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中国当代武术之传承与使命
19152400000036

第36章 当代武术传承传统文化使命践履(5)

所谓传统,“传”是历史的延伸、承袭。它不单单是遗产,而是包括了时间的全部,是过去发生的、延流到现在的、并且将影响到将来的活的东西,其中重要的不在于过去的遗留的,而在于现在的延流的。传统文化就其历史性而言,它是过去的,更是现在的,换言之,它是被现在改造了的过去,也是吸纳了过去的现在。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源头悠远,而恰恰在于它远离源头的膨胀,即在它延流的过程中与现时代的结合、融入。传统文化只有在现代文化的“流”中不断改造、不断融合、不断超越、不断更新,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转换和实现自身的现时代意义和价值。竞技武术便是这种孕育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文化”。在近半个世纪的武术运动发展中,传统武术形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出现了以“高、难、新、美”为特征、以争夺奖牌为目标的竞技武术,有人据此认为,竞技武术失掉了原有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拳理技术发生异变,虽然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有一定的沿承关系,但更表现出较大的文化落差。竞技武术的发展是传统武术向世界传播的明智转变。武术的一些特征和形式发生变化,但竞技武术的套路招式、服装器械、衡量标准、名称理论等皆是传统武术的东西,发生根本的变化是不可能之事。也正因发生了比赛形式和制度上的一些变化,才使得如今的武术不但没有被吞噬,反而成为国际性比赛项目,传遍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印度的瑜伽等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西方各国练习者的青睐,即是民族优秀体育文化世界共享的例证。因此,我们应紧紧把握武术的自身规律,不断地从传统武术中汲取营养:传统武术是根,离开了这个根,竞技武术就会走偏。只有有机结合了,三年挖掘整理的传统武术成果才不至于入库封尘,才会焕发生机。我们应当积极倡导优秀运动员向民间学习,把三年整理的资料拿出来,从中认真地提炼和选取,为今天的套路充实、添彩。

二、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竞技武术套路所依托的文化母体是中国武术文化。正由于竞技武术套路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因此,它的核心文化也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竞争精神;二是注重“天人合一”等思想,追求德艺双修及人格完美塑造的和谐精神。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既含东方艺术之精,又取西方运动之华,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质:同时,它结合了西方竞技体育理论,辉映着西方的文化色彩。

在国际武术的交流中,我们既不能拒绝外来的文化以丰富武术,同时在向国外推广时也不能要求外国人放弃他们的原生文化而原汁原味地重复纯中国的东西。中国文化在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包容了多少外来的文化,使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精神的体现,是“厚德载物”思想的体现,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同样,今天能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希望中国的文化在对外的文化交流中,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被外国人所接受,并融入他们的文化之中,也是这种刚健有为精神的体现,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只是其对外交流的一个阶段,以后可能进入双向交流的新阶段。武术在中国人之间流传主要传播的是技艺和相关的理论,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武术主要是因其技艺吸引外国爱好者,在传播中不必有太多的民族情感和期望。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武术在外国传播能具有了更多那些国家的文化特征,并成为了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时,才可能在那里真正生根开花。近年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迅速,通过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得到了传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无疑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推广和发扬另辟了一条“蹊径”,因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本身就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竞技武术套路体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重“阴阳辩证思想”。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包含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互转等几方面。两千多年来,它被应用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从技击法则、战术思想、劲力运用等诸多方面具体地体现了其主要思想。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刚柔虚实、上下相随、动迅静定、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等特点均是阴阳辩证思想在套路构建中的具体反映。正因为竞技武术套路深刻地把握了这些矛盾变化,所以它为竞技舞台又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可以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既实现了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的“接轨”,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社会地位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随着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武术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武术组织发展迅速,各国武术组织相继成立,洲际武联、国际武联成员国日益扩大,中华武术己跻身于世界的竞技体坛上,中华民族向世界人民献出一项东方健身术,为全人类造福。

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北京举行,武术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这对于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灿烂武术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昂扬的健康形象,激扬民族奋发向上的豪情,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武术运动对全世界进行宣传的最有利时机。北京2008年武术比赛,就是竞技武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范例。虽然不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组委会给以“北京2008武术比赛”相同的规格,相同的待遇,运动员也住进奥运村,让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运动员同样感受了奥运会的热烈气氛。按惯例,非奥运会比赛项目是不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赛事的。此次武术比赛的举行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首肯,而且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等官员,都先后出席本次武术赛或为运动员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中国武术的重视和支持。此次比赛组织得很好,各路选手的表现都很出色,体现了武术的精神。观众特别热情,比赛很有感染力,这次武术比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北京2008武术比赛以罕见的高规格圆满结束了四天的赛事。这对源于中国的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优美的民族音乐、传统的民族服饰、崇高的武德风范大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崇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赛场内外的佳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并且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第三节)关于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命践履的思考

一、国际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之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