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宗教家康庇斯曾说:“对成功不引以为意的谦虚者,非常了不起。”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胜不骄,败不馁的确不凡。康庇斯强调每分每秒都要积极地生活,予己快乐,并与他人分享。
谦虚的反义词是浮夸和虚荣。浮夸和虚荣腐蚀人性,但几乎没有人逃过它们的诱惑。
有虚荣之念,易生自满之心。在虚荣自满的憧憬里,以为自己功成名就,事实上你自己知道离成功还远。在自筑的象牙塔内,你故作姿态,想引起注意,但就像在大理石上搔痒一样,不发生任何作用,等你明白事情真相后,则变得讨厌自己,失落了自己。你不要寻求理想的自我和伟大的目标。
虚荣浮夸除了带来失败之外,一无是处,是在玩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加入夜郎自大俱乐部会员以前,你最好多加考虑。虚荣浮夸将使你成为必输无疑、不能松弛的暴君。
避免虚荣的秘诀是:勿苛求自己,勿强调成功。做自己的好朋友,你就会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诚如康庇斯所言:“对自己的光荣丝毫不引以为傲,你就是真正的不凡。”
可见,谦虚是一种难得的美德,与一个谦虚的人交朋友,实在是件好事,但是和那些常说大话,目中无人的人交朋友恐怕就不会愉快了吧。
人生悟语: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吹牛的人,与其消耗时间和他做没有结果、徒伤感情的争论,赶快找个借口离开,因为这种人会浪费别人的生命,不如到户外做做运动,至少这样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5.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要不是事实,无论你把话说得多么精彩,多么富有这里,多么具有真实性,也很难让别人心服口服,反而会使别人怀疑你的人品。
成功的欢乐不亚于尝到幸福的果实,成功的希望牵拽着每颗跳动的心灵。可是,在追求成功的奋斗中,信心、自信固然是支柱,可有人却携带了自我吹嘘这颗毒瘤。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者连十分之一都不足,说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有的人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比方他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还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唬人。
比方他对于自身经历,说得津津有味,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无法证实其虚构,这叫做吹牛盗名。
比方他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牛欺人。
有的人与某一位名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某事曾由他经手过,把某人的私生活起居,描写得十分详细,不是有关系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借势。
自我吹嘘的动机是表示他了不起,骗得大众的信任或者借此提高他的身份和施其某种诡计,凡此都是不合道德的。
英国的培根先生说:“自夸白赏为明智者所避免,为愚蠢者所追求。”自我吹嘘的出发点有虚浮不实的嫌疑。若把自我吹嘘当成一种人生的技巧和手段,则这种手段是笨拙的,有朝一日曝光,会遭人嘲弄的。本来,你是个什么样子,能够做成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都客观地存在着,别人皆看得一清二楚。自我吹嘘、自我欣赏一下,无非是担心自己的长处、优势鲜为人知,以致名不彰、声不显。说到底,自我吹嘘,只是在于强为自己扬名罢了;.
有时候,自我吹嘘的手段能够给自己带来扬名的好处。但是,这种名声犹如水上陌、纤中尘,是一个虚假之名。它经不起实践的推敲,更耐不住时间的检验。虚假之名如同肥皂泡,一吹即灭;如同朝露,太阳照射即会消逝。
自我吹嘘的场合和范围是十分有限的。你只能在陌生的场合,对着一些不认识你、不了解你的人来自夸一番。因为人家暂时不了解你,你或许能一时欺骗和蒙住别人,可以让别人暂时错误地以为你何等伟大、何等高明。但是,如果因你的自夸而真正引起了别人的关注,乃至引起了别人的崇拜和尊敬,那你就惨了。崇拜和尊敬你的人迟早会了解你,发现你的庐山真面目,发现你是个吹牛大王。那时候,人家就会鄙视你,对你不屑一顾了。你绕了一个圈,一个可怜的骗人圈套,到头来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生悟语:
有句谚语说的好:“世上没有诚实的狐狸,也没有吃素的老虎。”在现代社会,在与人相处时,必须要谨言慎行,别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到时候后悔莫急。
6.自我吹嘘,壮大声势
有些人就是喜欢夸赞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愿意听,他可能就会成为无所不能的人。但事实上,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只因为他心虚,所以才靠吹牛来给自己壮大声势。
虽然有轻重的差别,但是,有的人就具备“吹牛”的要素。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吹牛男爵”的冒险故事。
“我在海里游泳。突然间,有一条巨大的鱼儿把我吞下肚里。乖乖……他的胃袋又宽敞又黑暗。我就在他的肚子里跳踢踏舞。如此一来,鱼儿惊骇异常。他向我投降,于是才把我吐了出来……”
此人心平气和地说出“牛皮之语”。听了他这一句话,就是孩童也知道他是“盖”的。不过,像这个男爵一般的人,仍然大有人在。从美国回来的政治家,在机场被一群记者包围时,摆出架子说:“真想不到,我随便吹嘘几句,国务卿就吓住了。他很感动的要求跟我握手。”
男人为何那么喜欢吹牛呢?难道男人笨得不知道听到的人会“戳破”牛皮?
事实并非如此。男人都是由于“自我显示欲”作祟,所以才喜欢吹牛。
换句话说,在那一瞬间,想夸示自己的欲望,压倒了“牛皮会被戳破”的判断,使他陷入麻痹状态。吹牛皮的男子,望着听者感叹的表情(事实上是发愣的表情),就会进入一种自我陶醉之境地。
对吹牛包含自我陶醉的说法,也许有一些人会感到莫名其妙。
但是,一朝你明白吹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爽快感,叫人感到激昂兴奋--的话,你就会同意这样的分析。除此之外,吹牛时,现实与幻想会混淆在一起,使当事人误以为是真的,以致使他所说的话会增加几分逼真。只要洞察这两点,你就可以恍然大悟。
男人的吹牛内容有两大类,一种像上述吹牛男爵一般,目的无非是要给听到的人“意外感”。并且也喜欢看到听者睁大眼睛,说上几句“哇!”“噢?”“老天!”等的感叹词。
另一类就是富有服务精神的男人。因为在没有任何人要求之下,他可以对着一席的人,滔滔不绝地谈论个没完。同时,他也具有旺盛的“获得注意欲”。
总而言之,他只是千方百计的要周围的人注意他罢了。例如在酒吧时,他也可以在陌生人面前胡诌一阵子,那些人听后会对他说:“这些都是你胡诌出来的,对不对?”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会莞尔一笑。
逢到祝贺或者抚慰的场面,喜欢以望重贤达的身分,拣一些他人的牙慧,以三寸不烂之舌,说一些似曾听过的大话之辈,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
在一般的情形上,“吹牛”可说是没有恶意,也无伤大雅的谎言--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像政治家似的,暗藏着自我宣传之嫌的“吹牛”方式。这一件事,无非意图“自我重新受到评价”,以便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已。
“的确,他并不是泛泛之辈,可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
这也就是他吹牛的真正心意。确实是肤浅之举,足以令人萌生“可怜又可悲”的念头。不过叫此辈恰到好处的吹嘘一下,也可以助长谈话的兴头。当他逐渐得意忘形,感到前后语句不能连贯时,难免也会露出马脚。反过来说,绝对要克制自己,以免受到他的蛊惑。
那时我正埋首于发明,有某位女性对我展开热烈的爱情攻势……不过,当时的我……”
诸如此类,藉用回忆式的告白型“吹牛”很可能会使你上钩,你得特别注意。
此类“吹牛”狂想曲的喇叭,有时还是会发出种种不同的音色。你必须仔细地加以分辨。
人生悟语:
这种喜欢吹牛的人,由于虚荣心或荣誉心的驱使,认为交友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所以什么事不加考察,泛人知己。对这种人,不可貌相,也不可轻信,更不可深交。
7.狂妄=失败
人是很怪的。有的人依恃着自己的才能、学识、金钱等等,便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做人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君不见,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
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评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中,只有自己最好;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不是吗?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时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是自毁,是失败。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个曹营中勇不可挡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人人贬得一文不值。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狂鬼。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不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劝人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生悟语:
凡人皆有得意之时,但“君子得志平常,小人得志必猖狂”。因为君子志在远大,一时的得意,不会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小人器小易盈,小人有所得便会见诸辞色,得意忘形。
8.摘掉小人的“面具”
世上骗子很多,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其伤害,因此,平时要多长几个心眼,认清哪些人最可能骗你。例如,某人可以从你这里得到不少好处;某人觊觎你的什么东西;某人一定要你接受他的建议等等,这些人都有可能骗你。
不迷信一个人的过去。一个人过去从来没骗过你,并不能肯定他现在不骗你。
不受外表的蒙蔽。一个人诚实与否,是不能用眼睛看出来的。
要积极揭露骗子。如果你发现了一个骗子,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这样他会继续行骗。
你要表明你只信事实。让人们都知道,你只尊重说实话的人。
听到不愉快的事,不要紧张、生气,否则,下次别人只好骗你了。
要识别骗子骗人的伎俩其实很简单,告诉你一个特别直观的判断方法,你可以观察他的嘴巴,人在说谎时,大多会觉得嘴唇和喉咙发干,因此常用舌头舔自己的嘴唇并使劲地吞咽。也可以观察他的手脚,人在说谎而感到不安时,会用手指轻敲桌面或椅子扶手。脚轻敲地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还可观察眼睛,你的朋友在说谎时,眼神往往不敢与你对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
另外,说谎的人往往会不经意地扯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皱折,或弹并不存在的灰尘。这样可以避免与对方目光接触。说谎的人会不断地整理领带或项链。这一动作只能表示对方心里不安。
此外,观察腿部也很重要,人在说谎时,腿不断翘起又分开,分开又翘起,借此舒解心中的不安。
以上说的只是生活中的小骗子,至于社会中的大骗子就更要留神了。古人指出,对于欺世盗名者要提防上当受骗,他们常表现为:无智略权谋,强勇轻战,侥幸于外;有名无实,掩善扬恶,进退为巧;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屋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悦于人主;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有此几种表现的人历朝历代都不在少数。
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有克复中原、再复大唐基业的大志。他攻下福建后得意忘形,认为消除天下纷乱、诸国割据的局面不费吹灰之力。但南唐与诸国相比,势单力薄,这是不可能的事。大臣魏岑趁侍奉唐元宗酒宴时说道:“微臣少年时曾游魏州元城,喜欢当地的美丽风物,待陛下平定中原时,微臣只求到魏州做官。”元宗听后大喜,就答应了,魏岑连忙跪下拜谢。大家觉得魏岑说大话讨好皇上是个奸佞小人,于是就纷纷远离他。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话。”这话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中,很多人经不住谗言的反复攻击,以致做出错误判断。为避免上当受骗,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谎言或许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利益,但长久来说总是弊多于利的。
谎言或许也是一项工具,但是不能不小心谨慎,否则难免伤人伤己。因而,要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相信一些流言。
人生悟语:
谎言对于小人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之平常,他们可以达到脸不红、心不跳、脱口而出,又叫人不能不信的境界,假的说成真的,黑的说成白的,方的说成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