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前的那些爱
19014000000018

第18章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一曲乐府断人肠,欲将沉醉换悲凉(1)

婆媳关系,大概是中国人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可有意思的是,在有些国家却不是这样。我曾经教过一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听他说,在他们国家,婆媳关系往往是家庭关系里最好的。当然他们也有难处的,家庭关系里最难相处的是什么呢?你绝对猜不到,竟然是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这真是不听不知道,世界太奇妙。我们中国人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可到了他们那儿,整个就颠了个个儿!

其实我想,如果整个历史可以重来,我倒愿意像他们国家那样。如果家庭关系中必有一种关系恶劣,那就是丈母娘和女婿好了;如果家庭关系中必有一种关系良好,那就婆媳之间好了。因为这样,在中国数千年封建夫权社会的背景下,就会少了很多悲剧,就会有更多的家庭幸福美满。而男人,或者说古代的大老爷们儿们,只不过在“优裕”的社会氛围下稍受一些委屈而已。

我想,我这样想,虽然会让很多丈母娘和女婿们会骂我,但至少有两个人会对我的这种想法表示深切的认同。他们是两个男人:一个是唐婉的丈夫,他的名字叫陆游;一个是《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丈夫,他的名字叫焦仲卿。

这两个男人,大概是中国古代社会深受婆媳关系之害最为深重的两个男人。陆游在迫于母命与唐婉离婚之后,一生于爱情一事,郁郁寡欢,唐婉更是因此英年早逝,这更让陆游终生难以释怀。想陆游那“细雨骑驴出剑门”的身影,该是寄寓着多少婚姻生活的萧索与无奈!

焦仲卿就更惨了,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漂亮、美丽且杰出的妻子嫁给了太守的公子,最后在悲哀与忐忑之中得到了刘兰芝投水自杀的消息,这才安心得上吊去死。他连死都死得这么卑微,这么不流畅!这个男人临死前那一夜的煎熬与艰辛,我以为该是那个时代男人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悲哀了。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两位母亲一手造成的。

慈母的手中线啊,有时也会织出一张让子女们无法逃脱的网!

陆游的母亲我们先不去说她,后面自有机会去说,我们先来说说《孔雀东南飞》里的焦母。

焦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焦母一出场就是在训儿子,但说的却是儿媳。他对儿子说儿媳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这段话里应该有三层意思:第一,这个儿媳很不像话,我已经忍她很久了;第二,东家有个非常好的女孩,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可以取代刘兰芝的位置;第三,既然有替补队员,刘兰芝表现又不好,你当然应该换人了,所以现在就可休了她。

听上去焦母这段话还是有一个分析过程的,这是不是说焦母也还是比较理性的呢?

下面紧接焦仲卿表示了抗议,说要休了刘兰芝,别的人我也不会娶的。说老实话,这种抗议还只是一种弱弱的抗议,但焦母一听,“槌床便大怒”,也就是敲着床邦子大声地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就是说“你个不孝子怎么敢帮着老婆说话。我告诉你,我主意已定,你休也得休,不休也得休。”

后人解读这个故事时,都认为到这儿,焦母露出了霸道的狰狞面目,那完全是一种强权的姿态,就像是当年美帝国主义施行的大棒政策,要活活地棒打鸳鸯了。

事实上,这里焦母确实看上去很凶,很霸道,但也要注意两个客观事实。第一,这是整首《孔雀东南飞》里焦母最凶的地方了,之后她的出场气势一次比一次弱,最后甚至用得都是非常可怜的哀求语气,所以总的来说,她这里的凶不过是偶尔露峥嵘罢了。第二,要知道焦母的这种很凶、很霸道的语气不是跟媳妇说的,而是跟自己的儿子说的,一个母亲对自己亲手拉扯大的孩子说话凶一点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所以据此把焦母说成好象是举着大棒的霸权主义的样子,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妥的。

那么,焦母在这一次高调出场后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孔雀东南飞》里写到焦母的地方总共有四处,三处是明显的,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一处是隐性的,一般人没有注意到。

哪四处呢?

第一处,就是我们刚刚讲的高举大棒政策的出场;第二处,是刘兰芝被休后,向她告别,所谓“上堂谢阿母”,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都是好听的反话。焦母的反应呢,竟然是没有回答,只是“母听怒不止”。也就是焦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是她生气归生气,却没有反驳,这里体现出她跟媳妇和跟儿子讲话时不同的面貌;第三处,最可怜。当儿子焦仲卿知道刘兰芝另嫁他人要自杀的时候,他有一段跟母亲的告别,当他说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时候,焦母一听,立即表现出一个母亲的悲哀来,“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她是边哭边说,边说边哭,她对焦仲卿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和所有一般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一样,她先是说你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那前途应该是登台拜相的,你小时候不是经常说长大想当什么什么的吗?怎么能为一个女人,抛弃人生的志向,还要抛弃你妈我呢?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个东家的秦罗敷,一定不比刘兰芝差,我马上就帮你去下聘礼求婚。说老实话,这个母亲一点儿都不了解他的孩子,到这时候,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东家的秦罗敷。但她以为她了解自己的孩子,这跟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到这里的焦母已经显得非常可怜了,甚至多少有些让人同情了。

一般人以为焦母在全篇的出场只有这三处地方,其实不然,还有一处隐性的出场,对表现焦母这个人物也很关键。

第四处,也就是全篇结束的时候,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而死,最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注意这里体现出的是焦、刘两家的后悔。刘家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因为这时候刘家的人口还比较多,但焦家一定是焦母的主意。因为焦家这时候就剩下焦母和焦仲卿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妹妹了。所以焦家求合葬的一定是焦母,既然是“求”合葬,说明第一,焦母后悔了;第二,她对儿子儿媳之间的感情,这时候应该有了深刻的理解。虽然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但这也表现出焦母并不完全就是个简单粗暴、不通人情的母亲。事实上,这个世界哪有一个彻头彻尾的粗暴而不通人情的“母亲”呢?

有人会说,看你这意思,是要为焦母翻案。其实,翻案谈不上,焦母一手造成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我们分析焦母在这个事件中的心路发展历程,只是为了要让今天的人们好好地从这个悲剧里吸取经验教训,看看怎么样能够以史为鉴,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婚姻与家庭。

我们从焦母的四次出场表现可以看出,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母亲,那么她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扼杀一段美满婚姻和两条美丽生命的无底深渊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哪些原因,促使焦母对刘兰芝这个儿媳如此不满。我以为原因共有五条。

第一条,当然首先就是“婆媳不合”这种中国社会固有的家庭矛盾。好像作婆婆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后就一定要把那煎熬受的苦作为革命传统传给下一代,而作媳妇的天生就有着一种戒备心理,小心翼翼地,所以又被叫做“小媳妇”。这两种心态都不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的心态,所以也就不会有正常的人际间的那种良性关系。这是大环境的原因,我们不去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