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19539400000003

第3章 决定孩子一生的世界观(2)

父母应该尽力去给他营造一个美好的、温馨的、安全的世界,孩子的模仿行为会决定他的性格基石,父母一定要有正面的影响力,要让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在早期就模仿父母正面行为的孩子,一生都很难出现思想偏差。比较具体而言就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火啊、说话语气太傲慢、表现得神经质等,而是应该多笑、让家里气氛保持欢快、语调温柔。让宝宝在前期教育中记住那些幸福的氛围,这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之初将起到极大的益处。

4.好的品质应该从小培养

宝宝一般从两、三个月开始,就会尝试去握紧自己的小拳头,乃至握住所有放在它手里的东西。一开始握的时间并不长,那是因为他的手部肌肉不够健全,对于抓握物体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但到了1岁的左右,他基本上已经能牢牢地握住手里的东西了,还不让你抢。我们家宝宝就是一握着东西不撒手的主,你如果想试着拿走他手里的东西,他马上就瞪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你,然后默默地把手往身后藏。

这种时候,我一般会狠心地把宝宝手里的东西拿走。孩子在人格的形成期,如果所有的愿望都得到满足,很容易形成骄纵、自我的性格。父母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明白“失去”的常性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每次看到宝宝被抢了东西以后那憨乖憨乖的模样,我心里又忍不住涌上浓浓的怜爱之情,我给我们家宝宝取了个外号——憨宝宝。

经常听到我“憨宝宝”、“憨宝宝”地叫,有一次爸爸终于忍不住了,为什么叫宝宝“汉堡包”呢?我听了笑了出来,哪是叫汉堡包啊,是叫憨宝宝,我们家宝宝憨憨的模样可比汉堡包可爱多了呢。

孩子习惯了我们的给予,习惯了他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给,一旦等不到想要的,他就会出现心理偏差。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适当让孩子明白,你所得到的并不都是伸出双手就能得到的,很多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一定的付出才能得到的。

我们家的糖果罐子里有各式各样的糖果,我规定宝宝每天只能拿两颗,不能多拿。起初的时候宝宝很听话,每天都乖乖地拿两颗。我表面上不说,但每天都会悄悄地去数糖果罐里的糖果看宝宝有没有多拿,让我很开心的是宝宝一直都很听话。

有一天,宝宝忍不住了问我,妈妈,我可以拿三颗吗?

我回答说,可以啊,但是如果你今天拿了三颗,明天就只能拿一颗了哦。

宝宝兴高采烈地正准备去罐子里拿,听到后面这句话就犹豫了。小家伙正在计算着明天若是没了糖果怎么办吧。我假装看报纸,没去看他,看他会有什么反应。宝宝小心翼翼从罐子里拿出一颗糖果,就跑一边玩去了。接下来的一整天都没再从罐子里拿糖果。

晚上的时候,他跑到我面前说,妈妈,今天我只拿了一颗,是不是明天就可以拿三颗了?

我十分惊喜,憨宝宝懂得把东西存起来,而且非常诚实,没有趁我不注意偷偷拿糖果。但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今天妈妈允许你再去拿一颗糖果,明天还是可以拿三颗。

宝宝十分开心,睁着大眼睛问我为什么呀。

我告诉他,因为你已经懂得为明天操心,而且十分诚实,没有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去拿糖果,如果你悄悄去拿了糖果,那么不仅今天只能拿一颗,以后每天都只能拿一颗了,诚实就会受到嘉奖,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

不仅要让孩子明白,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回报,而且要让孩子知道诚实美好的品德是可以受到奖励的。

妈妈心得:

◆要严厉与温柔兼具!不要认为一味地满足孩子就是爱他,可也不要认为对孩子严苛就是对他好。严厉的同时让孩子充分感觉到自己是爱他的,温柔的同时让他能很好地分辨什么事应该做的,什么事不应该做的。

◆不要怕麻烦!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比较多奇怪的想法,母亲不要轻易地去否定或者训斥他,粗暴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阴影。作为母亲应该认真思考孩子那些“无理要求”背后的意义,然后主动引导,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品质。

TIPS:读心术第四讲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在渐渐地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孩子可能已经脱离了模仿而更多地倾向自己的主动尝试,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考虑适当的加以引导了,要让孩子有个最基本的善恶感念。

第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孩子的主动性一开始并没有价值观的取向,他只是在做想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最忌讳粗暴的态度,比如他走路姿势不对,你可以让他摔倒后再纠正他,但绝对不能在他刚迈出脚的时候就责骂他。

第二: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如果环境因素没有不利的问题,孩子通常并不会轻易做出出格的事情,一旦做出,父母就必须从根源上找出原因,不要轻易冤枉了孩子。

第三:进行一些基本的观念培养,比如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英雄的故事,告诉孩子一些好人有好报的传说,然后适当的诱导孩子对这些行为下定义,促使孩子成为一个品格健全却能独立思考的人,这当然也是每个父母的愿望。

5.解除孩子心灵的枷锁

宝宝四到八个月大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练习上,当和周围人和事物互动越来越多,他开始喜欢玩一些小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和周围的人熟悉起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可要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孩子就必须要面对外界社会,这对于刚刚咿呀学语还只会爬的小宝宝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家长在宝宝八到九个月的认人关键期一定要充满耐心,很可能孩子会不习惯,看见陌生人会露出害怕、恐惧的神情,有的宝宝可能会大哭不止,有的宝宝见到陌生人会试图回避、躲藏;有的宝宝甚至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尖声哭叫,挣扎着要离开现场等。

许多母亲和传统的观念认为,婴儿认生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听之任之,或故意让孩子避开陌生人;有的父母则为此着急,认为一回生,两回熟,强制婴儿接触陌生人。有的母亲看到宝宝认生现象比较严重,就认为是宝宝生病了,只能和自己家的人相处,看见陌生人就害怕,难道孩子是得了自闭症?或者在宝宝面前说一些重话,比如“连陌生人都怕,真没出息”之类的。

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方式,孩子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那样只会加重他的紧张和恐惧。如果我们能从前期就打好基础,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宝宝来说,从家里边儿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憨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我就常抱着他到外面散步,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小身体弱,只要呆在家里就够了。带宝宝出去时为了让宝宝接触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接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刺激,特别是要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外面能看到男女老少、成人、儿童等多种多样的人群,尽量让孩子多和他们进行交流,不去躲避他们的引逗,只要宝宝没有不喜欢的反应,我都尽量让宝宝更多地和陌生人接触。但看到宝宝有些许的皱眉或是开始表现得有些不耐烦,我就会抱着他散步到另一处地方去,不能强制宝宝和陌生人交往,应该让他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的接受和陌生人相处。

过年过节总免不了走亲戚或是别的亲戚要来串门,若是有人多的家庭聚会或是在外面聚餐,我都会提前带他熟悉亲戚和熟悉陌生的环境,让他先单独对这些本来陌生的人或事物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众多陌生面孔突然出现,让孩子惊吓的状况了。

为了避免众多陌生人七嘴八舌地让他受惊,可以先主动地带宝宝去和亲戚们接触,也可以适当地教育孩子,看到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这样既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认生,又可以培养起孩子对礼仪的基本理念。

很多父母都说自己最最幸福和难忘的时刻,是感觉到怀里的小宝贝对自己充满了依恋和爱的那一刻。但宝宝如果只是这样是无法成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他们,他们必须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逐渐拥有一个人面对世界的能力。

同样的,小宝宝也需要了解父母对他的情感,这是他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开始。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运用“读心术”去了解宝宝内心那些想法,时时刻刻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想想。

妈妈心得:

◆要学会安抚宝宝的情绪!当宝宝见到我们有很高兴的表情时,我们也要用开心的表情来回应他。如果宝宝一见到我们就大哭,千万不要露出紧张或是厌恶的表情来。这个时候宝宝的哭泣也许只是向我们撒娇,要我们安抚他一下,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给予安抚,让宝宝时刻处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这对于增加他的安全感也是很关键的。

◆分散注意力也不时为一个好办法!如果宝宝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出现哭闹的现象,怎么哄也哄不过来,这个时候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给他一个平时他喜欢吃的小零食 ,或是拿给他一个小玩具,或是唱一首平时他喜欢的歌曲,让他看到他熟悉的东西,这些对安抚宝宝的情绪都是很好的办法。

TIPS:读心术第五讲

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情感认知已经趋向成熟了,这种情感最容易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就是依赖,孩子开始对亲近的人产生眷恋的情绪。要知道认人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一种疾病,所以妈妈们大可不用担心,但也绝不能任由这种情况自生自灭。

孩子认人一方面是记忆力好的表现,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性格的原因,要找到孩子认人的根源对症下药。

* 如果孩子对所有见过面的人都有依赖情绪,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说明这个孩子没有畏惧心,而且记性非常好,能够记住所有见过的人。父母应该注意培养这类孩子的交流天赋,通常在幼儿时期就能对着大部分人微笑的儿童,在成年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 如果孩子只是依赖最长接触的那个人,比如妈妈,这就说明孩子的父亲不够称职,而母亲太宠溺孩子了。这种的情况下,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但不要让孩子在这些交往中遭遇伤害。

* 如果孩子不喜欢见陌生人,对这个世界表现出畏难情绪。父母就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看看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同时逐步从亲近的人做起,比如多去同一个朋友家坐坐,给孩子找一个同龄玩伴,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这种不安。

6.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妈妈

宝宝七岁以前我一直是全职妈妈,他每天和我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当他到7、8月大

开始认人的时候,对我已经非常熟悉。有时睡得迷迷糊糊,我去抱他,对我身上的味道他都能分辨。一方面我很开心自己的辛苦换来的是宝宝的无比信任和喜爱,可另一方面我也开始担心,当他开始渐渐长大的时候,他会不会过于依赖我呢?

所以尽管爸爸每天都很忙,但我还是尽量让他每天都和宝宝做一些交流和互动,例如晚上给宝宝洗洗澡或是给宝宝讲讲故事。有的时候爸爸会说好忙好累,回来就想逗逗宝宝就去睡觉,但想到我跟他说的宝宝渐渐开始认人,再过段时间有可能就和他不亲了的时候。爸爸就很担心,每次晚上回来都会自告奋勇坚持给宝宝洗澡。

宝宝两三岁的时候爸爸说让宝宝一个人出去玩,我开始显得有些担心,虽然宝宝一直以来都比较外向和大方,但他几乎都是牵着我的手长大的,没有我的陪伴很多地方他不会去,可我知道是该让宝宝学着独立的时候了。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小公园,里面有一个小游乐场,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里玩,我也常常抱着宝宝到公园里边儿散步,希望他能对这里的人渐渐熟悉。开始的时候,宝宝玩的还不是那么放心,时不时回头看妈妈在哪里,我都会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都在这里,不用担心,可以放心地去玩。

有的时候宝宝玩得很高兴的时候,我会悄悄躲起来,他玩了一会儿就会回头找妈妈,看见我不在就很担心地四处张望,我会立刻现身,告诉他,妈妈没有走,只是妈妈也在玩呢,但妈妈会一直陪在宝宝身边的。

渐渐地,我发现宝宝寻找妈妈的时间开始少了,他会很认真的投入地玩耍,因为他知道妈妈总在一抬头的时候就会出现。

再后来,我就试着把宝宝送到公园里,然后告诉她妈妈有事,一会再来接他,叫他先和这里和小朋友们先玩。因为已经和这里的小朋友们很熟悉了,所以他也不害怕,很开心地就答应了。但其实我还是会在远处注意着他。

当我发现他能很好地回答陌生人的问话,或是能有礼貌的招呼陌生人,去接他回来的时候,我就会适当地表扬憨宝宝,今天妈妈知道宝宝很乖地喊了那个胖胖的阿姨呢,妈妈觉得宝宝做得很好,很让妈妈骄傲哦。或是给他一些小的奖励,给他买他喜欢吃的小熊饼干。这个时候的宝宝总会高兴得不得了,晚上回来还会得意地跟爸爸讲呢。

孩子依赖着母亲是天性,妈妈爱孩子更是一种本能,但宝宝不可能永远在妈妈的羽翼下成长,要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应该从小就让他知道他有一整片的蓝天可以自由翱翔!

妈妈心得:

◆让孩子时时刻刻有安全感!对于认人时期的宝宝,要尽量顺应他的需求。例如,睡觉时不要惊醒他,或是轻轻呼唤他的名字;跟孩子一起玩耍,不要因为有事情要做就强迫孩子睡觉或是干别的;哭泣的时候要好好安慰他或是拥抱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对他接触世界提前做了很好的准备。

TIPS:读心术第六讲:

有的妈妈觉得孩子依赖自己会很有成就感,其实你很快会发现,过分依赖母亲的孩子,在需要社交的时候会很不适应。比如幼儿园、小学时期会因为没有母亲在身边而形成孤僻内向心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在情感建立的过程中,被过度强化了和母亲之间的联系。孩子的基本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这个时候很容易走入偏颇,如果不能及时带领孩子走入其他的情感联系中,孩子就会过度依赖母亲。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孤僻,不习惯跟别的小朋友交流时,不要斥责他也不要由着他。作为父母应该适当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主动带着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打消内心的隔膜,逐渐拥有主动和其他人交流,并建立感情机制的能力。

7、 控制孩子的占有欲

三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因为和周围环境接触的越来越多,而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会将属于他的东西,寸步不离地携带着,当其他的小孩触动了属于他的玩具,他一定要争回来,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些都是孩子巩固自我的表现,因为这样他才能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憨宝宝两岁半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划定权利范围以及物品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