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海经大全集
1883900000012

第12章 北山经(3)

从湖灌山再往北行五百里的水路、三百里流沙就到了洹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有一种三桑树,这种树只有树干,没有树枝,树干高达一百仞,山中有各种各样的果树。山下有很多怪异的蛇。

从洹山再往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敦题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很多金矿和玉石。这座山虎踞在北海岸边。

总 观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壁一珪,投而不糈。

译文

纵观《北次二经》这一山系,从管涔山到敦题山,共十七座山,沿途五千六百九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蛇的身形,人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用的毛物是一只雄鸡和一头猪,并埋入地下;把一块璧、一块硅投入山间,祭祀不用精米。

北次三经

导读

《北次三经》主要介绍太行山、龙侯山、马成山、咸山、天池山、阳山、贲闻山、王屋山、教山、景山、孟门山、平山、京山、虫尾山、彭■山、小侯山、泰头山、轩辕山、谒戾山、沮洳山、神囷山、发鸠山、少山、锡山、景山、题首山、绣山、松山、敦与山、柘山、维龙山、白马山、空桑山、泰戏山、石山、童戎山、高是山、陆山、沂山、燕山、饶山、乾山、伦山、碣石山、雁门山、帝都山、錞于毋逢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太行山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①,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②,善还③,其名自訆。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 ④,是善惊,其鸣自詨⑤。

注释

①归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归山在蒲州西南中条所起处,本作‘岿’,山小而众也。”

②■(hún),古兽名。

③还(xuán),同旋,盘旋起舞。

④■(fén),古鸟名。

⑤詨(xiào),意同“叫”,郭璞曰:“今吴人谓呼为詨。”

译文

《北次三经》所描述的北部山系的第三组山脉的第一组山叫太行山。这组山的第一座山叫归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美玉,山下有很多青色的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羚羊却长有四只角、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它的名字叫■,喜欢旋转起舞,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喜鹊,长着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尾巴、六只脚,它的名字叫■,这种鸟反应灵敏,十分惊觉,它发出的声音与它的名字同音。

龙侯山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①,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②,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注释

①龙侯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侯通胡。山在磁州西彭城镇。滏水出焉,南源曰黑龙河,东流会北源象龙胡。”

②■(tí)鱼,古代一种怪鱼,会发声,长着四只脚。

译文

从归山再往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龙侯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决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吃了这种鱼,可以使人变得聪明,不会患痴呆。

马成山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①。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②,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注释

①马成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既作室,杵地令平曰成。马成,今十八盘山也。马足般旋上下如筑也。”

②鶌鶋(qū jū),古鸟名。

译文

从龙侯山再往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马成山。山上有许多彩色纹理的玉石,山的北面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白狗,却长着黑色的头,长着翅膀,看见人便会飞走,它的名字叫天马,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部是白色的,身上是青色的羽毛,黄色的爪子,它的名字叫鶌鶋,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吃了这种鸟肉,人就不会感到饥饿,还可以医治失眠健忘症。

咸 山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①,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②,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注释

①咸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咸山,崞县东南凤皇山也。”

②器酸,《五藏山经传》卷三:“草名。每干辄分三枝,枝又各分为三,多汁,粘人。”

译文

从马成山再往东北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咸山,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盛产铜矿,这座山上,生长着很多松树和柏树,山上的草主要是茈草。条菅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山中多产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人们如果吃了这种器酸,可以治好疠病。

天池山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①。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②,其名曰飞鼠,渑水③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④。

注释

①天池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即管涔山也。在宁武府南,有分水岭,天池亦名祁连泊,在管涔北原上方里馀,潭而不流,潜通朔州二泉,今名桑乾泉。”

②以其背飞,郭璞曰:“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

③渑(shéng)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渑水即北汾水,今名灰河,北流经府东出山口,至朔州西南之洪崖村,伏流十五六里涌出,会西二源,又东北会朔州泉。”

④黄垩,黄色的土。

译文

从咸山再往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天池山。山上光秃,没有生长任何花草树木,山上有很多色彩斑斓的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兔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脑袋,能用背上的毛飞起来,渑水是从这座山流出,潜流到山下,渑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阳 山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①,其状如句瞿②,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③,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注释

①■(shèn),肉瘤。这里所说的是颈上长着肉瘤。

②句瞿(gōu qú),斗的别名。

③■(xiàn)父之鱼,古代传说中一种怪异的鱼。

译文

从天池山再往东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阳山。山中盛产玉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铜矿。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红色的尾巴,颈脖上长有豆瘤,形状像句瞿,它的名字叫领胡,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癫狂病。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雌鸡,全身羽毛五彩斑斓,这种鸟自身雌雄同体,它的名字叫象蛇,发出的声音与它的名字同音。留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黄河。留水中有很多■父鱼,形状像鲋鱼,长着鱼头,身形像小猪,吃了这种鱼,可以止呕吐。

贲闻山〓王屋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①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②,是多石。■③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注释

①涅石,是一种矿物,古代用来作黑色染料。

②王屋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王屋,浮山县东南龙角山也。有水西北流,合南北二水,象蔓联之形,从北视之,又象帻屋之形。王,大也。”

③■(lián)水,古水名。

译文

从阳山再往东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贲闻山。山上盛产黑色的玉石,山下有很多黄色的垩土和涅石。

从贲闻山再往北一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王屋山,山上有很多石头,■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教 山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①,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②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注释

① 教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教山即单狐之山。”

②教水,《五藏山经传》卷三:“教水即夏县水,西南会盐水,经安邑、盐池、解州,北注张杨池入河,亳水在其东,象父指斥教其子形。漨水连其北,象子被责俯首之形,故曰教。”

译文

从王屋山再往东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教山,山上有很多精美的玉石,但是没有普通的石头。教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水到了冬季干涸,夏季流水不断,实际上这条河是条干涸的河道。河道中有两座小山丘,这座山丘方圆只有三百步,名字叫发丸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景 山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①。南望盐贩之泽②,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③,其草多秦椒④,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注释

①景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甘枣西南也。山在夏县南,为中条之脊,《传》所谓‘景霍以为城’也。”

②盐贩之泽,《五藏山经传》卷三:“盐池在夏县西南。少泽在东北,即泑泽。”

③藷■(shǔ yù),又称山药。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可作药,也可以食用。

④秦椒,即花椒,以产于秦地,故称为秦椒。

译文

从教山往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景山。从景山的山巅,向南可以看到盐池,向北可以看见少泽,山上有茂密的花草,还生长很多山药,草主要是秦椒草;山的北面有很多赭石,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蛇,长着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字叫酸与,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这种鸟出现在哪里,就会对哪里造成恐慌。

孟门山〓平山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①。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注释

①孟门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今天井关也,在泽州之南,丹水之西。”

译文

从景山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孟门山。山上有很多黑色的玉石,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山下有很多黄色的垩土和涅石。

从孟门山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平山。平水是从这座山流出,潜流到山下,平水盛产优质玉石。

京山〓虫尾山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①。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②。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③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④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注释

①玄■(sù),黑色的磨刀石。郭璞注:“黑砥石也。”

②虫尾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山在高平县北,即丹林。其山东历洹、淇诸源,皆其脊脉。”

③丹水,《五藏山经传》卷三:“丹水即丹林之水。”

④薄水,《五藏山经传》卷三:“薄同亳。薄水即五峪河,出马武山。”

译文

从平山再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京山。山上盛产精美玉石,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和竹树。山的南面蕴藏有赤铜矿,山的北面有很多磨刀石。高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河。

从京山再往东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虫尾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竹子,还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丹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黄泽。

彭■山

又东三百里,曰彭■之山①。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注释

①彭■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五:“滹沱水象腹彭,西南受诸小水象辅员于辐。”

译文

从虫尾山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彭■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水流。蚤木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床水,肥水中有许多叫肥遗的蛇。

小侯山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①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②,食之不灂③。

注释

①明漳水,《五藏山经传》卷三:“今名桃花水。”

②鸪■(xí),古鸟名。

③灂(jiào),眼睛昏蒙。

译文

从彭■山再往东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小侯山。明漳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泽。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但全身是白色的羽毛,名字叫鸪■,吃了这种鸟肉可以明目,还可以医治眼睛昏蒙。

泰头山〓轩辕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①。共水出焉,南注于虖池②。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③。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注释

①泰头之山,古山名。吕调阳校作“秦头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三:“辛椒谓之秦,析麻折其首亦谓之秦。清水河象折麻首,亦象仰掌向上,故曰秦头,曰共。”

②虖池,古水名,即今滹沱河。

③轩辕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三:“山在唐县西北二十馀里,当唐河折西南会般水处。辕前高谓之轩,古轩辕氏居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

译文

从小侯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泰头山。共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滹池。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遍地是小竹丛。

从泰头山再往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轩辕山。山上有丰富的铜矿,山上有很多小竹丛。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但长着白色的脑袋,名字叫黄鸟,它的叫声与它的名字同音,吃了这种鸟肉就不会产生妒嫉心理。

谒戾山〓沮洳山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①。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②。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③出焉,南流注于河。

注释

①谒戾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沁水出王屋山南乌岭关,东南至武陟入河,大形象谒者跪戾其足。”

②汜(sì)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汜水有二,一出长子县西南,二源合东北流经县南,又左合一水而东。一出壶关县南,二源合东北流经县东而西北。婴侯水近出潞安府治西南,北流至府北二十馀里,与二水会参交也。”

③濝(qí)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濝同淇,今水出淇县西三十馀里兴工山,东北流会洹水环曲东南注卫河,象箕形,故名。”

译文

从轩辕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谒戾山。山上有繁茂的松树和柏树,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河。这座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丹林。丹林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北流入汜水。

从谒戾山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沮洳山。山上没有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黄河。

神囷山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①。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②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③。

注释

①神囷(qūn)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三:“神囷之山,丹水以西与沁分水诸岭皆是。今云亳山东三百里,则在泽州凤台县也。”

②滏(fǔ)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滏水即天井溪水,东会黄入丹水,折东南流而东而东北又东,象釜形。”

③欧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三:“欧水即五峪河,北出马武川合二小水东南流来入,象欧者俯躬之形也。”

译文

从沮洳山再往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神囷山。山上遍地是色彩斑斓的玉石,山下有很多白色的蛇,还有很多会飞的小虫。黄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欧水。

发鸠山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②,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东海。漳水⑤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