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19539400000023

第23章 是时候让孩子了解生活了(4)

儿子依然摇摇头,“这个老师食古不化,明明错了,还不知道改,给他指出来,他还说自己知道。”儿子的意思我明白,他看到老师出现了错误就像给老师纠正,而这又是一位老老师,一般情况下是很少出错的,而且面子思想也很严重,儿子当面指出了他的错误,他心里肯定是非常不高兴的,更可气的是儿子还不给他台阶,一再指明他的错误,他脾气可能就上来了。犯错时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儿子的做法无疑将这件事扩大化了。我只告诉儿子,你设想一下,如果站在讲台上的是妈妈,你会这样说吗?你想过老师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自己的面子思想,也希望别人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台阶下呢?儿子沉默了,嘀咕了几句,就不说话了。我知道他开始在为自己的言行反省了。

妈妈心得:

◆换位思考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上的解决事情的方法!我们使用换位思考的时候,不但可以和对方换位,也可以试着教孩子将自己最亲爱的人和与你发生矛盾的人换一下位,又可能有另一番思考的。

TIPS:读心术第六十六讲

不要向孩子夸大或神化任何一个职业。你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一个职业,担当的人都只是掌握了一定技能的人,但是本质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说,不是让孩子不再尊敬对方。而是让孩子学会不要苛求。

首先:老师是一种很伟大的职业,在他们的职业上尽管有很多高尚之处,但其实人身上很多的缺点他们也有,不要将老师偶尔犯的一个错误抓住不放,就像老师会为你着想一样,也要学着为老师着想。

其次:推而广之,要明白,任何一个岗位的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没有人是完美的人。尤其不要嘲笑旁人跨行业的错误。比如你不能讽刺一个学日语的人居然不认识英文。也不能指责一个园艺师不会画画,嘲弄一个物理学者书法字迹难看。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专长都有不同,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富于变化。

13.孩子的世界不是只有学习

孩子的生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世界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如果让一个孩子的世界里只剩下学习,那无疑是非常抹杀孩子天性的一件事。十七八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如果孩子没有一门心思在学习上,我觉得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妈妈大可不必感叹,为什么孩子那么不爱学习,总是想着玩呢?还不如小的时候,一回来就知道好好地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吃饭,可现在呢?

其实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对于学习很多时候是抱有新鲜感的,对于能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解出老师布置的数学题是很有成就感的。而到了高中,孩子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年,学习对于他来说再也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有的更多是考试、名词、高考,更多的是压力和分数,学习开始感到累,无休止的排名和竞争,让他感到疲倦,这些妈妈都是应该理解的。我也明白其实妈妈们的心里对于孩子的辛苦都是很心疼的,但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正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孩子心里的压抑和苦闷,要陪着他去化解,更要让他自己主动学着去发泄掉坏的情绪,而不是闷在心里。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当孩子学习很久了之后,我会主动去鼓励他出来活动一下,看会儿电视,和老爸聊会儿天,讲讲学校里面的趣事,或是听听爸爸讲讲工作上的时期,暂时转移下注意力。周末要是有时间就会陪他去打会儿球,或是一起去爬爬山,虽然在高二这样一个时间就是生命的学期里,我还是坚持劳逸结合的观点,任何时候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能本末倒置了。

当孩子把考得并不理想的成绩单给我看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句话不是责备他,问他为什么这次考的没上一次好,而是主动关心他。因为他现在心中一定比我难受,考试是有很多综合因素在里面的,不是你掌握知识掌握得好就能考得好,而一次考试成绩也实在不能说明什么。这些我都会在看到卷子的时候先在自己的心里过一遍,然后再开始和他一起寻找原因,为什么这次考得不好,是真的没有复习好,还是状态不好?就像学习本身一样,并不是只有在书本才能学习的。

妈妈心得:

◆单调难免乏味!就像生活若是单调就难免乏味一样,枯燥的学习难免会让孩子产生厌倦的情绪。多帮孩子想想办法,让他觉得其实学习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的。

TIPS:读心术第六十七讲

孩子的生活比较单调,他也没办法有多余的心思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你作为妈妈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帮他想想的。

首先:家长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缓解这种厌倦。而不是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单调。很多家长喜欢在这个时段对孩子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描绘一旦无法升学,会产生怎样的危险后果——无业、没有稳定生活、终生只能在下层社会徘徊(其实被夸大了很多,事实决不会有这么恐怖)。这些其实在孩子心里只会灌输进一些消极悲观的观点,而对于鼓舞他毫无作用。

其次:很多家长想帮助孩子缓解精神上的高压,但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做。其实很简单,只要使孩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好了。比如一个新的手机挂件,一盘家里不常吃的菜肴,墙壁上一张新的装饰贴纸。只要有一点与众不同,并能让孩子发觉到,哪怕只是一瞬,那么孩子的精神压力也会立刻得到缓解。

14.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能力占其成功要素的85%,可见人际关系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沟通绝对是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沟通是双方的沟通过程,而不是你一个人在对牛弹琴,其实母子之间的沟通是这样,孩子和他周围的人际关系网交流都是这样。尽管对于孩子来说,大人那一套他们好像不怎么喜欢,觉得大人虚伪,觉得大人都是戴着面具在做人,觉得大人交不到真诚的朋友。所以他们往往在交朋友的时候不愿花费那么多心思,合得来就和,合不来就算。他不会像很多地这个朋友或许对我有用,我应该留着。这既是孩子美好的地方,也是孩子不成熟的地方。

对于孩子来说,交朋友最多的方式就是上学、上各种补习班,通过彼此是同学的关系然后成为朋友,这对他们来说既是好事,也同样削弱了孩子主动结交其他朋友的能力。

因为彼此都是同学,即使不想交朋友,在一个班里,难免也会慢慢熟络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慢热地交朋友的方式。但又恰恰因为一个班里的人太多,容易形成小圈子。而孩子的情绪都不是那么稳定,很有可能今天彼此有什么不对,明天全班乃至全年级都知道了,这对孩子的身心也容易造成伤害。

但其实要打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要说简单也可以很简单。以前儿子为这个事情头疼的时候,就来和我说,因为他是班长,处理事情必须比同年龄的孩子要更有全局观念些,要不然小学六年级的那次惨痛经历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我想孩子是非常害怕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

交朋友其实只要做到几点就很好,只是维持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新交的朋友,不是从读书一起走过来的朋友,要维持起来就更困难。一个人的精力是比较有限的,要去结交新的朋友,还要维持旧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累。就像是孩子,上了初中,小学的同学呢?上了高中,初中的同学呢?甚至上了大学后,那以前的那些同学呢?该怎样去维系这样一种微妙而又值得拥有的友情呢?

我想告诉孩子这几点是交朋友必须要做到的:深刻的自我认识、诚恳的心、能适度地自我表达、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这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几点,不要说是一个孩子,就连一个大人都很难坚持做到的。

妈妈心得:

◆用最简单的方式做最真诚的朋友!不要总是教育孩子要和哪种类型的人一起玩,比如成绩好的同学或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孩子有选择朋友的权利,我觉得他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朋友,就不怕他教到不值得的朋友。

TIPS:读心术第六十八讲

古话一直在讲: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在交友方面,妈妈只需要担忧对方小孩人品是不是够端正就好了。不要表现得过于势利。

首先:不要强势地将“学习不好”的孩子定性为坏孩子。两者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社会上生活稳定,家境和睦,为人又风趣善良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在读书时未必都是优等生,难道这些人都是坏人么?

其次:不要认为“家境差的小孩”很可怜。你的这种态度会传染给孩子。让他也产生这样的看法。在平等的同学关系之间难免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这样绝不利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而且,社会变数很大,穷人未必会永远穷,富人也未必能富上一辈子。要教导孩子,懂得平等待人,可以让自己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

15.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渴望被肯定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往往他内心非常渴望的东西他不会真的说,而要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他其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得到妈妈的疼爱、爸爸的关怀,但他就是不说。他渴望妈妈默默地关怀自己,渴望妈妈得到真正的重视,不管自己怎样都会被关怀的重视。、

所以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脸色不好,甚至经常打骂自己就离家出走,因为他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了。很有可能妈妈只是因为其他的繁琐的事情稍微不开心,因为生活的压力远比孩子想的沉重,特别在这个时候孩子再犯错误,自然内心就十分地不开心,忍不住要对孩子大发一顿脾气。

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更加敏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肯定,这样的孩子表面上很不好接近,其实一旦你走进了他的心,你会发现他比你想象的更容易相信人,更容易接受人。

或许有的妈妈会感叹,孩子现在都这样大了,还像小的时候那样他做了什么事情,都要夸他半天吗?孩子难道不会嫌我啰嗦吗?其实对待孩子当然要和孩子有明显的区别,但我的观点是自己的孩子多夸奖夸奖、表扬表扬那又如何呢?如果平时细心观察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有很多值得你赞赏的地方,不用啰嗦重复地去肯定他一个方面的。

我一向还是认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能少批评就少批评,而且坚持一点,批评孩子不要在饭桌上,那是吃饭的地方,无论怎样孩子的身体最重要,吃饭就应该是放松的一件事,和睡觉一样。如果你经常批评孩子,说孩子差劲,那么你心里想的就是孩子很差劲,孩子很失败。如果我们换个想法呢,自己教出来的孩子怎么会失败呢?就像是《阿甘正传》里的妈妈,他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很好的,一点也不傻,我觉得那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相信的力量很强大,肯定的力量同样强大,特别是肯定来自于一个你无比信任的人。

妈妈心得:

◆给予孩子肯定让他自我改善!打骂从来都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善于肯定孩子,告诉他,你很好!你从来都是妈妈的骄傲!所以妈妈坚信……经常这样告诉孩子,他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TIPS:读心术第六十九讲

特别是在面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时,更要注意不要打骂。他们的内心往往更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的孩子来说,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

要明确两点——关怀应于无形,而表扬要让尽量多的人知道。

首先:关怀其他人,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在真心地关怀他。所以千万不可说什么:“我是照顾你,才对你这么好。”“给你面子,才这样。”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施舍而不是真心。所以家长就会发现不管怎么对他好,孩子好像就是不领情。因为他觉得他所期待的“真心相与”还是没有得到。

其次:表扬这样的事情,要尽量当众进行,这样会极大的增加孩子的自尊心。而批评之类的事情,要尽量只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知道。否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信。

15.让孩子接纳完全的自己

人可能很多时候比较容易接纳别人,却很难接纳完全的自己,比如说女孩子总觉得自己太胖,或是觉得自己眼睛不够大,男孩子总觉得自己不够胖,觉得自己不够男子汉气概,很难有人能完全接纳自己的。在极力否认自己的外在的同时,又避免去谈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其实只要是人都难免会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不好的地方。

但只有完全接纳自己的好的还是不好的方面,才是真正有自信的表现,不管自己怎样都是自己,都是值得别人爱的自己。只有自我接纳才是孩子成长的前提。

人的进取心一般来说有两个内容,一种是要追求成长,一种是要避免失败。如果一个人不能完全接纳自己,那么他的心思会用在怎样避免失败上,常常想到的是我不能出错、不能让自己被别人小看、自己不能失败。而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他的心思是用在怎样追求成长上,他常常想的是我觉得自己挺不错、我对自己很有把握。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那么我们可以试着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

他不能完全地接纳自己,会认为自己有某些缺点,很多时候若事情向他想象中的态势发展,他就会将自己的缺点放大,本来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但在他的想象中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试着告诉他,不论事情怎样发展,你都要选择尊重你自己,你自己本来的模样。

很多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特别是一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孩子,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若是这样的孩子稍微犯了错误,便会不断地纠结于自己犯的错误上,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为什么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呢?你不犯错误永远不会知道究竟什么情况是错的,什么才是真正的正确,所以人要不断地犯错误,才能不断地修正错误,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

还有就是情绪上的自我接纳,不要对自己过于挑剔,你自己就是自己的朋友,为何要对自己的朋友这样挑剔呢?始终应该站在自己这一边,无条件接受自己。

妈妈心得:

◆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其实失败使人变得聪明,让人更成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历,何况孩子都还小,年轻最经得起的就是失败。

TIPS:读心术第七十讲

无法接纳自己的孩子往往也很难接受他人,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都是很不好的事情。与人合作,首先就要接纳自己,然后才是接纳他人。

首先:无法接受自己长相的话,家长不必急于纠正,孩子对自己的外貌,本身要有一定的认可期,通常青春期过后,孩子们才会习惯自身外貌上的种种不完美。心态也会变得比较平和。家长这个时候需要教导的是,让孩子不要过于挑剔其他人的外貌。必须让孩子明白,其他人,在相处中,除了外貌之外,有很多更值得关注的内容。

其次:如果是自身的能力缺陷的话,要教导孩子学会扬长避短。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要让自己的缺点成为自己的阴影。如果出现了阴影的话,要有勇气从阴影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