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19131900000026

第26章 心理学帮助你说话滴水不漏(3)

如果我们碰到的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就可以问他“近来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房价走向如何?”

如果碰到家电业的人,则可以请教他“国产电器和日本电器、欧美电器相比,性价比如何?”

如果我们碰到的是教师,我们可以问他“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要注意,凡是对方不知道或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该避免去问。我们问话是要引起双方谈话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提问的目的是让对方滔滔不绝、十分尽兴,同时,也能让我们自己增长某方面的见识,或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赞美和鼓励是良好沟通的催生剂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8只瓶。

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8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2只也打倒。

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2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8只。

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这就是著名的保龄球效应。赞美和鼓励可以使人倍受鼓舞,充分发挥本能的潜力,越来越好;指责和批评则会使人气馁,产生挫折感和抵触情绪,越来越差。

孩子从学校拿回成绩通知单。只有一门课得了5分,其余都是3分。

如果训斥说:“怎么搞的,只有一个5分,真是没用的东西。”孩子就会益发泄气。

如果说:“哈,还得了个5分,如果好好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那将会怎样呢?一般的孩子都会振作起来的。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

当领导对我说:做的不错,就是这样做的。我就会很开心,感到自己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了信心,会更加努力去做,做的更好。

当另一位领导不听我说完,就蛮横武断地对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对,你这做的是什么呀。也不说我到底是哪里不对不行,要怎么去改。自然对我来说,就是打击,就是不尊重,我内心所产生的除了抵触情绪和反感外,就再无其他。结果对双方都是越来越糟糕。

一位年轻母亲曾讲过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

她的孩子常常因做错事而受到她的责备。但是,有一天,孩子一点错事都没有做。到了晚上,她把孩子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只见孩子正把头埋在枕头上,在抽泣中问道:“难道今天我没有做一个好孩子吗?”

这一问就像电一样触动着我的全身,年轻的母亲说,“当孩子做了错事时,我总不放过纠正她,但当她极力往好处做时我却没有注意到,我把她放在床上时,连一句表扬鼓励的话都没有。”

年轻的母亲懊悔不已,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会赞美鼓励她的孩子了。

孩子的心很坚强也很脆弱,只有你真心地区赞美鼓励他,他才会获取充足的信心和勇气,才会开心和快乐,才会向你打开心门,才会听取你的友善规劝,才会为了你对他的期望而努力。

给予你爱的人毫无修饰的赞美和鼓励,你会发现他们比从前更爱你。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乐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

所以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多用闪亮的眼睛,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多赞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指责。

从具体的事件入手,不失时机地予以有针对性的赞美。让他人高兴,让他人开心,他才会喜欢你,乐意和你交朋友,和你交往,也才会鼓足干劲,和你共进退、合作共赢。

看到她穿了件漂亮衣服,就睁大眼睛,微笑地对她说:你的衣服真漂亮,人漂亮怎么穿都好看。

看到她做了个新发型,就惊叹地说:好美哈!这个发型真适合你,让你看起来更美丽动人/清纯靓丽/性感。

但是,有时候锦上添花式的赞美,引不起对方太大的喜悦。对一位已被公认是很漂亮的女孩子说“你真漂亮”,由于她平时已被夸赞惯了,所以很难让她觉得兴奋。

相反,若能找出对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喜悦,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个自知面貌平庸的少女坠入情网之后,她的情郎反复在她耳畔低语:“你那深邃的眸子,散发出如梦如幻的光彩,真是迷人极了。”她一定会容光焕发,自信自己拥有一对足以倾倒众生的明眸,美也当然会眷顾于她。

赞美特别是在赞美上级的时候,需要掌握赞美的火候。

如果火候拿捏得不好,那么后果可能就会很严重了,也许你一辈子都会郁郁不得志;如果赞美的恰如其分,说不定就会使你加官进爵。

一次,在镇压太平军的行营中,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怎么样?”

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人人听了齐拍手。

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后曾氏问:“此是何人?”

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为事还谨慎。”

曾国藩听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了。

人人都爱听称赞的话,关键是要赞美的恰到好处,合了他人的口味,这样才能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

要想获得他人的真情心意,要想让他人迈向你所设定的目标,只要诚心地赞美和鼓励别人,必定能如愿。

他会感受到你的关心,感受到你的真心,感受到你的期望。他也会从你的眼神和语言中获得信心和勇气。最终他会给你友谊和真情,并让你的期望得以实现。

★说别人感兴趣的话,打开沟通之门

李明结婚后久居岳母家里。为了讨得岳母的欢心,他总是主动干家务活儿,但岳母大人的脸还是欢笑不起来。

后来,他发现每当他说外边发生的新鲜事儿,岳母就非常高兴,总是睁大眼睛“刨根问底”。

于是他便开始留心各种各样的“新闻”,每天回到家里,就找机会向岳母大人进行“新闻汇报”。

从此岳母大人见他回来总是笑脸相迎。

有时没等他开口,岳母就急着问:“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快讲给我听听。”听完之后还要向来串门的人进行“新闻重播”,并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女婿知道的事情真多,我是天天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而不是只说自己喜欢说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我们不妨去迎合他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为他人送上“一顿美味大餐”,相信总比漫无目的地乱说一通强上一百倍。

只要能让他高兴起来,还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使他开心的最快捷便利的方式就是说他感兴趣的话,说他爱听的话。

查利夫是卡耐基的朋友,他是一位在童子军中极为活跃的人物,他给卡耐基写了一封信:

有一天,我觉得我需要有人帮忙,我要请美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资助我的一个童子军的旅费。

幸而在我去见这人以前,我听说他曾开了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而这张支票退回之后,他把它置于镜框之中。

所以我走进他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谈论那张支票——一张一百万美元的支票!

我告诉他,我从未听说有人开过这样的一张支票,我要告诉我的童子军,我的确看见过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

他很欣喜地向我出示那张支票。我表示羡慕他,并请他告诉我其中的经过情形。

结果,他不但即刻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且比我要求的还多得多。我只请他资助一个童子军赴欧洲,但他竟资助了5个童子军,并让我们在欧洲住一个星期。他又给我开了介绍信,介绍给他分公司的经理,让他们帮忙。他自己又亲自在巴黎接我们,带领我们游览城市。自此以后,他给那些家境贫苦的童子军提供一些工作,而且现在他仍在我们的团体中活跃地工作。

这可真是让我惊叹万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曾找出他所感兴趣的事,使他先高兴起来,那么我想接近他是多么不容易!

自始至终,查利夫先生没有谈论童子军的旅费问题。他谈论的是对方所感兴趣的事情。

只要让对方感到受重视,让对方高兴,往往你会收获到比预期多得多的果实。

在日常交往中,有时我们谈论对方的兴趣,并不是那么随意,那么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我们做些准备,以便能更好的和对方进行愉快的沟通。

有一位朋友,一向习惯在别人名片背后,密密麻麻地写上一大堆资料。起初有人以为他是为了便于了解对方,才故意记录的。

原来他所写的资料,并不是对方的年龄、籍贯等,而是记载对方的兴趣。他会刻意搜集与对方兴趣有关的所有资料,作为与对方见面时谈话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

例如,对方的兴趣是钓鱼,他就会收集有关钓鱼这方面的资料,并在见面时与他大谈钓鱼之道。对方的兴趣是跳舞,他就会收集有关跳舞的资料,在见面时主要谈论跳舞的话题。

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都对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有着特殊的好感。所以,当对方一听到他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这么感兴趣,并如此了解,会产生“同好”而感觉倍加亲切。

只要谈的高兴,还有什么事情不好办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如此太过于功利主义,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收集各种资料,不但有利于在与对方见面时,可以有共同的话题,对于自己知识领域的充实也是有利无害的,并且以长远眼光来看,这将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自我表现方法。

凡访过罗斯福的人,对他广博的知识无不感到惊奇。

无论是一个牧童,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同他谈些什么。那么罗斯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其实答案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都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一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或物,是在无形中给对方一个赞美和肯定,会使你获得好感,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影响并说服他人的目的。

无论是生活中的普通交往,还是商业上的重要谈判,只要谈对方感兴趣的事,你就能更容易说服对方,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耐一直试着把面包卖给美国一家饭店。一连三年,卡耐每天都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卡耐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促成这笔生意。但是,卡耐都失败了。

“接着,”卡耐说,“在研究过做人处世之后,我决心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事物。我发现他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他不但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他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大家在什么地方举行活动,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因此,第二天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我得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生命之焰。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那个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我根本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的饭店的大厨师却打电话给我,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格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动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是把他说动了。”

“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人四年,一心要得到他的生意,如果我没有用心地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他喜欢谈的是什么的话,我可能还会缠着他。”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喜欢你,使人对你产生兴趣,那就记住:知道他感兴趣的事情,然后与他交谈他感兴趣的话题,说他爱听的话。

★啰嗦一箩筐,不如简洁一句话

主编对实习记者说:“我们的报纸不登载冗长的文章。您送来的稿件必须是情节紧张、体裁短小,使文章因短小而见长。”

因为城里刚发生了一起事故,于是记者便去警察局,去了遇难者家属那儿,调查了遇难者生前的习惯并探究了这件事故的深刻意义,然后写了一篇报道,并自认为言简意赅,但这还是招来主编的一顿训斥:“这难道是一篇报道吗?简直是一部小说,这太长了!”

记者于是开始改写,并为自己的文采陶醉了一番以后,他又去了主编那儿。可是主编根本没有读完就说:“还是太长!”现在记者发火了,他再次坐到打字机旁并猛击按键。然后他从打字机上用力扯下稿纸并冲向主编,把它用力摔在主编桌上。

这次确实相当短,仅仅用三句话:“阿里拿了一根划亮的火柴,在看他汽车的油箱内是否还有汽油时,事故就这样发生了。火葬仪式在星期二10∶00举行。”

说话做事要简洁有力,才能信服于人。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不要用两句,能用一个字表达明白的,莫用两个字。

如果能简简单单说明白的事,却啰啰嗦嗦了一箩筐,肯定让人反感,引人不快,让人心理不耐烦。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一次,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真是太好,太感人了,打算捐款100美元。

十分钟过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开始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仍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款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地数落,苦口婆心诉说一大堆。

而孩子呢,第一次听父母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晓以大义的时候,还记在心里,想着要好好读书。可是一次、二次、三四次,没完没了地劝说,就让孩子越听越烦,不是习以为常—反正我就这样了,就是产生逆反心理—就不好好学了,咋地吧。

刺激过多,时间过长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让人不快,使发出刺激的人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如果有个人说起话来废话连篇,这就说明他自己也不甚明了他说些什么。

所以,我们在说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简短有力。让自己的话,能够像一粒沉甸甸的石子,在人们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