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个执著的民族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真正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过,这个国家的历史观肯定不像我们的那个从不认错的邻国,它已向二战受害者和全世界人民下跪认罪并得到宽恕。
祝愿德国一路走好!
祝福德累斯顿坚韧、细致的重建工作如愿以偿!
德累斯顿有着悠久而又动荡的历史。二战中,其古老的建筑在盟军“地毯式”轰炸中化为灰烬,但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修旧如旧,它似乎已然“凤凰涅槃”。(何红先生拍摄)
手机札记之七:大国民素质之孔见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7日18时12分
夜进柏林。它是德国1990年重新统一后的首都,800余平方公里面积,400多万人口,此时似乎都已浸润在繁华都市梦幻般迷人的灯海长河中。
“六月十七日大街”,因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激烈对峙而得名,其地位和影响力类似于我国北京的长安街。沿街最宏丽的灯饰是顺着狭长的街心公园成直线一字儿排开的若干个锥形满天星灯饰(其顶部均为一个直径一米五左右的五角星),以及间或可见的满面笑容、高约4米的圣诞老人灯饰造像;而街两边的高大植物,已变成由火树银花组成的巨型长龙。一些青年男女热情相拥,兴高采烈地与圣诞老人灯饰造像合影留念,凸现了这座历史名城喜迎圣诞节的个性化表达方式。
去一家华人餐馆就餐,感觉像回到了国内的农贸市场,既亲切,又烦心。借着酒劲,某省一团队的带队人大声地反复宣布:为了倒时差,今晚必须参加扑克牌“双抠”比赛,一律不许睡觉!声嘶力竭的方言土音在南腔北调的厅堂内显得格外刺耳。
四处看看,差不多没见着外国人。中式餐馆,华人天堂,嚷嚷吧,反正人家没听见。
这时,有朋友对我讲,现在有的外国人真有点“怕你们中国人”,甚至有外国邻居“学中国的孟母搬家”,“真正是惹不起躲得起”。问为什么,说是因为有的国人走出国门把高嗓门、挖鼻孔、闯红灯甚至撒野耍横、坑蒙拐骗都带了出去,人家都感到害怕;更有甚者,当地人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老吃亏”、“吃老亏”,也就跟着学了起来,有的还学得“倍儿棒”,人家的秩序都有些乱啦!
一个同事讲,“德式古板”也让绝顶聪明的我国个别同胞钻了空子:德国有法律规定,商场所售艳裳华服,顾客若不中意,均可在14天以内无条件退货。于是,便有我国来客满城挨着大店转悠,看准就下手,穿上10天左右,退货,——一年四季都穿新衣服!
真实故事,却几近黑色幽默,让人无语。
有同事开玩笑:有德人了不起,挑得起一战、二战,让世界不安宁;有国人也了不得,“不战而屈人之兵”,出去几趟、住上几年,就能够让人家心生畏惧、戒备有加,真是“太有才啦”!
前不久,国内包括国外的一些华文媒体上曾一度热议过所谓大国民素质与大国民形象塑造问题。出差国外,尤其是到了喜静的德邦,我也感到这确实是个需要大家动手来解决的问题,否则,国民素质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是不协调、不和谐的。
建议女儿思考:在进入外人平视,甚至在某些方面开始仰视我们的21世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除加强道德教化、弘扬中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外,能否从立法角度作一些创新创造?
如果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能解决好这一顽症,那我们国家的软实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手机札记之八:思古幽情三声叹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8日12时11分
《波茨坦宣言》会址;
威廉一世纪念教堂;
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少时慕名既久,而今得以近观,印象颇深,感性与理性交融,盖发所谓思古之幽情引出三声喟叹。
一叹《波茨坦宣言》“三巨头”命运之“人算不如天算”。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为解决二战末期面临的问题,盟军苏、美、英“三巨头”领导人在波茨坦的萨西林霍夫召开会议并签署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德国的军事武装并监控德国,明确了惩戒战犯和战争赔款等问题,还重新划定了德国的边界。协议确定的欧洲政治权力平衡关系一直持续了45年(至1990年德国统一)。可当年所签协议墨汁未干,在几个月之内,主要参会人均发生变动,丘吉尔被新当选的艾德礼替代,杜鲁门从罗斯福手头接过了总统的职位;而那以后天翻地覆般的“阴差阳错”,更是令任何所谓先知先觉者始料不及:
分裂的却统一了,如东德与西德,真正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统一的却分裂了,如苏联已一分为多,“强大的苏维埃”覆水难收,只能在梦中追忆。
穷人者则自穷,暂且不说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策源地的美国,但俄、英之经济实力确已在德国之下。
这是历史的吊诡?抑或是苏、英、美的宿命?
看来,真正是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推动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二叹威廉一世纪念教堂遗存之用心良苦。
建于1895年的这座教堂原来是柏林市中心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二战期间,盟军地毯式的轰炸把柏林城夷为平地,只有这座教堂毁而未灭。德国有人说,威廉一世纪念教堂得到了神灵的庇护。战后,柏林人清理了教堂废墟,而精心保留了炸而未毁、弹痕累累的前塔楼,并配套建了专门的纪念馆,馆中藏品是见证着这座教堂的历史的一些原始的天花板镶嵌工艺、大理石浮雕和用于礼拜用的物品等。
被战火熏黑的前塔楼廊柱及残破的屋顶孤独地矗立在柏林著名的库当大街边上,周围是现代、时尚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景,在点与面的极端不协调中,我隐约感受到了德国人独特的思维和智慧。
此时,一只硕大的黑鹰陡然从高空呈垂直状飞下,在离地面约2公尺处又迅即飞起,落脚在街边一棵大树的秃枝上。迟疑一两秒钟后,它向着威廉一世纪念教堂呀呀叫了两声,振翅高飞,消逝在苍茫暮色中。
这里是无忧宫。我忘不了的是无忧宫中的中国茶亭和中国茶亭中的瓷器馆。在那里,我发出了思古幽情的一声叹息。(何红先生拍摄)
就让这教堂在与都市繁华成强烈反差中保留下去吧,它是对希特勒法西斯的无声控诉,是对那场令6000多万人生灵涂炭的战争的永久控诉!
三叹无忧宫中的中国茶亭之人去楼空。
波茨坦内的无忧宫是由腓特烈大帝亲手绘制的草图建造的,是专门为弗里德里希大帝修建的迷人的巴洛克式夏日宫殿,占地达到28.7平方公里。
于我而言,无忧宫最具吸引力的是其中的中国茶亭。进入宫内,远远地可见到中国茶亭在林木间闪闪发光的镀金亭顶。据说,18世纪洛可可一带的德国贵族穿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用中国壁纸装饰房间,家具上中国漆,用中国瓷器喝茶,还在大花园内建设中国式建筑。
无忧宫中的中国茶亭呈环状,有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被3个书房围绕的主厅,其间有漂亮的廊柱,整个建筑被帐篷状屋顶所笼罩,并在顶部开了一个窗。亭内有一个瓷器展览馆。看着馆中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我好像有点“祖上曾经阔过”的感觉,但很快便疑窦丛生——这些瓷器来路正当否?当然,我也不可能作更细致的调查了解,但愿它们是通过合法途径所取得,而不是通过“八国联军”式的恶棍掠夺,或者是巴尔扎克所强烈谴责的“强盗”行径所得。
不知咋的,那一瞬间,无忧宫内的我陡生几许苍凉与感伤。
“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积贫积弱,就会任人宰割,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民族国家时代的铁律。
手机札记之九:细节决定生活品质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8日18时13分
“细节决定命运”之说,有可能是个别西人夸大其词、无限上纲的“大叙述”。把话往极端的高处引申,玩点玄乎,这一套,中国人的水平也曾很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你爷爷深受其害,我们这代人也深受其苦,所以爸爸对“假大空”类耸听危言一直不感兴趣。
但来德国一周,结合着以前有关日耳曼民族的零星知识与了解,于微小处观察、对比和琢磨,我得出的结论是:德国是个注重细节的国家,细节的完美,促成了德国人生活的高品质;细节不一定决定得了国家命运,但一定能够决定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品位和质量。
比如,公共汽车。重庆的公共汽车靠背上原来是没有拉手的,从2008年起,部分车上有了,铁质,凸现于靠背临过道的一侧。它压迫了过道空间,也可能伤及老人和小孩。德国呢,也有,是在同一位置,却成圆弧形凹进靠背内里8公分左右,然后置一略外向的扁圆形扶手,其大小、厚薄、弧度、手感,均恰到好处,不会影响老人小孩自如过往,而且实用简洁,车厢内也显得更合理和整齐。
比如,城市绿化树。为防水土流失和确保市容整洁,每棵树的根部都铺有一层洁白晶莹的碎石,碎石上盖一个图案优美的露孔铁质箅子,细微之处的严谨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
任何自助餐厅中的圆形带盖汤罐,其内壁都会有一小卡位,用以固定舀汤后的勺子,盖上后纹丝不差,保证卫生和合适的温度。
所有客房的桌、椅、台、柜、浴缸边沿等,其边和角都经过人性化的精巧设计,不仅不会因尖锐而可能伤人,而且显得颇为精致和雅洁。
房门、茶几、抽屉、窗几等,让人在推拉开关间,有温润亲切的美妙感受。
出入高速路口附近,一般都有一丈左右高的隔音墙,以防噪声扰民。
下雨天气,商店门口都放有吸水功能好的脚垫……
德国很少一望无垠的平原,也很少险峻陡峭的高山,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大多是平丘交错,起伏有致,地势高朗处是苍莽的森林,森林中不时可见古色古香的城堡和尖顶教堂,地势平阔处多是整洁的城镇和宁静漂亮的村庄,35万余平方公里国土上山环水绕,有风生水起的格局,让人觉出这个国家的伟大。
从大城市到小村落,几乎家家户户的阳台和窗前都种有鲜花,全国看不见裸露的表土,空气似乎过滤过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土腥尘埃味,清新之极,美好之极。这与国内相比,孰为优劣,不言自明。
有日耳曼人是“外星人”一说,这些“外星人”就这样不事张扬地专心于细节,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于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中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生活质量在做好细节中提高,预期寿命在做好细节中延长,这个国家的人民幸福指数能不芝麻开花节节高吗?据悉,德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逾80岁。
多少年来,我们有句名言叫“细微之处见精神”。德国人注重细节见出什么精神?我以为体现的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敬重和关爱。照我们的话,说到底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理念。
大爱无声看细节。
着眼于以人为本,着力于加强细节,看一看、理一理自己身边的“小事”,应做的马上做,能改的马上改,充分享受完善细节的过程,我们就能够在提高幸福指数中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生命的质量。我的见解对吧?
哦,注重细节当然包括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做适量的家务等,这方面细节上的完美,需要你从现在做起呢!
手机札记之十:参访内政部和司法部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8日23时56分
今天上午,参访德国内政部。
德国内政部在相当意义上兼有我国安全部、公安部、民政部和体育总局等部门单位的职能职责,可谓位高权重。
主持情况介绍会的是莱克贝克女士,作专题介绍的是负责(一年一度)与我们国家法制办领导举行法制国家建设对话的德国内政部反腐专题顾问斯密泽博士。
从年纪上看,两人均在60岁左右。沉稳、干练、精通业务,自然洋溢出的高素质政务官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精神让我钦佩。
反腐专题顾问讲的是这个国家的公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管制度和机制问题。所讲到的多方位、多角度监督和公务员精神及过硬的责任追究办法等,令人有耳目一新,甚至是眼前一亮的感觉。回来后,我们再作讨论。
下午,参访的是德国司法部。负责国际关系及法制对话的司长布宁克先生和主办西门子行贿案的国家检察官凯泽女士接待我们并介绍情况。他们主要介绍了德国刑法有关条文与反贪腐、西门子在一些国家行贿丑闻、查办腐败案件的途径与技巧等。
我感觉到布宁克先生的专业水准很高,还感觉到他对我们国家这30年的巨大发展的惊异和羡慕,当然,也隐约感觉到了他对“中国特色”和我们的思维特点、风格的了解及态度。在谈到反腐合作时,他的开诚布公令我印象极深,他说,日本正同欧盟搞反腐合作的多边合作协议,同时也在试图同德国搞双边协议,孰优孰劣,建议中国考虑,他给出的建议是最好先与德国搞双边协议,等等。
不管他用的是其同胞克劳塞维茨的谋略,还是受启发于《孙子兵法》的大智慧,反正,“远交近攻”、“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套他是熟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这个角度去衡量,我佩服这位德国政务官。
参访后合影。有领导叫我坐前排,我刚好与布宁克先生邻座,得以更切近地“冰鉴”他,结论是:我们都长得有鼻子有眼的,最大的不同,似乎是这位日耳曼仁兄比我个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