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向太空进军
18706100000022

第22章 太空探索传奇和太空开发设想(2)

美国航天先驱罗伯达·哥达德曾留下一句名言:“很难说什么是可能的。因为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约翰·扬早就读过先驱者的著作,回想起自己两次环地飞行所显示出的惊人智慧、良好体魄,他对自己和航天事业更充满了自信。1969年5月,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行进入了紧张的阶段,需要做登月前后的最后一次飞行。他又一次被选中。5月18日,他担任指挥舱驾驶员,与斯塔福德和塞尔南一起,乘“阿波罗”10号飞船,脱离地球轨道,以每小时近39000千米的速度飞向月球。飞船减速进入月球轨道后,约翰·扬他们开动摄像摄影机,向遥远的故乡——地球,播发了29分钟的彩色电视。人们看到了飞船飞过月球表面的情形。原来月球上既没有江河湖水,也没有空气,只有高地和充满坑穴的平原,还有温差达310℃的低温和酷热。接着,塞尔南和斯塔福德进入登月舱,并与指挥舱分开,下降到离月面14000米的高度,几次以每小时6000千米的速度掠过月面。在第二次低空掠过月面时,出现了一些惊险和精彩的场面。由于一个操纵开关安装错误,爆炸螺栓突然爆炸,自动地将登月舱的下半截抛开,使上半截迅速地旋转并前后颠簸起来。塞尔南惊呼:“狗娘养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句本能的粗野话,事后使他受到人们弹劾,一名神父给尼克松总统写信,要把他从登月计划中除名。斯塔福德以为自动驾驶仪出了毛病,他改用手动操纵,经过约一分钟的时间,飞船才稳定下来。约翰·扬驾驶指挥舱绕月球飞行了3小时,与返回的登月舱进行会合和准确对接后,飞船又用一整天时间在离月面100~120千米的高度上继续围绕月球轨道飞行,后抛掉动力舱向地球回航。这次任务共经过192小时3分23秒,进一步验证了除实际着陆以外的全部登月程序。5月26日溅落在太平洋上,直升机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正在那里等待着他们。

约翰·扬第4次进入太空,是继阿姆斯特朗之后,在1972年4月16日与托马斯·马丁利和查尔斯·杜克驾驶“阿波罗”16号飞船的登月飞行,约翰·扬担任指令长。4月20日他与杜克在月面中央高地笛卡儿环形山附近着陆,在月面停留71小时零2分。其中舱外活动20小时14分钟,3次使用月球车行走了27千米,对月球高地进行探测,搜集月球岩石90千克,建立了第一个月球观测台,还施放一颗小型科学卫星进入绕月轨道飞行。总飞行时间为265小时51分5秒。4月27日回到地球。

这次登月飞行在当时被称做“迄今最成功的宇宙航行”,但也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充满了惊险。由于无意中将测量月球内部热量仪器的电缆拉断,安置试验设备的工作前功尽弃。绕月飞行的指挥舱,由于一项设备失灵,未能完成对月摄影工作。约翰·扬和杜克回到指挥舱后,又因为一个电闸打开了,登月舱未能按原计划再次落回月面进行月震实验。约翰·扬为此非常遗憾。

1978年1月,年已48岁的约翰·扬,壮心不已。在驾驶宇宙飞船环地和登月飞行后,继续向新的目标前进,开始接受航天飞机飞行的全面训练。尽管他已是4次上天的“老航天员”了,但仍要接受体力、智力、飞行生理和基础理论等方面常规和特殊的严格训练。每周有25小时航空、航天和天文方面的课程,还要熟读长达21卷不断改动的航天飞机操作手册。尽管他有12000小时的飞机飞行经验,但为了体验巨型飞机的飞行感受,他还是抽出许多时间去驾驶装有反向推力器和横压发生器的“墨西哥1型”飞机,反复进行各种练习。为了熟悉航天飞机上的5台计算机和各种仪表、开关,他与克里平在航天飞机模拟舱里练习了1200多个小时。

雄心、汗水和智慧换来了新的高度。坐在航天飞机座舱内的指令长约翰·扬,平静地等待着升空时刻的到来。

“轰隆隆、轰隆隆……”当地时间1981年4月12日上午7时整,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吼声,“哥伦比亚”号点火起航,拖着火舌,转瞬间进入约280千米的近圆形空间轨道。这种航天飞机集火箭、宇宙飞船和飞机技术特点于一身。它既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宇宙飞船那样运行于太空,也能像飞机那样再次进入大气层滑翔飞行和水平着陆,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新型航天器。因此,全世界都对它的首航非常关注。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百万参观者,很早就汇集在卡纳维拉尔角沿海几十千米的地方,等待着它的成功,盼望着有一天能坐上它去遥远的天际旅游。当翘首仰望航天飞机消失在天际,随后又听到它入轨的消息后,发射场周围一片欢腾,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约翰·扬和驾驶员克里平一起,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在太空飞行了两天多,绕地球36圈,对航天飞机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试验。4月14日,他们成功地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着陆,等候在干涸湖床上的20万兴致勃勃的人群,顿时激动得蹦跳起来。

太空英雄中的英雄约翰·扬航天飞机的首航成功,被誉为“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开辟了航天新纪元”,各种新闻媒介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约翰·扬的名字随同航天飞机升入了更高的太空。

1983年11月28日,身为美国宇航局航天员办公室主任,约翰逊航天中心管理主任的约翰·扬,年已53岁的他再一次担任航天飞行的指令长。他与布鲁斯特·肖一起,驾驶“哥伦比亚”号飞行了10天又7个小时,这是航天飞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机舱内第一次运载了重1.7万千克的欧洲航天局制造的空间实验室,其上共有73项基本研究项目,实验获得了成功,也取得大量数据。

从1955年算起,约翰·扬经历了近30年的航空航天生活,迄今为止驾驶过航空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空航天器,先后作过大气层飞行和6次环地、环月及登月飞行。

曾经和约翰·扬一起驾驶“哥伦比亚”号太空飞船执行过任务的鲍勃·克里潘表示,在和他一起执行过飞行任务的数十名宇航员中,约翰·扬已经被他们视为一种精神力量。克里潘说:“如果说在他们之中有一位英雄的话,那么这位英雄就是约翰·扬。在人类太空飞行史上,没有别的人享有比他更高的尊崇。”约翰逊航天中心负责人杰斐逊·豪厄尔则评价说:“他是宇航员中的翘楚,是太空英雄中的英雄。”

知识点“双子星座”计划

“双子星座”计划是美国于1961年11月至1966年11月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该计划历时5年,完成了10次环绕地球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耗资接近13亿美元。“双子星座”计划是一项既具过渡性又具独立性的计划,它取得的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为“阿波罗”登月计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

对外星人的猜测与寻找

有关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很多人声称见过UFO,甚至见过外星人,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么?

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但也有人声称他们见到的外星人是高大的巨人、机电影中的外星人与人类交往器人状怪物、满身长毛的怪兽甚至美丽的裸女。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些外星人不止来自一个星球。另一些人则认为,地球上绝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外星人同时光临,这种混乱的描述正说明外星人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确有相当一部分不足为信,但仍有一些可以确认是真实的。

更有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合婚的后裔等种种观点。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

天文学家们虽然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但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更是完全不现实的。

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在许许多多的宇宙奥秘中间,外星人(又叫地外文明、地外智慧生物)恐怕是人们最想知道的一大奥秘了,他不仅使普通人激动难忘,也牵动着许多科学家的心。早在1900年,法国科学院就悬赏10万法郎寻找“火星人”以外的外星人。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火星人”的存在已是肯定的了。四五十年后,又有一家叫做“可蒂·沙克”的英国公司悬赏100万英镑,获取外星人的确切证据。但至今没有人能得到这些悬赏。

那么,外星人是否存在呢?

太阳系有8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那么太阳系以外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他们的主要论据,粗略地说是,生命演化的过程是在整个宇宙范围内进行的,宇宙中有许多天体具有生命发展的条件。因此,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银河系中就有10万到20亿处可能存在着智慧生物,而且9/10的地外文明都超过地球文明几百万年,因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是较为年轻的。

现在我们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应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恒星大约是400亿颗。恒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恒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同地球有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对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恒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实上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因而人们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于是银河系中就会有100万颗行星可能有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另一些科学家认为没有,他们的主要论点是,生命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而只有液态水才能孕育出高级生命。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液态水不可能保持这么长时间。有人通过计算机作过模拟实验,结果是,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现在近5%,液态水就会被蒸发掉,变得像现在的金星一样;而如果再远1%,则液态水就会被冻结成冰,像现在的火星一样。因此,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中的特殊情况,是一种偶然现象。地球人类能发展起来,实属万幸。反过来说,如果确有地球外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它们的发展又比我们早几百万年,应该早就来到地球了。因为银河系的半径只有5万光年,即使他们以1%光速的速度航行,走过银河系也只要五六百万年。可是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外星人来过地球的任何证据。

当然,没有外星人来过地球不等于没有外星人。也许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暂时来不了或不愿意来地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

为了寻找外星人的证据,科学家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收”,就是收听是否有外星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二是“发”,就是向外星人发送人类的信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35个监听站在收听是否有外星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196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德雷克搞了个“奥兹玛”计划,就是用直径30米的抛物面天线,对离地球较近的鲸鱼座T星和波江座£星进行了400小时的无线电监听。此后,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又对1000多颗星球和一些星系作了无线电探测。苏联也系统地监听过外星人的信息。但上述探索活动都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