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8769300000005

第5章 历史知识(4)

1)“经部”指儒家的经典。经部之下又有小类。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2)“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四库全书》吏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3)“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4)“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来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

A.诗仙 B.诗圣

C.诗豪 D.诗魔

E.诗囚

答案:

B。

聚沙成塔:

1)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2)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3)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白居易以诗自名者,学推为诗豪。”

4)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5)诗囚指苦吟的诗人。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按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各项?

A.隶书 B.楷书

C.甲骨文 D.小篆

答案:

C D A B。

聚沙成塔:

1)甲骨文出现于殷商时代,小篆出现于秦代,隶书出现于秦汉,楷书是隶书的演变。

2)文字转化进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

请将下列朝代按由远到近的时间顺序排列?

A.周朝 B.汉朝

C.夏朝 D.元朝

E.唐朝 F.晋朝

答案:

C A B F E D。

聚沙成塔:

1)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夏朝开始,大约创立于公元前21世纪,此后按顺序为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朝代。

2)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那么炎黄是指几个人?

A.一个人 B.两个人

答案:

B。

聚沙成塔:

炎是炎帝,黄是黄帝,他们是两个近亲部落的首领,黄帝打败炎帝,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推崇黄帝,认为他是华夏始祖,因炎黄两帝族是近亲,后融为一体,所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祝寿始于何时?

A.西周 B.春秋

C.南北朝 D.宋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据史载,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肖绛,每年八月初六设斋食庆生日。祝寿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到了唐朝,宫廷更加重视做生日。唐玄宗李隆基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每逢生日不仅要召集文武大臣饮酒作乐,而且利用做生日的名义,勒取百官“敬献”礼物,多至“百余万”。宋朝时候,不仅皇帝做生日,文武官员都要做生日,名曰“祝寿”,实则搜刮民财以自肥。

祝寿的风俗,相沿而下,由帝王传到将相,由官家传到民家,遍及民户。

我国民间的婚礼宴席上,有新郎、新娘互饮交杯酒的习俗,这一习俗源于何时?

A.先秦 B.春秋

C.西周 D.明朝

答案:

A。

聚沙成塔:

这一习俗源于先秦。《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个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民初,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现在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只有“交杯酒”的礼仪仍然实行。

“囍”源于传说中的哪个年代?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答案:

D。

聚沙成塔:

“囍”源于如下传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23岁那年赶考路过马家镇,偶见马员外家挂的走马灯上闪出“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的对子,显然在等人对出下联。次日,王安石在考场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信口对出:“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主考官对他大加赞赏,王安石离开考场,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便又回马员外家。员外让他对下联,王安石随口对出:“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他才华出众,便将女儿许给他,原来,走马灯的上联是马小姐为选婿而出的。成婚之日,正当一对新人拜堂时,传来“王大人金榜题名”的喜讯。马员外重开酒宴,王安石喜上加喜,在红纸上大书一个“囍”字贴在门上。从此,“囍”字被贴在千家万户办喜事之家的门上。

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是哪个国家?

答案:

阿拉伯帝国。

聚沙成塔: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

《考工记》中对南北朝的城市建设制度有明确的记载?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的城市,特别是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考工记》中对周代的城市建设制度有明确的记载。

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级而异,城内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有等级区分。这些关于城市规划的原则,一般认为有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据,虽然在南北朝以前的都城规划中尚未充分体现,但对于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发生很大影响。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可以说是严格遵循上述原则的。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八王指的是?

答案:

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

聚沙成塔:

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起的社会动乱。因先后参与者主要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八人,故史称“八王之乱”。

惠帝是一个白痴,最初政权掌握在皇太后父杨骏手中,引起皇后贾氏的极端不满。贾后权欲极盛,心狠手毒,永平元年(291)乃勾结楚王司马玮等,借口杨骏谋反,诛杀杨氏亲党数千人,迫使杨太后绝食而亡。八王之乱由此拉开了帷幕。永兴三年(306)越毒死惠帝,另立司马炽为帝。至此,八王之乱才降下帷幕。八王之乱造成极大破坏,北方地区广受战火,历史名城洛阳、长安被夷为丘墟,广大农村生产凋蔽,生灵涂炭,死者不可胜数。八王之乱还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直接导致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律不带头盔,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

秦统一中国前,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定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

而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也许是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只能进行推测了。

中国古代的银行——钱庄,起源于什么时候?

A.秦朝 B.汉朝

C.南北朝 D.春秋战国

答案:

D。

聚沙成塔:

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元及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大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兑换业更为发达。在此情况下,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乃出现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店,又叫钱铺、钱庄、兑店或钱摊。明万历五年(1577年),庞尚鹏奏准设立钱铺,是为钱铺法定之始,以市镇中殷实户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进制钱,以通交易。

从钱铺发展到钱庄,开始的时候,许多钱庄并非单纯做银钱兑换,往往兼营其他行业。到明末,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随着钱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多和扩大,到清朝时,各地先后出现了钱庄的行会组织。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是?

答案:

交子。

聚沙成塔: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我国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唐代以来经纪人的正式称谓主要有?

答案:

“牙”、“牙人”、“牙商”等。

聚沙成塔:

经纪人为什么称作“牙”呢?原来是由于一时字误而以讹传讹,遂约定俗成,流传了干余年。此“牙”系“互”字之误。古代贸易称“互市”,商人称“互郎”,“牙郎”乃由“互郎”讹衍而来。“牙”与“侩”均指经纪人,所以合在一起称为“牙侩”。

清末民初,上海俗称经纪人为“掮客”。掮(qián),本指以肩扛物,用称经纪人,应当含有常言所说的“一手托两家”之义。

现代口语又称经纪人为“跑合的”,近年又有“对缝的”之说,即“跑合对缝”作中间商。有的也直称为“介绍人”或“中间人”。

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是?

答案:

宰相。

聚沙成塔: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命、尚书命、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是?

答案:

三公。

聚沙成塔: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新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

公元208年,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三省六部”指的是?

答案: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聚沙成塔: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办法?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察举又叫作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办法。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诏令诸侯王和地方郡守,要他们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并亲自去探视劝勉,安排车辆送这些人到京城相国府来报到。这道诏书表明刘邦已意识到,在新的和平统一的局面下,需要采取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选官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察举之法。

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逐渐形成制度,但是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举行。一般多是在发生了自然灾害,或出现日蚀、地震等情况时,皇帝表示引咎自责,同时诏令朝廷百官和地方郡国荐举人才。

明清时期地方军政首长称为什么?

答案:

总督、巡抚。

聚沙成塔:

总督、巡抚是明清时期地方军政首长。总督的地位声望约高于巡抚,但就其设置而言,却是先有巡抚,后有总督。

巡抚之名,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清代康熙(1662-1722年)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员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

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立了专管军事的总督。总督性质同于前期的巡抚,兼衔一样,也不常置。自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常设两广总督以后,才开始了正规的跨省总督制。从此,总督职权日益扩大,兼掌民政,实际上也成为地方军政首长。

开始在宫廷内阁设置翰林学士的朝代是?

A.隋 B.唐

C.明 D.元

答案:

B。

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