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懂读心术
19539400000006

第6章 形成孩子基本的社会观(1)

1、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第一个小社会

妈妈都会发现宝宝们一过三岁,就会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了,这说明宝宝已经开始有集体交往的需求了,而幼儿园就是集体的所在。

因此,宝宝已经有必要从家庭这个小环境走向社会环境了,而幼儿园就是他们将会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从家庭过渡到社会,对于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宝宝会不习惯,而爸爸妈妈也会很担心,我的宝宝在幼儿园吃饭吃得好吗?睡觉睡得香吗?有被其他的小孩欺负吗?

因为有我这个全职妈妈在,憨宝宝是没有上过托儿所的,但我知道孩子必须要去上幼儿园,因为他需要学着接触社会了。总是呆在家里边儿,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很不好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有很多顾虑,毕竟宝宝之前几乎是寸步不离自己身边。但我明白即使我有再多的顾虑也不能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来,因为那也是一种对宝宝的不信任,越是将这种担心在宝宝面前过多地展现出来,对应的宝宝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给宝宝的是更多的正面思想,时刻告诉他,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行的!

第一次离开家庭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幼儿园的生活将会是一种和家庭完全不同的生活,担心憨宝宝会不适应,我决定提前一个月让他在家里边儿过起了幼儿园生活。

憨宝宝要就读的是离我们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我打听好了作息时间,间或地在家里边儿开始了和那里一样的模拟幼儿园生活,也借机向他灌输幼儿园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幼儿园是早上九点钟开始上课,这和我们家的作息时间是比较相似的,所以起床这点我不怎么担心。

但幼儿园会给孩子上一些简单的课程,我担心宝宝不能好好上课。就在家里和宝宝做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宝宝不能理解老师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我就告诉他,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妈妈,她们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宝宝,所以宝宝不用担心,老师们也会像妈妈那样爱你的,这就让他对老师的概念渐渐开始熟悉起来。

下午的时候我常常会和他一起玩一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小游戏,但我们两个人就不太忙得过来,这个时候,我就会故意说,要是在幼儿园里就好了,那里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这样在他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对幼儿园的小兴趣,憨宝宝也会开始问我幼儿园是什么地方呀?我就会用憧憬的语气告诉他,那里有可爱的老师,那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那里有很多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听故事。我还将从隔壁宁之泽那里听到的一些幼儿园的趣事讲给他听,这样快一个月的时候,宝宝果然主动到我面前来说,妈妈,我想去上幼儿园!

妈妈心得:

◆明白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孩子要接受新的事物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妈妈们不能操之过急。上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也是相对困难的事,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他陌生的新环境,他会担心会害怕,而我们做妈妈的也是有很多顾虑的。因此对于彼此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地适应,慢慢地习惯。

TIPS:读心术第十三讲

如果你是一个三岁的小孩,怎样的一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快乐呢?

首先,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新奇的玩具等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在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时,比如对某个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以告诉他幼儿园里每天都可以做这样的游戏。将宝宝的兴奋点和关注点都转移到“幼儿园”这个固定的地点去。

其次,当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好感和依赖的时候,可以适度将这种食物和幼儿园联系起来,比如告诉宝宝,如果肯去幼儿园,每天都会得到这种食物。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向往之情。

最后,一定要保证按时去接孩子,孩子换了一个新环境之后,难免会觉得紧张,放学时间滞留在新环境内,会让孩子产生恐慌之感,进而对幼儿园产生排斥之情。所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初期,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

2、如何让孩子习惯新环境

即将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前一个礼拜,我带着宝宝去了我们家附近的蓝天幼儿园。听到要带他去看看传闻已久的幼儿园时,宝宝那叫一个欣喜雀跃,这都亏了我前期的宣传啊。

在家里始终只是模拟幼儿园,还是应该带宝宝去熟悉那里的环境,认识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减缓他的抵触情绪。到了幼儿园以后我带宝宝一间一间地参观教室、玩具室,告诉他这里有很多小伙伴即将和他成为朋友,他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做游戏,而且还能向老师学到很多本领,能做很多有意思的事。看着憨宝宝的表情我已经完全知道,小家伙现在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呢。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提前了半小时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因为我担心宝宝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所以我尽可能先让他有一个缓冲时间。可到了要上课的时候,知道要离开妈妈了,宝宝的眼泪还是在小小的眼眶里打转,看着我眼睛都湿润了。虽然在家里做了如此久的准备,但毕竟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呢,我们大人要独自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内心都会有所顾忌,何况是一个小孩呢。

但我明白此时做母亲的要狠一点,不能因为宝宝一哭心软就把他接回家,只要开了这个头,他后面就很难再好好地上幼儿园的,于是我在告诉宝宝,“妈妈相信你”之后就转身走了。

结果下午去接宝宝的时候,看到他正在和几个小伙伴搭积木,我也就放心了。以后每次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来,我都会问他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事情,比如今天你有交到新朋友吗?今天有发生什么愉快的事情吗?尽量从正面引导,让孩子多回忆高兴开心的事情。

但是某一天宝宝回来的时候似乎看上去很不开心,经过我的循循善诱,他告诉我原来是他不喜欢幼儿园的午餐。我问他为什么原因他也说不出来,只是说不愿意吃。要知道一直以来我们家宝宝都是不挑食的,这让我有些担心,难道是幼儿园的食物有什么问题吗?

于是我及时和幼儿园的小芸老师沟通了孩子午餐的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是幼儿园的食物比我们家食物咸的原因,考虑到口味过重对身体不好,从宝宝能和我们一起吃饭开始,我和爸爸的口味也变得淡起来,但幼儿园讲究营养搭配和调动宝宝的食欲,有的时候为了让食物吃起来好吃一些,会让食物味道稍微重一点。

毕竟幼儿园不是我们自己开的,其他孩子都吃得惯只有我家宝宝吃不惯,也不可能要求幼儿园单独给他做食物。于是我给宝宝买了一把小调羹,和家里边儿他“御用”的那把一模一样。希望他看到自己熟悉的小调羹,能心理上也慢慢接受小调羹上的食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调羹就是憨宝宝的安慰物,相信很多妈妈都会看到自己的小孩会对某样物体情有独钟,像是一个小枕头或是一个玩具小熊。才上幼儿园的小孩在心里都会有一定压力,我们应该适当让他们通过安慰物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妈妈心得:

◆不要小看宝宝的独立能力,该狠心的时候就是要狠心。不过也不要盲目觉得宝宝不够好,一是不宠坏了他,二是注意他的需要,当宝宝真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一定要能帮上忙。

TIPS:读心术第十四讲

对于安慰物,很对妈妈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宝宝需要一个破旧的小熊,甚至一条臭烘烘的毛巾呢?

首先,理解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不要急于割裂孩子与安慰物之间的心理联系。这其实是小孩对自己的一种情感和心理的安慰,因为他还太小,还不够强大,需要和自己熟悉的物品多多接触,才能够保证内心的安全感。

其次,当孩子足够强大地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自己会慢慢离开这个安慰物的,所以,在孩子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之后,家长渐渐地转移孩子对这个安慰物的注意力。所以大可不必急切地将安慰物从孩子身边拿走。

最后,在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转移的情况下,替换掉这个安慰物。

3、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几乎从小都是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一起抢饭吃、抢衣服穿、抢着比谁的成绩好。可以说很幸运,但是也很孤单。在憨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也考虑过生两个,这样两个孩子都好有个照应,但后来还是放弃了,一来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二来我也担心带不好两个孩子。

因此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他与别的小孩之间的互动、与别人之间的合作。

合作开始于从分享。当孩子开始进幼儿园,就意味着他要加入第一个不是以他为中心的大集体了,合作分享就变得十分重要。

隔壁的宁之泽看到我家宝宝总是很害羞,但他还是经常被他妈妈拉过来玩。每次宁之泽过来,我就会跟宝宝说,把你的玩具拿出来和宁之泽一起玩吧。宝宝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愿意,我就陪着他们一起玩,玩多个人的游戏,必须要配合才能完成的,像是奥特曼大战怪兽啊、变形金刚啊,要几个人每个人都拿一个玩具模仿动画片里面战斗啊,一个人玩起来没有意思的游戏。

这样多几次后,宝宝就经常会主动要求把宁之泽叫过来玩。亲戚家的小孩来了,他也会主动和他们玩这些类似的游戏。

上幼儿园的时候,宝宝有次回来告诉我,有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图画书拿到教室里面去,却不给大家看,只有他一个人看。

我就问他,你觉得一个人看图画书有趣吗?因为在家里,宝宝读图画书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都是陪在旁边的,不懂的给他解释,或是和他玩角色扮演,在他心里,图画书就是要和别人一起看才有趣。因此他会觉得一个人看图画书没有意思是可以理解的。

我就允许他也把图画书带到学校里面去,允许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也允许他把书借给别的小朋友。

他担心地问我,要是小朋友把书弄坏了怎么办呢?

我告诉他,在把书借给小朋友之前一定要讲清楚这书是妈妈买的,因此一定要爱惜。如果实在不小心弄坏了也没关系,妈妈可以理解的,就连妈妈平时也会不小心弄坏东西不是吗?你看昨天爸爸帮妈妈洗衣服,不小心把洗衣机弄坏了,可他马上就说了句……

我话还没说完,宝宝马上就接上了:下次再也不会了。

我微笑地点点头,恩,有错误改了,不犯第二次就好。如果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图画书更快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过了段时间后,宝宝又带回来了新问题,有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看书的时候会比他慢,他想翻页可是他们还没看完,这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告诉宝宝首先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当你看完一页别的小朋友还没看完的时候,是不是为你提供了思考的时间呢?你也可以试着和别的小朋友商量,大家一起讨论不是更开心吗?你也可以趁他还没看完的时候,自己先去玩点别的,这样大家不都开心了吗?或许这个小朋友读书比较慢,可是他吃饭比较快,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妈妈心得:

◆合作开始于分享!要让孩子懂得分享的乐趣,要让分享与快乐联系在一起,避免强制性地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或是图画书拿出来给其他孩子,这样只会让他认为分享是一种不快乐的行为。也要避免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要知道在他这个年龄是很难懂得那些抽象的道理的,可以用他听得懂的语言跟他说道理,这样他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TIPS:读心术第十五讲:

你要一点一滴地让孩子拥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让他领略合作的乐趣。

首先: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很难有人单打独斗就成功的,合作能力是一项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让宝宝了解到合作的愉快,给孩子创造一些参与活动的契机,不要剥夺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权利。

其次:集体活动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宝宝可能对此并不了解,但是家长要对此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随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对集体活动随时有兴趣。如果合作只和不开心结合在一起,那么宝宝是不会愿意接受这种能力的。

最后:要经常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家长对集体活动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家长一定不能在语言或者神态上表露出对集体活动的排斥或者厌恶。

4、警惕孩子的暴力意识

妈妈们一定都有这个感受,三岁左右的宝宝越来越调皮捣蛋了,甚至开始有暴力倾向,比如打一下别的小孩的头、抓妈妈的头发、欺负小动物等等。他这样做的时候你叫住他,他当时就乖了,但如果不注意过一会儿他又闹事了。

其实小孩的一切行为动作都是有原因的,特别在1—3岁之间正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以前我们单位同事小张的孩子就出过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孩子从断奶后就一直在奶奶家,小张放假或是下班后会去看他,快一岁了还不会喊人,但是对于周围大人常说的脏话却是“手到擒来”,小张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抱回来自己带,好不容易才纠正了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孩子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他并不明白自己做的或说的是什么,但只是要尽快融入周围的世界。因此我和爸爸一开始就约定,即使有意见不合,也绝对不在宝宝面前争吵,还好爸爸和我都是性格比较温和的人,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般都会写在纸上,然后让对方看,有什么问题再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这样不仅对宝宝有益,对整个家庭以及夫妻间的感情都是很有益的。

宝宝会有暴力倾向很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妈妈们可要对症下药:

第一:要求不能满足。比如说成长到某个阶段宝宝占有欲倾向会比较明显,而有些爸爸妈妈一向是有求必应的,但还是会有时候不小心疏忽了他,他有可能就会闹脾气。

第二:语言上的不足。有时候宝宝在那手舞足蹈了半天,你还是不能明白他要的是什么,憨宝宝小的时候就总是把“你过来”“你过去”的手势分不清楚,经常会对着我说“妈妈过来”,做的却是“你过去”的手势,有时候我故意逗他走开了,他就会生气。

第三: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或是家庭不和睦。若是这个原因,那么妈妈们可更要注意了。孩子还没有识别能力的,所以看电视看图书的时候,出去散步的时候,他将接触到什么样的模仿对象都取决于父母。父母应该帮忙审核,不要让孩子接触暴力电视、动画、真人秀等等。如果爸爸妈妈发生了争吵,也请不要在孩子面前,在还没有分辨能力的宝宝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对宝宝的心灵伤害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