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注释研究
19566400000114

第114章 《古兰经》注释在中国(6)

马仲刚在《后记》中总结了《古兰经简注》的主要特色:“此译本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以《圣训》注释《古兰经》;二是紧扣《古兰经简注》之‘简’字作注释,使之简明易解,通俗易懂;三是尽量避免用读者难以理解的生僻字来注释,以便人人都能读懂《古兰经》的大意;四是对容易混淆的人称代词,不厌其烦地详加注释;对难以理解的经文,在经文中视需要用方括号以小号字作夹注,以示经文与注释之区别,避免无意中曲解经文之义,误导读者。译本所附的‘主要内容查阅索引’,则按中国******的传统习惯,以‘六大信仰、五大功修……’的次序编排,以便读者查阅方便。篇末注释内容的数量既考虑经文注释的需要,又兼顾中文的排版。”[50]

[1]参见宛耀宾总主编《中国******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0页。关于王静斋阿訇,详见《******文化研究》之“纪念王静斋阿訇归真60周年纪念专辑”,2009年第4期。

[2]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3]王静斋:《古兰经译解》,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67-69页。

[4]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5]王静斋:《古兰经译解》,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861页。

[6]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0页。

[7]参见王静斋《古兰经译解》,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831页。

[8]同上书,第118页。

[9]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0页。

[10]王静斋:《古兰经译解》,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11]同上书,第339页。

[12]王静斋:《古兰经译解》,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627页。

[13]参见宛耀宾总主编《中国******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关于马坚先生,详见李振中《学者的追求——马坚传》,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余振贵、杨怀中:《中国******文献著译提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15]《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1页。

[16]《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17]《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88-490页。原文中每部典籍都有阿汉和英汉对应名称,其中英语书名标示了出版地点和出版时间。另,笔者此处仅抄录汉语原译的名称。

[18]余振贵、杨怀中:《中国******文献著译提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19]《古兰经》(前八卷,马坚译),民间版本,无出版年月,第184页。

[20]同上书,第206页。

[21]同上书,第175页。

[22]详见林松《古兰经在中国》,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142页。

[23]《古兰经》前八卷,马坚译,民间版本,无出版年月,第205页。

[24]《古兰经》(前八卷,马坚译),民间版本,无出版年月,第193-194页。

[25]林松:《古兰经在中国》,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26]林松:《古兰经韵译》,中央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1页。

[27]同上书,例言,第1页。

[28]同上书,第82页。

[29]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7-518页。

[30]林松:《古兰经韵译》,中央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例言第2页。

[31]杨怀中、余振贵:《******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8-519页。

[32]马金鹏:《古兰经译注》,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5-836页。

[33]马金鹏:《古兰经译注》,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34]同上书,第836页。

[35]马金鹏:《古兰经译注》,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36]同上书,第42页。

[37]同上书,第43页。

[38]同上书,第818页。

[39]同上书,第783页。

[40]马金鹏:《古兰经译注》,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41]同上书,第825页。

[42]马仲刚:《古兰经简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668页。

[43]马仲刚:《古兰经简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44]同上书,第3页。

[45]同上书,第41页。

[46]马仲刚:《古兰经简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410页。

[47]同上书,第670页。

[48]参见马仲刚《古兰经简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49]马仲刚:《古兰经简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50]同上书,第669页。

第三节《古兰经》的维吾尔文译注

中国信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这十个******民族,有的通用汉语,如回族等;有的民族拥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并不能普遍通用汉语,如维吾尔族等。

为使不通汉语的中国******能够通晓《古兰经》经文大意,维吾尔学者阿吉·买买提·赛来、哈萨克族学者哈再孜和马哈什、柯尔克孜学者玉赛因·哈吉·阿散阿勒乌鲁,分别出版了三种语言的《古兰经》通译本,既满足了新疆穆斯林民族读者的要求,也为构建中国《古兰经》译注整体格局作出了应有贡献,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纵深发展。

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笔者只能根据中国研究《古兰经》专家林松教授的《〈古兰经〉知识宝典》和《〈古兰经〉在中国》,杨怀中先生主编的《******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教百科全书》的相关资料,仅就《古兰经》维文译注本做概要介绍。究其原因,维吾尔文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能所通吃的通用文字。因此,《古兰经》的维文本,既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财富,也是能够使用维文的其他******民族的共同财富。

维吾尔文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维吾尔族的通用文。在新疆,由于维吾尔族是信仰******教的六个少数民族中的大族,因此,《古兰经》维文版首先问世,并出现过多种注释本或选译本,主要成果有:

玉素甫大毛拉在塔城肉孜阿訇的倡议和协助下,节选并诠释了《古兰经》的若干章节,命名为《古兰经译注》。泰剑立·萨依布所译《古兰经注释》。大毛拉汗买提·泽尔甫哈热阿吉完成的《古兰经译注》初稿。沙比提大毛拉选译并命名为《至理名言》的《古兰经》。大毛拉谢木思丁的《古兰经译诠》。买买提·赛来译注的《〈古兰经〉维吾尔文译注本》。

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仅通过介绍买买提·赛来的《〈古兰经〉维吾尔文译注本》(),大致了解维文版的《古兰经》译注。

译注者买买提·赛来,******教经名穆罕默德·萨利赫,出身******学者世家,父亲萨里哈是大毛拉。买买提·赛来1962年毕业于中国******教经学院,精通维吾尔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土耳其文,熟悉阿拉伯文化、突厥文化。20世纪90年代,买买提·赛来担任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

买买提·赛来的《〈古兰经〉维吾尔文译注本》,是经过1982年修订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文译注版,卷首是译注者的前言,卷末附有13位学者和大毛拉联名推荐的文章。正文共计611页,第612-633页是名词和术语解释,以及所附28本参考文献。该译本是目前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维阿文对照、16开精装版《古兰经》译注本。该译注本自1986年初版于北京民族出版社以来,多次重印,累计印数达到219500部。此外,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古兰经》印经局出版了维阿文对照本。

译者为了使其译注本达到信达雅的基本要求,访名师,求贤达,征询意见,收集材料,历时六年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译,既获得了新疆许多维吾尔族大毛拉和******教协会负责人的一致好评,更得到了母语为维吾尔文,以及能够使用维吾尔文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的广大******的赞同。从译注本所附新疆伊斯兰教界13位大毛拉和学者集体所写的署名评论,以及1991年埃及宗教部在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大会上因其译注《古兰经》而颁发给他的学术勋章,就不难看出该译本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林松教授的研究,该译本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译文典雅。译注者为了使译文符合《古兰经》原文的典雅,译解经文时,既重视《古兰经》的典雅风格,也因语言精练、文字流畅而使译文符合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的表达习惯。尽管该译本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信达雅的要求,但译注者仍在序言中不无谦虚地写道:“《古兰经》原文在艺术风格、表现技巧上都绝妙超凡。任何语种的译文都比不上原文,甚至离原文有很大差距。这是译经家们的共同看法。我的译文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通俗易懂。译注者运用新疆穆斯林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译注了《古兰经》。因此,该译本译文准确,明白流畅,简单易懂,对于只能阅读《古兰经》原文而不懂其义的新疆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群众而言,其价值和地位等同于世界其他语种的《古兰经》译本对于各******民族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译文精确。译者深厚的维吾尔语和阿拉伯语功底,促使该本译文精练,措辞准确,用词贴切,经义准确。

第四,原文直译。该译本主旨在于译介原文。因此,译注者一方面根据《古兰经》卷次和章序翻译每节经文时,力求译文与原文严格对应,逐词直译,从而尽可能地保证内容的准确;另一方面没有罗列详细的注释,只对个别译句作必要的简释,加上括弧夹注于译文之中,这充分反映了译者忠实原文的严肃态度和学术慎重。

第五,参阅文献。译注者解读有关经文时,除直接引述《古兰经》的阿拉伯文经注典籍外,还参考了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等多种版本的《古兰经》词语大全和百科全书,力求保持《古兰经》原貌原义,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六,传闻和见解注释兼而有之。译注者翻译和注释《古兰经》时,认真研读了阿拉伯文的27种不同注释文本,诸如泰伯里的《古兰经注释总汇》、法赫鲁丁·拉齐的《幽玄之钥》、宰迈赫舍里的《启示真相揭示》、伊本·凯西尔的《伊本·凯西尔古兰经注》、哲拉鲁丁·苏尤蒂的《经训经注辑珍》、拜达维的《启示光辉和经义奥秘》、哲拉鲁丁·马哈里和哲拉鲁丁·苏尤蒂的《哲拉莱尼古兰经注》、伊本·阿拔斯的《伊本·阿拔斯经注》、阿鲁西的《古兰经义精华》、哈兹尼的《启示真义释萃》、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的《光塔经注》等权威经注,作为其注释的主要依据。译注者根据传闻注释和见解注释的原则,采用选译前人释文的方法,遵照多数经注学家的主张,对经中含义隐晦的经文,如29个章首出现的字母经文,不做任何揣测性注释,只做原样照录。

第七,脚注注释。译注者在经文中重要词语后,以括号形式选译了权威经注家们的注释,对部分词语做了脚注。

第八,附注注释。译注者在解读经中有关人物传说、历史人物、部分章名和典故时,以附注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