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宫秘史
19291700000018

第18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王爷朝臣篇(5)

袁崇焕改编了毛文龙的军队后,为毛文龙举行了祭礼,在他的灵柩前拜祭说:“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后来袁崇焕写了洋洋数千言的奏疏——《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在列举毛文龙的罪状及处斩的全过程之后,向皇上流露出惶恐的心情。

要知道,在当时,大敌当前,未经请示竟然擅杀一名大帅,此事非同小可,所以他要“战惧惶悚之至”,“席藁待罪”了。崇祯皇帝知道这事后大为震惊,考虑到毛文龙既然已死,目前正要倚重袁崇焕收复辽东,不得不改变先前对毛文龙的优容态度,支持袁崇焕。

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这一事件的处置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已把辽事全盘托付给了袁崇焕,由他全权处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只要求袁崇焕能实现五年复辽的诺言,在此前提下,一切都可以听任他便宜行事。对于袁崇焕而言,杀毛文龙确是大错特错,于己于国都没有任何的好处。

令人遗憾的是,恢复辽东的军事行动还没有开始,明朝内部却首先“同室操戈”,削去自己的右臂,无异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如果不能实观五年复辽的承诺,那么只有一死。临敌斩帅乃兵家大忌,内部窝里斗的结果只有使敌人变得更为主动。而当时的毛文龙的存在毫无疑问对后金是一大威慑力量,是他们南下进关骚扰的后顾之忧,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因而,他的死也为敌人提供了一个很大便利。

当时,毛文龙和他所管辖的地区在牵制后金军队方面具有战略作用。后金方面早就把毛文龙视为眼中钉,对他软硬兼施,但征讨与招降都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皇太极无法做到的事,袁崇焕帮他做到了,这是令敌人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

由此看来,毛文龙被杀的直接后果,就是几个月后发生的“己巳之变”,所以后金军队突破长城边关兵临北京城下。这一事件也证明了,毛文龙的牵制作用一旦解除,后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长驱南下了。

这件事刚过了不久,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等在登州发动政变,几乎所向披靡,酿成山东大乱,继而孔、耿率部投降皇太极,成为南下攻伐的一支相当有杀伤力的武装。当然,孔、耿的叛变责任自负,但袁崇焕杀毛文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消极作用。这足以令袁崇焕和崇祯皇帝后悔一阵子了。

左光斗为何被迫害致死

左光斗(1575~1625年)字遗直,号浮丘。明桐城人(今枞阳横埠乡忠毅村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他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不久就提拔为御史,负责巡视监察首都百官,开始了他的漫漫仕途。

左光斗少年时的家境并不好,兄弟九人,全靠其父亲左出颖一人维持生计,常以粥度日,因此深知民间疾苦。他当官后,非常重视农业。天启元年(1621年),他负责直隶的屯田事务,亲自考察全境,目睹直隶田野中田地的荒凉景象,忧心如焚,写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疏》的奏章,提出北方应当仿效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制订浚川、疏渠、引流、设坝、建闸、设陂、筑塘等14条具体方案。实施时,他亲自到田野中督促官吏教导百姓如何种植,并且招募南方农民到北方教耕种。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由于他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之仓。

明末政治十分腐败,买卖官爵十分普遍,因而就有人趁机造假的官符印信,以诈骗钱财。从而形成以吏部为主的造假集团,危害极大。左光斗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掉这个造假窝点,当场搜出假的官印七十余枚,逮捕假官一百余人,造假集团的幕后主使金鼎臣也被抓获处死。此事一出,朝野震动,贪赃枉法之辈一见左光斗就吓得直哆嗦。

在一个风雪严寒的古寺中,左光斗与年轻的史可法结下了师生情谊。那天,天上飘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几盅酒,忽然起了游兴。他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到郊外去踏雪。他们走着走着,见到一座古寺。他们都累了,想休息一下,左光斗推开虚掩的寺门,进了古寺,只见左边走廊边的小房间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还放着几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起桌上的文稿细细看了起来。那文稿不但字迹清秀,而且文辞精彩,左光斗看了不禁暗暗赞赏。他见在这么严寒的天气里,那书生穿得单薄,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风解下来,轻轻地盖在书生身上。左光斗退出门外,把门掩上,打发随从到寺里和尚那里去打听,才知道那书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来应考的。左光斗把这个名字暗暗记住。

到了考试那天,左光斗发现史可法也在考生之中,文章写得很不错,于是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考试以后,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见史可法,勉励了一番,又把他介绍给了家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没有才能。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全靠这个小伙子了。”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里贫穷,左光斗要他住进官府,亲自指点他读书。

明熹宗年间,政治异常昏暗,大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他残酷迫害不肯依附他的正直官员。首先站出来的是左光斗的好朋友、同为东林党领袖的杨涟。杨涟拟奏章历数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积极响应上疏,列出了魏忠贤的三十二条死罪。两人正气凛然,义正辞严,在朝廷内引起了巨大震动。一批正义之士纷纷响应,一时间严惩魏忠贤的呼声响起。

杨涟和左光斗的上书的确把魏忠贤吓住了。因为他们上书中所列举的魏忠贤的罪状件件属实,假若皇上真的生气了,后果对魏忠贤来说是不堪设想。魏忠贤决定直接找皇帝,找到了皇帝后,他跪在地上向明熹宗哭诉说:外庭有人想要整治他,给他罗织了许多罪状,全是无中生有。他一心为国、一心为了皇上才得罪了这些人,这些人攻击他,实际上是想限制皇上。昏庸的朱由校还没读那份奏章,不知道奏章说的是什么。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又在旁边说魏忠贤如何清正廉洁,外庭的大臣故意跟他过不去,是因为魏忠贤公正廉明,他们做不了弊,才危言耸听,给魏忠贤安了这么多罪名。

愚昧昏庸的朱由校只知道魏忠贤万事顺从,竭尽全力陪他玩,对朝中事务根本不了解,因此也就说不出什么,也不愿意读那份奏章,就挥手让他下去。明熹宗对杨涟大加申斥,说他“捕风捉影,门户之见,大胆妄言”。魏忠贤顺利地渡过这一难关后,明白了别看东林党人声势浩大,其实不掌握实权,很容易对付。

在他的暗示下,他的党徒诬陷杨涟和左光斗。杨涟和左光斗先后被逮捕入狱。左光斗在桐城被捕时,家乡父老头顶明镜,手端清水,抱着他的马头嚎啕大哭,声震四野,即使是奉命去逮捕他的捕快也不禁落下了泪水。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牢门外转来转去,希望有机会探望老师。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人探望。

左光斗入牢之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在过堂的时候,才知道是被诬陷受贿。他对杨涟说:“他们这是存心要杀我们。他们杀我们有两个办法,一是趁我们不服,乱棍将我们打死;另外是暗杀我们,说我们暴病狱中。如果在审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先承认受贿,在移交法司的时候再翻供,还有一丝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