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1959600000011

第11章 好习惯营造好心境(3)

然而,我们人类呢?在自然界,最忙碌的动物,恐怕非我们人类莫属了。有的人像上足发条的机器一样,从早晨到晚上忙个不停,从单位到家庭忙个不停。年轻时忙于求学、求知,成年以后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五子登科”。忙啊忙,一直忙到两腿一蹬,撒手西去。林语堂曾感叹过:“人们为生活而劳苦工作,忧虑到头发发白,甚至忘掉游玩,真是不可思议的文明!”有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感叹说:“现代人有了汽车,有了电话,他们却仍然忙忙碌碌。现代人为什么比古人还要忙呢?”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许多人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所谓的人生理想而忙个不停。或许通过一阵的忙碌、一阵的劳心费神,你得到了钱,也得到了权,然而你可知在你呕心沥血地忙碌的同时,你所失去的东西其实更多,而且有些东西是你用钱也无法买到的。

首先是健康。整日奔波忙碌,若是食无规律,睡眠不定时,必会损害你的健康。许多职业病都是由此而引发的。问问医生就会知道,忙碌过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胃溃疡、心脏病等疾病。而从整个人生来说,因为忙碌而损害健康,缩短寿命,势必减少人生能量的发挥,使本来应攀登的高峰来不及攀登,使本来应该完成的事业 来不及完成。这岂不就是人们常说的欲速则不达?表面上似乎节约了时间,延长了人生,但实际上却因此而损害了健康,缩短了寿命,使你本来雄心勃勃的计划付诸东流。这笔买卖做得实在不合算。

其次是智慧。已经有科学家严肃地指出,过度的劳碌不休会阻滞个人智慧的良好发挥;而与之相反的,悠闲有时却是智慧的朋友。所谓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并不完全正确。所谓的“不假思索”在很多情况下完全靠的是习惯与经验,于思考、于智慧本身则无所裨益。悠闲却不一样,悠闲是思考的好时光。当手脚的忙碌暂时舒缓以后,大脑就可以更安静地思考。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有一次深夜到实验室去查看,看到一个学生在忙着做实验。卢瑟福问学生:“你在忙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在忙着做实验。”卢瑟福又问:“上午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在忙着做实验。”卢瑟福又问:“上午在做什么呢?”“也在做实验。”学生回答。“那下午呢?”学生又告诉老师:“还是在做实验。”这位学生以为自己这么努力,老师一定会表扬自己。但是老师却皱起了眉头,问他:“那你什么时候才有空思考呢?”学生被老师的问题问住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悠闲的时间里,大脑可以用来静静地思考。科学史上大量的事例表明,忙碌之后的悠闲是创造的黄金时间。阿基米德定律产生于浴盆,蒸汽机关键设备的发明构想是瓦特在草坪上散步的时候得到的。许多文学创他也是这样,高尔基在剧场、屠格涅夫在旅游途中,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悠闲中更可以细细地品味人生、反思自我。当一个人忙忙碌碌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时候,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地为事业奋斗的时候,他一定无暇细品生活的滋味,无暇细想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也无暇细想这条路上的成败得失。人只有在一定的悠闲状态下才能站在一种比较超然的高度回着人生、总结人生、观照人生,去发现人生路上的美好,去洞察人生的种种缺憾,使自己更加成熟。

人生是一个物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过程。一个会生活的人,必定会自觉地按照生活本身的辩证法生活。他一定会紧张地忙碌,也一定会适时地休闲。他的生活有张有弛,即使在很忙碌的时候,也会忙中偷闲。人的生活应该像首诗,像首乐曲,既有节奏快速的片段,也有舒缓优雅的章节。

不少城市白领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整日里在公司忙忙碌碌的,这边的工作还没有完成,那边的工作任务又分派下来了。面对堆积如山需柞理的文件,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真想把这些文件撒得满地都是,才能稍稍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面对着永远干不完的工作、任务,有时候真的想什么都不管了,抛下手头的工作去散散心。其实当你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感到精神与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真的应该出去散心、休息。一方面,从搞好工作的角度讲,专家指了,当你心情烦躁、不安、沮丧的时候,也是你工作上出错率最高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脑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就像一张弓一样,再轻轻拉一下说不定就会折断。这个时候就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你认为能放松自己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当你感到身心的疲惫感已经逐渐消失,心情已经比较轻松后,再回到工作中去。这时,你会觉得处理起手头的事务来比以前得心应手,效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从你自身的角度考虑,当你在对让你喘不过气来的工作压力并感到心情烦躁,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发泄欲望时,也许就意味着,你到了必须采取措施去缓解这种压力的时候了。如果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忍耐忍耐再忍耐,那么,你的不满情绪就会像地气一样逐渐地储存起来,并且不断地加大压力,当这种压力加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突然来个总爆发。你的心理压力的总爆发会严重地损害你的心理健康,可能会使你精神失常。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当你感到心情烦躁,并且确信,这种不好的心情是来自于对工作压力的不满时,你不妨采取放松自己的办法,慢慢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该放松时就放松,不要总是牵牵挂挂。撇下手头的活儿,好好放松一下,去钓鱼、去爬山、去观海,确实能够消除我们工作中紧张的情绪与心理压力。放松也如前所说,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也是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一种必要途径。然而,这只是就彻底地放松自己而言。

该放松时,你应当学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与兴趣。去钓鱼时,多想想如何选址,该带哪些渔具等等;去爬山时,多想想该约哪些伙伴,去爬哪座山,还需要哪些装备等等。这个时候,最大的忌讳莫过于你已经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脚已经迈出了办公室的门,而心里念念不忘的却还是这项工作究竟该如何去做,明天可能还会有多少活儿要干等等。一想到这些你便会顿感游兴索然,不但真正地耽误了你的工作进度,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你的焦虑程度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大。要是那样的话,你还不如不去“放松”呢!

25.让积极乐观成为一种习惯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跛足道人之口在书中唱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早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金银忘不了。

终身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这满口“好了”的词儿,究竟是何意思?那跛足道人知道:“你如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闻此言,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跛足道人在他的“好了歌”里,淋漓尽致地袒露着他透彻人生的感悟。

这种感悟,其实是劝戒人们在人生的长河里,能不被外物所诱惑。倘若果真能够如此,那便没有烦恼了。这样,你就有可能达到“好”的境界,与快乐相约到老。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放弃一切杂念,努力实践乐生与美生、潇洒与自在相统一的人也不胜枚举。东晋时期我国着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陶渊明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各类诗文,尤其喜欢作诗、写文章,而且志向很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恰是对他那种雄心壮志的绝妙写照。但是,那时候,门阀士族把持了国家大权,不是出身世家的人就不能当官,特别是不能当大官。出身低微的陶渊明,根本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才学长期被埋没,直到年过三十,才开始步入仕途。虽为官十多个春秋,得到的不过是一些县令、参军等小官职,无法实现他的伟大抱负。在几次出仕的过程中,他逐渐看清了掌权者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官场的黑暗、腐败。这样,他就越来越厌恶官场生活,更不耻于与那些过着奢侈、荒淫生活的人同流合污,心情很郁闷。他曾一次又一次地思索:如此下去,既无法舒展自己的才干,又无法实践自己的高尚志节,还要为官场上的应酬而浪费精力,真是令人伤心透了。为此,他先后三次辞退官职,回到乡下过清淡的生活。他最后一次愤然辞去彭泽县令。

有一年中秋时节,一位代表太守的督邮要来彭泽县视察,县里的小吏请陶渊明束带相见,以示尊重。这样做,当然不是小吏的别出心裁,而是按规定必须穿戴整齐去迎接上司派来的钦差,还要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陶渊明不愿这么做,便对县衙的人说:“我不为能五斗米折腰!”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薪水去向自己不欣赏的人俯首帖耳呢?于是便把县官的大印交了出来,回乡隐居,并且写了传颂千古的《归去来兮辞》,以示和恶浊的官场决裂,后人常把“归去来”比喻为不在名利场上竞争奔波。

陶渊明回到家乡,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白天干活,晚上休息,靠自己“躬耕自资”来维持生活。虽然贫穷、劳累,但日子却过得悠然自得。他和乡亲们一起下田耕耘,一起喝酒聊天,感到心情舒畅、快活。在他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中,不仅描绘了乡村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淳朴、善良的农民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在诗中,把劳动写得诗意盎然,丝毫不以为苦,反而把劳动当作一种乐趣,又反映了他自己不与黑暗统治者妥协的决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则更加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诗人热爱自然和豁达乐观的心境。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更是贫困,但他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就是在这种贫困潦倒的困境中,他写出了一篇充满理想色彩的《桃花源记》,构想了一个土地肥沃、人情淳朴,养蚕织布,人人过着美好生活,春耕秋收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也充分显示了他潇洒自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你来自人世间,要想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得快乐,应需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怀。

如果人人都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任何危难就不会慌恐、不会忧郁、不会烦恼了。

2000年9月23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河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马树军、江华写的一篇震撼人心的报道:

原华到治疗室去了,白色刺眼的病房里,她的妈妈流着眼泪给我们拿出她心爱女儿的照片--她美丽的少女时代,她两年前在校园里活泼健康的写照。

1998年2月13日,春节前3天,正在河南省工商学校就读的原华被发现患了骨癌3个月后,左腿永远留在了北京。

原华,这个刚满21岁的安阳女孩,正被癌魔无情吞噬着肌体,然而,她让人看到的却是依然灿烂的笑容。

两天来,记者在郑州武警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感受着骨瘦如柴的女孩生命的魅力。

原华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从小喜欢游泳、喜欢溜冰、喜欢打羽毛球。坐在病床上的原华有手势比划着流畅的游泳曲线,说:如果科学给我安上一条尾巴,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原华说:“我有腿的时候,很少做梦,现在经常做的梦就是飞。我长了一双美丽而透明的翅膀。梦中的爸爸经常像放风筝一样把我放飞。”

几年来,原华顽强地和疾病争夺生命。她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去年10月,剧痛再次侵扰她,疼痛使她在地上打滚,她滚到哪里,同学们就把四条床单铺到哪里。她在疼痛中艰难的说出一句话:“只要能保住生命,再苦我也要治疗。”在场的同学和医护人员无不恸哭流涕。

她疼痛难忍的时候,就唱歌、诵诗、读英语和病友说笑话,直到自己再也没有力气说话。

原华就像所有女孩子一样爱美。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到医院小卖部,她和妈妈讨论哪种洗发水更能护理头发时,忽然才想起自己的秀发因为化疗上已脱尽了……

光头的原华看上去也不难看,戴上母亲用两条手绢做成的小帽子更显纯真可爱,她说像个小兔子。

苦于病痛,没有上大学成为她的心病。母亲说,前些日子提起这事还哭鼻子哩。然而她没有放弃,病床上摆着各种书,她打算自学考试。在北京治疗时,住院的一位记者为圆她的梦想,用轮椅推她到清华、北大,并在校门前留影……

喜爱足球的原华在9月20日被抱到医院娱乐室看奥运会女啼的比赛。看到激动处她对记者说,我给女足写篇文章吧。她趴在床上,写下了题为《女足的最后一分钟》。她写道:“……我为她们最后一分钟热泪盈眶……”

原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况,但她更加珍惜每一天。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站得很高,看看美丽多姿的世界。

记者把她的这个心愿转告郑州市裕达国贸青年志愿队,他们积极响应,并接她来到了这座郑州市最好的大厦。

在优美的钢琴声中,裕达国贸青年志愿者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特殊的客人。她被工作人员抱到琴凳上,一曲《欢乐颂》从她被病魔折腾得变形的手指尖流出,那稚嫩的琴声萦绕在大厅,让所有的人热泪盈眶。

在38层的阳台上原华俯瞰整个郑州,她紧靠淡绿色的玻璃幕墙,看着脚下她生活的世界,自言自语道:“生活多么美好啊!”

月有阴明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是说,生活的现实难免磕磕绊绊。有许多事情,往往总是会超出人们的意料,超出人们的支配能力。试想:谁能料到自己何时失业、何时发财呢?谁又能料到自己何时健在、何时病倒呢?如此等等,都是难以预测的啊!应该记得的是:面对无端的横祸或病痛,你是从容自如、清心自然、乐观向上,还是诚惶诚恐、忧郁烦恼、悲观失望?这就涉及到对人生的态度。同时,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也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原华之所以微笑着面对癌魔,是因为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或者说在于她热爱丰富多彩的世界,热爱美好的人间。正是由于她的这种态度,从而才能在面对病魔时,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为人所钦佩。有人曾问原华:“你在这个时候为何还如此快乐?”原华笑笑,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一个人如何懂得了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话,那么,他面对任何困难痛苦就都不会烦恼和忧伤了。”

这实在是一种新乐观的情怀,一种用爱心和快乐铺成人生之路的豁达心胸。

26.换个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们每天都有快乐从身边走过,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抓住快乐,让每一天过得都非常有意义?

早上当你醒来时,不要立即穿衣洗漱。躺在被窝里,花一点时间,慢慢去体会一下你的感受。伸展开你的胳膊,然后慢慢蜷起来,把脚放在床上。提醒自己今天到来了,回想一下快乐的事,让自己真正“清醒”。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具有明亮眼睛,浓黑头发,整装待发的人。让自己精神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