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概论
18736500000009

第9章 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5)

(2)自卑。自卑心理也是一种十分不利的创新障碍,其要害是丧失了自信心。怀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也是不幸的,生来就不是搞发明创造的材料。在这种人看来,创新只属于天才,平庸之辈不可奢求。因而,他们从来不敢涉足创新活动,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于默默无闻了。

自卑与胆怯是相通的,人经常因自卑而变得胆怯,或者因胆怯而自卑。自卑不仅在考场上,竞技场上也司空见惯。在创新活动中,自卑更是一般大众不能进入创新状态的重要原因。许多人不相信自己也有巨大的创新潜力。着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问过他的学生:“你们当中,有谁想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中获得重大成就?”结果是长时间无人做答。当又问道:“如果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这表明人的自卑心理是相当普遍的。马斯洛把它称为社会性的“灾难心理”。

人在创新活动中何以会产生自卑,甚至断定自己根本就不具备创新能力呢?

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创新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创新活动的难度。

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关于创新活动的神秘感,而少有机会予以清除。其结果是,少儿时那种与生俱来的敢于创新的锐气也就逐渐被抑制了。

不幸的是,人们无法避免产生对创新的神秘心理。在一个崇尚科学、仰慕创新的环境下,人们难免会对那些来之不易的伟大创新成果产生敬仰之情。正如我们越是觉得“相对论”的伟大思维不可思议,便越是觉得爱因斯坦非凡无比。

于是,天才与愚钝也便自然在人心中开始分离,而且,大多数人也就把自己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自卑感也就自然形成了。

除此之外,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一些人自卑感形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智商低”、“女人脑容量不如男人的大”等,都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3)怠惰。怠惰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人一旦有这种心理,不仅不能去创新,即使一般重复性工作也难以做好。反之,如果一个人很勤奋,不怕吃苦,哪怕创新素质差一些,也会取得一定水平的创新成果,自古就有“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说。

怠惰主要表现是贪图安逸而不肯吃苦,严重者甚至对重复性劳动也是松松垮垮,提不起精神。一遇到险阻,有怠惰障碍者往往很快败下阵来,因而其危害性极大。

人的创新活动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对于那些把探索未知当作精神需求的创新者来说,创新活动可能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但是,对大多数创新者来讲,轻松愉快只存在于成功的一瞬,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艰难险阻中度过的。创新活动本质就是一种艰苦的探索过程,思路上的死胡同比比皆是,碰壁和挫折在所难免,这就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烦躁和不安,此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活动就会止步不前。怠惰恰恰会削弱好的意志品质,所以,危害极大。大多数人之所以少有创新成果,特别是突破性创新成果,或多或少都与怠惰障碍有关。

3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

社会环境障碍主要是指社会的体制、制度、法规、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障碍。

比如,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度,就很难让人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往往会抑制其下属各层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没有一套好的政策法规去调动人的创新潜力,也使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时困难重重。

由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创新障碍形形色色,且具有隐蔽、广泛和持久的特点。

人的创新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这就特别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孕育。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人的创新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必然要经历一个十分脆弱的幼芽期,此时夭折的危险最大,特别是当某些科学幼芽真伪难辨时,遭人践踏的可能性更大。这就提醒人们,对待创新活动,一定要小心从事,宽容豁达,给他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障碍不仅表现在对群体创新能力的抑制,还严重影响个体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人的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与其所处环境密不可分的。

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取向。

人的价值取向一旦固定下来,就会终生影响其思想和行为。而创新素质中的目标需求体系要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价值的理解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可能形成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创新活动也就失去了强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环境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环境有大有小,大至国家、地区,小至学校、家庭,都在不同层次上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创新能力形成中其他方面的障碍主要有知识经验障碍、物质条件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和领导决策障碍等。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如果不及时补充,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更是构成对创新能力形成的巨大障碍。

人际关系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对群体创新能力的抑制。人是互为环境的,当今科技创新的特点是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如果一个集体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协作精神,必定削弱各位成员的创新能力。物质条件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资金的缺乏。科研开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创新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领导决策方面的障碍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领导者、决策者更是关键。有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反之,就是一种障碍。所以,开发人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提升领导者、决策者的创新能力。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1知识储备

创新并非凭空设想,要有科学的根据和坚实的知识基础。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知识储备。知之甚少无法创新。唯有知之甚多,才能为创新能力提供一个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薄弱,前人的创新尚且不知,新的创造便是雾里看花。创新是对前人经验的创新性的继承,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链条式的推动。创新不是孤单单的一座山丘,它是沧海夕阳中的一片森林,一川流水,一脉山峦。唯有根基雄厚,连绵不绝,新陈代谢,循环往复,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精神和宏伟的气魄。

创新能力所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和气魄,富于这种精神和气魄的强大肌体就是知识储备。

2锤炼批判性思想

创新者应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喜欢挑毛病,在那些司空见惯、照章行事的领域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思想家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便是揭露,文学家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便是讽刺,科学家对这些因素的改造则是革新。批判性思维的客观依据就在于,任何科学发明和实验成果,任何理论着作,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可能超越历史。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步,必定使原来非常革命和先进的内容,变为过时和陈旧的东西。无论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改变这一命运。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实验成果,可以长期为人类造福,却不能永葆青春,终有一天要作为历史的陈迹进入博物馆。伟大的思想和理论,可能千万年不失其理论的文献价值和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但不能包治百病。新的时代必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创造和新的契机。恩格斯说:“我宁愿把历史比作一个随手画成的螺旋形,它的曲线绝不是极其精确的,历史从一个看不见的点慢慢地开始自己的行程,懒洋洋地围绕着它绕圈子;但它的圈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和越来越活跃,变成了飞行,最后它像灼热的彗星一样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星球,时常碰到自己的旧道,它转一圈都更加接近无限,谁能预见到它的尽头呢?”

3克服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人生如流水,君不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类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在时间和实践面前,任何犹豫彷徨、缺乏主见和背负沉重的包袱,都会有落伍的危险。定势思维,有它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定势思维的极端会发生思想僵化。因此,应努力克服这些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详细内容可参考本书第三章(第二节)。

4善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能够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由于知识的继承性,人们的大脑里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个概念发生冲突时,惊奇开始发生,问题开始出现,此时,如果这种“惊奇”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反作用于思维世界,那么便会产生摆脱“惊奇”、消除疑问的渴望,这就是创新的渴望。惊奇摆脱了,思维世界向前迈进了一步,于是创新的花朵开放了。另外,思考问题还应注意适当偏向,即思路稍加扭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章小结

1所谓素质,狭义地讲,是指人的某些生理解剖的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与机能的特点。广义地讲,是指人行为主体在先天与后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身心发展的总体所达到的水平,包括人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修养、智力、知识等方面。

2素质的基本属性包括稳定性、可塑性、真质性、固有性、基础性、内禀性、外显性、广延性、系统性、辩证性。

3创新者的心理、个性、知识、能力等因素组成的有机体称为素质结构。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基本能力构成。

4创新素质是指那些与人的创新活动相关的稳定的身心部分。创新素质的构成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结构、知识结构。

5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加强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更新与提高。知识结构是指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个互相协调、具有一定层次的知识系统,是一个由各类知识按一定规则和方式组成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有机体。能力素质包括质疑批判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想表达能力、逆境调整能力、交际协调能力。

6创新能力可以理解为在创新活动中人所体现出来的总体活动水平。具体来讲,就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素质水平,或者说,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水平的具体体现。

按创新主体,创新能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体现在杰出人物身上的特殊才能的创新能力;另一种是体现在一般大众身上的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按创新对象,创新能力的体现形式则有突破性创新能力和非突破性创新能力之分。

7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有思维模式障碍、个性心理障碍、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障碍等。

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储备、锤炼思想的批判性、克服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善于提出问题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