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话题中国文学史
19023500000058

第58章 英雄侠义救人危难(2)

〔驻马听〕良夜迢迢,良夜迢迢,投宿休将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我急走荒郊。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人惊觉。唬得俺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

〔雁儿落带得胜令〕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呀,唬得俺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空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英雄的气怎消!

〔沽美酒带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怎能够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听山林声声虎啸,绕溪间哀哀猿叫。岸呵,唬得我魂飘胆消,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是明嘉靖年间著名的“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1529)他考中进士,曾官至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他本人即因为上书抨击朝政在嘉靖二十年(1541)被罢官,所以《宝剑记》实际也是抒发他心中愤懑之作。戏曲中对奸臣的痛斥“非奸党不容,无资财难进”,实际上是对当时权奸严嵩父子的批判,具有明显的借古讽今的意味。虽然作者写的不是时事剧,但是却在剧中深深融入了自己对时事的切身感受。

四、武松侠义感天地

水浒英雄尽人皆知者有一个打虎的武松,那是在小说中写得最为生动的人物之一。在小说《水浒传》问世前,元代就有以武松故事为题材的杂剧演出,如高文秀的《双献头武松大报仇》,红字李二的《武松打虎》,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它们为小说创作开了先路。小说问世后,明代著名戏剧家、吴江派领袖人物沈璟,依据《水浒传》所写英雄武松的内容,改编成著名的昆曲《义侠记》,同样取得巨大成功。剧本一问世,吴下即竞演不辍。随后就有多种声腔上演,其中一些单出如《打虎》、《捉奸》等一直流传至今。由于小说描写武松十分生动,所以沈璟将其故事改编成戏曲时,在情节上不像《宝剑记》那样,没有什么特大改动。

《义侠记》共三十六出,取材《水浒传》第二十二至三十回,从武松打虎、怒杀西门庆和潘金莲、十字坡结拜、醉打蒋门神、义杀张都监,一直写到他上梁山,最后增加被招安收尾。不过和小说有一点最大不同,就是戏曲增添了一个重要人物——武松的妻子贾氏,从而使情节多了一些跌宕起伏悲欢离合,多了一些市井气息。由此对于武松形象的塑造,戏曲比之小说又多了一些文士气、温柔性,写出了英雄儿女情长的一面。但是从总体看戏曲与小说人物塑造性格特征基本一致。

戏曲展现了流氓恶霸贪官污吏西门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的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从官场到市井到处是黑暗陷阱,民众生活相当艰难。身怀武艺、行侠仗义的武松一身正气,可是他在现实社会却处处碰壁,最后竟然到处飘零、寄人篱下,被人欺侮,进入大牢,甚至险些被人害死。武松加入梁山,实在是被现实逼迫走投无路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现实活生生的批判。第二十一出武松等人所唱:“一班儿英雄豪杰,总多磨难。心懒,算古往今来,直道谁非行路难。堪叹处,似秋夜漫漫,甚时方旦?”从而写出英雄豪杰才智之士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总体来看全剧写武松的侠义、武大的懦弱、潘金莲的轻浮、王婆的刁滑、西门庆的奸邪、蒋门神的蛮野、张都监的凶狠等,都活灵活现。

《义侠记》将武松置身于世俗和封建政治统治下的社会下层,他正直豪爽难以被社会相容。为了维护正直、道德,他严惩了邪恶,为了正义、解人危难,他打击了凶神恶煞。所以吕天成在《义侠记》序言评论该剧演出说:“今度曲登场,使奸夫淫妇、强徒暴吏种种之情形意态宛然毕陈,而热心烈胆之夫,必且号呼流涕,搔首瞋目,思得一当以逞,即肝脑涂地而弗顾者,以之风世,岂不薄哉!”

因为沈璟对音乐戏曲格律有精到研究,又特别注意戏曲是舞台艺术的特点,所以他的剧作大多语言浅显通俗,结构活泼,场面生动。《义侠记》作为沈璟的代表作,这些特点自然也很鲜明。如第四出“除凶”打虎一段曲词:

〔雁儿落〕觑泼光团体势凶,(棍打在树上,折科)呀,这狼牙棍先摧迸,(内鸣锣,生略住口,虎三扑,生三躲科)俺这里趋前退后忙,这孽畜舞爪张牙横。(内又鸣锣,生又住口,虎三扑,生三躲科)

〔得胜令〕呀,闪的他回身处扑着空,转眼处乱着踪。(拿住虎打科)这的是虎有伤人意,因此上冤家对面逢。(内又鸣锣,生又住口,虎又扑,虎挣脱走科)你要显神通,便做道力有千斤重。(拿住虎,打死科)你今日途也么穷,抵多少花无百日红,花无那百日红。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义侠记》与那些案头剧的不同,即沈璟所作剧不仅人物唱词通俗,而且场面提示清楚明白。两段唱词包含了武松与虎的三个回合的搏斗,层次分明。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表演,使人不看演出也几乎可以从唱词想象得到舞台上将是何等热闹好看。

五、风尘女侠美名扬

除却水浒英雄,历代关于绿林好汉草莽英雄的记载、传说、故事、小说、戏曲数量也很可观,但是女英雄、女侠客却为数不多,尤其是戏曲所塑造的女侠形象就更少了,但少不是没有,红拂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直到当今影视还在塑造红拂新的艺术形象。

红拂原本是唐传奇故事当中的一个人物。她最早出现于唐人杜光庭的名作《虬髯客传》中。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著名的“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其中红拂就是作为“风尘女侠”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亮相。红拂在这部小说中不是一号人物,但是她却起着将三侠联合在一起的重要作用。正因为红拂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所以戏曲自然也对这样一个小说人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明代戏曲家有多人纷纷改写,以致有多种版本:如传奇体的剧作有近斋的、张凤翼的、张太和的、刘方的、冯梦龙的改编本,杂剧体的有凌濛初的《红拂三传》等。其中以张凤翼、凌濛初所作影响最大。清代则有曹寅所作《北红拂记》等。

凌濛初的《红拂三传》分为李靖传、红拂传和虬髯客传。其中写红拂的一传剧名叫《识英雄红拂奔择配》,简名《奔择配》。剧情基本依照唐传奇的故事情节铺陈。红拂本是隋朝司空杨素府里的一名侍女。因为杨素恃权自傲,布衣李靖拜见杨素,指出天下大乱之时,杨素应当收罗豪杰,不能盲目自大,使杨素受到震动。当时在杨素身旁的红拂女情知来人非同一般,她道:“俺执拂豪家历数年,偷阅游宾整万千,多是行尸走肉一般般。俺看起来,天下的人,没有再如他的了!”于是她女扮男装,骗过门卫和更夫盘查,连夜追踪李靖,以心相许。两人情投意合,遂一同私奔。在旅舍他们遇到虬髯客,红拂一眼即识别来者气质非凡,三人互通名姓,各抒志向,结为知己。他们共同拜访李世民,虬髯客自知难以匹敌,就将全部家资赠给了李靖、红拂,祝愿他们辅佐李世民以成就大业。他自己则远走异域。后来李世民果然夺取天下成就帝王大业,李靖也因功被封卫国公。

张凤翼的《红拂记》把红拂故事与孟棨《本事诗》所记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结合,其第一出说明传奇大意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曲道:“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喜私奔出境,灵石停车。偶与虬髯相遇,谈笑处,意惬情舒。觇真主,扶王定霸,各自踌躇。须臾,西京兵起,把佳人惊走,野外驰驱。遇乐昌夫妇,合镜安居。付红拂徐郎上道,到海上,坐展雄图。功成日,同归完聚,列土分符。”剧中以红拂和乐昌公主同侍杨素,红拂夜奔李靖,巧遇虬髯客,共访李世民是主线,而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是副线,两线交叉前进构成情节更为复杂的戏剧。剧中以红拂为第一主人公,两线发展的关键都在于红拂的机智,更突出了她的侠义精神。

红拂的侠义在戏曲中首先表现在她的慧眼识人:李靖一介布衣,当朝权贵不屑一顾,可是她却知道其人不凡;虬髯粗莽,李靖怒目相视,红拂却知道其人心志奇高,终使英雄惺惺相惜。可以说没有红拂的侠义就没有李靖与虬髯的相交,就没有李靖的功成名就。其次红拂的侠义还表现在她的决断大胆。一个豪门公府的侍女竟然敢于自己看中情人,并且马上私奔,这在那个封建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所以这种英雄壮举千百年来为人们赞叹不已。在《奔择配》楔子中红拂送走李靖挥动手中的红拂曾道:“这拂啊,俺便拂尽了俗尘缘。”的确红拂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女中豪杰!

当代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又曾改编此题材为京剧《红拂传》,剧中突出红拂的抱负,运用了著名诗人柳亚子创作的诗句:“金炉香尽劫灰燃,兰麝成尘琥珀烟。辱井丽华终自惜,专房飞燕漫轻怜。笔投耻读班姬史,剑舞难忘荀女年。快马健儿同杀贼,手提日月上山川。”对京剧表演大胆革新,还请著名钢琴家马思聪亲自演奏他所创作的《剑舞》曲为此剧中红拂之舞伴奏。抗战时期演出后获得很大成功,田汉曾热烈祝贺①。

六、义勇双全尉迟恭

中国古代英雄侠义故事中,隋唐时代的瓦岗英雄也为人们津津乐道,戏曲中以瓦岗英雄为主要人物者也有一批。这其中较为杰出的剧作就是明传奇《金貂记》。

《金貂记》四十二出,讲述的是瓦岗英雄归唐以后的故事。皇叔李道宗依仗权势胡作非为,公然调戏民女翠屏,甚至逼迫其自尽以掩盖他的丑行。不料李道宗的恶行被正直的薛仁贵得知,薛仁贵生性好抱打不平,他立即将他所知李道宗的劣迹禀报给皇帝李世民,要求惩治李道宗,还民女一个公道。可是李道宗得知薛仁贵的行动,马上以攻为守,先编造薛仁贵写了反诗,制造出假证,然后到李世民处进行诬告。李世民被假证所蒙骗,大怒之下立即把薛仁贵捕入天牢。尉迟恭闻讯,马上前去探望。他为英雄薛仁贵不平,闯上金銮殿力保薛仁贵,李道宗蛮不讲理血口喷人,尉迟恭气得七窍生烟,他不善言辞,面对李道宗的胡搅蛮缠,他实在忍无可忍,气愤之下就动手暴打起李道宗,连李道宗的门牙都给打掉了。

李世民不由大怒,认为尉迟恭眼里根本没有他这个皇帝,所以他立即下令要将尉迟恭处死。这时徐□慌忙趋前给尉迟恭求情,讲述尉迟恭千错万错对皇上可是忠心耿耿。李世民终究气愤难平,说死罪可免,从此不得为官。就这样尉迟恭被削职为民。尉迟恭也不以为意,他回到乡下照样生活得自得其乐。因为他原本就是出身平民,以打铁为生,隋末加入瓦岗起义,成为草莽英雄。落职还乡,他和百姓亲如鱼水,为乡里打虎除害,与民众猜谜斗草,表现出一个民间英雄的本色。

当辽邦苏保童突然率军侵犯大唐边境时,堂堂王朝竟无人可以为将率兵出征。这时徐□力保薛仁贵为帅,李世民无奈,只得特赦薛仁贵,派他领兵出征。薛仁贵出狱后马上看望被罢官的尉迟恭,两人在江边依依惜别,互相勉励,英雄之间情深义重。谁知李道宗小肚鸡肠,在薛仁贵出征后,他竟然还派出刺客赵义去刺杀薛仁贵的妻子和儿子。赵义不忍杀害忠良之后,就放走薛仁贵的妻儿。薛仁贵的儿子薛定山和母亲流落街头,他们无以为生,只好拿出随身携带的薛家所藏的金貂到市场叫卖。尉迟恭恰巧来到市场上,遇到薛定山,他们彼此悲喜交集,尉迟恭立刻把定山母子接到自己田庄生活。

薛仁贵出兵与苏保童大战,异常艰苦,最后他竟被苏保童包围在锁阳城。薛仁贵只得派程咬金回朝搬兵救援。李道宗又不顾国家利益,只图报复一己私怨。他表面同意尉迟恭带兵救援,实际是想借刀杀人,只给尉迟恭老弱病残的兵丁充数。程咬金奉旨去召尉迟恭挂帅出征,尉迟恭却怨恨朝廷不分忠奸,不愿听宣,所以他就装疯卖傻,然而深知老友脾气秉性的程咬金以国家危难相说,以英雄薛仁贵被困相告,使得尉迟恭不得不接受征召。薛定山则一同前往救援父亲。最后他们打败苏保童,凯旋而还,李道宗的阴谋及其劣行被彻底揭穿,受到应得处罚。

此剧写薛仁贵和尉迟恭的侠义、忠义,令人感动,但是刻画两人性格有别。薛仁贵性格绵软,所以多能隐忍,虽对所受迫害也愤懑,但是却没有强烈反抗。尉迟恭眼里却不容沙子,看到不公就开口大骂,举手就打。全剧虽然以薛仁贵的遭遇为主线,以尉迟恭与薛仁贵相关的作为为副线,可是由于尉迟恭的明快性格及其行事是非分明、疾恶如仇,他的戏份更受民众欢迎。所以有些散出传唱至今,如《敬德装疯》已成为著名的折子戏,被多种剧种改编演出。在这一出中尉迟恭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以及他对国家安危的急切关心都十分感人。他唱道:

〔猫儿坠〕说甚么临老回兵计!老则老,不曾老了胸中锦绣;老则老,不曾老了妙算神机;老则老,开弓之时,还有数百余斤气力;老则老,只老了老胡子这几根白发胡须。上阵时头戴着铁幞头,乌牛铠甲,跨上着滚天龙黑马乌骓。去到阵头之上,大喝一声,吓得铁垒金牙滚鞍下马,那时降了我主,卷了旌旗,方显得七十二岁不服老尉迟。

《金貂记》在明代传奇是弋阳腔剧本,作者姓名已经失传。在明传奇之前关于尉迟恭的元杂剧则有杨梓所作的《敬德不伏老》、《尉迟恭鞭打李道焕》。关于薛仁贵的元杂剧有《薛仁贵衣锦还乡》、《飞刀对箭》,明杂剧有《龙门隐秀》、《白袍记》、《征辽记》等。可以说《金貂记》就是在元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例如杨梓的《不伏老》剧写尉迟恭打落李道宗两颗门牙,尉迟恭被削职归田,以及他装疯和最终不伏老,愤然挂帅出征,建立新的功勋,这些情节几乎完全被《金貂记》所吸收。元杂剧剧中第三折尉迟所唱不伏老曲可以与《金貂记》中的唱曲相媲美:

〔幺篇〕我只老呵老了咱些年纪,老只老呵老不了我脑中武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龙韬虎略,老只老呵老不了我妙策神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一片忠心贯日,老只老呵尚兀自万夫难敌!俺老只老止不过添了些雪鬓霜髭,老只老又不曾驼腰曲背。

〔尾声〕老只老呵只我这水磨鞭不曾长出些白髭须。量这厮何须咱费力。你看这厮,明日在垓心里,绰见我那铁幞头、红抹额、乌油甲、皂罗袍,他便跳下马受绳缚。着这厮卷了旗、卸了甲、收了军,拱手儿降俺这大唐国。

其豪迈气势溢于言表。所以民间戏班演出有的从《金貂记》,有的仍旧依照元杂剧。不过按元杂剧本演出者,剧名则叫《诈疯》或《北诈疯》,以与按南曲演出者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