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38

第38章 大唐盛世(6)

成德镇——李宝臣原是奚人,擅长骑射,范阳将张锁高养为义子,得姓名为张忠志。安禄山反叛,又做了安禄山的义子。他投降唐朝较早,朝廷任为成德镇节度使,并赐姓名为李宝臣。781年,李宝臣死,子李惟岳继任。782年,王武俊杀李惟岳(李氏割据20年),举成德镇投降唐朝。

王武俊原是契丹人,善于谋划,得李宝臣信任。杀李惟岳后,唐德宗即任为恒冀观察使。王武俊怨朝廷不给节度使名义,起兵反叛。784年,王武俊又投降唐朝,得到成德军节度使名号。唐宪宗灭淮西、淄青两叛镇,成德镇孤立。820年,王氏继承人王承元自请归朝(王氏割据39年)。唐穆宗任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822年,王庭凑鼓动牙兵杀田弘正,又恢复割据。

王庭凑原是回鹘人,非常阴险狡诈,得王武俊喜爱,被养为义子。杀田弘正后,自称留后。朝廷不得已任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王庭凑三传至王熔,正当唐末大乱。王熔依附李克用,成德境成为梁(朱全忠)晋(李克用、李存勗)两军互攻的大战场。921年,部将张文礼杀王熔(王氏割据100年)。922年,李存勖杀张文礼。成德镇自李宝臣至王氏灭亡,割据凡160年。

幽州镇——幽州镇是安史叛军的巢穴,也是河北三个叛镇中最为强大、内部劫夺更为剧烈的一镇。李怀仙原是被契丹役使的胡人,后来加入安禄山叛军,做了一个偏将。史朝义任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死,唐朝又任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768年,部将朱希彩、朱泚、朱滔合谋杀李怀仙,朝廷任朱希彩为节度使。772年,部属杀朱希彩,拥立朱泚,朝廷任朱泚为节度使。773年,朱泚使朱滔率五千精骑到京西防秋,对朝廷表示恭顺。唐代宗给朱滔重赏。朱滔归幽州,劝朱泚也入朝,说是得天子喜欢,可以保子孙富贵。朱泚听信他的话,774年,入朝。朱滔拒绝朱泚回镇,朝廷任朱滔为留后。781年,朝廷任朱滔为节度使。785年,朱滔死(朱氏割据14年),将士拥刘怦为节度使。刘怦将死时,唐德宗任刘怦子刘济为节度使。

810年,刘济次子刘总杀刘济,又杀长兄刘绲,唐宪宗任刘总为节度使。刘总见众多叛镇都被削平。821年,奏请弃官为僧。唐穆宗任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代刘总。当年,将士逐张弘靖,拥立朱克融。朝廷任朱克融为节度使。826年,将士杀朱克融,拥立李载义。831年,杨志诚逐李载义自立。834年,将士逐杨志诚,拥立史元忠。841年,偏将陈行泰杀史元忠自立,牙将张绛又杀陈行泰自立。唐武宗用李德裕策,破例不加任命,别任幽州旧将张仲武为节度使,张绛被逐,张仲武与朝廷发生较好的关系。849年,将士逐张仲武的继承人,拥立周。850年,周死,将士拥立张允伸。872年,张公素逐张允伸的继承人自立。875年,回鹘人李茂勋(唐武宗时回鹘国破败,李茂勋等内附)逐张公素自立。876年,李茂勋传位给儿子李可举。885年,李可举约成德镇王熔共同防御太原李克用进兵河北地区。李可举使部将李全忠攻易州,被守军击败。李全忠收败兵回攻幽州,李可举自杀。李全忠做了节度使。886年,李全忠死,子李匡威为节度使。893年,李匡威率兵救王熔,弟李匡筹据幽州城自为节度使。李匡威谋夺取成德镇,被王熔杀死。蔚州守将刘仁恭攻李匡筹,战败,投奔李克用,劝李克用攻幽州。

895年,李克用攻破幽州,李匡筹败死。李克用任刘仁恭为节度使。刘仁恭得幽州,不再听李克用调遣。897年,李克用攻幽州,大败,兵士死亡过半。刘仁恭依附朱全忠,发兵10万攻魏博镇,屠贝州(治清河,河北清河县),投尸于清水,清水被壅塞不能流。朱全忠发兵救魏博镇,大破刘仁恭军。朱全忠军追击,自魏州以北数百里,沿路都是刘仁恭军尸体。906年,朱全忠率兵攻沧州(守将是刘仁恭长子刘守文),刘仁恭发境内15岁以上、70岁以下全部男子当兵,面上刺“定霸都”三个黑字,文人在手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字。沧州城被围百余日,城中人吃泥土甚至人相食,居民大半饿死。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救,出兵数万供李克用使用。李克用攻朱全忠的潞州,朱全忠才解沧州围退兵到贝州。907年,刘守光(刘仁恭次子)拘禁刘仁恭,俘获刘守文,自为节度使。913年,李存勖攻破幽州,杀刘仁恭、刘守光。幽州镇自李怀仙至刘守光,割据凡151年。

以上河北三叛镇,是野心蕃人、汉族豪强、失意文土的结合体,割据约150年,表现出极为强烈的破坏力,三叛镇实是唐时社会的毒瘤。三镇割据,大体上有三个动向。在唐中期,三镇主要是和朝廷对抗,要确立割据者子孙世袭制。在唐后期,朝廷承认世袭制,有人夺得节度使,即照例任命,魏博、幽州两镇转为剧烈的内部劫夺。在唐末、五代,三镇加入梁、晋两国的混战,河北遭受更严重的摧残,但割据状态也从而结束,黄河流域又合成一体,自唐前期以来,内附人的融合过程基本完成了。

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劫杀图。前面一个又一个的强盗拿着刀在劫杀,背后又是一个个强盗暗藏着刀准备劫杀前面的人,忽得忽失,以暴易暴,丑恶不堪入目。朝廷拥有巨大的兵力,足以消灭割据者,但本身已经腐朽,养兵多,只能支出更多的军费,使民众负担更重的赋税,对割据者却并无实际作用。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取淮西并对他说,淮西是一个孤立的小镇,国家经常置数十万兵四面防御,军民劳苦,费用浩繁,实在不是久长之计,如今不取,以后将更难下手。唐宪宗用兵,果然收效。这说明不是叛镇太强而是朝廷太缺少进攻的决心。大抵朝廷对叛镇,平时聚兵防御,无积极进攻的准备;有时进攻,无切实有效的办法;河北叛镇一时归顺,无消除隐害的措施。藩镇纷起叛乱,河北割据竟至150余年,归根说来,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朝廷本身的腐朽。

第二次割据

唐朝后期,朝廷放弃河北,不再对三叛镇用兵。淮西镇消灭后,河南地区完全受控制,江、淮赋税到长安,路上通行无阻,唐朝廷也就愈益奢侈腐朽。黄巢起义爆发以前,唐在河南地区的诸镇,兵力薄弱,江南地区更是兵备空虚,因之,起义军纵横南北,受唐兵的阻力并不大。但是,一大批新起的反动势力,借对抗起义军的机会,纷纷拥兵割据,从此出现一幅比第一次割据更凶暴、更丑恶的群盗劫杀图,全国百姓都直接遭受劫杀的大灾难。

在众多割据者中,李克用、朱全忠两人最强。从唐末藩镇割据,历史逐渐走向五代十国。

初唐四杰

唐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较稳定、少动荡的时代,当时的许多文人骚客都把诗歌作为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当然,也有一些不屑于与这些所谓的“宫廷文士”为伍而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唐诗也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四杰活动于太宗、高宗、武后时期。以年岁论,卢、骆大约比王、杨年长20岁左右。四人均是英姿勃发的少年天才。骆宾王7岁即能作诗,被称为神童,流传下来的四言绝句《鹅》至今仍为世人广为吟诵。杨炯10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16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卢照邻20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弈之。王有书12本,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但是在仕途上,他们都不得志。四人中,仅杨炯官至县令。年少志大,才高位卑,这种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

在四杰之中,王勃写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及《滕王阁诗》,一直流传至今。诗云: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为王勃游洪州滕王阁时所作。不幸的是,这位少年诗才、人中之杰,在离开滕王阁乘船渡南海时,不幸落水身亡,年仅27岁。

王勃死后,四杰中的其余三人悲痛欲绝,尤以杨炯为甚,因为杨炯平素与王勃颇为亲近,二人时常互递诗篇,共同研讨。杨炯还曾亲自为王勃的诗集作序,由此可见二人关系并非一般。但他很快从失友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概向“绮艳婉媚”的宫廷遗风发出挑战,以刚健大胆的追求,开始改变唐诗风貌。他流传给后人的诗作最后汇编成一本《盈川集》。

三杰还以拯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卢照邻在《咏史四首》中,赞颂了“处身孤且直”“唯唯何足荣”的季布,“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的郭泰,“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的朱云。同时,他还直接批判上流贵族社会,在长篇巨制《长安古意》中写道:“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日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诗中对帝京风物以及豪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然后在此突然一转,指出在活动不已的宇宙中,荣华富贵不过如过眼烟云,终归幻灭。而这种穷奢极侈的生活也不过供后人感叹罢了,由此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在四杰之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骆宾王。骆宾王7岁能诗,成年后屡以建立英雄功勋自许,时有《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中诗句为证:“勒功思比宪,决策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但是,他一生仕途不顺,最高的官职只做到长安主簿,后又至侍御史。不过,当时武则天掌权,任用酷吏,无中生有,大造谋反案。骆宾王很快被牵连下狱,蒙受不白之冤。直到唐高宗改元“调露”进行大赦,他才得以出狱。

至此,骆宾王对“女权祸国”的武则天异常痛恨。684年,李世的孙子徐敬业联合一些和武则天有仇的人对其进行讨伐。骆宾王当即挥笔写了“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的诗句,赶到扬州,投入到徐敬业的大军之中,并且亲自写了《讨武檄》。

这篇檄文分三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中,骆宾王以尖锐锋利的措辞指出:武则天出身低贱,本性不睦。趁杨妃之手混迹至太宗身边,骚姿作态,始骗得太宗宠幸,成为他身侧的低级妃嫔。又借更衣之机淫乱迷惑东宫,隐瞒私情得到高宗宠幸。嫉恨其他妃嫔,算尽机关,耍弄手腕,欺君惑主,窃据皇后之位。性情之狠如豹狼,心肠之毒胜蛇蝎。图谋篡夺皇位,杀亲子、灭良臣,人神共愤、天地同诛。文中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有理有据,气势磅礴,迅速流传开来。人们看过之后,纷纷称赞骆宾王的气概和胆魄。

《讨武檄》很快传到东都洛阳。武则天收到大臣呈奏上来的《讨武檄》,便让内侍读给她听。内侍读着读着,吓得声音发抖。武则天缓缓说道:“又不是你写的,你害怕什么?”然后让内侍继续往下念。念过之后,竟不怒反笑,道:“这文章是谁写的?”内侍回答说是骆宾王。武则天沉默了一会儿,遂叹了口气,说道:“此等人才不在朝中为高官,那定是宰相失职了!”由此可见骆宾王的檄文的气势、文采的动人之处,以致他所要讨伐的人都赞不绝口。

事后,武则天召集文武群臣,派大将李孝逸带领30万大军前去攻打徐敬业。但临行特别嘱咐,不要杀了骆宾王,要捉活的回来。

徐敬业人马不多,很快便兵败被杀。但李孝逸派人四下搜索,也未见骆宾王踪迹,有人说骆宾王死于乱军之中,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骆宾王究竟生死与否,身处何处,已是一个历史谜团。

千古谪仙李太白

李白是不世出的文学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历来都被后世诗家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