极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虽然拉多加湖结冰了,但是列宁格勒方面军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
冰上运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军占领提赫文的第二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作出冰上运输的决定。可是,要想在封冻的拉多加湖面上修筑一条运输公路哪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列宁格勒的科学工作者就对拉多加湖结冰情况作了一次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在靠近南岸风平浪静的浅水区内,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开始结冰了,而在什利谢尔堡海湾内打算修筑冰上汽车运输线的那一段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个别地方甚至要在翌年元旦才能结冰。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层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很多,这样就使得有的地方冰层厚,有的地方冰层薄,当载重汽车驶过这些地方时危险性很大,随时都有可能因冰面裂开而连车带人掉进冰窟窿里。
这可怎么办呢,时间不等人啊。时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层的厚度还仅有100毫米,这顶多可以供不载货的马拉雪橇勉强通过。而要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冰层厚度至少需要达到200毫米以上。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根据眼前的形势,立即决定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尽管当时挑来赶马拉雪橇的都是从郊区集体农庄里精心挑出来的富有经验的好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运输中,还是有不少马拉的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进了湖里。为此,不久以后,这种方式便被放弃了。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公里至13公里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胜利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1941年12月9日,尽管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配合下,一举收复了提赫文,大大缩短了汽车运输的路程。尽管如此,但是运输状况却没有改善多少。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这年气候反常,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使湖面冰层经常断裂,而从裂开的冰缝里渗上来的湖水很快又被冻住了,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冰面很滑以致运输车难以行驶。此外,德军还经常派出飞机盘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对车队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这也给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提高冰上运输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另外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其中两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驶往西岸;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尽管如此,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还不到最低限量的1/3,列宁格勒的困境仍没有解脱。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输速度,列宁格勒方面军一方面派出大量的高炮部队负责保护“生命之路”的安全,一方面派出大批得力的政工干部前往汽车司机和公路养护人员中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尽管处境如此恶劣,但是军民们并没有被吓倒,甚至还开展了竞赛。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他们,才使得他们不怕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十级以上的狂风,日日夜夜地行驶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把粮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资运进被围困的城市里,一面又把妇女、儿童、伤员以及最重要的设备和文化珍品撤离该城。这些司机们不辞辛劳,吃、睡都在冰上的帐篷里,每天驾车行驶长达16至18个小时。这是一条生命之路,因为他们每天多跑一个来回,一万名列宁格勒居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由于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经拉多加湖“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开始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货运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起来了。随着运进列宁格勒的粮食日益增多,市内的粮食储备有所增加。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罪恶阴险的计划。
■ 冲出突围
德军自从打到列宁格勒城下,就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相反,苏军却是比一开始被封锁的时候状况好了很多。1943年1月12日,苏军开始了反攻。这天清晨,一尊尊“马兰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瞄向涅瓦河对岸的德军前沿阵地。随着一声令下,2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这怒吼是在向德军示威。
清晨,一尊尊威武雄壮的“马兰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正在瞄向涅瓦河对岸的德军前沿阵地。当阳光刚刚穿过薄薄的云层,2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向着敌人的阵地喷吐了万丈怒火。
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时,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列宁格勒的上空到处充斥着欢乐的气氛。
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944年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又开始了。经过两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1944年1月27日,这是列宁格勒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天。因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正是在这一天晚上的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
1~3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6~8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发起卡累利阿战役,先后攻占维堡,收复彼得罗扎沃茨克,前出至伦贡瓦拉以东地域苏芬边界。芬兰从内地和北线紧急调兵遣将支援南卡累利阿。8月9日,战线稳定在库达姆古巴、库奥利斯马、皮特基亚兰塔一线,会战至此结束。
■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不仅是“生命之路”的奇迹,更是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列宁格勒军民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但在900天的封锁围困后,终于冲出了突围,击溃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军主力,收复北方大片领土,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其他方向的战斗行动,并迫使芬兰于1944年9月退出战争,使德军北翼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这次会战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对苏德战场其他地段的战斗行动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会战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军全部。这样就使得德军统帅部无法将兵力由列宁格勒附近调到其他解决主要任务各方向,从而保证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在列宁格勒会战中,苏联军事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领导下,成功地实施了方面军群的战略和战役协同,以及各方面军与舰队和区舰队之间在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中的协同动作。在列宁格勒附近,进行了顽强而积极的防御,并与实施反突击和进攻战役相结合。此外,在列宁格勒会战中,还收获了在被封锁条件下组织沿海大城市防空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