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公元前250—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创始人。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38年亲政。从公元前230年灭朝、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9.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开始着手发掘马王堆汉墓。他们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只见这座墓的内中棺椁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这座墓从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随葬物品非常丰富,达3000余件,有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竹木器、木桶、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其中覆盖在内棺上的一幅彩绘帛画,花纹鲜艳,色彩绚丽,画面内容想象丰富,是中国现存2100多年前的丝织品中的珍品。根据漆器款式、封泥、印章等推断,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墓。
考古人员又在4月28日打开了内棺棺盖,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
“天啊,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外形竟然完整无缺,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在场的专家学者发出一阵轻轻的惊叹。
尽管当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都为这一重大发现兴奋得全身热血沸腾。
当时,在场的人发现,辛追尸体除了眼球有些突出、舌头外吐等明显的变化外,其他的部位都完好如初。当防腐专家给她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所到而鼓起,然后通过微血管扩散。这些特征完全像一具刚死的鲜尸。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立即震惊了世界。
之后,考古工作者们又再接再厉,在1973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考古人员分别发掘了三号墓和二号墓,并且确定了三号墓主为利苍之子,二号墓主即为利苍,但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在有序的挖掘中发现,利苍墓因多次被盗遗失了很多随葬品。
1974年,考古工作者们才结束了对整个墓地的发掘工作。
■
辛追尸体之所以经历2000多年而不腐烂,是与墓葬的严密结构密切相关。她的尸体由三层椁和三层棺装殓,这已经够严密的了。在椁的四周以及上部又填塞了一尺厚的木炭,用来吸水防渗。木炭外面还包着一层透水性极小的二三尺厚的白膏泥,形成密封状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对尸体防腐起了关键作用。
■
1981年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所发现的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2000年左右。干尸是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外面用羊皮包裹着。打开棺木,死者仿佛是在安睡中,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娇小,鼻子高高,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浓密的金发,略呈卷曲,散垂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直观她的形象,仿佛和现今的塔吉克族少女相类似。
10.三星堆遗址之秘
1929年春天,川西平原有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和他的父亲及儿子正在地里挖井。突然,“砰”的一声,燕道诚手中的铁锨挖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可当他继续往下挖的时候,露出来的石头令他大吃一惊。
“嘿,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玉石。”读过几年书的父亲激动不已,小声地说,“这是宝贝啊,快把它埋起来,等天黑了,你们再带回家。”
祖孙三人窃窃私语一番后,把那个刚挖开的坑又埋了起来,并暗暗做了记号,怀着万分激动的惊喜往回走。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祖孙三人才悄悄地走出村子,来到当初挖出的那个坑。这一次他们从坑里挖出了许多宝贝,可把他们乐坏了。
他们得到这批宝物后,没有拿到市场上去卖。只把这些玉钏、玉璧、玉琮等作为礼物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给亲朋好友。因此,一些稀世珍宝渐渐流落民间。
后来,当地政府在这里兴建砖厂,组织工人挖土时,再次发现了一批价值连城的玉器、金器。至此,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经过两次挖掘,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好像一座神秘的地下宝藏被突然打开。这里出土的几十件青铜器、一百多件金器都造型独特,巧夺天工,还有70多枚象牙。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的象牙实属罕见。
在这些出土的珍贵文物当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大青铜人像。它飘逸、超脱,充满神奇的想象力。这个高大的青铜人,不仅鼻子大大的,嘴巴也很大,嘴上好像涂着朱砂,眼睛像个三角形。这样极富夸张的人像,在我国考古史上是仅有的发现。为什么要用青铜雕塑这个高大的人像?他是谁,代表什么?人们还一直没有弄清。
另外,文物中还有一棵奇特的神树。它高达4米,由底座、树身和龙3个部分组成。这棵树长在一座小山上,分上中下三层,每一层的树枝都是3根。古人用金子做树叶,用白玉做果实。在这棵小树上,共有9只小鸟和27颗“果实”。树干上还有一条小龙正在蜿蜒而下。想一想,爬行的龙,嘤嘤啼叫的小鸟,随风摇动的树叶……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田园风景画啊!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树呢?有的说是古代的摇钱树,有的说是传说中东海的扶桑树。
更让人不解的是,三星堆这些宝物的主人是谁?它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四川没有很多的金矿和铜矿,那么这些金器、玉器、铜器的原料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它属于外来文明;有的说,当时的中原夏王室发生动乱,王室里的人把这些宝物偷偷运到了蜀地埋藏起来。但是,这些都仅仅是猜测而已。
■
有人推断三星堆中的文物是为了躲避战火或者意外的浩劫才不得不埋在地下的。文物出土后,文物专家发现,许多器物上有火烧的痕迹,还留有火烧的骨渣,许多铜器被火烧得面目全非,雪白的象牙,也被熏成了黄色。青铜神树也被人为地破坏过,折断成了好几段,经过考古学家们精心修复才形成目前的这个样子。
■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千米,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11.大津巴布韦之谜
1868年的一天,一个名叫亚当·伦斯的葡萄牙猎人在搜索猎物时,来到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当他走进这个人迹罕至的森林不久,忽然眼前一亮,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巍峨的古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不禁惊呆了。
亚当小心翼翼地走进古堡,发现这是一个古城遗址,已经被废弃很长时间了。遗址主要由内城、卫城和谷地残垣三部分组成,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临湖,在茂密的树林和荒草的掩映中,规模宏大的石头建筑群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内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椭圆形城寨。城墙分为两层,外层由6~9米高、240米长的城墙围成,内层则是90米长的半圆形城墙。城墙内还有蜿蜒曲折的矮墙,将内城分割成好几块大小不等的围场,人在里面如同进入迷宫一般。城中还有一座高15米的圆锥形实心塔,另外还有神庙、石碑、宫殿、官员和随从的居室以及仓库等。所有这些建筑都是用当地产的花岗岩建造的,石头与石头之间虽然没有使用胶泥、石灰等黏和物,却异常牢固。
离内城不远的一座地势险峻的山上矗立着卫城,它和内城之间只有两条羊肠小道相通。卫城的城门十分狭小,人侧着身子才能通过。城内的道路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同内城一样,卫城的墙上也雕着精美的图案。
在内城和卫城之间有一片谷地残垣地。这里留下了不少房屋、梯田、水渠、水井、铁矿坑和炼铁工具,还有来自中国的瓷器和来自阿拉伯、波斯的玻璃器皿及金器,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串珠。于是,亚当想,这里当年一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发现了这个古堡遗址后,亚当立即将它公之于世。之后,许多人都纷纷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有位地质学家从这里搜刮了不少文物后,居然编造了不少这里有宝藏的谣言,使得其后的100多年中,遗址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给考古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个古堡的遗址被后人称之为大津巴布韦。
现在,关于这个古堡遗址考古界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是在对遗址的认定上,考古界分歧很大。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古堡遗址可能是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2000年时修建的。
也有考古学家,认为是印度或者阿拉伯商人修建了这个城堡;还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可能是犹太人建造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古堡的确是当地的“土产”。
二是关于遗址建造的年代,说法不一致。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古堡建造的年代在公元6~8世纪,有的则不赞同。
■
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非洲人民一直把这个古堡当成祖先留下的遗产而引以为豪。1980年,当地的黑人独立后,把遗址中发现的古代居民的图腾“津巴布韦鸟”印在了自己的国旗和国徽上,并用津巴布韦这个祖先的名字给自己的国家命名。
■
津巴布韦一词,在当地肖纳语中是“石头城”或“石屋”的意思。津巴布韦有“阳光城”“花园城”“花树城”、南部非洲的“粮仓”之称。又因其河流中多有鳄鱼出没,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全球,故又称为“鳄鱼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