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8845200000073

第73章 嘉道渐衰(3)

胡雪岩在官场上,通过资助从地方官员到封疆大吏王有龄、黄宗汉、湖佳、何桂清、左宗棠等人,通过为他们出谋献策、出力出钱,把这些官场中人的功名与利益和自己的商业利益紧紧联结在一起,从而达到“此人须臾不可离”“天下一日不可无胡雪岩”的效果,并且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支持、关照自己的生意,为自己所用,从而使自己的商业遍布全国各地,名噪一时。

王有龄、何桂清等人的升迁和享乐无时无刻离不开胡雪岩;左宗棠平定回乱,建立不世功名也离不开胡雪岩筹粮筹饷的帮助。因为胡雪岩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所以也能抓住他们的心,让他们心存感激。抓住了官场中的这些人,也就抓住了他们为官而自然形成的官势。能够在官场中有这些靠山在,转粮拨响、筹款购枪,所有的生意,无一不可堂而皇之地去做。并且这些人也正眼巴巴地盼着他能够做这些生意,并且希望从中渔利。

在那个官本位意识浓厚、经商低人一等的特殊年代,一个生意人要在商场中纵横驰骋,取得大成功,官场势力绝不可少。但在商言商,商业势力内部的联合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一个生意人在商界本身的势力也不能忽视。商人的成就毕竟还是要在商界之中体现出来,仅有官场势力而在商界之中依然无法形成自己的影响,要想在商界立足且获得成功,也是不可能。因此,胡雪岩在处理好和官场上关系的同时,对同行之间的关系也很注意维护。他认为,同行之间不都是冤家,有财大家发才是致富的长久之道。

朝廷为筹集粮钱用于镇压太平军,要求各地征收“协饷”。浙江的协饷要解往江南大营,本来按照官府规定是解送现银的,但由于江南大营围金陵,江北大营围扬村水陆两路都无法保证安全,因此浙江藩司与江南大营粮台商定,或者汇解上海,或者汇解苏州。由于胡雪岩成功的运作以及他在浙江官场的庞大势力,阜康于是成为代理协响汇解的首选钱庄。但阜康当时本金有限,难以独自做成这单生意,胡雪岩必须去湖州一趟,寻找生意合作伙伴。他选中了大源钱庄,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包括他身边的人。

在一般人看来,胡雪岩首先应该选择信和钱庄和自己联手才对,一来信和钱庄也是杭州城里首屈一指的大字号,实力较强,二来与胡雪岩的关系非同一般,信和是他当年当学徒时的老“家”,加上帮助王有龄海运局漕米解运的事信和也参与了,而且出人出钱,立了大功。此时的信和实际上已经成了“阜康”最忠实的生意伙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没有将协响这块“肥肉”送给大源钱庄却不送给信和钱庄的道理。就连阜康档手刘庆生知道胡雪岩作出的与大源联手的决定之后,也提出了疑问,他问胡雪岩:“阜康与信和关系非同一般,你为什么不选信和来做?”

这也正是胡雪岩行事高人一筹之处。胡雪岩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此时的信和和阜康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成为了实际的生意伙伴,他才不在这笔生意上与信和联手。胡雪岩需要结交新的生意伙伴,他是要把自己在钱庄同行中势力和影响力尽量做大,把市面尽量做大。要做大势力,自然要广交商界朋友,要把关系拉得广。这次有笔生意拉上大源,下次有另一笔生意再拉上另一家,如此类推,时间久了,所有的钱庄同行都与阜康建立了业务关系而且利害相连,休戚与共,此时胡雪岩在钱庄行业的力量自然非一般可比了。胡雪岩是借这笔生意,扩大自己的商业势力,是在为自己营造商场的“势”。

胡雪岩认为:商场势力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与商界同仁在生意上的联合,在互利的原则下进行合作。而正因为有这个互惠互利的原则起作用,商场势力的培植过程,常常是双方共同获取实际利益的过程。因此他拉上大源钱庄合做承办协饷的生意,就使大源老板孙德庆十分感激,因而忠心耿耿地支持阜康,自动将自己放在阜康的一笔1.2万两银子的款项转成同业长期放款,以表示与阜康钱庄合作的诚意。

为了促成生意,胡雪岩还和“江湖势力”搭上了关系,在利用他们成就自己生意的同时,也为他们谋得了应有的利益,从而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胡雪岩借助江湖势力是从协助王有龄筹运浙江漕米结交尤五开始的。由于胡雪岩待人宽容、仁厚,在解漕米问题上,胡雪岩能够与漕帮诚心结交,处处照顾到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让信和钱庄放款给漕帮,解决了他们的资金困难,因此被漕帮尊称为“爷叔”。

而且有了漕帮在江湖中的势力和影响做后盾,胡雪岩做生意就可以排除江湖中的干扰。事实也表明,尤五利用漕帮在江湖中的影响给胡雪岩提供了极大方便:胡雪岩通过浙江巡抚王有龄做了多批军火生意,后来胡雪岩在负责上海采运局时,又为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式枪支弹药。所有这些生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如果没有尤五提供的各种方便和保护就根本无法做成。而有了漕帮的交情,胡雪岩做生意就算在乱世之中有了“黑”社会的强硬靠山,寻常的江湖帮派迫于漕帮的强大势力,谁也不敢轻易打他的主意。

胡雪岩在生意中很注意培植漕帮势力,维护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胡雪岩和他们联手做生意,利用自己在官场中的影响,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粮物资的机会,组织船队等。只要有利益,胡雪岩总是想着漕帮。

胡雪岩经常告诉自己的员工,生意人要学会“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生意人要处处为自己着想,时时刻刻细心地算计筹划如何去赚钱——钱是赚来的,更是算计筹划来的。这里的“想想别人”,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想想别人的难处和利益,想想别人和自己一样做事十分的辛苦,也是和自己一样为了利益而奔波,为了赚自己该赚的那份银子。但生意场上,在想自己的时候也相应地想想别人,这样会避免一些错误,避免因拿了烫手的钱而同别人结下梁子,给自己也“拿”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说到底,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胡雪岩常对身边的员工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朴实的话语中,却透着深谙经商之道的胡雪岩对于商场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商场如战场,一般的人常常将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对商场竞争的形象描述,而往往忽略了商场的另一面,即商场上有竞争也有着商界同行的联合。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无论你实力多强大,也不管你有多少文韬武略,你都不可能完全地占有整个市场。一个明智的生意人必须懂得,要在商场上站稳脚跟,做出大事业,不仅要有天时、地利,还必须结下人缘,赢得人和。

胡雪岩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在生意场上,他特别地善于广结人缘。胡雪岩曾经做过一笔军火生意,在生意即将成功的关口,另外一拨势力靠着官府后台,横插一腿,抢走了生意。胡雪岩岂能忍下这口气,他也动用官府的后台施加压力,最终又将这笔生意夺回来了。但是,在整个生意做完后,胡雪岩并没有把收益独自占有,而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来分给了抢他生意的人,而他自己最后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

胡雪岩处理这桩生意的做法许多人会不理解。一般人认为,本来是自己的生意,被人抢去如今再夺回来,胡雪岩获得这笔生意的好处是理所当然的。再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赚钱,到手的而且该拿的钱却不拿,自然是让人无法理解。但胡雪岩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做生意,钱要拿得舒服。拿了以后会不舒服的钱,即使该拿也宁可不拿。

什么钱拿了会不舒服?也就是那些拿了会给自己留后患、会带来不良后果的钱。比如这笔军火生意中的利润,就是一笔可能拿了不舒服的钱。因为在胡雪岩认为,龚家父子之所以最终剜去自己心头肉让出5万两银子的好处,实际上是在自己施以官场压力和强烈攻势之下迫不得已的忍痛牺牲。胡雪岩一旦拿了这笔好处,就等于与龚家父子结下大怨,对方心怀怨恨,以后会寻机报复,这好比为了一时利益却为自己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留下极大的后患,实在不合算。这是一笔烫手的钱,拿了会得罪同行。结怨于同行的钱,虽然有可拿的道理,但是胡雪岩宁可不拿,也不能为自己埋下祸根。胡雪岩就是靠着这种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原则,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最终成就了一代“红顶商人”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