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58

第58章 扶贫济困

川航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企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宣传,扎实践行,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川航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倾情贡献。

参加慈善捐助,组织机上捐款,资助希望小学,参加少数民族地区大骨节病防治捐助,甘孜州太阳能开发惠民工程捐助,参与抗洪救灾,热心社会公益,关注老弱伤残,结对济困助贫……同时,他们积极联系法国泰雷兹公司、长江商学院等单位,先后为“希望工程”捐资20万美元和110万元。川航还先后组织学生夏令营、赴世博会参观等活动,关注山区人民,关爱贫困学生,献出无限爱心,培育希望人才。川航把“党员先锋工程”与“希望工程”紧密相融,大力开展“做爱民干部,做爱民党员”

活动。

大巴山中有一所川航希望小学

川航党委领导班子坚持把扶贫济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觉将其作为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领导带头,持之以恒。1995年,他们与通江县泥溪乡希望小学挂钩至今,川航几乎所有公司和一级部以上领导都去过。

四川通江县位于大巴山区,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总部。现在全县73万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川航希望小学原名为通江县永安区泥溪乡中心小学,创办于1933年冬。当时红军入川建立川陕省赤北县后,在县政府所在地赤北乡的杨家祠堂,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取名叫列宁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赤北乡更名为泥溪乡,学校更名为泥溪乡中心小学。由于校舍是清朝咸丰年间修建,教室阴暗狭小,办学条件极差。1988年县财政拨款4万元,乡划拨土地20亩让学校迁址新建。由于资金有限,只建了教学楼一幢共两层8间教室,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入学需要。

1995年10月,由川航捐资30万元建起的新三层教学楼,面积为1340平方米,1997年5月竣工后,学校主动报经县教育局批准,正式将“泥溪乡中心小学”更名为“通江县川航希望小学”。如今,那美观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成为泥溪乡的标志性建筑。

学校距成都600多公里,山路盘旋,路况较差,每次前往均需3天以上。每次前去,川航都由公司领导带队前去看望,除资助修建学生宿舍、师生食堂、电脑教学室、图书资料室及新修学校大门、平整操场、绿化校园、建立鼓号队外,还给学生们送去大量图书、学习用品、体育器材,并专门定做结实耐用、美观漂亮的书包发给每个学生,安排优秀学生暑期赴京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先后与200多名贫困学生结成“1+1”助学对子……学校教学班由8个扩大为19个,学生由350名发展到1000多名,教师增加到近70名。8年来,学校毕业学生1325人,升入大学本、专科的8人,升入中师、中专的35人,在重点高中学习的26人。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片区前茅,多次荣获县、区、乡级荣誉, 2002年被评为县“最佳文明单位”,有的班级还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2005年获县教育局综合考核一等奖,并被誉为“名学校”和“先进单位”。

在长达18年多的来往中,川航人成了师生和家长们常念的亲人,而那里的学生们,更让川航人牵肠挂肚。因为,那里记叙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感人故事,凝结着铭心刻骨的深情。

2004年5月27日晚,蓝总一行经十多小时颠簸到达通江界。界内路侧,汽车停了长长一溜,每台车的头尾指示灯都在兴奋地闪动。原来,副县长赵旭红带着几大班子领导特地前来迎接。要知道,从县城到地界有几十公里山路,小车行驶就需一个多小时呢!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到达县城宾馆,周县长等领导早已等候多时,座谈会会场已虚席待客。

第二天,县长携众多领导一早来到宾馆,全程陪同蓝总。车队距学校还挺远时,就看到横空飘动的欢迎标语。车近学校,只听鼓声阵阵,口号声声,学生夹道欢迎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烈日下,学生们挥动着绿枝缠着彩条做成的“鲜花”

放声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川航,叔叔阿姨!”其心之真挚,笑之淳朴,情之热烈,声之响亮,令人感动感慨、激动万分。直到来宾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欢迎口号仍久久没有停止。望着那热烈隆重的欢迎队伍,看着学生们执着庄重的神情,川航代表“激动得心都差点蹦出来”!

走进学校,全体川航代表眼前一亮:大会主席台两侧,一副对联写道:鼓号齐鸣喜迎希望播种者,品学兼优回报爱心奉献人。而教学楼悬挂的巨幅标语写着:川航关爱泥溪教育,处处春风处处雨;国计恩润巴山学子,个个精英个个才。

庆典仪式开始前,蓝总问老校长:“你在校工作多年,获得过什么荣誉吗?”

“受过哪一级表扬吗?”“获得过什么奖励?”校长一再摇头。

蓝总爽快地说:“等一会儿我给你发奖!”讲话中,蓝总突然大声问台下:“同学们,你们说老校长好不好?”台下学生和众多群众放声高喊:“好!”

蓝总又问:“老校长该不该奖励?”台下喊声震耳:“该奖励!”

“那好,请老校长上台,我给他发奖!”他转身拿出一本精美的巴黎航空博览会纪念邮册,郑重地发给深感惊喜和意外的老校长。

“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听着蓝总深情的话语,老校长感动得热泪盈眶,台上台下再一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中,蓝总给学校老师和县里领导,分别佩戴上了精美的飞机徽章。

老校长说:“蓝总的奖品十分珍贵,蓝总的表扬终生难忘;我会把蓝总的鼓励铭记在心,把蓝总发的奖品一辈子珍藏!”

三天里,蓝新国带领3位公司领导和15名飞行员,带去500个书包和15万元爱心捐款,与46名贫困生举行了“一对一”捐助仪式,还现场捐款建起一个颇有创意的“飞行班”。

庆典会上,学生们表演了11个精彩节目,最后一个是大合唱。令人意外的是,演唱的竟是“美丽川航之歌”。参加演唱的近百名学生服装统一,队伍整齐,精神振奋,歌声嘹亮。演唱中,队伍后面突然出现一条红底黄字横幅,上写“爱我川航,共铸辉煌”。顿时,歌声、标语成了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桥梁,全场不由自主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参观红军纪念馆时,蓝总专门邀请6名老红军进行座谈,其中年龄最长者92岁。当得知这些老红军生活清贫时,蓝总悄悄问周县长:“能否给他们点资助?”

得到赞同后,蓝总倾其所带的1800元,送给每人300元以表敬意和心意。谁也没有想到,老人们用颤抖的双手捧着那钱,有的竟感动落泪。

在公司报告会上讲到此事,蓝总感慨地说老区的孩子就是这么纯朴善良,他们没有更高的奢望和要求,写信、打电话也从不提家里的困难。看看他们,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

一次爱心奉献,带来的不仅是助人之后的快乐,更有自我意识的升华。返回后,川航隆重召开报告会,由公司领导和飞行员畅谈此行体会。“感恩工作、感恩生活”,成为参会全员的一致心声。会上决定将通江县川航希望小学作为公司艰苦奋斗教育的基地。

随后的几年里,“机务班”、“空乘班”相继诞生。那一块块黄底红字的牌子,映亮了多少人的眼睛,给大山的孩子带去了多少遐想和希望啊!

两个新村铭刻着川航的名字

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川航把建设新农村作为重要内容,成立帮扶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工会主席具体组织,并安排党群、财务、审计、房地产等部门人员参加。2005年,他们主动与革命老区通江县联系,将泥溪乡罐子坪村作为帮扶对象,三年投资100万元。其间,公司领导带队几番前往,现场勘察规划,指导实施“五改三建”,全面检查、严格验收。经过艰苦努力,新建和维修村道6.4公里,改造蓄水池2口,铺设自来水管道3400米,种植薄壳核桃和红口大板栗等干果700亩,翻修了学校房舍,改变了村民家庭环境,并帮助村民发展起了果树栽植、肉牛喂养、木耳培育等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三年不到,村貌大变,村民高兴地说:“真是天上掉馅饼,全托川航的福了!”

2010年,川航根据省“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要求和整体部署,确定与屏山县大乘镇龙胜村定点帮扶,并据实初定150万元的帮扶计划。此后,公司领导先后5次带队前往,实地察看,确定项目,设计方案,规划实施,并在全公司志愿报名、党委审定的基础上,派出了财务部年轻优秀干部杨勇前往担任第一任“村官”。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90.4万元,完成村道硬化4.5公里,所建卫生站、活动室、老人和留守儿童之家已投入使用。仪式当天,公司领导带队专门送去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和DVD、羽毛球拍、跳绳、呼啦圈等一批文体用品。屏山县副县长顾刚说:“在省委领导的关心下,在川航大力支助下,我们的留守儿童和村民们终于有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中心!”2011年11月,公司总师以上干部又专门捐资,为21户特困户送去了米、油和御冬棉被。2012年4月7日,公司专门在该村组织招聘现场会,录用了19名农民工。

“川航楼”大震中屹立不倒

在每次捐资助学中,川航人都会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和贫困学生家长座谈、参观红军纪念馆、听老红军讲传统等。平时,他们也积极引导各部门组织到SOS村、儿童福利院、敬老院、荣军院等看望慰问,主动为受灾地区奉献爱心,热情参加公益活动。在为青川学生捐赠书包后,川航及时安排学生开展“我的小书包”征文,并择优刊登在公司内部报纸上。

2003年,川航按照四川省统一规划,确定青川县大院乡民族学校为帮扶对象。

四川省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系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有“大熊猫故乡”之称。全县面积2116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68个村,总人口25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省级贫困县。全县有汉、回、羌等9个民族,属少数民族散杂居住县。青川县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10万亩,森林覆盖率68.7%,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誉。美誉却无美名,极度的贫困严重影响着青川的发展;交通不便,资源利用困难……使众多青川人生活在温饱线上。

2003年,川航捐资25万元为该校修了一座三层教学楼,学校将其取名为“川航楼”,并在楼顶竖起“川航楼”红彤彤的三个大字,把美丽川航深深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上。此后,川航陆续资助该校50余台新电脑和8万多元的学习用品,充实了体育器材,使其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从全县排名第八位迅速升至第四位。

2008年5月12日的特大地震,整个青川县房倒屋塌,路垮桥断。不少学校的师生,被深深埋在了废墟之中。然而,大院乡民族学校校园正中的川航楼,仍然庄严地矗立着。它周围的大小建筑,全部垮塌,成为一片废墟。校长蒲茂赵在地震后第一时间,给川航领导发来消息:“地震无情人有情。我校半垮及垮塌教辅、生活用房七幢,但你们援建的川航教学楼质量很好,没有垮塌,确保了我校学生无一死伤,是你们救了我校学生的生命。我代表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向川航和所有川航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这在川航人的预料之中:当初修建,川航就明确修楼捐资必须专款专用,修建单位必须参与招投标……施工过程中,川航指令所属房地产公司派出专家任监理;房地产公司的领导也前去检查验收。这次特大地震,集中在楼内的全校580多名师生安然无恙,无一受伤,对于川航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欣慰啊!为帮助学校恢复重建,他们在捐资捐物基础上,还为学校置办了目前成都市场上最好的摄像机及全套配件,为食堂添置了冰柜,给学生宿舍配上了棕垫、电视机等。为了使该校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川航团委专门组织青年志愿者精心背课,准备教学器具,前往学校讲授,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

其实,川航人对青川希望小学的关爱始于2006年。2006年8月28日,青川县突降特大暴雨,造成两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10个乡镇1.45万户——近5万人严重受灾,36个乡镇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经济损失惨重。川航人从电视上看到无情的滚滚洪水,冲毁了良田道路,冲垮了成片的房屋,山体严重滑坡,地埋的线路裸露,诸多学校建筑受到严重损伤……灾情深深震撼着川航人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短短两天里就踊跃捐款25万元,并及时送去大批救灾物品。

川航人信奉: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他们建立美丽爱心共同体,通过爱心给他人传递幸福快乐。正因如此,川航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慈善企业”和成都市“慈善企业”,被中国妇联誉为“爱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