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18879200000046

第46章 经下(20)

【解读】大雁是水居之鸟,脚趾是连着的,不能握枝,无法栖居于树上,现在六四“鸿渐于木”,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处境当然是危险的。六四以阴居阴,处得其位,但是没有援应,而又凌乘九三之刚,居于不可居之处,故爻辞以大雁栖居高木之上为喻,说明他身处危境。不过,六四居位柔正,又上承九五之阳,有柔顺之德而又能渐进不躁,谦逊待人,故虽处险恶之境,也可转危为安,宛如大雁栖于高木,如果能够获得一根横平之柯,自然也就居位稳当,平安无事了。六四能够转危为安,是因为他以阴居阴,又处于上体巽卦之中,有顺巽之德,既善于行权,又处事灵活,所以才能逢凶化吉,变有咎而为无咎。

【经文】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①,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译文】九五:大雁渐渐飞到山岗之上,妻子长期未怀身孕,但外物侵阻最终不能取胜,夫妇达到了结合目的,获得吉祥。

《象传》说:外物侵阻最终不能取胜,夫妇达到了结合的目的,获得吉祥,说明九五必将应合六二的心愿。

【注释】①胜,胜过,取代。莫之胜,是说没有人能取代她。

【解读】九五取象于“鸿渐于陵”,陵是高岗,这是大雁所能栖息的最高处了。所以这也是渐进的最高境界。九五以阳居阳,而且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这也是渐进所要具备的最好条件。当然任何渐进都需要一个过程,处渐之时,好事坏事都不可能立见分晓。九五与六二之间是阴阳正应,六二好像一时未得九五之合,因此六二竟然多年未能怀孕。阴阳相合乃是天理,可获吉祥,但是九五与六二之间还隔着九三与六四,九五是经过长期的斗争,克服重重阻力,才达到与六二相合的目的,从而完成渐进之功的。处渐之时,我们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修养中正之德,那么光明一定会属于我们,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经文】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①,吉利。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岩,不可乱也。

【译文】上九:大雁渐渐飞到高高的平地上,它的羽毛可被用作外表的仪饰,最终获得吉祥。

《象传》说:大雁的羽毛可被用作外表的仪饰,获得吉祥,这说明上九心志高洁,不可扰乱。

【注释】①仪,古人文舞的道具,用鸟羽编织。

【解读】渐进的过程,到此已是登峰造极,上九身处巽卦之上,为人谦卑,而况以阳居阴,失其正位,这使得上九更不愿高高在上,而欲超然于进退之外,所以爻辞才说“鸿渐于陆”。爻辞“其羽可用为仪”,就是揭示上九这种精神境界的。羽是德行的比喻说法,仪指的是风范。孟子说:“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上九这种居功不傲的高超美德,这种不为地位所累的高尚节操,足可作世人的表率与楷模,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象传》说“志不可乱也”,正是赞扬上九头脑清醒、心境高洁、不贪恋禄位的志向。纵观渐卦卦爻辞,其核心思想就是阐明事物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道理。卦辞以女子出嫁为喻,说明循礼渐行可获吉祥,六爻更以鸿雁渐飞设喻,由近渐远,由低渐高,与卦辞遥相呼应。

【处世活用】

守中正之道固汉室江山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暗示我们,只要心地纯正,即使已登峰造极,也能渐进。汉高祖刘邦为汉室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功业在当时已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名利所累,不扩充疆土,不大兴土木,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使汉室江山进一步得到巩固。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无人不知,但他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出现的“文景之治”更是令人叹服。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把刘家的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是因为他懂得渐进的道理,不贪功冒进,以俭养德。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不求建功立业,而是针对汉初民生凋敝的局面,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使秦末颠沛流离的百姓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天下如有旱灾或虫害,他就倍加施恩于臣民,如免去诸侯进贡,开放山木川泽,允许民众渔猎。在对待皇室财政开支方面,他带头缩减自己的衣服、车驾、犬马,裁减官僚机构的官吏,开放粮仓赈济平民。自其登基以迄驾崩,他未曾扩建过宫室苑囿,未曾增加过犬马车驾,凡于民不利的,他就下令予以撤销。

图汉文帝刘恒

他平常穿的衣服也是质地差的布料。为了节省衣料,就是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许长裙拖地;宫中的帏帐不准许有花纹锦绣。他在修葺皇陵时,用的一律是瓦器,禁止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作为装饰,而且不修高大的坟墓,为的是节约费用,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做的所有事都出自一个目的,即“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也就是在全国带头倡导艰苦朴素的风气。

汉文帝的清心寡欲,不讲排场,不仅表现在生前,还表现在他对自己死后的丧事处理上。他非常不放心自己的丧事,唯恐人们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因此立下遗诏:“我听说天下万物诞生后,没有一个不死的。死是天地间的常理,生命的自然结局,怎么可以过分哀痛呢?……自出丧之日起,服孝三天即皆可除孝服。不要禁止人家娶妇嫁女、祭祀、饮酒、食肉等;参加丧礼的也不要光着脚;孝服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在车驾、兵器上缠孝布;不要命令男女民众来宫中啼哭,应来宫中举哀的,早晚各举十五声,礼毕即可。非早晚举哀之时,不得擅自哭泣。要布告天下,使臣民明白我的心意,我下葬的霸陵,山川要一切如旧,不要妄加改变。我死后,把宫中夫人以下的宫女全都放归其家。”

汉文帝奉行中道,循序渐进,一点一滴,赢得了民众,赢得了历史,为西汉中期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美名。

§§§第五十四节归妹卦第五十四(下兑泽上震雷——雷泽归妹卦)

《归妹》卦(),由下兑()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嫁出少女”。卦名中的“归”字,是古代女子出嫁之称;“妹”字犹言“少女”。上卦“震”为雷,其义为“动”;下卦“兑”为泽,其义为“悦”:大泽上响着震雷,欣悦而动,喻示“嫁出少女”的欢愉情状。全卦以“嫁女”作譬喻,揭明“阴”应当以“阳”为归宿,则天地得以和合、万物得以繁殖的道理。

归妹卦570

【经文】归妹①:征,凶。无攸往。

【译文】归妹卦象征嫁出少女:只要有所行动就会有凶险,不会有什么有利之事。

【注释】①归妹,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震上)。上卦为震,震为动;下卦为兑,兑义为悦。上震下兑,则喻男女动心而生爱慕之情,男女爱慕则有婚姻之动,所以卦名曰归妹。归,出嫁。妹,少女的总称。

【解读】渐卦的“女归”说的是古代女子出嫁与人做正妻的那种遵循六礼的明媒正娶,而本卦“归妹”却主要反映古代女子不待明媒正娶而自嫁与人做偏房侧室的婚姻情况。实际上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卦辞没有一点好处的,只有归妹与否两卦。我们从卦象上来看,归妹卦兑下震上,兑为悦,震为动,欣悦而动本是喜事,故有归妹之象。但是一旦动而不当,偏失正道,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卦中从二到五爻都不正,初九与上六虽然得正,但是阳都处阴之下,居位也并不为佳,这样行动起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换一个角度看,该卦兑为下,震在上,兑为少女,震为长男,少女在长男之下,是老夫配少妻之象。对于这样的婚嫁来说,其男女之情胜过夫妇之义,按照古人的观点来看,这也是失其正道,女子不经过男子迎娶,竟然主动从男,不合礼义,结果必凶,更不会有利。卦辞说:“归妹,征凶,无攸利”,言其“凶”,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归妹”,只是告诫如果归妹之时偏失正道,结果必然凶险无疑。

【经文】《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①。“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译文】《彖传》说:嫁出少女,这是天地的大义。天地阴阳如不相交,宇宙万物就不能繁衍兴旺。嫁出少女,人类就能终而复始、生生不息。欣悦而动,说明正可以嫁出少女。有所行动必有凶险,说明居位不当。不会有什么有利之事,说明阴柔凌乘阳刚之上。

【注释】①所归妹也,《释文》:“所归妹也,本或作所以归妹。”有以字,文意较顺。

【解读】《彖传》说:归妹,即男女婚配,这是天地间的大义。天地不相交,则万物不生育。男女婚配,是人类自身繁衍的起点。“归妹”与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一样合乎情理,所以《彖传》说归妹是“天地之大义也。”并指出“归妹,人之终始也”,认为归妹是关系到人类终始的大问题。而本卦下兑上震,正是下悦上动,男女交合之象,故《彖传》说“说以动,所归妹也”。卦辞所言是对所“归”之“妹”的告诫之语,强调女子出嫁行为须“正”,否则必“凶”而“无攸利”。就本卦而言,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彖传》的“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就是解释这两个问题的。首先,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都居位不当,失其正位;其次是六三、六五两爻不但失正,而且以阴柔凌乘阳刚之上,刚柔不顺。这样阴阳失常,刚柔不顺,当然不宜有所行动,否则必然有凶。

【经文】《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①。

【译文】《象传》说:归妹之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震,震为雷。可见泽上雷鸣,雷鸣水动,用以喻男女心动相爱而成眷属。这是归妹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体察到婚姻的成功与失败。

【注释】①终,始终,全过程。永终,犹言贯穿全过程。敝,当作弊,弊病。

【解读】归妹卦下兑为泽,上震为雷,谓泽上有雷。雷动而泽随,随阳动于上,阴感而随从,有女子从男之象,所以说象征嫁出少女。君子看到这种归妹之象应该悟知夫妇之道要“永终”,即一旦成为夫妇,就当白头偕老,使生息嗣续不断,后代永久其传。这种少女配长男、少妻嫁老夫的婚姻极容易因生离隙而遭破坏,因为这种差龄婚姻往往只是少女一时情悦而动,缺乏坚固的道义基础。正因为知其应当“永终”,才知其易敝,所以预先防备,以思永久其终。这种戒备审慎意识可以推而广之,因为不仅是夫妇有反目之时,天下之事都是有终有敝的,只要从坏处防备,就有希望争取到好的结果。

【经文】初九:归妹以娣①。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也②。

【译文】初九:嫁出少女为人做偏房,犹如腿有毛病但还能行走,有所作为可获吉祥。

《象传》说:嫁出少女为人做偏房,说明初九并未失婚嫁之常道。腿有毛病但还能行走,获得吉祥,说明初九要以偏助正,相与承顺。

【注释】①娣,女弟,俗称妹妹。姊妹同嫁一夫,以妹为陪嫁,谓之滕,是群婚制的遗迹,先秦尚有此风俗。②承,帮助。

【解读】娣嫁出后是作偏房的,也叫侧室,自然不是正配。但这样嫁出少女并不是什么淫奔之行,未失男女婚配之道,虽然不正,但终究可以施行,这种情况就像跛子一样,腿虽有点毛病,行动不得其正,但终究还可以行走。殷周时代的一夫多妻制度是原始社会群婚制的遗迹,为当时社会所承认。一般的正妻制度六礼不备是失礼,不过为人做娣却并不受这种限制,年龄虽不相当,也不合六礼,但妹随姊嫁,男婚女配,在当时看来是天理使然,所以以娣出嫁还是可以获得吉祥的,故爻辞说“征吉”。正因如此,古人认为妹妹随姊而嫁是婚嫁中的正常现象,所以《象传》中才说“归妹以娣,以恒也。”恒就是常的意思。此话道出了初九获吉的条件,初九居归妹卦之最下,上无正应,是偏房而不是正妻,但以阳刚之质处兑体而居于下,为人贤贞而谦顺,明知非正配,却能自善其身,卑以自守,辅助正妻,顺承正妻的意志,绝不与她争风吃醋,而安守自己为妾的本分。当然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婚嫁制度是对女性的摧残,这是不可否认的。

【经文】九二:眇能视①,利幽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②,未变常也。

【译文】九二:只有一只眼睛,勉强能看东西,有利于幽禁之人守持正道。

《象传》说:有利于幽禁之人守持正道,说明九二未曾改变其严守妇节、矢志不渝的常理。

【注释】①眇,人只有一只眼。②幽人,囚徒。

【解读】九二与初九虽然都说的是娣,只有辅佐之用,并无太大作为,但是九二以刚居中,说明她是一个意志坚定的贤慧女子,这一点要比初九好。初九无应,确实不好,这也决定了初九处于卑下之婢的地位,但是初九却因此能够谦卑待人,安守本分,获得吉祥。九二阳刚得中,说明其身为人娣,居德贤良,但是上应六五阴柔不正,犹如所嫁夫婿不好,女贤而配夫不良,不能大成内助之功.就好像两只眼睛,只有一只眼能勉强看东西,只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已。这样的夫君还会将娣之好心当作驴肝肺,看不到妾之贤良,时刻都有可能遗弃她。幸亏九二以刚居中,有中和之德,而且性格坚强,能够像被囚禁而幽居的人那样自执其志,坚守其正,始终用自己的贤德对待夫君的不贤。这在古人看来,是妾之分内正常表现,严守为妾的妇节,自然事情会变得有利,不会发生什么婚变。

【经文】六三:归妹以须①,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译文】六兰:少女出嫁期盼成为正室,最终还是从姊嫁作偏房。

《象》曰:少女出嫁期盼成为正室,说明六三为人不正.行动不妥。

【注释】①须,借为媭。高亨说:“媭,姊也。”以须,犹言以姊为陪嫁。

【解读】从爻象上看,六三以阴居阳,本失其位,而又以阴柔乘凌九二阳刚之上,说明六三为人不正,不安本分。本应嫁作偏房,偏又妄想充作正室,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自不量力的轻贱行为。劝世人以六三为鉴,不要妄存非分之想,否则就将自食其果。

【经文】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①。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②。

【译文】九四:出嫁少女推延佳期,迟迟未嫁而等待时机。

《象传》说:九四推延出嫁佳期,完全出于自己志愿,她是在等待时机。

【注释】①愆,过,过期。时,《谷梁传·隐公七年》范注引作待。时当作待。②行,高亨说:“行,犹嫁也。古语谓婚曰行,后人谓嫁曰适,均以女嫁是行往夫家也。”

【解读】六三急于求嫁,九四则静待时机,不随便嫁出,刚好形成对比。九四以阳刚之质居于阴柔之位,谦柔谨慎,不正无应,宛如贤女过时未嫁之象。不过九四迟迟不嫁,推延嫁期,是因为她有所等待,好的夫婿尚未在视野中出现。所以九四“迟归”是主动的,不是无人愿娶,到该嫁的时候自然就会嫁出,不会无限止地推迟佳期的。行事不能急于求成,要像九四那样静心待时,时机一到,好事即成。

【经文】六五:帝乙归妹①,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②袂良。月几望③,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④。

【译文】六五:商王帝乙嫁出少女,作为所嫁之人的正妻的衣着,还不如偏房的衣着好,犹如月亮快要圆满,而不过盈,可获得吉祥。

《象传》说:商王帝乙嫁出少女,作为正妻的衣着还不如偏房的衣着好,说明六五居位尊贵而又守中不偏,从而以高贵的身分出嫁。

【注释】①帝乙,殷帝名乙,纣王之父。归妹,此处当指帝乙嫁女子周文王。②袂,衣袖,这里代指嫁妆。③望,每月阴历十五日为望。几,接近。月几望,约指每月十三、十四日。④其位在中。此以六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五阴爻,女子之象,处上卦中位,是得其位象。喻女子嫁往夫家处尊贵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