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曾经有一位老人经常在波士顿法院的大门外修鞋。这个老人会在法院的每一次开庭庭审时,都到现场去旁听。有一天,这位老人看见一个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借自己多年以来的观察经验,这位修鞋老人觉得这一定又是因为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而被拘捕的。在当时,法院对酗酒闹事的人处刑并不重,只要闹事之人能够交上一小笔保释金,就可只判一年的“监外看守行为”;但是,如果没有人替闹事者缴纳这一小笔保释金,他就要过一辈子苦闷的监狱生活。这天,修鞋老人走到被带进法院的这位年轻人的身边,询问他闹事的经过以及家庭情况。年轻人对老人讲,自己小时候父母离异,所以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因为自己经常酗酒打架,让爷爷非常伤心,觉得对不住爷爷,也对不起自己的女友。说到痛心处,年轻人留下了伤心的眼泪。老人看到年轻人的真诚与苦楚,便在开庭时主动要求帮助年轻人缴纳保释金。年轻人当时被老人的爱心感动地痛哭流涕,并当场向法官和老人保证,从今以后一定好好工作,再不酗酒。法官当时被老人的善举和年轻人的悔意感动,于是答应由修鞋老人为其缴纳保释金,在观察3周之后再判刑。这个年轻人在这3周内,果真滴酒未沾,积极工作、照顾爷爷,还到孤儿院去做义工。法官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没有对他再进行任何责任追究,只是象征性地罚款1美分。年轻人对这位老人感激万分,至此多年,年轻人一直如亲生儿子一般地去照顾、关怀那位施爱于自己的这位陌生的修鞋老人。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修鞋老人爱心和法官灵光一闪的“一美分罚款”开创了美国司法史上一种全新的“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罚思想。在此以后的17年中,这位修鞋老人一共为两千多人交纳过保释金,教育了两千多人,他用爱心改变了两千多人的命运。老人的爱心之举轰动了美国社会,并且影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进程,并且后来美国麻省法院还正式设立了一个“缓刑司”机构,开创了一种“仁心忍术”的新刑事司法制度。在之后的几年中,美国30多个州纷纷效仿麻省法院,设立了“缓刑司”。修鞋老人也因此而受到美国社会公众的爱戴与尊重。
这位修鞋老人就是美国法律史册上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对美国后人的影响完全不逊于美国的任何一任总统。
就是这样一位贫穷、丑陋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修鞋匠,凭借着自己的一颗仁爱之心,最终享有了和美国总统一样的声誉,并在美国史册上名垂千古。因而哲人说:“即便你再穷困潦倒,即便你已经一无所有,只要你还存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么,你便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王力宏的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爱你就等于爱自己。”在生活中,多施爱于人,就是在为自己铺筑通向人生成功的康庄大道,更是在为自己创造意想不到的生机。
《启迪》中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有一个男人行走在尼泊尔的山路上,山路已被大雪覆盖,并且狂风和暴雪依旧在以疯狂之势吹刮着。他在暴风雪中走着,感觉寒风刺骨,这时他遇到一个旅行家,便与这位旅行家同行。当他们走到山路中间时,看到一个老人倒在雪地里,都快冻僵了。于是这个男人对旅行家说:“请你帮帮忙,我们一起带他走吧,不然这个老人会冻死在这里的。”谁知旅行家听后不为所动地说:“这样恶劣的天气,我们自己照顾自己都已经很吃力了,哪还能顾得上这毫不相干的人!”说完,便顾自转身走了。男人见状,只好自己背起老人,艰难地向前走去。因为背着人在这样的大雪地里顶着风前行很吃力,男人在刺骨的寒风中竟然全身都被汗水打湿了。可是,男人始终都没有放弃,一直背着老人向前走,并且依靠自己的体温暖化了冻僵的老人。他们二人,就这样凭借着彼此的体温取暖,抵御着风雪的严寒。后来,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终于可以有人家躲避风雪了。就在他们到达村口的时候,男人发现一群人都围在路口观看并议论着什么,他挤到前边去一看,原来是那个只顾自己活命的旅行家倒在雪地里,身子僵硬,已经冻死了!
这个男人不但因为背着老人前行激发了身体的大量热量,并且与老人彼此相互取暖而没有冻死,后来还被老人召为上门女婿,继承了老人的家产。并且,在3年以后,他凭借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护与尊敬,被推举为村长。
可见,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只有多给予他人温暖的人,自身才会得到更多的温暖;只有给予他人更多爱与帮助的人,自身才会得到更多爱与帮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你能够释放自己的爱心,就能够温暖你周围的人群;因而,你才会得到更多人的爱与温暖,才会更好地构建你的人生。
乐善好施,关心他人
乐善好施,不仅是一种社会文明和社会需要,它更是一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表现与升华。孔子曾经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这句话所阐述的就是中华民族文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价值核心,这句话警醒后人:乐善好施,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还是对于个人人生发展角度讲,它都是和谐发展、畅通进步的原则和保障。
宋朝学者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说:“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神全也。”意思就是说,对待他人乐善好施的人,以谦恭和仁孝的心修道仁义,可以修身养性、安宁心神,可以使自己具备在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精神、素质、保障。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在自己50岁生日时发表了一个重要声明:在自己去世之后,要把自己一生所赚取的巨额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是将其作为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当即,比尔·盖茨的这一声明便在全社会引发了关于乐善好施的讨论。比尔·盖茨只是平静地说:“我的财富不是我一个人创造的,而是这个社会所给予我的,是他人与我共同在这个社会中创造了这些财富。在我的一生创业生涯中,我充分感受了施善和被施善所带给我的快乐,也正是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动的善德铺助了我的成功之路。我将财富施善于社会,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而是为了回报,更是为了要我的子孙后代以及这个社会的所有后人懂得一个道理: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记施恩于社会与他人、施善于社会与他人,只有懂得乐善好施之人,才能真正享受到人世间的博爱与温暖,也才能够更好地建树自己人生的成功;你,都不可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之人,自私之人永远心无光明。”
比尔·盖茨的一番话给我们了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人生在世,唯有以乐善好施给予他人以关爱,你才能开启自己享受他人关爱的阳光之窗,得到人生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力量支持;唯有以乐善好施给予他人以帮助,才能打开人间温情传递的渠道,因此而享受到人生的愉悦。
马克·吐温曾经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雪莱曾经说:“善良的倾向是人类心灵所固有的,我们被自己驱使去为他人谋求福利。我们做了使人类幸福的事之后总感到满意。”乐善好施,自古以来,便是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永世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它是人类文明、社会文明所共有的精神美德,是人类共生、共谋发展的基础条件。就如康德所言:“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人们头顶上的星光,一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标准。”
乐善好施,不仅是一种社会文明和社会需要,更是一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表现与升华。孔子曾经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这句话所阐述的就是中华民族文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价值核心,这句话警醒后人:乐善好施,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还是对于个人人生发展角度讲,它都是和谐发展、畅通进步的原则和保障。一个人唯有怀有善良之心、关爱之心,懂得尽己所能地从物质与精神层面上去关心、帮助他人,才能获得与人相容、与社会相和谐的生存发展条件。一本古书中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