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19105600000056

第56章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2)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射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对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时代,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数量足够的班主任队伍,是当前学校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校、年级要采取切实措施,形成吸引、培养、稳定班主任队伍的优化机制。

1.正确认识,善于用人。

我们的领导,包括年级部的领导,怎样认识我们这支教师队伍,怎样认识我们这支班主任队伍,这是加强和改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我认为,我们学校已经有了一支值得信赖的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有严格的职业纪律,有厚实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撑起了射洪中学优质教育的蓝天。在我们已有的教师队伍中有众多的可以培养好的班主任后备力量,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班主任后备人才可以说是“藏龙卧虎”。问题在于,我们的负责同志要看到他们。做班主任不是天生的,检验的最好办法是给教师一个表现的平台,让他做出来看看,有培养的潜质就鼓励、支持和指导,直到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做领导工作,对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理解应该体现在“要允许人犯错”。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做领导工作还是做专业教师的工作,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做工作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怕同志在工作中犯错误,因为要做工作就难免犯错,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允许做工作的同志犯错,而不是把他锁在“保险箱”里,没有不摔几次跤就可以学会走路的人。列宁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讲没有人才,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去发现人才”。林肯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很少。”这两位伟人是说我们该怎么认识“人”,怎么认识“缺点”,这个人的缺点是在干事中的缺陷,还是习惯上的缺陷!我们在选用班主任时,要真正懂得这么一种理念,在影响人的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个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构成个性的智力和性格两大系统中,人的性格似乎比智力的作用更大。因此,有“性格即命运”之说。所以,一个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人,不但不可以做老师,更不可以做班主任。在当今以开放、变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要有效地做好“变化中的人”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权威”,而更多地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大家要懂得:我们做班主任教师力量的获得和成功的实现,常常不简单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而是取决于他能否很好赢得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以及他的合作态度和思想观念。我们在选用班主任时,应当把他的德行和心理品质放在首位。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是有真挚的情感,有爱心,为人坦率、真诚,心地善良,能够尊重、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心胸宽广、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吃苦耐劳。对学生不慎出现的问题,甚至对自己有“顶撞”和“反对”的学生,能采用宽容的处理方法,而较少苛求地追究,绝对没有“报复”之心。

二是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语言、艺术和教育手段,教育效果能自觉反思和回味。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能使学生心领神会,甚至有终生难以忘怀的效果。

这两点是我们选用班主任的条件或叫班主任的培养目标。

2.善待教师,重在培养。教师是班主任的源泉。

善待教师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态度。做领导的要善待教师,首先要认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何等发达的地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我这里提出善待教师,不是要你放弃原则,混淆是非,包庇过失,而是要你去和每一个教师做真朋友,不做假朋友。我提出善待学生,就是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和管理者,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我们在思想上、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真正地懂得: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受教育的对象;既是一个独特的人,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懂得这些道理,就能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个学生;教学作风民主,教会学生学习;既能严格管教学生,又能善于管教学生。善待学生的教师必然得到学生的善待和尊敬,善待教师的领导必然得到教师的善待和尊重。年级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为了更好地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我们要做到了解每一个教师,了解每一位班主任,用人必先知人。首先,年级部的领导同志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年级的教师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每个教师的性格特征、待人处事的态度、工作能力等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有做班主任基本素质的,就应大胆起用,并形成班主任后备队伍的一梯队、二梯队、后备队。第二是给他搭建平台,让他去锻炼、去体验、去总结、去完善、去增长才干。第三是要允许犯错误,要严格要求,要严格管理,要鼓励脱颖而出和冒尖。第四是在年级部也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树立榜样,树起正气,创先争优,敢为人先。通过教育和培训,改变班主任和教师的态度和观念,培养他们与学校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提供他们在改善学习、改善生活和保护育人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需要的平台,使他们有能力去评价并解决他自己、他的学生、他的教育教学以及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加强责任,勤奋工作。“责任在学校”,就是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的职能处室,按照学校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思想、目标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工作在年级”,就是要求我们加强年级部管理,以适应大规模办学的需要,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并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工作在年级”,关键在年级部主任。年级部主任要以“立志、读书、净口、修身”为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自身,增强待人处事能力。一是具有在思想和理论层面的把握能力;二是具有在操作层面上去决断、操作、执行的能力;三是自身具有做教师和班主任的能力且被认可;四是善待教师和学生,具有善于与每一个教师沟通、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五是组织观念强,顾全大局,做事情吃得苦、吃得亏、不怕矛盾和非议,工作执着,追求绩效;六是慎思明辨,殚精竭虑,勤政廉洁,公道正派,作风民主,有人格魅力,能够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年级部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年级部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会与年级部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好家长委员会与年级部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与年级部的关系。有了这些能力,就能构建“和谐年级”。

3.制度规范,机制激励。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田慧生在《关于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究竟谁是发展的主体?学生观的核心就是解决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人的发展不是靠外界强加的,人的发展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外在影响和内在因素不断努力结合在一起,人的发展才可能实现。人的主体性成长和发展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在教育中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首先在人格上要平等。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在教育界已倡导了很多年,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教育现实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远远没有落实,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没有落到实处。教师随意辱骂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在农村偏远地区,在中心城市、文化发达的地区也时有发生。教师从随意用尖刻的侮辱性的语言来惩罚学生,发展到对家长进行严厉教育,甚至是很不客气的训斥。现在开家长会,很多家长害怕去。21世纪,这种落后过时的教育方式必须退出舞台,如果继续下去,很多教育思想就无法实现。不管怎样,挨打挨骂不是件好事,学生可能会说服自己从正面、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教师,但任何孩子被打骂后心理上都会留下创伤,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关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田慧生同志是一位学者,教育的专家,他的这段话发人深省,表露了他对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弊病的批判和无奈。“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体,要做学习的主人,在教育界已倡导了很多年,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田慧生同志在无奈中流露出几分伤感和抱怨,足见在教师中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的难度。因此,鉴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用机制来调动和保障人的积极性还是必要的。

1991年,学校提出了“用纲领凝聚人,用制度规范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待遇温暖人”的“以人为本”的治校方针,二十多年来,学校发展的历史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希望各年级部把它作为加强年级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根据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强化过程,规范制度,用好激励机制,把队伍带好。

制度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既是对学校文化的反思和再建,又是解决教师“学生观”的问题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根本性途径。学校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学校绝大多数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及其共同的行为方式,以及用行为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在学校或在一个年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命特征。一个人在做事中体现的独特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一个人的生命特征所在;一所学校中大多数人在做事中体现的独特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同样是这所学校的生命特征所在;一个年级部的师生在做事中体现的独特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同样是这个年级部的生命特征所在。因此,一所学校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状态,是师生员工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式的结果,是学校文化的外显。例如,学校“无愧无悔”的校训内容,它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境界,不是具体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观点,而是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态度和方式,是对待学校、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方式。说得通俗些,学校或者年级部在加强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工作中,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法,而是要通过对学校文化的反思和再建,加强年级部的文化建设,形成年级大多数成员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说得更具体些,如果年级部的大多数教师在态度上和行为上都体现出了“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的价值判断,“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体,要做学习的主人”,就不会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这不是“说的”而是“做的”,这是从每个教师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从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才是真实可靠的。年级部形成了“学生主体”共同的价值取向,教师就会自觉地为学生“主体发展”创造条件,并把它作为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就会努力地纠正落后的思想观念,并把发展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自觉行为。

学校或者年级在加强队伍建设时,重视年级文化建设是年级负责人精明的表现。在学校或年级工作中,每日每时涌现着大量的现象和问题,由于我们处在同一个组织中,所以往往会见怪不怪,很难引起深入思考。即使感觉到了问题,也最多是就事论事地纠正教师某种行为方法,似乎把教师行为简单地看成了教师个人因素的结果,因而这种纠正也只能暂时改变某个人的某种行为。如果我们把“制度规范,机制激励”作为一种文化再建,使由每个教师组成的队伍在这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那就不是几条僵化的“制度条文”的作用,而是在大多数组织成员中形成不约而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从行为中体现这个群体的价值判断,以此促进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的更优品质的形成,用自觉的行为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和学习主人地位。当然,年级是学校中的年级,制度、机制文化建设要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又要有年级的自身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