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18879200000018

第18章 经上(13)

【译文】九三:匡正父辈的弊乱,虽然会小有悔恨,但是不会有重大过失。

《象传》说:匡正父辈的弊乱,终究不会有过失。

【解读】九三整治父辈的弊病,就会操之过急,必有不当之处,会遇到一些挫折,而感到小有悔恨。但是九三毕竟是得正位的(以阳居阳),“于父之蛊”是行正直之道;同时,九三居于巽体,这就意味着它在治蛊过猛而失当时,能够适度地退让,调整其策略。因此,虽然出了些偏差,有些小小之悔,归根到底是没有大过失的,不必畏缩不前,丧失锐气。位卑者以刚正不阿的精神整治位尊者的积弊,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当然需要热忱鼓励,大力提倡。有时甚至必须不顾“小悔”,犯难而行。

【经文】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①。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译文】六四:姑息宽容父辈的弊病,将来必然会出现憾事。

《象传》说:姑息宽容父辈的弊病,长此以往,必然不得治弊之道。

【注释】①裕,宽裕,放松。

【解读】懦弱又懈怠的后人,一味姑息父辈的弊病,只能更增祸乱,而不可能挽救时弊。长此以往,情况会越来越糟,所以说“往见吝”。

【经文】六五:干父之蛊,用誉①。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译文】六五:匡正父辈的弊乱,备受称誉。

《象传》说:匡正父辈的弊乱而博得了赞誉,说明六五能用道德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注释】①用:因此。

【解读】此爻对整治避乱的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辈的积弊是后人绕不开的难题,如何妥善解决非常考验后人的德行与智慧。六五居尊得中,具有干蛊之才,同时它又是阴柔之质,具有承顺之德。所以它既能解决了蛊的问题.又维护了父辈的声誉。它这样做,表明它是以德承父,不是以才承父。

【经文】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①。

【译文】上九:不谋求王侯事业,把这种(功成身退的)行为看得很高尚。

《象传》说:不谋求王侯事业,这种高洁的志向是值得效法的。

【注释】①则:以……为则,这里用如动词,效法。

【解读】蛊卦上九爻辞比较特别,讲“不事王侯”,不讲治蛊,好象离了题,其实不然,它讲的还是治蛊的同题,不过着眼的角度与其他五爻不同而已。上九在蛊卦之终,下无系应,处于蛊之外。犹如一个不当事的人,处在天下无事之时,似乎不能有所作为。爻辞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个“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意思是说“不事王侯”的本身就是事。不过这个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以“高尚”为事。上九不事王侯,表而看来它很象是超脱现实的人,世事蛊坏的问题它不闻不问了,实际上它也在治蛊,它治的是人心之蛊,不是世事之蛊,不治一时之蛊,而治万事之蛊。高尚其事,即孟子所言居仁由义。正所以励一世之人心,存万古之名教,而忠爱之心未尝一日忘也,故曰志可则。

【现代活用】

正己随众利天下——蛊卦之职场和稀泥妙法

“蛊”就是事,是不好的麻烦事。当处“蛊”事发之中,既要不怕艰险,善于坚持,沉着稳重,更要因其柔孺而矫之以刚果,因其止息则矫之以奋发,乱极必治,历经艰难险阻,终要拨乱反正!

但在处置事端过程中则要谨慎,以便及时挽救危机,扭转事物发展方向转危为机。在继承事业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矫枉过正的内容,这需要稳妥,需要注重社情民意,把握好时机,平缓过渡;不要急功近利、急躁冒进酿成改革的较大过失。

冯道,自号“长乐老”,赢州景城人。他先后辅佐了5个朝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契丹)的11位君主,而且朝朝公卿,最后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冯道在乱世政坛中得以“长乐”,其中必有奥妙。

“长乐老”冯道

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对于身为文官的冯道来说,既然进入官场,自然而然就要博取名声,这需要敢于说真话。敢说真话是有风险的,但后面的利益也大,关键在于怎么操作。面对那些尚武的“马上天子”,冯道不但了解其脾气秉性,而且洞悉每件事情的要害,谋而后动,取得了很好的劝谏效果,而这恰恰就是蛊卦六五之“干父之蛊,用誉”,身处地位,干上之蛊,而归誉于上,既解决了蛊的问题.又维护了顶头上司的声誉,这确实需要很深的涵养和功力。

蛊卦初六讲“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干父之蛊”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爻辞提醒“厉”是说这是个危险的活,不好干,冯道身处乱世干这种事更是拿自己的性命做代价,但他尽到了一个臣子应尽的“进谏”义务最终全身而退,又深合“终吉”之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冯道看来,进言直谏是风险投资,所以他致力于将风险降到最小,把收益增到最大,身家性命、身后名节和不朽功业,哪个都不能少,那种以死犯谏的傻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尽管“正史”对冯道多有微词,但他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跟着别人一条道走到黑;他忠于职守,办事情既有原则也讲究技巧。置于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为民请命后还能全身而退。对于投身于职场的现代人来说,冯道身上有着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十九节临卦第十九(下兑泽上坤地——地泽临卦)

临卦由下兑()上坤()组成,卦形作“”,象征“监临”。“临”字的意思是“居上临下”,故卦名为“监临”之义。上卦“坤”为地,下卦“兑”为泽:地居泽上,以高临下,喻示尊者“监临”卑者。全卦揭示“临物居上”的意义,就古代政治而言,是侧重阐发“上统治下”、“尊统治卑”的某些规律。

临卦228

【经文】临①: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②。

【译文】临卦象征以上临下:极为亨通,利于坚持正道。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

【注释】①临,卦名,居高临下之意。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坤上),上卦坤为地,为堤岸;下卦兑为泽。堤岸高出大泽,大泽容于大地,比喻君王亲临天下,包容万民,治国安邦。②至于八月,有凶。易卦以至七而复为天地运行的循环周期。阴阳二气各盛于七月,至第八个月则消退让位。天道如此,国运人事亦如此,盛衰有期,兴代不已。在易卦看来,元亨之贞,至于八月则转亨为凶,这是一种普遍的原则。

【经文】《彖》曰:临,刚浸而长①,说而顺,刚中而应②。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译文】《彖传》说:临,就是说阳气渐生渐长,渐渐居临于上。下卦为兑,义为悦,上卦为坤,义为顺,喻指秉性和平,态度温顺。九二为阳爻,居下卦的中位,六五为阴爻,居上卦的中位,两同位爻互相和应。这种卦象综合起来表现了临卦弘大、亨美、贞正的品德和含蕴。也体现了天的原则。至于说“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因为盛势不可能持久,阳刚不可能常盛。

【注释】①浸,程颐说:“浸,渐也。”即现在所说的逐步发展之意。刚浸而长,此以初九、九二之爻象为据,初九阳爻为刚,渐次伸长,而致于第二位,像阳刚之气渐渐生长,君子之道逐步得势。②“刚中而应”句,《彖传》认为九二阳爻性刚,居下卦中位,是谓刚中,六五阴爻性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阳位同处中位,是同位之爻相互和应。

【经文】《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文】《象传》说:本卦下卦为兑为泽,上卦为坤为地,堤岸高出大泽,河泽容于大地,这是临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君临天下,教化万民,覃恩极虑,保容万民,德业无疆。

【解读】临卦上为坤、为地,下为兑、为泽。地高而泽卑,是以上临下之象,象征领导者统御民众。君子观此卦象,应该想到,不仅要教民,还要思民,要恩德如泽,其深无穷;不仅要保民,还要容民,要度量如地,其大无疆。这才是统御之道。土象征领导者,水象征民众。土在水上,以上临下,但是土和水总是互相浸润而亲密无间的。领导者也应该以德亲民。如果处置不当,激起怒涛,就有冲垮土岸的危险了。

【经文】初九:咸临①。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译文】初九: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传》说: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坚持正道可得吉祥,说明初九的思想行为端正。

【注释】①咸,声假为感。王弼说:“咸,感也。”这里指感化政策。

【解读】别的卦初爻与上爻不讲得位失位,而以初终之义为重,临卦则以初得位居正为重。临之初九处在阳长之时,又得位居正,与得位居正的六四相应,所以“贞吉”。初九不仅由于自己的势位面临六四,它临六四,更由于它与六四是阴阳相感的关系。它以德感六四,不以势逼六四,六四愿意为它所临。这样的临叫做感临。感临得贞吉是必然的。“贞吉”在《周易》里含义有二种情况,“贞吉”二字在此是并列关系,意思是既贞且吉。初九阳爻居阳位,其位得正,又与六四正应,是以又正又吉。

【经文】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译文】九二: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会得到吉祥,无所不利。

《象传》说:以感化的方法统御民众,会得到吉祥,无所不利,因为这时民众还没有顺从命令。

【解读】当民众尚有疑虑,以感化的方式收拢人心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道理,推之于现代的职场中同样适用。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层人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威信,必然面临着下属的观望与质疑,面对所谓的“未顺命”的不利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临卦的方式,以感化的方式协调好与群众的关系。

【经文】六三:甘临①,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②。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六三:靠花言巧语统御民众,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已经知道忧虑而改正,就可以免除过错了。

《象传》说:靠花言巧语统御民众,正如六三阴爻不当居阳位一样,这样的君王不是称职的君主。如果能有所忧悔,其灾祸则可消除。

【注释】①甘,甜、悦。②位不当,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是处位不当。

【解读】以言辞之甘,骗取民众的支持,这叫做“甘临”。屡次自食其言,必然丧失威信,招来怨恨,当然百无一利。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上无正应,下乘二阳,《象传》说它“位不当也”,故其心术不正。六三又在“兑”之上,为悦之极,故一味以甘言欺骗的手段取悦民众。如果六三能知危而忧,改弦易辙,还是可以挽回影响的。所以爻辞提醒说:“既忧之,无咎。”

【经文】六四:至临①,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②。

【译文】六四: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

《象传》说: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正如六四阴爻居阴位一样。这样的君王是称职的君王。

【注释】①至临,犹言亲临,亲自理政治事。②位当,此以六四爻象、爻位为据。六四阴爻而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为当位。

【解读】中国共产党在最困难的时候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最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因此说亲近民众没有害处。

【经文】六五:知临,大君之宜①,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译文】六五:以明智治民,得君王之体,自然吉利。

《象传》说:得君王之体,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

【注释】①知,同智,明智。大君,国君。

【解读】六五以柔居尊,而又得中,下与九二阴阳取应,可见它能够中道而行,善于虚心任用刚健能为的大臣,辅助自己君临天下,这正是“大君”的明智之处。六四指出统御民众要亲临现场,叫做“至临”,可以“无咎”而已。而真正聪明睿智的大君的统御之术是“知(智)临”,这才是可以得“吉”的“大君之宜”。领导者如果事事亲临,难免分身乏术,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这样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众人的积极性。领导者应该选贤任能,适当授权。以众智为己智,善取下级之智慧以临天下,这才是以智慧临下的“智临”。既不是事必躬亲,又并不脱离民众,这才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道”。

【经文】上六:敦临①,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译文】上六:以敦厚之道治民,吉利,自然无灾祸。

《象传》说:以敦厚之道治民,吉祠,因为敦厚诚实之意存于内心。

【注释】①敦,惠栋说:“敦,厚也。”

【解读】上六以阴柔之质处于本卦上体坤之极,天高地厚,上六恰好具有君子敦厚之象。临卦的核心思想是为临人、治人者着想,实质上是统御之术。统御民众要心存厚道。居于极位者,获得了绝对的权势,易于刚愎自用,得暴政以虐民,其恶果是祸不旋踵的。所以本爻强调位居最上者必须心存厚道以临民,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卦辞所警告的“至于八月有凶”。值得注意的是,“敦临”与“甘临”有本质上的不同。“甘临”是口头上虚伪的花言巧语,那是骗不了民众的;“敦临”是内心中真诚的敦厚仁惠,是“志在内也。”。

【商界活用】

领导之道

卓越的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领导力大师迈克尔?尤西姆曾说过,“根本没有天生的领导者这回事,真正的领导技能都是要在生活中获取的,你必须去学习这些技能。”而临卦所讲的在古代叫统御之术,拿到现在来讲就是领导之道。

用人之术、领导之道对企业来说是门至高至深的学问。可能有的治理者会想,大可不必搞得那么复杂,我出高薪,人才就会来的。的确,薪水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对现代企业而言,能否心情愉快地工作,已经超过薪酬的地位,成为许多人才去留的衡量标准。

有一位学者讲过,假如一个企业或是组织不能给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氛围,那么可以说它的文化并不完美,至少是不聪明。实际上,西方许多成熟的公司已经完全摒弃了“流水线”式的治理方式,开始更多地上升到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关注上来。

当英国维珍公司的老板布兰森被问到“维珍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时,他回答说:“问题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假如你的员工很快乐,天天面带微笑,以工作为乐,他们就会有出色的表现。顾客自然也会喜欢和你的企业打交道。”

布兰森把他的个人领导哲学归结为:有关心一切人的性格是极为重要的,假如你不“博爱”的话,你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因为“博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你能发现每一位员工的优势所在。他把自己的领导哲学付诸实践,并乐于与员工分享成果。英航对维珍公司赔款,他就把该款额以“英航津贴”的名义分给员工,以感谢员工的努力。他根据员工的喜好和特长,安排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所长。为加强与员工沟通,他坚持每个月给维珍的员工写一封信,以打破等级制度。同时,他十分重视员工福利,曾花200万美元买下澳大利亚美克皮斯岛,建设生态旅游园,让员工免费度假。

布兰森领导之道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企业领导的实质,只有实现公司中的人的最大价值才有公司的最大价值。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布兰森在公司领导方面真真正正称得上是一位智者。六五爻讲“知临,大君之宜,吉”,知就是智,这种智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六四爻指出统御民众要亲临现场,叫做“至临”,可以“无咎”而已。而真正聪明睿智的大君的统御之术是“知(智)临”,这才是可以得“吉”的“大君之宜”。领导者如果事事亲临,难免分身乏术,疲于奔命,穷于应付。领导者应该选贤任能,适当授权最大限度地调动众人的积极性,以众智为己智,善取下级之智慧以临天下,这才是以智慧临下的“智临”。既不是事必躬亲,又并不脱离民众,这才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道”,这才是“大君”的明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