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36

第36章 股东情谊(2)

2002年9月,他被南航委派到了川航。川航这只刚刚开始腾飞的雄鹰,虽然形象光辉,发展势头强劲,但毕竟力量单薄,设施陈旧,安全基础薄弱。是继续沿用老办法?还是重新摸索新模式?他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川航自组建以来的所有安全管理基础数据、事故征候、严重差错和不安全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把准“病因”开好“药方”。然后更新观念,大胆整改,逐步把安全文化导入管理之中;实施逐级管理,明确分级负责,落实飞行规章,严按规则办事,逐步完善管理程序,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这些努力使川航连年获评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飞行部也被誉为全国民航先进集体。

李光是2005年10月由南航委派到川航任副总经理的,后兼任总飞行师,同时担任空客A320/A330飞机责任机长、B类教员、检查员等,安全飞行2万余小时,2006和2009年分别获得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

初到川航,他分管安全运行。他定下目标:力争三年内推动先进飞行文化成为安全运行主流。他从改变飞行理念入手,引导大家由“要我安全”逐步转变到“我要安全”,并使其成为飞行员的主流意识,为从根本上解决飞行中盲目、随意的不良行为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致力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整体推进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飞行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政策、职责、规定、要求和程序深入研究,指导管理手册编审,推动建立了完整的飞行管理体系和法规性文件。为了强化手册执行力度,他深入各个飞行中队,召开座谈、培训会,担任讲解员、培训师,加强案例分析,加强检查指导,督促整改提高,规范手册使用,使飞行人员在较短时间适应了手册管理。他分管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突出成效,2012年中国民航局选定川航首家验证飞行康定机场RNP AR,使川航成为全国首批新技术应用的航企。

2011年,他开始分管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工作虽繁杂、琐碎,却是各项工作的后勤保障,是“后勤”也是“前勤”。他一接手,就把后勤保障融入公司转型规划,把手册化管理理念悉数植入,推行质量管理,按照手册检查考评、自我整改,发动全员积极思考,攻关破难,逐步推出系列措施,加大车管力度,缓解停车难题;扩大就餐场所,缓解就餐拥挤,整合客房资源,解决员工住宿困难等,给广大员工带来诸多便利,而后勤员工全心奉献的精神,也让他感到特别贴心。

李光有个“三多”干部之称。飞行旺季,每当排班紧张时,他总是说“没事儿,排不开的班,我顶上”,因此便有了“三多”(驻站多、夜航多、节假日飞行多)干部的称号。他除了按计划飞行外,随时听从安排,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带头多飞夜航,带头到外驻站。2012年10月,他被四川省国资委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南航委派的诸多干部,慕新洪、于修道、李光,张桂龙、石坚、林光武、许盛辉、顾松、何爱华、胡平舒、孟中秋……早已深深地融入川航。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没有夸夸其谈,只有默默奉献。他们为助飞川航,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铸造着美丽川航的形象,同时也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人生的五彩花环。

至诚至信,合作共赢,面对挑战,科学发展。2008年5月12日,川航与南航经过充分协商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致力于增强双方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协议双方将积极探索、扩大、加深业务合作领域,逐步实现人力、市场、运力等资源共享。在合作期间,双方将在飞行人力资源使用管理、飞机运力调配使用、航线网络建设、飞机和发动机引进及送修、专业培训、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航空配餐、常旅客业务、地面代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

在川航股份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及经营班子见面会上,协议顺利签署。这意味着,股东之间将在更多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川航新的跨越。各方股东认为,经过全体同仁共同努力,川航股份六年来业绩不凡,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经营良好,发展走上健康轨道。他们对新一届班子充满信任,寄予深切期望。

于修道副总经理的离别赠言

2004年2月,《川航月报》第74期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衷言话衷肠,希望寄川航》,是南航委派干部、川航副总经理于修道调任前记者对他的一次采访,请他谈谈在川航工作期间的感受和临别赠言。全文如下:

于副总调任,众想闻其衷言,恰他出外参会。打手机,他在广州,29日方回。

因月报留版待稿,于是当面采访变成了电话式。

记者:您来川航就任将近一年半,参与和组织实施了许多重大决策,殚精竭虑,拼搏苦干,为新川航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干部职工由衷的尊敬和爱戴,首先向您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下面能否请您简要谈谈对川航的总体印象,有何感想体会?

于:来川航一年多,和大家朝夕相处,共同工作,重大贡献说不上,但可以说是问心无愧地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友谊浓厚,感慨良多。一是川航有很浓郁的工作氛围。从蓝总到每个职工,大家热爱川航,忠诚川航,尽心尽力地工作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我觉得这非常难得,也非常可贵。二是拼搏创新的劲头令人佩服。川航发展坎坷,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快速,安全、效益、服务、管理多方面都取得了众多荣誉,这既是蓝总有胆有略、有勇有谋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员工聪明才智的结晶。开通成渝快巴、构建旅游黄金圈、竞拍8个“8”、抗击“非典”、引进新机等等,都体现了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精神。三是川航的生活非常暖人。开展“送温暖工程”,给全体员工办了不少实事好事,还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就像川航的空中服务一样,给人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凝聚力。虽然这种力量的作用是无形的,但它却在各个方面不声不响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在不少单位工作过,在川航工作生活这一年多,我感到非常幸福,非常幸运,我会永远珍藏在心里,同时也向川航广大员工对我的支持关心和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者:您在川航感到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于:说实话,川航令我满意的东西很多,但最令我满意的是大家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和忠诚敬业的精神。要说,川航规模不算大,待遇不算高,但大家却一心一意地爱她,甘心情愿地为之拼搏奉献,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立足本职奉献年华,有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生命青春、前途和家庭与川航紧紧地连在一起,真是心系川航,情寄川航。每当想到这些,我都深深为之感动。现在有的企业条件太好,待遇太高,却仍然有人端着饭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我觉得这种人是非常可卑的。

要说最不满意的似乎还没有,但是有两个方面应该加强:一是信息化建设,二是营销设施。

记者:您在川航有什么收获吗?如果有的话,那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于:有收获是肯定的,而且是多方面的。要说最大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川航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忠诚敬业的宝贵精神,并且学到了这种精神,更加难得的是也把自己融入其中,成为一名被大家初步接受的川航的光荣一员。我很珍惜这个收获,我会把她带到新的岗位去的。

记者:您对新川航的发展怎么看?有何建议?

川航完成股份制改选后,应该说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川航的发展势头很好,呈现出向上、健康快速的趋势,目标也很明确:做优做强。我相信川航一定会圆满实现三年规划的目标,三年后的川航,一定会更加健壮、美丽。

如果说建议的话,还是前面讲到的两点,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改善营销条件。目前这两个方面不要说和大公司相比,就是在全国6家地方航空公司中也是比较落后的。当今竞争,自动化、信息化至关重要,基础不足,手段落后,无形中就降低了竞争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加快建设,尽可能早一点赶上去。

记者:您这次调任,川航广大员工确实舍不得您走。您最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于:想说的话很多,因为感情深。在一起时不觉得,一旦要走还真是恋恋不舍。说心里话,我舍不得离开川航,舍不得曾朝夕相处、共同奋战的川航人。如果说河南是我的老家,北京是我上学的地方,四川就是我的第三个故乡。如果说南航是我的第一个娘家,那么川航就是我的第二个娘家。我衷心希望川航发展,希望川航人幸福安康。有机会,我也一定会常回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