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11

第11章 开辟干线(3)

1988年2月,胡继平走进川航时正值而立之年。如何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组织好开航前的经营运作准备,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重大课题。公司成立包机办公室,他成了五人组中的一员。包机办公室要负责组织货源,开展货运包机工作,他认为守株待兔不行,必须千方百计主动去收集信息,寻找货源,他先后到绵阳、德阳、乐山、南充……那时交通不便,坐车辛苦,走路更多,虽然辛苦又常常无功而返,但他不怕辛苦,也从不服输。当他连续奔波吃尽苦头后,终于谈成第一笔货运包机业务,也由此逐渐打开了业务推销的条条通道。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加,在外地建立营业部的问题被提上了商务部议事日程。胡继平当时是市场室主任,大家都认定他是最佳人选,于是,他在1990年7月到深圳筹建川航第一个驻外营业部。万事开头难,他从跑工商税务办相关执照,到找街道办事处联系装修,从到电信局协调安装电话和电脑网络终端,到办公用品的选择采购,就像打仗一样整天忙个不停,一直到营业部正式开业。有了第一次的筹建经验,他又继续被部里委派,先后成功地创建了海口、上海、重庆3个营业部。他担任成都营业部经理期间,提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案,至今仍是市场营销的经典。

王利是1990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川航的。担任售票处副主任不久,他就敏锐地感到,争市场,就要创造自身的吸引力。成都市区到机场有10多公里,航班大多是早晨出港,市内旅客只得早起床,忙赶车,外地旅客更是情急心悬,一夜不得安稳。他想,若能在机场为早班旅客提供住宿,岂不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说干就干!他反复论证,积极与多家宾馆联系,报经公司同意后在全国首家推出:早班出港旅客在机场宾馆免费住宿一夜。措施诱人,消息很快传开,各家报纸纷纷登载,公司声名鹊起,客流骤升。于是,他又大胆地提出免费接送旅客的设想。为了落实车辆,他八方寻求合作伙伴,“川航快送”很快就由200辆新车组成,使这一全国首创的举措有了实施的保障。

中国首架空客飞机落户川航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也为发展全国的航空运输事业吹起了暖风。

川航在引进空客飞机之前,机队是由俄制图154和国产运七构成。随着苏联的解体,图154飞机和航材生产厂家的结构和所属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图154飞机的维修保养不仅价格飞涨,而且航材也经常不能及时供应,尤其是在运输旺季给川航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世界上先进客机的不断出现,图154飞机相比之下也显得舒适性欠佳,油耗过高,使航线的经济性日渐变差。对于飞速发展的航空业来说,图154飞机“空中美男子”的形象已经俊消颜褪:性能优势逐渐丧失,成本压力迅速凸现。在中国的上空,曾经辉煌无比的图154飞机渐渐遭到冷落。

1994年6月6日,对于航空界是一个灾难的日子。一架图154飞机在执行西安至广州飞行任务时坠毁,机上146名乘客、14名机组人员共160人全部遇难。破碎的残片让人无比震惊,社会上一时间谈图154色变。

川航人在思考:川航要发展,就是没有这次事件,川航的未来也必须继续引进大飞机新飞机!他们坚信,川航虽然刚刚张开稚嫩的翅膀,但在不远的将来,这只雏鹰一定会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四川经济的跨越发展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进而成为坚强不屈、振翅腾飞的巴蜀雄鹰。可是,川航眼下需要引进什么样的飞机呢?波音?空客?主张进波音飞机的,认为波音飞机历史悠久,在国人眼中形象较好,容易得到乘客的信任。主张进空客飞机的,认为这种新型飞机科技含量高,代表着飞机发展的方向,要不怎么会被称为“跨世纪机型”?

说起空客飞机,它的诞生是世界民用航空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改变了波音飞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其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诸多方面都受到航空公司的欢迎和乘客的喜爱。但是在中国,因为还没有引进,更少有人亲身乘坐过,所以人们对它还不了解,加之波音飞机的影响太深,因此对引进这种新的机型大多还心存疑虑。在国内首家引进空客飞机,无疑需要胆识和魄力,川航人在经过周密细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决定引进空客A320飞机。

A320飞机是空客公司为与波音、麦道公司竞争150座级飞机市场而研制出的一种全新机型,它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先进的电子显示系统,并最先引入侧驾驶杆布局,与图154飞机有着很大的差别,对公司运营中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人说,中国的大航空公司都没有使用这种飞机,川航这个地方小公司“能使用好吗?”“越是高科技越危险!”

面对种种议论,川航人不为所动。为了尽快具备运营条件,他们加大培训力度,1994年选派12名机务、商务人员,到德国汉莎航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为了使机上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他们选拔了10名空中乘务员出国培训。与图154飞机相比,掌握空客飞机需要较高文化基础、较好英语水平且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飞行和机务人员。在引进准备阶段,他们积极组织各类英语培训班,使飞行员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对英语基础好、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他们则分批改装,集中进行针对性训练,安排出外跟班学习,以掌握空客飞机的各种特点。为了培养过硬的机务维修队伍,川航先后选派了两批共62名机务人员到法国改装培训。

选定空客A320飞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川航是国内首家引进,空客公司为了在中国打开市场,肯定会给予更多的优惠。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川航成立以朱旭明为组长的引机谈判小组。朱旭明时任企管处副处长,历来作风严谨,虑事周到,工作认真,精益求精,担此重任比较合适。引机谈判小组成员有:唐幼林、陈建中、过志宏。

川航决定在中国首家引进空客飞机的消息传到法国,空客公司立即派员前来洽谈商议。

购买飞机需要钱,一架飞机的价格就是一个令川航人目瞪口呆的天文数字!

先天不足的川航,凭借3200万元艰难起步,靠着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勇气精打细算,节衣缩食,期间四易办公地点,本就拮据的资金就难以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哪有多余的钱来购买飞机呀!积累管理经验和资本,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道理他们都懂。他们也曾创造经营国产飞机盈利的奇迹,也曾成功以自筹资金、易货贸易方式引进4架图154飞机,构建起干支线交错的航空运输网络。可如今这该死的钱啊,仍然是川航引进新飞机最大的拦路虎。

以川航的经济实力,如果搞现金交易,公司所有的财产也难以换回一架空客飞机。怎么办?他们找到一个办法——经营性租赁,即由国际飞机租赁公司把飞机租给川航,川航以每年递增的方式交纳租金,8年后把飞机原物归还。对方尽管觉得这个办法怪怪的,但却从长远的战略考虑予以采纳,并提出,必须要由信得过的银行担保。这本来不是问题,可对川航却成了大问题!

也难怪,国内航空市场疲软,人们有太多的理由不信任川航。中国银行,不行!建设银行,不行!向政府部门求援还是不行!金融界不相信眼泪,也没有“同情”之词,好不容易征得中国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同意,但报到北京总行却被坚决拒绝。

无奈,川航只好再与租赁公司谈判:“我们先交一部分保证金行吗?”

川航人说的保证金,仅相当于飞机租赁三个月的租金。可能是迫切希望尽快地打开中国市场,因为一个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其未来的航空运输市场将是极为可观的,也可能是与川航打交道的租赁公司代表,看到川航人的勤奋执着和满腔诚意后积极建议,租赁公司终于点头认可。其实,一切规则都是人制定的!然而,就是这样一笔保证金,川航一下子也拿不出来,眼看飞机交付时间将到,最后一笔资金仍未汇出。如果信誉得不到保证,以后的合作将不可能进行!

时任财务处长的张驰斌急得寝食不安坐卧不宁。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他带着本部门人员再到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分行信贷处,可这种大事必须行长点头才行,然而行长却去了地处远郊的大邑县开会,当天不回来。时间不等人啊!川航也绝不能失去这个极好的机遇,张驰斌决定到大邑县找行长。他和两名会计及银行信贷员一起带着待批的文件,乘车急急忙忙地往大邑赶。

由于路况复杂,司机又不熟悉,他们几次走错路,半道上车又出了故障,离大邑县大老远时天就黑了。他们急得心热火冒,好不容易打着手电把车修好,可没跑几步车的引擎盖又被颠掉了,等折腾好赶到大邑时已经大半夜了。他们东询西问地打听,终于找到会议所在的宾馆,找到了行长住的房间。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早已入睡的行长叫醒,简明扼要地说明原委。看着他们风尘仆仆的劳累样儿,听着他们赤热忘我的真诚诉求,行长深深地被感动了,二话没说就签下所有必签的文件。“辛苦终于没有白费!”他们连夜赶回成都,第二天一早把款汇出,使租赁飞机的保证金按时到位。

1995年12月25日,川航第一架空客A320飞机终于顺利飞到成都。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把一架飞机飞回来,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空客公司为支持川航首家引进,还特别赠送了价值200多万美元的培训服务。前去法国参加接机的张笑山说:“空客A320飞机的引进,标志着川航开始站稳市场脚跟。”

1996年1月5日,空客A320飞机载着省、市领导和相关人员,载着川航全体干部员工的荣耀和梦想,飞往首都北京,参加当晚川航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的中国首架空客飞机成功首航北京的招待会。

由于天气影响,飞机晚点到下午5点多才到达北京,这时,距晚上7时开始的招待会还有不到两个小时。为了保证招待会准时召开,中央警卫团破天荒地调动警车为参会人员开路,从机场一直护送到人民大会堂。

晚上7时,招待会准时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四川省副省长李蒙、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等领导及中外各有关方面人士共300余人,在壮观的场面和热烈的气氛中见证了川航这历史性的一刻。当晚,川航所拥有的中国第一架空客A320飞机成功首航北京的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虽然播报的时间还不到一分钟,但却叫所有为此付出过辛勤劳动的川航人倍感欣慰、激动不已。

1996年1月25日和2月29日,又有两架空客A320飞机相继落地成都,加盟川航机队。川航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与勇气,终于在中国民航领域托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年里,他们共飞行航班3966个,飞行时间8071小时,总周转量6341万吨公里,运送旅客435795人次,载运率57.7%,签派可靠率高达99.73%,日利用率8小时。对此,空客公司客户服务部一位副总裁评价说:“川航是空客飞机最好的使用者之一,其飞机的签派可靠率高于A320飞机的平均指数99.2%,其日利用率在中国境内是比较高的。”

先进飞机的引进,使川航中长航线迅速增多,相继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航线。逐步强大的飞行员队伍,也给川航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川航开始飞高,飞远,这个高远,给众多川航人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希望。

川航大胆引进空客A320飞机的这个“第一次”,不仅标志着中国民航机队又增添了一种现代化的新机型,而且为即将成为空客飞机用户的其他航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川航的经营管理带来了重大变革。川航随之而来的一个又一个“首家”和“第一”,为中国民航的发展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川航本就艰难坎坷的历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1997年1月16日,在风景如画的四川成都,欧洲空客公司向川航总经理蓝新国颁发了“四川航空公司,中国首家A320用户,飞机成功引进及杰出营运一周年奖”。这块银光闪闪的奖牌,是川航用优异的营运成绩换来的,是空客公司在全球颁发的首块奖牌,那里面融汇着川航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川航人的辛勤汗水,更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川航人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