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69

第69章 康乾盛世(2)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先后得16子8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他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改年号乾隆。由此,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制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在弘历正式登基前,其皇储的身份早已广为天下知。弘历深受康熙与雍正的喜爱,在其父在位期间,时常参与军国要务。据传,由于雍正并不希望他的儿子们陷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夺储之争,将传位诏书置于乾清宫的牌匾后,直到自己驾崩后方可打开。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顺利继承皇位,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病逝,终年89岁。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所以说,虽然乾隆帝正式在位的时间没有他的祖父康熙长,但他是实际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天资聪颖,性格刚强,勤奋好学,几十年如一日,因而不仅能善理国政,指挥征战,并且学识渊博,诗、文、书、画、语言兼长,著作等身。这一切又为他勤理国政,创造“文治武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他还有着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满文、汉文。为了完成用兵准、回,两征金川,安定西藏的宏伟事业,他“自乾隆八年(1743年)以后,即诵习蒙古及西番字经典”,一直持续了50余年,研讨不停。乾隆又学习“回语”(维吾尔语)和“唐古特语”(藏语),从而成为当时罕有的通晓满、汉、蒙、维、藏及安多(藏语的四川西北部方言)等多种语言文字的语言学者。这对他的治政用兵起了很大作用。史称其与“番酋”会见时,能用“番”语交谈,“重译朝见,告语如一家”。

乾隆在位期间,评定叛乱,安定边疆。他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葛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所以,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清代社会,在乾隆时期继续走向繁荣昌盛。“康乾盛世”,将近百年,其中约一半时间是清高宗乾隆朝。因此,总的来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个盛世君主。他统治下的社会在漫长的60年中,多半是一个安定的太平盛世。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国之主,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他也居安思危,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发展经济和“养民”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识见卓越,也有一定的措施。

在发展经济方面,即所谓实现“养民之道”,乾隆以传统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大力提倡开荒种地。他反复强调“劝课农桑,临民者第一要务”,还说“垦田务农为政之本”。继位伊始,乾隆就向大臣们发布上谕,奖励垦荒种地。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达到1.4亿人。过快增长的人口,在粮食生产方面也继续扩大供应。于是,在劳动人民辛勤垦荒之下,中国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耕地面积已达到740多万顷。

乾隆在位期间,要面对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水旱之灾。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经常有旱灾;广东、湖北、河南常发大水;浙江、江苏受海潮威胁;河北、山东、安徽和苏北地区则水旱交替。连年告灾,人口不断增长,加上水旱的肆虐,使粮食问题更加紧张,迫使乾隆不得不把相当大的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方面。乾隆一生多次出游,并不能排除游山玩水的目的,但沿途凡有重要水利设施,莫不亲临工地,指示机宜,与大臣共同探求根治之法,表示他对水利事业的关注。

到了晚年,乾隆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珅专权,日益腐败。他宠信和珅,且时常下江南。登基时,清政府国库只有300万两白银,乾隆四十年(1775年)左右,乾隆到达了他统治的巅峰时期,国库积有白银7390万两,甚至超过了康、雍两朝。但是长期且巨大的贪污腐败、数次远征、诸多宫廷建造、个人六次南下、历次平叛、缓慢孳生的鸦片贸易逆差以及个人浮华奢侈的生活,消耗了1.5 亿两白银。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退位时,几乎所有的国库资金被挥霍一空,一无所有的国库给他的继承者嘉庆带来了巨大困扰。

“千古第一贪”和珅

清高宗乾隆晚年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和珅。

和珅原本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公子,青年和珅有着不错的办事能力和抱负,并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并在乾隆统治的后期被擢升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和珅熟谙做官技巧,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掩盖下,把乾隆哄得云山雾罩。在官场上浸淫多年后,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就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清仁宗嘉庆帝查抄出他的家产折合白银9亿两,相当于全国12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和珅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20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20年!

和珅,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英额峪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兄子侄,皆投归清圣祖,此后不少人担任文官武将。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纳,行伍出身,在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时从征,“过北京,征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尼雅哈纳之孙阿哈硕色袭祖世职后,又兼任佐领,后阵亡,被追赠一云骑尉(官阶正五品)。尼雅哈纳的曾孙也就是噶哈察鸾的九世孙常保(和珅的父亲),袭曾祖父的三等轻车都尉和阿哈硕色的一云骑尉世职,并在八旗军内任职,当上了副都统。副都统,官阶正二品,是军界高级将领,每年俸银155两、米155石,还有养廉银500两。从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纳起,到父亲常保,皆是有世职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员副都统,怎能说他是出身低微,“家贫无籍”!和珅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10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少年时期的和珅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和珅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安享着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职给和珅带来了政治上的更大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捷径,使他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即22岁时,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清朝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粘杆处三等侍卫经常随侍皇帝出巡,就有了与皇帝回奏、回答的机会,从而为和珅的飞黄腾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史籍载称: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听后很高兴,问:“读过《论语》?”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乾隆自是恩礼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乾隆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当年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此后,和珅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要职,为乾隆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和珅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乾隆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这在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废除“名粮”,增补绿营兵额,给武职养廉银上,表现得非常清楚。

以国库充盈,下诏要取消武将“名粮”,改为给养廉银,增补绿营兵,每年要增加军费白银300万两。乾隆询问阿桂有何意见。阿桂奏称,费银太多,不应增补。乾隆不听其言,下谕说:现在国家“财赋充足”,户部库银尚存7000余万两,支付这新增的300万两,绰绰有余。著大学士会同九卿科道详议。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实行此法,故极力赞成。乾隆遂下谕批准大学士九卿等的复议,每年增支军费银300万两。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的唯一心腹和代理人。

和珅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大权。他便肆无忌惮地揽权索贿,乱政祸国。和珅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内而九卿,外而督抚司道,不向和珅纳银献宝,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从而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以乾隆最关心的河工而言,就败坏得不像个样子。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皇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抄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逝世。初八,嘉庆皇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抄没家产。正月十一日,嘉庆皇帝有下谕旨,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到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万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抄没和珅的家产说的多得不得了。有的说,抄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2亿两。有的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估银150万两,赤金580万两,估银87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白银580万两,苏元银315万两,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万两,地亩8000余顷,估银800万两。和珅确实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