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鹰舞:美丽川航之路
19090900000076

第76章 改制十年(2)

“十个航班九个黄,还有一个要返航。”随着所需性能导航(RNP)技术走向公共程序的逐步推广,在九黄航线上的这个笑话将成为历史。川航地处中国西南,在全部运营的68个国内机场中,有19个高原、高高原、特殊机场,这些机场多数地理环境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导航技术落后、安全裕度较低。现在,川航成为国内民航首批介入新技术应用的航企,并在RNP和EFB(电子飞行包)两个项目上进入领航发展的“第一集团”。《电子飞行包管理手册》涉及日常管理、故障维护、数据更新等内容,是用好EFB的重要保证。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EFB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它依然是个新鲜事物。

2009年年初,公司成立RNP推进项目工作组,副总经理周晓军为组长,副总经理李光、总工程师陈建中为副组长,标准管理部为主体。2010年3月,川航开始对EFB立项,标准部组织牵头。从9月起,川航先后完成A319-133机型拉萨、丽江和A330-243机型拉萨机场RNP AR程序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并在验证飞行完成后投入运行。当年12月,局方下发《电子飞行包的运行批准管理程序》。

随着在拉萨、丽江航线上的稳健表现,川航的RNP应用在经历了“跟着走”、“逐步摸索”的发展阶段之后,经验、能力逐渐得到局方认可,进入国内民航前三。从投入产出比来说,RNP低投入高产出。1个RNP程序投入大概在100万元左右。以拉萨机场为例,自2010年10月RNP试运行后,A319每个航班增加商业载量2到3吨,相当于多提供20多个座位。1个座位保守地以1200元估计,近40班次即可收回成本。目前,川航的空客A319飞机全部完成RNP技术改装。鉴于川航在RNP技术方面的稳健表现,兰州、嘉峪关、中卫等机场纷纷邀请为其试飞,这为川航首次带来收入。

2012年8月的一次公司经营班子会议上,总经理李海鹰专门安排标准管理部王兴华总经理做了一次RNP的专业知识介绍。领导层的重视,迅速推动RNP新技术走进广大干部职工的视野,一如新技术应用带给飞行的正能量,民航普通从业者革新观念,呵护新技术应用,为其推广带来了更多正能量。

EFB让飞行更轻松:飞行员不用在狭小的驾驶舱里打开1米见方的纸质航图,而是通过EFB的机载设备,实时查询电子航图,随时观察气象情况。一举解决了机载手册换页问题,使约35公斤的纸质飞行资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进而使飞行更节油、载重更平衡、速度更精确,飞行员还可据此把飞机调整到理想的起降状态。

11月20日至23日,民航局审核组莅临川航开展SMS审核。这次审核,主要是评估SMS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和做法,查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环节,从系统上促进安全运行水平提升。审核员分为7个审核小组对安监、飞行、运控、机务、客舱、地服、货运部门开展了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审核主要针对SMS各要素在公司、部门手册中的体现,内容包括职责、程序、方法的建立,实际工作开展与手册的符合性等方面。11月23日下午,审核组召开通报会,充分肯定了川航SMS体系中组织机构设置、安全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中变更管理、安全信息收集、内部审核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和好的做法。同时指出需更加完善细化管理框架和标准化程序,提高安全信息分析利用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更深入开展,优化内部审核。这次审核,有效地促进了川航全员从“要我做SMS体系建设”向“我要做SMS体系建设”的转变。

2012年9月20日,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举办的晚宴上,在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维州州长泰德?百鲁的共同见证下,川航总经理李海鹰与墨尔本机场CEO柯瑞斯?伍卓夫签署了《四川航空——墨尔本机场开航意向备忘录》。这标志着西部首条澳洲航线——成都至墨尔本前期准备工作再进一步。

2013年2月28日,川航成都至墨尔本航线正式开通,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条直飞大洋洲的航线。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和各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川航积极与微博运营商合作,借助政府微博矩阵,加之精彩的创意策划,使首航宣传取得了多方位、持续性的传播效果。

联手打造全国大型复合型航空枢纽

股份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机队规模增长近6倍,由起初12架飞机增至70架的清一色空客机型。下一个十年,李海鹰总经理指出:机队管理事关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应站在公司战略的层面科学、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和开展好这项工作,注重衔接和配合,形成有标准、有监督、有反馈、有提高的管理体系。

成都机场川航专属服务区全面升级,17个廊桥、33个值机柜台、543㎡两舱休息室、1300㎡办公区构成川航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专属服务区。10月31日,公司与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就T1相关事宜进行会谈。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太东、副总经理周玲,川航公司总经理李海鹰、副总经理石祖义、总经理助理张再斌参与会谈。

双方商定:柜台方面,公司使用50至72号国内值机柜台和28至37号国际值机柜台共33个,靠近C指廊安检口的值班主任柜台4个,之前国航的补票柜台4个以及问询柜台。安检通道方面,机场在高峰时段同时开放B、C指廊11条通道,非高峰时段根据旅客流量决定开放数量,同时,在保留B指廊安检口头等舱通道的基础上,新开1条C指廊安检口头等舱通道。两舱休息室方面,在A指廊,机场为公司解决1个110平米左右的国际航班旅客头等舱休息室;在B指廊,公司使用现有的两舱休息室及原建行的两舱休息室共223平米;在C指廊,公司使用指廊端头的210平米的“阳光百带”两舱休息室210平米。办公室方面,机场将尽力为公司提供在B、C指廊一、二层提供1300多平米的办公及休息区。宽敞明亮的值机大厅,醒目充满现代感的标识标牌,这是走进T2航站楼的直观感受。

战略合作协议描绘川航重庆新远景。2012年10月11日上午,川航与重庆机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成为重要的全国大型复合型枢纽,推动川航成为重庆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导航空公司之一。

就在同一天,川航重庆分公司隆重举行了扎根山城八周年庆典。在最新公布的2012年重庆百强企业名单中,重庆分公司获评百强企业第61位,服务企业第26位,成为本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航空公司。目前,川航在重庆投放运力17架飞机,开通有重庆至国内各大中城市航线40多条,形成了以重庆为始发点,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以及西部区域的航线运输网络;航班量占重庆市场的15%,客货运输量已居重庆市场第一位。此外,川航重庆航班的正点率一直都保持在80%左右。

“十二五”期间,川航将在与重庆机场密切合作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到2015年,川航重庆分公司的飞机数量将增至25—30架,新开重庆至西昌、攀枝花、芒市、腾冲等高原航线,以及胡志明、首尔等亚洲、北美、欧洲和澳洲地区的国际航线。预计到2017年,川航重庆分公司在江北机场高原市场、干线市场、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将分别达到60%、40%和20%,初步形成具有枢纽运作特征的运力、时刻布局和航班波。

重庆分公司是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第一个分公司。1998年,川航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设立过夜基地,同年10月28日设立重庆现场指挥中心。2004年10月11日,川航重庆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分公司挂牌成立后,川航加快了在重庆的发展步伐。2005年5月12日,重庆—香港首航成功,该航线是川航的第一条地区航线。2011年3月6日,重庆—河内国际航线开通,3月16日,重庆—普吉首航成功。重庆分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每日保障航班80余班。

川航重庆分公司是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并逐步发展成为川航成、渝、昆“金三角”战略发展布局中的一个有力支撑。保安全、抓正点、塑造美丽品牌,秉承“真善美爱,义信智礼”为核心理念的美丽文化,川航人携手山城人民,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扎根重庆、发展壮大的战略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云南12个黄金时刻为川航加力,飞机从4架到8架,运力翻番。新增16个时刻,其中12个黄金时刻(10时至19时),高峰时刻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借云南新机场时刻放量的契机,公司为做实昆明的战略先期储备了必需的资源。未来,发展昆明航线网络,一是陆续开通昆明至33个省会及直辖市、其他经济发达城市以及有市场潜力的国内二三类城市直飞或经停航线航班;二是梯次开通云南省内支线,使昆明干支线发展互为补充;三是适时开通昆明直飞东南亚多国的国际航线。

此前,受制于昆明巫家坝机场停机位和时刻容量饱和等原因,公司近年来在昆明的发展缓慢。截至2012年9月,公司在昆明基地投入运力仅4架,执行航线14条,通航城市18个,每周航班154班,市场份额5.71%。

2012年7月,商务委员会得知昆明放量工作即将开展,便第一时间部署,由运力网络部着手开展一系列工作。他们数次走访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请示、汇报、争取、沟通、协调,积极搜集和获取多方信息;联手昆明机场,通过合作为公司争取话语权;走访昆明营业部,了解市场一线的真实需求,积极与收益中心协商,不断调整和优化预先编排计划,发挥多方联动的作用。

在换季的昆明放量时刻分配会议时,运力网络部通过先期预估,准备了多套备份方案,根据竞争对手的方案不断调整,最终获得每日16个时刻增量,其中12个时刻属于绝对黄金高峰时刻,时刻份额从9月的4%增加到当前的5.5%。

11月28日,云南分公司第8架过夜飞机到位,新开3条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