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是在某个十字路口上挡住你去路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得不依靠。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阻挡自己前进道路的人视为仇敌,这是人之常情。他是你的对手,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障碍。但是,没有对手的人生索然无味,没有拦路虎的坦途令人丧失斗志。依靠敌人,你就会把握住人生的航向,会进一步辨伪去妄,使自己的意志刚强起来,把敌人的力量当作前进的动力。
1.化敌为友,欣赏对手
俗话说:“男儿出门一步,就有七个敌人。”对现代人而言,敌人真是不胜枚举,如商敌、情敌、棋敌、牌敌、考敌等。其实,既然同样是人,为什么要为自己设下那么多的敌人?为什么要那么怀恨别人?这种朝朝暮暮与人为敌的人,终有一天,会变成冷酷无情的人。
有的人一旦对立场相左的人产生恨意时(即使是假想敌),就会千方百计地攻击对方,直到彻底打倒对方为止。还有一些人,抱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心理,如果挨了一拳,一定要还以三拳才肯罢休。如此一来,不但永远无法和解,还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憎恨,落得两败俱伤,最后同归于尽。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量欣赏对方的成就,体谅对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种子。
恩恩怨怨何时了?如果一味想着报复敌人,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反之,如果以德报怨,就能使敌人成为你的朋友,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一座靠山。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没有正当职业,他便到处游荡。由于手头拮据,为了充饥他只得沿街讨饭。
有一次,饥饿难忍的韩信来到县城的护城河边钓鱼。旁边有几个洗衣服的老年妇女。有一个老妇见韩信几天没有吃饭,高大的身材都快支撑不住了。她很可怜韩信,连着几天给韩信带来饭食。韩信感谢老妇,说:“我以后一定要报答你。”老妇人生气地说:“我可怜你几天没吃到一顿饭,哪里指望你的报答?但愿你成为一个有用的男子汉吧!”
韩信听了老妇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悻悻地向城里的街上走去。忽然,有人高声喊道:“韩信,站住,不许过去!”
韩信一看,前面有一群人在街上谈天,其中有一个神态骄横的少年,叉着腿,伸着胳膊,挡住韩信的去路。韩信不想理他,那少年竟更加狂妄,指着韩信背上挎的那口宝剑说:“别看你身躯高大,带着宝剑,其实是个胆小鬼,没有什么出息!”这时,好多人已经围上来看热闹。只听那少年说:“韩信,你要有胆量就用剑刺死我;如果不敢刺我,就只许从我两腿之间钻过去!”说完,又把腿叉开,摆出架势。众人出于好奇,一齐盯着韩信。韩信呆呆地站了好久,缓缓地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从那少年胯下钻了过去,他这狼狈不堪的样子,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喧闹和讥笑。
10年过去了,韩信参加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先在项羽手下,后在刘邦部下任将军。他被刘邦重用之后,统兵百万,屡战屡胜。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定韩信军功最大,封为楚王。楚王韩信于是又回到了当年流浪受辱的故乡,打探当年老妇人及侮辱他的那个少年的下落。当地百姓听说,纷纷议论道:那位老妇人该富贵了,那位少年的末日到来了。
韩信终于找到了老妇人和那个少年,还召来了附近的乡亲。他赐给老妇人千两黄金,让她安享晚年。轮到那个曾经侮辱过韩信的人了。只见那人已经成为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胆怯地跪在韩信面前。
韩信指着那个男子对左右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侮辱我时,我当然能够杀死他。但杀死一个无知的少年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一直忍了下来。今天,我任命他为中尉,掌管捕捉盗贼的事情。”
出人意料的决定,使那位男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引起了百姓的惊奇和赞叹。而韩信的部下也更加信赖和效忠他们的主人了。
不计前仇,以德报怨。韩信表现了一个有气度、有机谋的大将的胸怀。由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韩信能驾驭千军万马,成为足智多谋的常胜将军了。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敌人的人生太寂寞。”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气,试着思索一下,谁希望以敌人的存在来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呢?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你的敌人是谁呢?是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有敌人存在呢?敌人本来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才出现。有些时候,原来的朋友反目成为现在的敌人,也许将来还会转变为朋友。
着名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情节:
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待他甚厚,但最终关羽还是挂印封金,辞别了曹操,决心投奔刘备。
尽管关羽给予曹操“怨恨”,但曹操仍宽宏大量地向关羽付出了“恩德”。他亲自为关羽送行,还赠送关羽一件红袍。
以德报怨,确实能感化敌人,使敌人成为自己的依靠。试想一下,后来曹操能在华容道全身而退,不是全仗关羽的“一念之仁”吗?
不打不相识,你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呢?把你的敌人看做你的朋友,坚持感情的投入,坚持礼让的美丽内涵。如果你这样做了,说明你正在一点点地提高自己,使自己心胸开阔。
以德报怨,常常能以很小的代价换来敌人与你的和解,使敌人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做人何必用那种仇视的眼光看待对手呢?这样,你会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与其如此,还不如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欣赏对手。
人生悟语:
欣赏对手,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不但使对手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对手让你成为强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对手的挑战,有时也会碰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但我们没必要去憎恨他们。相反,要善待对手。因为正是这些对手才激起你的万丈雄心,让你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消除自身的弊病,让你成为真正的强者。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是一只老鼠。”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在竞争中尤其如此。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影响。
同样地,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对手较量。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佳途径是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他认为,应敢于和高手“试比高”。当他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班门弄斧”的可贵精神,使他提早闯进了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就向先师亚里士多德发出挑战。他提出的“如果毫无磨擦,运动着的物体便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大胆的设想,后经牛顿实验证明,发展成了力学第一定律。
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物理学界的绝对权威时,却提出相对论的设想,认为牛顿力学只是大干世界中物体处于宏观低速运动中才适用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这个见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华罗庚、伽利略、爱因斯坦是数学界和科学界的巨擘,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敢寻找高手做对手,敢为天下先,敢与高手过招。
我们在竞争中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呢?
如果你是霍利菲尔德,你就去找刘易斯或泰森做对手;如果你是姚明,你就去找科比或奥尼尔做对手;如果你是齐达内,你就去找罗纳尔多或菲戈做对手;如果你是刘国梁,你就去找瓦尔德内尔或金泽洙做对手;如果你是小林光一,你就去找李昌镐或李世石做对手;如果你是普京,你就去找布什或布莱尔做对手。
只有和高手过招,你才能理解竞争的真正意义,才能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才能观察到对手的优秀之处。也只有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这样,在平时,你就会注意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当你意识到危机就要降临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应对,使自己度过危机或者把危机作为自己成功的跳板呢?要想使自己度过危机,就要强化自身的快速反应和综合竞争能力。《中国青年报》曾经登载过这样一则故事:狼常到牧场叼羊。牧场主只好雇来猎手围歼,消除了狼患。可是,没过多久,羊群便流行瘟疫,死去的羊比原先被狼叼去的还要多。牧场主转而请来医生防治,却一直不见效。
后来,他们又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捕捉几只狼来,放回附近山沟。这岂不是太荒谬了吗?其实,这个“药方”合情合理。原来,狼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作用。因为狼的骚扰,常使羊群惊悸奔跑,从而强健了羊的体格。此外,老弱病残之羊填人了狼口,疫病源也就被消除了。
在这里,危机感或者危机已不再只是“潜伏的祸机”,而是一种孕育着进步的生机。
现实中,我们会不断遇到对手的挑战,也会碰到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但我们没必要去憎恨他们。没有狼群追捕的羊群变得弱小无力。没有了竞争对手,独行于漫漫人生路上,既没有比较,也没有压力,又何来惊险刺激所带来的快感?
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促使我们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而是那些常困扰我们,令我们担忧、令我们烦恼的竞争对手。生活的旅途中,与自己同行的人很多,只有你追我逐的竞争,才能使我们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人多了,路自然就窄了,一条大道被分成若干条小路,每个人都艰难行走在自己的小路上,心里暗暗比较着与同路人的差距。也许有的人会伸出腿去,把快要超过自己的人绊倒。其实,这不仅延误了别人到达终点的时机,还浪费了自己的智能和精力。
人生悟语:
和高手过招,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找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3.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对手
在现代社会,那种动辄就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但确实还有敌对的一方:在恋爱上,你可能有情敌;在事业上,你的敌人可能会更多。在诸种情况下,首先你应当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敌人。如果不是,你就不应当对他怀有敌意;如果是,你就应当正大光明地和他决斗并设法战胜他。
当然,这里的“决斗”绝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你的智慧和知识与对手“竞争”,争取在公平和坦诚的氛围中,看谁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值得肯定的。《论持久战》中说:“(竞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实上,竞争本身就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胜算。
敌人的皮鞭无情地抽打在你的身上,疼痛透骨。依人之常情,你难免会对他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怀、讲策略、有眼光的人,他会做到化敌为友,倒戈反击。所谓“夺人钢鞭还打人”,容纳对手为己所用,等于手中又多了一件制伏敌人的利器。
在宛城之战中,大将典韦为救曹操,力战群敌,身负重伤,悲壮地阵亡。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丧生,曹操本人也被暗箭射中,险些丧命,败局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曹操与对手张绣可谓仇深似海。但当张绣经贾诩劝导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记在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曹操不但没杀张绣,反而封他为扬武将军,并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张绣非常感动,从此竭心效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对手,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理解,怎样去把握。
唐朝着名开国功臣李靖,曾任隋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谋反之心,就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想起此事,总想杀掉李靖,以泄私愤。李渊之子李世民认定李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再三请求李渊留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攻伐征战,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打败定杨可汗刘武周后,刘的将领尉迟敬德、寻相等人都投降了。没过多久,寻相等人又叛变逃跑了,所以李世民的部将们怀疑尉迟敬德也想叛变,于是把他关了起来。
李世民说:“尉迟敬德如果想叛变,难道还会在寻相之后吗?”他不相信尉迟敬德会叛变,毅然命人将他释放,而且还给了他很多金子,情深义重地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看重情义,希望你不要把这点委屈放在心上,我决不会相信谗言而加害忠良之士的,你应该理解我。如果你一定想走,就拿这些金子做盘缠去,略表我们这段时间共事的情谊吧!”一番话说得尉迟敬德热泪盈眶,李世民这一举动,更坚定了他忠心报唐的决心。
就在当天,李世民外出打猎,只带了很少人马,不料遇上老对手郑王王世充率领的万余兵马,被团团包围了。郑王手下大将单雄信举起枣阳塑直奔李世民。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尉迟敬德飞马而出,举起钢鞭把单雄信打落马下,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李世民问尉迟敬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尉迟敬德痛快地答道:“这是我报答您对我的信任啊!”
只有尊重自己的敌人,才能够赢得敌人的尊重。你如果能够“忍让三分”,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敌人也就自然看到了你的高尚品德,并愿意与你深交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得好:“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方面更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当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众多对手,显示了他宽阔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