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位有名的女词人叫纪映淮,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她是在秦淮河边出生的。映淮嘛,就是在倒映在秦淮河水之中。所以在她少女的时候,她最喜欢到秦淮河边来游玩。
在她十五岁的一个夜晚,她又来到秦淮河边,但这一次不是游玩,她是怀着满腹心事,在月光与河水的映照之中,对着千年的桃叶渡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原来,她刚过了及笄之年,就受父母之命,被许配给了山东莒州的一个姓杜的人家。而明天,她就要起程远嫁山东了。对于未来的夫婿,她既没有和他见过面,又没有通过书信,根本就找不到一丁点儿相爱的感觉。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实在是一个少女的自然本性。于是她满怀惆怅,在这个月圆之夜,来到秦淮河的桃叶渡口,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又古渡新。
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莫谓供凭栏,因之可结邻。
诗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纪映淮姑娘在说,清溪水,桃叶渡,当年的神仙眷属在何处?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渡口的桃花还是晋时的芬芳。而那位让人羡慕的桃叶姑娘,正有一个深爱着她的情郎在渡口等着她。而我将要面对的夫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不是也像桃叶姑娘的王郎那样有才情?有真情?有深情?如果是这样,那该多么好啊!
那么,这个让纪映淮姑娘视为理想情人的王郎,以及那个让她羡慕不已的桃叶姑娘又是何许人呢?
我想,一个女人如果她让其他女人嫉妒的话,一定是因为她的容貌、财富,甚至是权力;但一个女人如果让其他女人羡慕的话,那一定是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深爱她的男人。那个让千年之后的纪映淮羡慕不已的桃叶姑娘确实除了拥有一份真挚而幸福的爱情之外,她就什么都不拥有了。当然,如果一个女人能拥有一份地老天荒的真情实爱,她也就应该别无所求了。桃叶的一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据民间的传说,桃叶,本来也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奈何后来家道中落,只剩桃叶与衰老的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穷愁潦倒的父亲就在秦淮河边的渡口叫卖祖传下来的桃花砚,被一个英俊的男子给买走了。话说,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第二年。因为父亲重病在床,家里别无生计,桃叶只到自制些团扇到河边渡口来卖。桃叶一个女孩子,卖些自制的团扇,又不会做广告,又不会吆喝,卖了大半天,一把也没卖出去。而父亲还等着自己卖了钱抓药呢?桃叶心里这个愁啊,那是愁满心头,挂满眉头啊。
话说她皱着眉头抬眼一看,就看到了河边的一个人。这个人长的很帅,这还罢了,关键是他正在河边洗手里的一方古砚,桃叶一看就认出来了,那正是自己祖传的桃花砚,那曾经也是她读书写字时最珍贵最喜欢的砚台。说这个桃叶一付愁容看砚台的模样被这个男子一回头又看到了。他看见一位卖团扇的姑娘死死地盯着自己手里的砚台看,就上前问:“姑娘也认得这方古砚吗?我去年从一位老伯手里买来,确实是砚中精品,后来越用越喜欢,想再找那位老伯以示感谢,却再也找不到了。”
桃叶看了看这位帅哥,害羞地回答说“那就是我的父亲,这方桃花砚本是我家的传家之宝。”
男子听后说:“原来这是姑娘的传家这宝,小生实在不知,不如你带我拜见尊父,我好将宝砚归还。”
桃叶一听,泪水下来了,就把父亲重病在床,自己卖团扇为父亲看病的事儿简略地说了一遍。
男子沉吟了一下,突然取砚磨起墨来,然后在每一只团扇上都题了诗,写了字,并亲自叫卖起来。也不知他有什么法力,好多人看了这团扇,一下子就哄抢而光。男子把卖扇子的钱和身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交给桃叶,让她赶快回家替父亲看病。桃叶满怀感激,但她并没问这个男人姓什么叫什么,只是在他温暖的目光中渐渐远去了。
话说桃叶回家之后,虽然为父亲抓了药,可父亲已经病入膏肓,没过多久就离她而去了。剩下桃叶孤苦零丁。哪知祸不单行,父亲刚病逝,桃叶自幼定过亲的那个男的又突然夭折。男家要捆绑她葬婚,也就是将她捆绑起来,放在墓旁边,任由野兽撕咬,听由命运安排。也是桃叶的命大福大,大概更是由于某种隐约的爱情力量的主宰,桃叶终于在石碑上磨断绳子逃了出来。桃叶辗转流离,又来到秦淮河的渡口边。她带着希望在人群里张望,一下就看到了正河边洗砚的那个男子,他身边放着那方桃花砚,手里还有一把桃叶做的精致的团扇。
历尽沧桑的桃叶终于露出了微笑,因为她找到了她要找的人。
到这里,不要以为故事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其实不然,桃叶只是笑了,她并没有走过去。因为她知道,她和他之间,有着不可一道逾越的鸿沟。因为她知道,这个帅气英俊、才华横溢,又古道热肠的男人是谁,所以她才觉得自己只能远远地看着他的身影微笑。
对于桃叶的顾虑,我们现代人可能不太理解。人生到此凄凉地,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况且,那个男的上次肯帮她,这次怎么可能又舍弃她呢?
这一点要特别交代一下,在魏晋时期啊,当时的社会自上而下流行着一条规则,而且是一条铁律,那就是有名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是整个社会分为士族和庶族两大阶层,这两大阶层是不能通婚的,这也是一个被全社会接受的理念。尤其是士族阶层,如果谁要是与庶族阶层,也就是下层社会的人通婚,整个士族阶层就会群起而攻之。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好像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儿,或者我们很容易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门当户对,事实上这要远比简单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苛刻得多。而这个男人,桃叶从他帮助自己卖团扇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他是谁了,他正是当世士族的代表,整个魏晋时期少有的大名士!而自己,一介孤寒女子,别说士族出身,连庶族都算不上,哪里能痴心妄想,能够得到那一段永远不可企及的爱情呢?
想到这儿,桃叶的目光黯淡了下来,她的微笑里也带着一丝凄苦的味道。就在她转身想要离去的时候,那个丰神俊郎的男子在一回眸间,蓦然回首,看到了桃叶正在人群的阑珊处。他的眼里放出异样的光芒来,在桃叶将要转身离去的那一瞬间,他站起身来,叫住了桃叶。就这样,桃叶就在秦淮边的古渡旁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这个竟又在渡口边等着自己的男人。
两个人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坐在河边一番倾诉之后,终于彻底敞开了心扉,男子搀起桃叶的手,爽朗地说:“跟我回去吧,不要怕旁人冷言耻笑!”
于是,就像古人说的,“百年修得同船渡”,两个人一起乘船过河,来到这个男子家所在的乌衣巷里。
在那个时代,又有谁能住在乌衣巷里呢?
刘禹锡的诗里说“旧时王谢堂前燕”,又说“乌衣巷口夕阳斜”,当然,除了王谢家的堂前燕,就只有王谢家的人能住在这儿了。
这个古道热肠、丰神俊朗的男子,正是当世大名士,大书法家,史称“二王”之一的王献之。
说到王献之,那绝对是东晋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他小时候跟父亲王羲之学书法的故事。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就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有一次,他忍不住问父亲成为一个书法家的秘密。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明天早上到院子来。 ” 第二天,王献之早早地来到了院子中,发现父亲早已在那练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说:“书法没有秘诀,只要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会写好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点醒了王献之,他深受启发,夜以继日地练字。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
从他成为一个书法家的历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极为专一的毅力与品格。这种专一也体现为他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