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15

第15章 机队添翼(2)

两家发动机各有所长:甲公司价格低油耗小,但故障率较高;乙公司技术比较成熟,但价格高油耗稍大。研究结论是:更换发动机,绝对不可取。

他指示谈判小组:“同两家厂商的谈判同时进行。”打仗需要讲战略战术,商场上也要讲策略筹划。他把中国兵法36计之“将计就计”、“欲擒故纵”化为谈判中绝妙的商业策略,让对手觉得还未稳操胜券,川航有可能会选择别家厂商。

一方面,谈判小组认真地与乙公司洽谈,对方也给出了优于甲公司很多令人心动的价格。与此同时,川航向空客公司仔细咨询选用新型发动机需要做哪些准备。

此举不仅使甲公司感到迷惑,就连中国航材进出口公司和国际飞机租赁公司也觉得奇怪:“难道川航人真要破例而行?”

另一方面,川航对甲公司也尽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蓝新国亲自致函甲公司高层领导,说明川航作为该发动机在中国大陆的首家用户,其成功营运对该发动机进入中国市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次又作为新发动机的首家用户,意义更为深远。因此,川航应该享有与框架协议中其他用户同样的优惠条件。

谈判在北京进行。为了加强“与两家供应商同时谈判”的力量,蓝新国亲自圈定4人名单。于是,吴启敏、唐幼林,陈倩、陈斌再次负命北上。

金秋的北京红叶灿烂。谈判小组面对两个商家,认真谨慎地左右周旋。乙公司条件诱人主动积极,甲公司捷足先登倨傲难伏。谈判是斗智斗勇的硬仗,川航人决心“一定要赢”。

吴启敏运筹帷幄,面对成堆的文件夜以继日地字斟句酌,唐幼林稳坐谈判首席据理力争,李越带领机务和航材的小伙子们对相关合同细节严谨审定……充满智慧的优秀团队和睿智策略,使甲公司把“优惠总额再增加200万美元,这是最优的价格!”可川航的目标是700万美元。

一轮,两轮……谈判桌前,声东击西,轮番出击,步步紧逼。面对这些异常执着的川航人,甲公司终于答应了川航的条件。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夜深未眠静待消息的蓝新国果断下令。

唐幼林代表川航郑重地在合同书上签字,此时墙上大钟的时针指向凌晨两点。

谈判圆满成功,川航不仅争取到数百万美元的利益,而且少支付10%预付款,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事后,甲公司对川航人“斤斤计较”、“锲而不舍”

的精神大加称赞,而他们的发动机也更多地进入了川航,甲公司成了川航亲密的合作伙伴。在甲公司20周年盛大的庆典宴会上,川航作为唯一的国际客户代表出席,蓝新国还受邀作为唯一的演讲嘉宾。

1997年10月22日,川航又与空客公司正式签订购买2架A321飞机的合同。A321飞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200座级商载机,拥有比世界上同级别飞机更为宽敞的客舱,加上齐备的机上娱乐系统,该飞机的舒适性大大增强。

1998年9月25日,国内首架空客A321飞机平稳降落成都,正式加盟川航机队。

川航新飞机亮相巴黎航展

1999年3月,川航首次承办了一次规模颇为壮观的国际性会议。来自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和内地十多家航空公司的70多位嘉宾云集川航,参加由川航和美国胜特兰公司联合主办的“99胜特兰宇航公司用户年会”。

会议历时3天,会议期间由胜特兰宇航公司代表介绍了APS3200机队状况及可靠性、核心机和产品的改进及总体概况。川航作为首家APS3200使用用户,对其在川航A320/321机队3年多的使用维护性、经济性、可靠性作了重点介绍。川航作为东道主之一,本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扩大交流的原则,在做好会议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让每一位代表体会到了川航创新一流、热情好客、诚心相待、精益求精的服务宗旨,受到各方代表的高度评价。

3个月后,川航崭新的空客A320/B-2397号飞机,代表中国民航飞机首次亮相法国巴黎国际航展。

巴黎航展的正式名称为“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巴黎航展的组织者是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 1985年第36届航展以前称为法国航空工业企业联合会),两年举办一次,在单数年的初夏举行,展览会场设在巴黎东北的布尔歇机场。

第一届航展于1909年9月25日在巴黎大宫开幕,随后每年举行一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航展被迫中断,战后迅速恢复,并于1919年第6届以后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1999年的航展,参展国家达41个,飞机204架,参展厂商1895家,创历史新高。6月15日14时15分,以喷绘有醒目的世界珍宝大熊猫图案的川航空客A320/B-2397“娇子号”飞机打头,分别来自其他国家的7架飞机紧随其后,共同组成了空客飞机表演机队。民用客机编队飞行,在世界航展史上极为少见。当民航客机机队通过巴黎机场上空,在湛蓝天空划出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川航飞机机身彩绘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案,成为整个航展中最为抢眼的图案。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纷纷在“娇子号”前留影,咨询大熊猫故乡四川和成都的情况,很多参观者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大熊猫的故乡参观游览。此次川航飞机亮相巴黎航展,不仅为中国和中国民航争了光,也对扩大四川和成都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使美丽川航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所有嘉宾的心中。

2001年3月30日,中国民航总局授权西南管理局王存浩局长向川航颁发了“运行合格证”和“运行规范”,标志着川航的运行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在法制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2年圆满完成股份制改造时,川航已全部淘汰图154飞机,建成以空客飞机为主力机型的机队规模。股份制改造圆满完成后,川航更是加紧引机的步伐,10天之内引进5架空客飞机。至2012年底,已建成拥有70架单一空客机型的机队。

2007年6月30日,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30分钟内降下3架崭新的空客A319飞机。

在川航的空客外国专家

时光飞逝,又到了我对四川航空公司的朋友们说再见的时候。在此,我想再次感谢川航的朋友们,尤其是您和川航的高层领导在这5年中给予我本人和我妻子的照顾。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成都度过的日子……不可否认,没有川航各个部门的努力工作,就没有空中客车今天在中国所具有的极高声誉。川航的机队营运在高效良好的状态中维护到位,我希望这种由安全飞行的飞行员驾驶维护良好的飞机的状态能永远保持下去。

……最后,再次感谢您多年来给予的支持和合作,并请您把我的谢意带给川航所有的朋友。希望我们的道路在未来还有交汇的时候……这是法国空客公司驻川航首任现场用户支援经理杨内瑟斯基先生任满回国前给蓝新国的一封信。信在手中,蓝新国真切地感受到厚厚的一份情谊。

1995年8月,在国内首架空客A320落户川航前夕,35岁的杨内瑟斯基便作为首批空客服务专家,偕夫人第一次来到他一直向往的中国,来到美丽成都,开始在川航为期五年的工作与生活。

一到川航,杨内瑟斯基便热情地与川航人交流沟通,一起为A320飞机的到来做前期准备。第一架A320飞机到川航不久,因烟雾探测系统故障而停飞。此时正是春运高峰,时间就是效益,抢修刻不容缓,但因为这是国内第一架,川航机务人员刚结束理论学习,对该机型的检查维修还不够熟悉。杨内瑟斯基当时正与夫人在外地度周末,一接到消息,马上赶回来直奔停机坪。他与川航机务人员一起边查阅技术资料,边分析讲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他不顾腿部有伤,换上工作服,拿起工具钻进技术舱进行线路检修,经过整整一个通宵终于修好。当他走下飞机时,旭日映红了他带着疲惫的笑脸。

随着飞机的增多,川航空客机队逐渐壮大,杨内瑟斯基便更加忙碌。不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不论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夜幕降临的黄昏,川航空客飞机停机坪上,总会看到他那一头棕黄色的头发在风中飘舞,那高高的身影在飞机间穿梭。杨内瑟斯基的飞机维护经验非常丰富,在现场排故时总是坚持在场,一边亲手干一边传帮带,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川航人。他不但熟悉空客飞机,对苏制图154和国产运七飞机也非常熟悉,每当川航机务人员对空客某个部件功用不太理解时,他就借用这两种熟悉的机型作对比解释,使他们很快就能解决疑难,并逐渐能够独立操作。

杨内瑟斯基工作和生活在川航,他把川航当做自己在中国的家。他十分喜欢参与川航的文娱活动,篮球、排球、拔河等比赛场上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与川航人融为一体,感受着家的氛围和集体的快乐。

五年里,杨内瑟斯基不仅在技术上给予川航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川航适应西方飞机管理方面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在川航获得空客公司“全球A320飞机杰出营运奖”的荣誉里,也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劳动。他关于航空管理的先进思想,他科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负责的精神,都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川航人。1998年在川航先进表彰大会上,蓝新国亲自把“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了杨内瑟斯基。

五年匆匆过去,杨内瑟斯基在中国的任期已满。离开中国前,他买了一架数码相机随身携带,随时拍摄让他留恋不舍的一幅幅工作画面和一个个伙伴和朋友。他将所拍照片输入办公室的电脑并精心编辑,把这些难忘的记忆一份随身带走,一份永久地留在了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