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59

第59章 由盛转衰(3)

李孜省、梁芳、万喜等人的斥黜,使朝廷官员们为之一振,他们遂将这一愿望寄托在新皇帝身上。明孝宗朱祐樘登基之初,六科给事中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立即交章弹劾李孜省及其党羽邓常恩、赵玉芝交结太监梁芳、外戚万喜等诸不法之事,并且建议追究万贵妃之罪。但明孝宗朱祐樘是个生性宽和的人,这也许与他少年经历坎坷有一定关系。明孝宗朱祐樘以“宅忧”为由,只将梁芳谪为少监,万喜降为指挥使,李孜省及其党羽邓常恩、赵玉芝等谪戍陕西边地,而诫勿言万贵妃之事。

这一年的十月,以刚直敢谏闻名的资深大臣王恕被召为吏部尚书。王恕的直言在明宪宗朱见深朝是著名的,其“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因此民谣说:“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结果不仅贵近侧目,明宪宗朱见深也颇厌苦之,先是将王恕遣往南京任兵部尚书,后来索性借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乞罢之机,附批令王恕致仕,乃至朝野大骇。这次王恕被重新起用,并入主吏部,使朝廷政策及用人方针发生了根本变化。

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始用廷臣荐,召入为吏部尚书。”这其中起到微妙作用的却是一名有影响的资深太监怀恩。怀恩在明宪宗朱见深朝掌司礼监,当时汪直掌西厂,梁芳、韦兴等用事,怀恩地位在他们之前,性格忠耿无所挠,宦官们对其敬惮有加。为保护直言官员,怀恩不惜与宪宗朱见深争执。怀恩素闻王恕的直言,经常叹道:“天下忠义,斯人而已。”明宪宗朱见深晚年,因万贵妃谗言,曾想改立太子,怀恩力争,被斥居凤阳。太子朱祐樘即位后,将其召回宫中,仍掌司礼监。于是,怀恩力劝起用王恕,斥逐大学士万安。

起初明孝宗朱祐樘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整顿吏治方面: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斥逐佞幸之臣,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而一些获罪较轻的官员,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人们很快便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了。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朝廷官员们感到那失去的秩序仿佛重又来临了。

明孝宗朱祐樘的治国方略核心即在任用大臣。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著名的有王恕、马文升等人,以及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并为前朝功臣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辈出。内阁的大学士、六部的尚书,都是贤明有能的道德君子。刘健、谢迁、邱濬三位大学士,六卿之长吏部尚书王恕,都是著名的学者与能臣。成化年间有一句谚语:“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那意思很明白,大学士万安、刘吉、王翊以及六部尚书,都不过是一些无能之辈。反观弘治朝的阁、部大臣,则是人才济济。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月,明孝宗朱祐樘即位才一个月,就罢免了品格不好的万安,选用徐溥入阁;十一月,又录用刘健入阁;明宪宗弘治四年(1491年),邱濬入阁;弘治八年(1495),邱濬死后任用谢迁、李东阳为阁臣;明宪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九月,秦濬入阁。

徐溥是当时的南直隶宜兴人,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后任首辅大学士。徐溥的辅政风格,讲究“安静、守成法”,与明孝宗朱祐樘的性格有契合处。而且,徐溥与同僚谢迁、李东阳等人之间,不存在权力斗争,相互间配合得很好。

明朝的皇帝大都是粗暴的,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就动不动鞭挞大臣,但终明孝宗朱祐樘一世,未鞭打过一个大臣。明孝宗朱祐樘对深孚众望的大臣刘健、谢迁格外器重,总是称“先生”而不喊名字。每次下朝,明孝宗朱祐樘都要临轩而送,看到两位大臣走后才肯回宫。明孝宗朱祐樘生活也十分俭朴,每餐不过两菜一汤。由于幼年营养不良,明孝宗朱祐樘很早就脱发,乃至谢顶。节俭之余,明孝宗朱祐樘对大臣的生活却格外关心。明朝的官员大都是薄俸,大学士一年的俸禄不过几百两银子。明孝宗朱祐樘多次召对大臣刘健、谢迁,临走时总是从袖口里拿出两锭银子,温勉有加,告知这是私下从大内取出给两位补贴家用的。大臣们无不为之动容。

大臣之间的和睦相处,自然能够形成一种与皇权相制衡的“文官”权力。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起,已经做了八年好皇帝的明孝宗朱祐樘,据说“视朝渐晏”,就是上朝上得晚了一些。这在儒臣们看来,是皇帝走向堕落的初步。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二月,徐溥等人向皇帝上疏,要求皇帝远离诱使皇帝斋醮的宦官李广,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朝政和接触儒臣上。与绝大部分明代皇帝不同,明孝宗朱祐樘能够非常谦虚地接受大臣们的意见,就在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的三月于文华殿召见了内阁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集聚一堂共商政事。议事完后,皇帝赐诸位大臣吃茶,然后散去。召见大臣,面议国事,在当时被称为“盛事”。终弘治一朝,从《明史·孝宗本纪》中的记载看,除这一次首开先例外,大概先后还有过四次。像这样召见阁臣面商国家大事,其对于大臣们的激励作用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一方面,可以看出弘治一朝君臣关系之和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是明孝宗朱祐樘对于儒臣的信任。

内阁大学士之外,弘治一朝的六部大臣,也都是正人君子。例如,吏部尚书王恕在弘治一朝的政治中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恕,字宗贯,号石渠,陕西三原人。王恕在成化朝的时候就因平大藤峡瑶民起义、安抚荆襄流民而名满天下了。前文已经说过,王恕因为敢于直言,得罪了汪直,一直只能在南京做官。但是,王恕在南京尚书任上仍然是敢于言事。所以,明孝宗朱祐樘一即位,就听从群臣的推荐,召王恕为吏部尚书。在不设宰相的明代,吏部尚书是诸卿之长,掌管对官员的考察与任命,权势颇重,高于其他各部。王恕在吏部所荐用的都是正人君子。据说,王恕曾带着他的第七个儿子王承裕到京城。王承裕每天为父亲接待来访的朝臣名士,和他们交谈,然后将自己的观察原原本本地告诉父亲。继王恕之后任吏部尚书的大臣中,马文升也声名甚盛。李东阳后来有诗,称赞明孝宗朱祐樘之善待人臣,其中有一句说:“近臣常造膝,元老不呼名。”说明明孝宗朱祐樘对待大臣总像是对待家人一般亲切。

在信任大臣之外,明孝宗朱祐樘又要求加强对臣工们的考察,这便涉及到一个完善考察制度的问题。孟森曾说:“明之一代立法创制,皆在太祖之世。至孝宗朝,始有修明之举。”意思是说,明代的制度基本上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时候就已经建立,后来的皇帝中能够提出较贤明的政治制度的,也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在明代的皇帝中,明孝宗朱祐樘最为仁慈。明孝宗朱祐樘对于救荒的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级官府都要设立常平仓,以应付灾荒。

在内政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明孝宗朱祐樘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明孝宗朱祐樘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在刑罚方面,明孝宗朱祐樘要求慎重施刑。在明孝宗朱祐樘的这种要求下,一些素以残酷闻名的特务机构如锦衣卫都变得仁慈起来。据历史记载,于谦的女婿朱骥是当时的锦衣卫使,在审理大案时,十分谨慎,从不轻易定人死罪。明孝宗朱祐樘所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一扫明宪宗朱见深时代特务横行的恶劣风气。

明孝宗朱祐樘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尽管由于幼年坎坷的生活使他一直身弱多病,但他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和经筵侍讲,每天请有学问的大臣向自己讲解“圣贤经旨,帝王大道”,向群臣咨询治国之方,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他办理政务,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政事,从而避免受到宫中妃嫔、宦官的不良影响。明孝宗朱祐樘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明孝宗朱祐樘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