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把健康带回家:绿色购物指南
18830700000021

第21章 只为健康着装——绿色服饰选购(3)

“来自衣橱里的疾病”这句话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中国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服装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原材料,如棉、麻纤维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可导致农药残留在棉、麻纤维之中;二是在原料储存和纺织品加工,如印染后整理等过程中,使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甲醛、偶氮染料等,使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纺织品和服装上。这些残留的化学物质在人们穿用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种种危害:如皮肤出现瘙痒、红肿、出血点或紫斑;有的人会患变态反应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有的人干咳,出现哮喘等症状,严重的诱发癌症。另外,用有毒化学物质加工服装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生态服装应运而生,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绿色生态服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充满了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般来说,无害、无污染的环保服装,符合3个标准:一是简化。生产过程中不采用破坏生态环境的软化剂、漂白剂、染料和其他化学品,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循环再造。所用材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三是再用。包装用的纸袋由再造纸制成;生态服饰在其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消化;鼓励把旧衣物捐献救灾,或转赠给慈善团体。

香港的一些生态服装厂家设计概念是:“在提高生活水平之余又不损害地球。”在制衣过程中减少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衣服能进行生物分解。同时,较多地采用手工制作,以此支持世界各地的小型工艺合作社,增加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并且着重从哥伦比亚购买蚕丝,以鼓励当地农民以养蚕取代种植可卡因。这体现出了健康、博爱的人道主义,符合过一种简朴生活的绿色新理念。

识别“绿色服装”的小诀窍

有的人穿着新买回的服装后,出现瘙痒等不舒服的感觉,还以为是自己皮肤过敏,其实是服装中加入了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染料。选购服装特别是高档免熨服装时,要看一看是否含有甲醛。慎购免熨烫衣物。买回家的免熨衬衫和西裤,应洗了再穿,这样,可以去掉一些残留的游离甲醛。挑选服装时,请留意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面是识别绿色服装的小诀窍,供参考。

①细看标签。新开发的“绿色服装”有别于其他的衣服。绿色服装的标签上都印有生态指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禁止规定、限量规定、色牢度等级、主要评价指标等。买到印有生态指数标签的服装,可以放心地穿着。

②触摸。一些色彩鲜艳的服装,如红色、紫色等颜色,色牢度不够,很容易掉色,你可以沾一点水触摸一下,如手指上染有颜色,劝你不要购买。涂料印花织物,也可以通过触摸来鉴别,如果印花部分手感很硬,它就不适合贴身穿着。

③嗅辨。闻一闻是否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对于那种一拿到手就有浓重气味的服装不宜购买。

④比较。买衣服时不要“贪小便宜”。那些街边小摊的衣服,很有可能是散流在外的不合格产品,应尽量到大型商场和品牌店购买。

生态纺织品

本世纪初,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并开始实施《生态纺织品》标准,表明国家对服饰影响人体健康的关注。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残留量均应符合环保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及人体健康,先后作出了对纺织品和服装残留的有害物质如偶氮染料、甲醛等限量的规定。经检测,对有害物质超过限量的纺织品和生态服装禁止进入市场,不准进口。美国、欧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严格检测。如对进口服装的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提出了对非环保染料的限制,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杀虫剂、有机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实施了严格的界定。日本客商已明确要求我国服装企业对缝针、大头针、断手针等进行检验。我国出口的丝及丝绸要接受200多项检测。为适应这些规定,我国环保纺织品和生态服装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并对照欧盟标准制定了生态纺织品标准,推行产品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双绿色认证。北京铜牛针织集团、北京九彩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杉杉集团公司、浙江报喜鸟集团公司、天津泰达股份公司、陕西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彩橙高新染整工贸公司、宁波宜科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纺织企业,获得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一批环保服装如罗蒙、名勋、开开、雅戈尔、海螺,环保纺织品如彩色棉花织物服装、莫代尔(modal)纤维、大豆纤维织物(大豆提花绸、黏豆绸、生态蛋白丝呢绒等)、彩棉和远红外丙纶交织衬衫面料等成为纺织行业的亮点。北京铜牛集团实现了“生产原材料生态化,工艺设备环保化,车间环境清洁化,产品及包装绿色化,废物排放少害化,经营管理绿色化”。2000年底,铜牛纯棉、纯毛、混纺内衣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相继推出了纯棉、纯毛、混纺内衣系列产品和天然彩棉服装、远红外舒暖棉套装、莱卡弹力内衣、柔丝棉内衣等七大新产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的工作,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生态环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衣着顺应自然

①选购自然纤维(棉、羊毛、麻等)衣物,少买化纤衣服。

②添置衣物须适量,买得太多是浪费;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必为了流行多购时装。

③可把旧衣服改装翻新,既省钱又省资源;提倡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姐姐的衣服传给弟弟妹妹穿。

④干洗衣服,熨烫衣服,费电费时,污染环境,可免则免。

⑤不购动物皮革制品,以免危害野生动物。

⑥衣物储积多了再开洗衣机,既省水、又省电、省工夫。

服装也有“保质期”

服装的行业规范中规定,服装需限期使用的应标明“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事实上生产者不会主动标注生产日期,而顾客也从来都不会问关于服装保质期的问题。消费者一般在购买服装时大多只重视服装的面料和款式,只要式样不过时,即使是积压时间较长的服装也不会在意。其实,服装也有“保质期”。过期的服装在质量上会大打折扣,服装的寿命缩短不说,还很容易破损,特别是真丝和纯棉面料,过了保质期,不仅失去原有的质感,而且容易起皱破损,一穿就变形。消费者买回这样的服装,即使花钱少也是得不偿失的。服装成分越来越“专”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服装面料名称越来越花哨,什么“聚酯纤维”、“黏胶纤维”、“聚丙烯纤维”……

实际上,服装面料就分两大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所以,除了丝、绒、毛、棉、麻这些天然纤维以外,就都属于化纤的范畴。不管导购怎么说,什么“进口面料、不是化纤”;“韩国进口,不起球,特垂”,都要切记一点:这些全是化纤。

聚酰胺纤维即锦纶(耐纶);聚丙烯腈纤维即腈纶;聚丙烯纤维即丙纶;聚酯纤维即涤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即氨纶;聚乙烯纤维即乙纶……位于前面的是纤维的具体化学名称,而位于后面的则是纤维的简称。

高档衬衫质量有保障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高档衬衫的一次抽查结果显示:高档衬衫产品合格率仅为59.1%,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缩水率超标以及洗涤后起皱级差超标。抽查中有14种产品缩水率超标,12种产品起皱级差超标。反而中档衬衫产品由于大多选择含棉量较高、卫生指标较为可靠的涤棉面料,产品质量较为稳定,合格率高于高档衬衫。不要认为高档就是优质的代名词从而上某些“高档”产品的当。

保健服装有保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传统医药功效与织物的结合,使传统医学的用途在衣冠上得以展现。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保健头痛帽”,通窍散结、抑菌消炎的“鼻炎中药口罩”以及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的中药保健背心已在国内研制成功。国外制作的紧身内衣裤,把一些含有维生素C和海草萃取物的微型囊织在里边,着装者能通过皮肤吸收这些营养物质。

免烫服装暗藏有害物质

除了甲醛对人体有害外,服装里还含有偶氮染料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将分解还原出各种芳香胺类,其中有4种芳香胺类(主要是联苯胺)已经被确认能致癌,另外19种已经动物试验有潜在致癌可能。因很多服装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偶氮染料主要会引发皮肤癌和膀胱癌。而且与甲醛不同,偶氮中可能分解出的芳香胺不溶于水,水洗并不能去除。偶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家居布料。

防腐防蛀整理剂可致皮肤病

目前服装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残留在纺织品上,导致服装再度蒙受污染。像免烫服装多用含甲醛整理剂,对甲醛有过敏的人会产生变态反应性皮炎;柔软整理剂虽可减轻服装对皮肤的物理刺激,但可能会引起体质异常的人患变态反应性皮炎;一般内衣、袜子等都要用有机汞或其他化合物进行卫生处理,所用处理剂有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或接触变态反应;某些含氟溴元素的织物整理剂会引起皮炎;为防腐防虫一些服装会使用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学物质五氯苯酚(也是致癌物质)。此外,在服装的附件中,如拉链、扣子等会含有铅等重金属,这些物质对人们的健康都是有潜在危害的。

购买“绿色服装”有技巧

①一般来说,浅色服装比深色更环保。因为浅色服装的面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污染因素的机会较少。特别是贴身穿用的内衣,从健康角度来说,更应该选用浅色的。

②选购服装的时候尽量选择进口面料的产品。进口面料通常比国产面料染整工艺要求高,特别是欧洲、北美等地的产品, “绿色环保”标准也比较严格。

③选购服装的时候尽量选择没有衬里的。西服套装等必须有衬里的产品,可选择无粘衬技术产品。因为粘衬需要用胶水,而胶水通常含有甲醛等溶剂。

④很多人喜欢买外贸服装,但在购买的时候你要多加小心,不要买那些不合格的退货服装。

⑤通过绿色环保认证的服装挂有一次性激光全息防伪标志,可用激光笔照射,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10个环。

⑥买衣服时不妨闻一下,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的气味等异味服装不能买。

防辐射服装效果如何

中消协曾委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对市场上销售的13种防电磁辐射的服装做过测试。经测试,本次比较试验购买的样本对于电磁波都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由于面料的不同,样本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屏蔽效果不同。比较发现,防辐射服装的市场价格并非价格越高,屏蔽效能越好。另外,本试验的屏蔽服装在防护方式上有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孕妇装只是在前身加护,但是电磁波的辐射充满整个空间,因此作为孕妇防护装只对其前面进行防护是不够的。

消费者在购买防护服时,应仔细看清产品说明中的防护频率范围,根据自己的防护要求选择购买。老人、儿童和孕妇属于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选择电磁辐射防护服时,应看清其产品说明,以免因防护功能不同或使用不当,没有起到防护效果;合理使用电器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辐射危害;饮食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平时注意了解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增强预防意识,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以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不受侵害。

服装中也含有福尔马林吗

福尔马林在纤维制品中主要用于染色助剂以及提高防皱、防缩效果的树脂整理剂。含有福尔马林的纺织品在人穿着的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的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福尔马林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鼻咽癌等病症。进入人体内的福尔马林危害还表现在它能凝固蛋白质,可使人致癌。高浓度的福尔马林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作用,国家已明令在食品中禁止使用该产品。

一般通过闻、摸等方式难以觉察福尔马林是否超标,如果你觉得衣服给你身体带来不适,可以到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各级质检单位进行检测。正规生产厂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检测设备,以确保福尔马林的含量符合标准。一般来说,免烫的衣服中福尔马林含量可能较高,内衣等贴身衣物含量比较低。

纤维制品的福尔马林含量多少为合格

国家关于国内销售的纤维制品(包括面料及辅料)福尔马林含量标准:

①婴儿(24个月以内)用品:口水兜、睡衣、内衣、中衣、外衣、袜子、手套、帽子、床上用品等的福尔马林含量,应在百万分之二十以下。

②直接接触皮肤的制品:文胸、针织内衣、宽大的短外套、短裤、睡衣、袜子、床上用品等应在百万分之七十五以下。

③不直接接触皮肤的制品:毛衣、裤子、裙子、大衣等应在万分之三以下。

④室内装饰用品:室(包括车、船、飞机)内用品,如沙发套、床罩、壁布等应在万分之三以下。内衣选购

针织内衣

针织内衣有很多种:按纤维原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以及其他的混纺制品;按穿着习惯可分为轻薄凉爽的汗衫背心、中厚保暖的棉毛衫裤、特厚起绒的绒衫裤三大品种。

①春秋穿着。春秋穿着的针织内衣,贴身穿着的棉毛衫裤应选购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的纯棉织品。如果要求更结实耐穿,又有一定的吸湿透气保暖性能,选购涤棉、腈棉、维棉混纺织物较好。纯腈纶棉毛衫裤的色泽特别鲜艳,毛型感强,好洗易于,适宜套在外面当运动衣或外衣,不宜贴身穿着。氯纶棉毛衫裤几乎没有吸湿性,穿着时由于人体的运动摩擦极容易产生静电,对关节炎病有一定的理疗作用。

②冬季穿着。严寒的冬季,为了能保暖,可以选绒衫裤。它是用针织机织成坯布后再经起绒工艺制作的产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绒衫裤又分薄绒、厚绒、特厚绒3种。绒衫裤具有厚实、柔软、保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