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52

第52章 大元帝国(2)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24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中国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整理出《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有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产生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后,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同时也使这位颇负盛名的旅行家重获自由。

南坡之变英宗死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一位比较积极推行“汉法”的皇帝,可他的母亲答己是一个认同旧法的女人。她与他的亲信铁木迭儿、失烈门等人勾结在一起,总想左右仁宗的政策。但仁宗已经羽毛丰满,身边有许多亲信大臣,答己对他无可奈何,便想办法控制皇太子。

本来,应该立元武宗海山的儿子和世瑓做皇太子。答己见和世瑓已长大成人,怕将来无法控制,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刺才13岁,而且性格软弱,将来肯定能乖乖地听话,便劝仁宗立硕德八刺为皇太子。仁宗起初不同意,不愿违背跟哥哥立下的誓言。铁木迭儿很会蛊惑人心,他对仁宗说:“皇位是您夺得后让给海山的,如今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是理直气壮的事儿,谁能反对呢?”仁宗便下诏立硕德八刺为太子,又封和世瑓为周王,派到云南去了。

仁宗在1320年去世了,17岁的硕德八刺继位,就是元英宗。仁宗去世后,答己马上就任命铁木迭儿当右丞相,将仁宗的亲信大臣杀的杀、撤职的撤职,好叫小皇帝乖乖地听话。可英宗这些年学了不少汉族文化,很想实行汉法来治理国家,并不愿意听他祖母的话。有一回,铁木迭儿的一个亲信犯了罪,铁木迭儿请答己去说情,可英宗说:“刑罚是列祖列宗定下来的,哪能随便更改!”答己见英宗不听话,便后悔不该让他当皇帝。过了几个月,答己的亲信失烈门与平章政事黑驴密谋发动政变,想推翻英宗。但这个秘密让英宗知道了,他迅速就派人逮捕了失烈门和黑驴等人,这才知道这一切全是答己指使的,英宗不愿追查,只是把失烈门等人处死了。

英宗见自己的地位很危险,便任命安童的孙子拜住做左丞相,支持他主管朝中大事,使铁木迭儿成了一个不管事儿的右丞相。就在双方矛盾进一步发展的时候,1322年秋天,铁木迭儿和答己先后都死了。这时,英宗便不容情了,下诏追查铁木迭儿的罪行,将他的儿子八里吉等人处死,将他的另一个儿子锁南罢官,并将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可拜住等人却没有处死铁失,他是掌管禁卫军的军官,是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一心想找机会杀死英宗为义父报仇。早在1322年夏天,英宗正在上都避暑,忽然觉得心神不安,便要做佛事。拜住说:“现在国家钱财不足,还是不要办吧。”那些受铁失收买的喇嘛却一个劲儿怂恿英宗做,还劝英宗实行大赦。拜住听了十分生气,说:“你们只想捞钱财还不知足,还要包庇罪犯!”铁失和他的亲信听到后,以为拜住还要追究他们的罪行,便决定发动政变。

这年八月初五,英宗自上都返回大都,行至南坡时,就歇了下来。这天夜里,铁失安排他的亲信站岗,自己与锁南等16人闯入英宗和拜住的大帐。拜住听到外边有动静,便出来察看是怎么回事。拜住一看铁失他们全拿着明晃晃的大刀,便大吼一声:“大胆!你们想做什么?”话音还没有落下,拜住便被铁失的弟弟一刀杀死。此刻,英宗听到拜住的喊声,正要披衣下床,铁失冲进来,将英宗一刀砍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坡之变”。

铁失等人杀死拜住和英宗,便拥立忽必烈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做皇帝。也孙铁木儿见铁失得手,也便不说什么,当了皇帝,他就是元泰定帝。

三帝纷争天下乱

元泰定帝以前丞相拜住之子答儿麻失里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彻里哈为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并将远徙诸王统统召回。接着,立八八罕氏为皇后,皇子阿剌吉八为皇太子,封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为怀王。次年,命怀王居于建康(今南京),并遣使赴北边周王和世处,以谋和解。年底,和世遣使进贡,恢复了关系。

1328年春天,泰定帝在打猎时患病。这时,武宗旧臣、握有兵权的枢密院同知燕铁木儿与诸王满都等密谋政变,拥立武宗后裔。倒剌沙等为防止武宗一系重登帝位,将怀王自建康迁往江陵。三月二十五,泰定帝自大都赴上都,倒剌沙、满都等扈从。燕铁木儿随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留守京师。七月初十,泰定帝死于上都。倒剌沙、梁王王禅、辽王脱脱等执政。燕铁木儿与阿剌忒纳失里在大都秘密召集武士,准备政变。

八月初四黎明,百官集于兴圣宫。燕铁木儿率阿剌铁木儿、索伦赤等17人手持兵刃,大呼立武宗之子为帝,有不从者斩。当场扣押中书平章乌伯都剌、伯颜察儿等人。然后,占领内廷,查封仓库,收缴印信,召集百官入朝听命。任命前湖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太子詹事塔失海涯为中书平章,前湖广行省右丞带还为中书左丞,前陕西行省参政王不怜吉台为枢密副使,与中书右丞赵世延、同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翰林学士承旨亦列赤、通政院使寒食分典机务,调兵守卫京师及附近关口。同日,燕铁木儿派遣前河南行省参政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赴江陵迎怀王入京,密谕河南行省平章伯颜派兵护送。八月初五,发钞赏赐宿卫京师的军士,开始在居庸关、卢儿岭、白马甸、泰和岭、迁民镇等地布防。八月初七,再派使节撒里不花等南迎怀王,同时放出话说怀王已至京郊,以安民心。八月初九,明里董阿到达汴梁(今开封),将京师情况告诉伯颜。伯颜也是武宗旧臣,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他扣押了持反对态度的官员,调兵遣将,征集粮草,派勇士5000人先行迎接怀王,自己率大军随后接应。不日,明里董阿等到达江陵,偕怀王图帖睦尔启程进京。八月十八,怀王因陕西官员反对政变,传令伯颜兵屯潼关。次日,在上都的诸王秃满等人图谋响应大都政变,事泄被杀。八月二十二,在上都的阿建卫指挥使脱脱木儿率部投奔大都,燕铁木儿命其守卫在北口。次日,上都诸王及执政大臣分兵进攻大都,两个统治集团终于兵戎相见。

九月初一,倒剌沙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九月十三,在燕铁木儿等人一再请求下,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是为文宗。文宗登基时表示自己即位只是为了安定人心军心,一俟周王到京立即让位。随后,上都派和大都派展开了激战。

十月十三,齐王月鲁帖木儿、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等率兵围困上都。倒剌沙等奉皇帝印玺出降,梁王王禅逃走,辽王脱脱被杀,天顺帝不知所终。上都派已群龙无首,各路上都军已成强弩之末。文宗、燕铁木儿在击败上都军的同时,派遣使节北迎周王。于是,周王和世自北边南还。

1329年年初,撒迪等人奉文宗之命劝进。正月二十八,和世即位和宁之北,是为明宗。三月初四,文宗派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捧皇家印玺赴明宗行宫。不久,燕铁木儿到达明宗行宫。明宗下诏大都所封一切官爵照旧。三月十二,举兵造反的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投降,原上都一派的残余势力全部被消灭。紧接着,明宗派彻彻都等为使节赴大都,立文宗为皇太子。彻彻都等到达京师后,图帖睦尔接受了皇太子之位,并于次月启程北迎明宗。八月初一,图帖睦尔到达明宗行宫所在地王忽察都,明宗大宴太子、诸王及大臣。八月初六,明宗被燕铁木儿毒死。燕铁木儿奉太子还上都,这样,文宗图帖睦尔便再次即位上都。至此,三帝纷争才告终。

三帝纷争事件充分表现出了元统治集团内部贵族为争夺帝权斗争的激烈程度,元朝社会动荡由此可见一斑。

戏剧鼻祖关汉卿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最杰出的杂剧家,“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之首。

关汉卿从小就博览群书,还学会了写诗、作曲。他非常喜欢杂剧。为了冲破文人狭窄的生活圈子,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思想感情的剧本,关汉卿深入艺人歌伎中间,虚心向当时最著名的女演员朱帘秀学习。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能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其创作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

他一生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皆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晚年,正遇上了阿合马、桑歌等奸臣擅权作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汉卿拿起笔,创作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

在这部杂剧中,从小被卖作童养媳的窦娥遭到恶棍张驴儿父子和贪官的勾结陷害,含冤屈死,最后托梦给做了官的父亲,才得以平冤昭雪。

关汉卿通过《窦娥冤》一剧,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邪恶势力。《窦娥冤》是我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元曲状元马致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人,晚号“东篱”。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20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终于看透了人生的宠辱,于是产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当时文士王伯成、李时中及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元朝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失望。所以,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这些剧作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诚意,修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他的作品见于记载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而成的。但是,马致远写的小令最为有名。

科学巨匠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出生于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一个书香世家。郭守敬从小就受到祖父郭荣的熏陶,对天文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制作一些小型简易的测量仪器。从小,郭守敬就被送到当时非常著名的文人刘秉忠门下攻读,刘秉忠精通天文地理、音律术数。长期的刻苦攻读和耳濡目染为郭守敬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水利专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他还在此期间结识了张文谦、王恂等学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获益匪浅。在郭守敬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1250年,19岁的郭守敬开始崭露头角,在水利方面初露锋芒。在邢台城外有一条河,河泥长年淤积,河堤滑落,致使河道堵塞。此地原有的一座桥,桥身被洪水冲走,桥墩淹没,呈现出一片汪洋之态。不仅交通不便,还水灾不断。由于弄不清桥址原来在哪儿,又找不到合适的建新桥之处,许多建桥高手都只能望洋兴叹。郭守敬不辞辛苦,冒生命危险在滚滚洪流中搜寻,在陡峭的两岸河堤上查找,终于找到原有河道和桥墩遗址。他立即组织邢台百姓清除淤泥,疏通河道,修筑堤岸,然后又反复勘测,精心设计,很快建成一座坚固而又美观的石桥。从此,郭守敬名扬天下。

当时的著名学者张文谦在郭守敬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后来见郭守敬才智超人,越发赏识他。1260年,这位当时的元朝中书丞巡视大名、彰德等地。他深知这些地方的水利建设一直不好,经常洪水泛滥,弄得民不聊生。于是,他便邀请郭守敬一同前往。郭守敬一路上认真勘查水域,细心观察地形,描绘图纸,整理资料,真可谓废寝忘食。张文谦看在眼里,赞在心上。一到都城,便向元世祖忽必烈举荐郭守敬。忽必烈一向比较赏识张文谦,而且也深为河南、河北的连年大水所头痛,一听郭守敬对这方面颇有研究,立刻传令召见。

忽必烈与郭守敬一谈,不禁大为赞叹。郭守敬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为忽必烈提出6条治水建议。忽必烈立刻让他负责各路河渠的修整管理事务。郭守敬不负众望,着手主持修缮河南、河北的河道。以后,他又曾主持整修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的西夏古灌溉渠道,疏浚了400里的唐来渠和250里的汉延渠等80余条渠。《宁夏新志》评价说:“逮今西坝桥梁,尚其遗制,工作甚精。”

1292年,天大早,元大都(今北京)饮水吃紧。不仅城内,就连城外都很难找到好的水源。经张文谦举荐,忽必烈让郭守敬寻找水源。郭守敬受命之后,立即到大都周围的各州县进行勘察。他几乎走遍了大都周围的所有州县,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昌平县东南神山的白浮泉,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山山麓的龙泉。此泉水清、量大,解决大都饮水应该没问题。郭守敬把白浮泉泉水引向京西,将西山分散的小泉也聚集起来,然后折向南,沿西山东麓,注入瓮山泊,即今昆明湖前身。再接梁河,即今长河,引入大都,蓄积于积水潭,即今什刹海。再将积水潭的水引向东南,接通州高丽庄,和大运河衔接,不仅抗旱,而且防洪。在郭守敬的带领下,大都军民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长达160里的运河。大都人民再次喝到清凉的泉水,全城一片欢腾,都从心里感谢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