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65

第65章 明朝灭亡(3)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要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实地考察,徐霞客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有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还称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呢!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家境穷困,李自成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他待人热情,驿卒们也都爱戴他。

李自成一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米脂连年收成不好,农民拿不出租税。当地有个姓艾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想在农民身上盘剥。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税,就自己一个人借了债把税交了。过了一段时间,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还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来打得半死,还锁上镣铐,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让吃东西。百姓和驿卒向县官恳求把李自成放在树荫下,让他吃点东西,县官也不答应。这一下把群众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带着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肃当了兵。

1629年,后金兵大举南下,北京吃紧。为了保住京师,明朝政府召集四方军队赶奔京城。李自成随着参将王国从甘肃开拔,路经金县(今甘肃省榆中县),兵士要求发饷,王国却坚决不给。于是发生了兵变,士卒杀了王国以后,四下逃散。李自成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上一名头领。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看到起义军越来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采用高官厚禄招降农民军将领。王左挂禁不住诱惑,动摇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队伍。后来,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高迎祥听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马上叫他担任一个队的将官,大家把他叫做闯将。从此,李自成开始登上风云际会的明末历史舞台。

明思宗崇祯亡明

到了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思宗朱由检破格升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同年,已经建立大清国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再次发兵明朝,决定采取先攻取锦州,再夺山海关,最后直入北京的战略。随后,清兵包围了锦州,面临边关告急,崇祯皇帝急忙派洪承畴前往锦州救援。

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率八总兵,领十几万军队集结宁远。起初,洪承畴认为不应该贸然出兵,应该持重缓进,步步逼近锦州清兵,且战且守。对于洪承畴的建议,明思宗朱由检是表示赞同的。但是,陈新甲则不这么认为。作为兵部尚书,他坚持要求兵分四路向清兵发起夹攻,强力鼓吹主动出击、速战速决。洪承畴逐渐动摇了打持久战的决心,加上旁人的游说,他终于决定出兵,进师松山。

爱新觉罗·皇太极听说洪承畴出兵,便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援助清兵,并当机立断,率先切断了明军的粮道。洪承畴贸然出兵,本来就准备不足,见粮道被切断,手下士兵们更是丧失了斗志。一时之间,明朝十几万雄师土崩瓦解。不久后,洪承畴兵败降清。

此时的明思宗朱由检自然心急如焚,当洪承畴兵败松山、锦州失守的时候,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也愈演愈烈。经过深思之后,明思宗朱由检决定与清兵议和,秘密派陈新甲前去与清兵和谈。本来明思宗朱由检在松山一战上没有惩罚陈新甲,不料在和谈一事上,陈新甲再次犯错。陈新甲不小心将明思宗朱由检派他议和的消息泄漏了出去,造成朝廷内外舆论四起,让和谈一事化为泡影。明思宗朱由检怒不可遏。原来,明思宗朱由检暗中叫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主持与清兵议和一事,也偷偷派了郎中马绍愉出关和爱新觉罗·皇太极谈判。马绍愉回来后,把和议情形密报陈新甲,陈新甲看完后,随手放在桌上,被家僮以为是塘报,发了抄,和清兵议和的事也因此败露。

而周皇后所提南迁之事,结果与议和这件事大同小异。明思宗朱由检和廷臣们在讨论南迁之事时,明思宗朱由检都是做出不允南迁的姿态,朝臣既然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害怕自己贸然提出南迁,皇帝会加以怪罪。即使皇帝同意南迁,但京城是无法守得住的,失陷京城的大罪也不是自己所能担当的。当时有朝臣提出折中的办法,皇帝既然不肯南迁,那就让太子朱慈粮先到南京,以防万一。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事实上,后来北京失陷后,明思宗朱由检的几个儿子都没有逃出来。因此,几个南明小王朝,把不多的力量都用在了对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上,不但不能一致对外,反而内斗加剧。如果太子先到南京,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继承皇位,少了内斗,明朝或许还可以暂时偏安于南方。但是崇祯皇帝说:“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事,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明思宗朱由检自己不南迁,也不让太子先行。最终的结果大家一起死守着北京城,坐待灭亡。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夜间,农民起义军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诸门。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农民起义军一拥而入。太监张殷劝明思宗朱由检投降,被他一剑杀死。

此时,明思宗朱由检从愤恨、失望转向了疯狂。他急忙回到宫里,将年少的16岁太子、11岁的定王、年仅9岁的永王朱慈烔化妆成平民,令太监们带他们逃出紫禁城。也许那时的明思宗朱由检只能将希望寄予这几个孩子身上,希望能为大明留下血脉,以图他日复兴大明。明思宗朱由检把周皇后和袁妃叫来,连呼左右进酒,一口气饮了几十杯。明思宗朱由检觉得,不能看着他的爱妃陷入敌手,于是挥剑将袁妃砍死。皇后急赴坤宁宫自缢。长平公主在一旁痛哭不已,明思宗朱由检悲叹道:“汝为何生我家!”一剑砍去,公主挥臂遮挡,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接着,明思宗朱由检又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及几个妃嫔。明思宗朱由检越绝望,求生的本能则越强烈。于是,明思宗朱由检换上了便服,准备出城。明思宗朱由检混在太监中出东华门,至朝阳门,假言王太监奉命出城,但守门的人请天亮时验明再出。太监夺门又不成,便忙派人到负责守城的戚国公朱纯臣家,朱的家人说朱赴宴未归。明思宗朱由检又赶到安定门,门闸实在是太沉重了,怎么也无法打开。求生的路被彻底截断了。

十九日,天刚破晓,太监王相尧在宣武门投降,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开入城中,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守卫朝阳门的朱纯臣也先后开门迎降,北京内城被攻陷。明思宗朱由检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钟声再响也没召来一人。于是,明思宗朱由检与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景山)寿皇亭,这里是昔日检阅内操之处,如今成了他去面见列祖列宗的地方。明思宗朱由检与王承恩相对而缢。

不久后,人们发现了明思宗朱由检的尸体,他与太监王承恩在煤山缢死。在明思宗朱由检上吊的地方,还发现了一亲笔血书。据《甲申纪闻》里记载,血书上面写道:“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至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发现明思宗朱由检尸体的太监,不忍目睹尸体的惨状,便将明思宗朱由检的尸体与周皇后的尸体存放在一起。到后来下葬的时候,也不过是两个和尚在一旁念经,几个太监守卫。而那些昔日对明思宗朱由检信誓旦旦、阿谀奉承的大臣们,那时去哭灵的也不过20多人。后来还是李自成顾全传统礼法,下令改殡人行帝后之礼,将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的棺材通刷了一遍漆,为尸体换上了体面的袍冠。之后,明思宗朱由检被草草埋在三个月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

到了清高宗乾隆初年(1735年),清廷官方编著了《明史》,里面对明思宗朱由检的同情多于对他的谴责。《明史》中提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相望治平……可谓不幸也已。”实际上,明思宗朱由检比起之前的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朱由校都更加有为。无奈明朝气数已尽,纵使明思宗朱由检再励精图治,纵使没有李自成、爱新觉罗·皇太极、多尔衮这些人,明思宗朱由检也还是免不了要背负亡国的罪名的。

中国印记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攻入大都,元亡。

1403年,燕王朱棣进应天,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1403~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代宗朱祁钰即位,于谦领导军民保卫北京。

1457年,夺门之变,于谦被杀害。

1477年,特务机构西厂设立。

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

1517年,西方殖民者葡萄牙炮舰首叩中国南方大门。

1540年,明世宗好神仙之术,明朝廷财政开始困窘。

1547年,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骚扰掠夺日益加剧。

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基本肃清倭寇。

1566年,海瑞抬棺上书论嘉靖。

1572年,张居正辅政开始。

1593年,李时珍去世。

1610年,葛贤领导苏州织工反税监斗争。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9年,萨尔浒之战。

1625年,东林领袖杨涟、左光斗被阉党杀害。

1626年,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等五人就义。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受重伤死。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3年,徐光启去世。

1636年,李自成称闯王。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1年,李自成破洛阳,张献忠破襄阳。徐霞客去世。

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