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是1894年,那一年,孙中山二十八岁,宋庆龄一岁。
作为革命先驱战友宋嘉树的女儿,她从小就知道孙先生是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英雄,而父亲则在各方面支持他的事业,这个聪慧的女子,居然公费考入美国威斯里安学院,而不是仰仗显赫的家庭,获得求学的机会。
当梅肯州的报纸发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消息时,她和妹妹美龄还是两名小小的留学生,她们激动地扯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用脚用力地踩,年幼的美龄挥舞着拳头,涨紫着脸高喊:“打倒——龙!打倒皇帝!”
她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五色旗,挂在原先龙旗的位置,一把拉过美龄,面向五色旗并排站好,宣誓般地大声说:“高举共和的旗帜。”
她洋洋洒洒写了篇《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发表在威斯里安学院的杂志上,她说:“中国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甚至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这般深刻的思想,连待在大总统孙中山身边担任英文秘书的姐姐宋霭龄也难以相比。
那时候,她不过十八岁,对大总统仰慕极了,或许,这就是后来“受尽非议”的婚姻的伏笔。
当她的姐姐宋霭龄因为结婚不再担任大总统的秘书时,她继任了这份工作,甚至,进入角色的速度之快,连她的上司都惊讶不已。
晚年,她向埃德加斯诺谈到自己的婚姻:“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她确实是个罗曼蒂克的女子,和他无所不谈。自己的家庭琐事,他的妻子和孩子,革命的危险与机会。在景仰的男子面前,她表现得并不像一个单纯的小粉丝,而是一个平等智慧的女子,她经常打断他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描述对革命的理想、期盼和解救中国的愿望,她眼睛里闪烁着热烈的光彩,像一支火炬,点亮了他一度灰暗的情绪和失落的心境,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获取了精神支持,更得到了事业助力。
她陪伴了他半年之后,他创立了中华革命党。他真真切切地觉得,要完成革命大业,他不能没有她。
而她,由衷地爱着他,梦想为他和他的事业奉献一切。
所谓的罗曼蒂克,总是带着强烈自我牺牲的悲剧美。
爱情遭到了意料之中与之外的阻力。
宋家大姐最不能容忍的是,看见一个傻瓜在自己曾经失败的领域获得成功,哪怕亲妹妹也不行。当年,宋霭龄对孙中山的追求,在孙中山和宋家的生活圈里人尽皆知,妹妹却执意去做自己曾经碰壁的事,已经不给自己面子,孙中山接受妹妹的爱情,更是跌自己的脸面。
向来强硬的宋家大姐绝不愿无声地摔倒,宋霭龄郑重地与父亲交谈了这件事,反过来将了妹妹和她的爱人一军,纵然是曾经敬爱的领袖,纵然是一母同胞的姐妹,那又如何?
要成为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必须经历政治与亲情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