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初孕妈妈好伴侣:月子怎么坐 婴儿怎么养
19632800000016

第16章 8个月宝宝的照护

成长记录卡

本月记录体重(kg)身长(cm)头围(cm)胸围(cm)前囟(cm)牙齿(颗)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参 考 标 准

第210天体重(kg)身长(cm)头围(cm)胸围(cm)前囟(cm)牙齿(颗)参考标准男891±093706±23446±13444±191×20~2女833±09691±24435±13434±191×20~2

喂养指导

宝宝必需的成长动力

(1)水。水是生命之源,宝宝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所以健康的宝宝每天也要补水500~750毫升。

(2)蛋白质。蛋白质为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动物蛋白质的成分与人体蛋白相似,植物蛋白中以豆类蛋白较好。1岁内的宝宝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蛋白质2~4克。

(3)脂肪。脂肪是宝宝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可保持体温、保护内脏,是人体的重要成分。宝宝每千克体重每日需4克脂肪。

(4)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宝宝身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宝宝每千克体重每日约需12克碳水化合物。

(5)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

(6)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成分并各有其特殊功能,如钙、磷、铁、锌、钾、钠、氯、碘等。

何时给宝宝断奶最好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品,但哺乳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宝宝的食欲,使宝宝只想吃奶而不愿吃其他食物。断奶的具体月龄没有精确的规定,通常在1岁左右,但必须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在断奶之前应给宝宝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做到有准备、有计划地断奶。切忌突然断奶,以防造成宝宝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及营养不良等症。在此期间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辅食,否则容易引起宝宝不适应,并导致摄入量锐减、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宝宝7~8个月后,母亲的乳汁明显减少,所以8~9个月后可以考虑断奶。随之有规律地添加辅食,也就是从开始吃半流质的稀饭、面条、鸡蛋糕等逐步过渡到吃固体食物,如米饭、面包等,并相应地减少每天喂奶次数,直至完全断奶。

具体断奶时间要根据母亲乳汁的质量、季节等综合情况来决定。夏天天气炎热,宝宝易得肠道疾病,不宜断奶;宝宝生病期间不宜断奶。断奶时母亲可暂时与宝宝分开。如果喂养得合理,能适应多种多样的食物,1岁左右的宝宝就可以不吃母乳了。宝宝在断奶后,每天除了喂给宝宝500毫升左右的牛奶外,还应适量增加其他辅食。

宝宝呼吸道感染了怎么喂

对患儿应该坚持多喂母乳,若不能吸吮应挤出乳汁用干净的杯子、匙来喂,同时要及时清理鼻腔阻塞物。应鼓励妈妈多哺乳,大于6个月的宝宝应喂营养成分和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以少量多次进食为好。疾病引起的饥饿、无食欲是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因素。若患儿呕吐,应在每次呕吐后及时喂乳,病后7天内每天要细心地给宝宝补充额外的食物,直到宝宝的体重重于疾病开始时才算完全恢复。这是为了使患儿更快地康复,避免营养不良,因为营养不良的患儿很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如有腹泻又会加重呼吸道感染的病情。

职业妈妈的喂养方法

妈妈上班后,白天用配方奶代替母乳,妈妈保证每日喂4次奶,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后、1900、2200。如果母乳很好,可以在上班时带个经过消毒的瓶子按时将奶挤出,放入冰箱内保存,不超过4小时挤出的奶可以直接喂宝宝,如果等到下班带回家,可以将奶煮沸后调入米糊再喂宝宝。按时挤奶可以维持母乳的分泌,使母乳不因上班而减少,尽量把母乳喂养维持到宝宝1周岁。

日常护理

宝宝耳部感染的护理方法

宝宝的耳部感染常成为致聋主要的因素。耳部感染时脓液藏在鼓膜后面,可出现疼痛和发热的症状,宝宝常哭闹不安,如未及时治疗会因鼓膜穿孔而流出脓液。穿孔的鼓膜有时愈合长上了,患儿却出现了听觉困难;若长期排脓,局部不愈,可以造成宝宝永久性耳聋。对于宝宝发热、哭叫不安,别忘了有耳痛的可能;耳痛或流脓提示耳部感染,耳部上方或后方肿痛提示骨深部感染(乳突炎);耳道流脓半月以上常表示有慢性中耳炎。因为耳和脑部离得很近,故耳部感染可以蔓延到脑部形成脓肿或脑膜炎,所以对耳部感染不能忽视。

宝宝耳部感染时应到五官科诊治,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注意保持宝宝耳道的干燥,如有污水流出,可用柔软、有吸水性的纱布卷成小条做成捻子,每天至少3次给宝宝吸干耳道;按时用药,耳内不要滴油或进水;洗澡时要避免耳道进水;由于耳部感染多为细菌引起,所以要用抗生素治疗5天以上。

预防宝宝发生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暴发火眼”,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眼结膜急性炎症。其发病急,患儿常见有眼皮红肿、痛,怕光,白眼珠发红,眼分泌物多,睡醒时甚至睁不开眼,有时眼周、颊部也红肿,并伴发高烧等症状。这种病传染性很强,患儿的眼泪及眼分泌物接触到的物品,如脸盆、手巾等,都应单独使用,给患儿点眼药后要用肥皂洗手;不要揉眼睛。按医生给的眼药点眼,再服用些消炎药可以很快治愈。

如何给宝宝滴眼药

滴眼药水时要先看清楚药名以防弄错,再洗手,然后由助手固定好宝宝的头部,用左手拇指、示指向下拉宝宝的眼皮,再上翻,右手将眼药滴入眼睑部,但不要把药液直接滴在黑眼珠(角膜)上,因为这样会造成宝宝疼痛而害怕、哭叫。滴完药后把眼皮轻轻送回,一般每次两眼各滴1~2滴,每天3次或按医生嘱咐给药。

别给宝宝随便服中药

有些家长喜欢定期让宝宝吃一些中药,认为对宝宝的身体会大有好处,如南方有些人喂宝宝喝凉茶,这样会使宝宝饮奶量减少,体重难以增加;北方有些人给宝宝吃“至宝锭”,这些药物本身有消食、清热、祛风、化痰等治疗作用,但外衣有朱砂,含汞和砷等有害元素,不宜长期服用。有些人给宝宝吃“肥儿丸”,此药适用于“虫疳”的患儿,不能用于没有寄生虫的宝宝增加体重用。因此,不能只看药名给宝宝乱服药。还有些家长喜欢用“一捻金”治疗宝宝大便干燥,这种药会让宝宝大便次数增加,但长久服用会让宝宝肠道吸收功能紊乱,影响健康。如果宝宝有病应到医院检查,不宜盲目用药而使宝宝受害。

过分逗弄宝宝好吗

宝宝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爱,有的大人喜欢和宝宝玩,逗得宝宝咯咯直笑,有的宝宝甚至被逗得一直笑个不停。有资料表明,过分逗笑宝宝会造成宝宝暂时缺氧窒息,导致宝宝出现暂时性脑贫血,也会造成宝宝口吃或痴笑,严重的也可造成下颌关节脱臼;过分逗弄宝宝,时间久了,宝宝就不自己玩了。所以,逗宝宝要适可而止。

宝宝患外耳道疖肿怎么办

在炎热的夏天,因出汗较多、洗澡不当或因泪水进入外耳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宝宝外耳道疖肿。一旦外耳道皮肤发炎、化脓形成疖肿,随疖肿的加重,外耳道皮下的脓液会逐渐增多,其产生的压力直接压迫在耳道骨壁上,此处神经对痛觉十分敏感,所以宝宝感到特别疼痛,且在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哺乳期患儿往往有拒乳、抓耳、摇头、夜间哭闹不能入眠等表现。若外耳道疖肿明显肿胀,睡眠时压迫患侧耳朵,宝宝会因耳朵疼痛加剧而哭闹。

发生疖肿时应首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氯霉素、甘油滴耳液或1%~3%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若外耳道有分泌物,必须用3%双氧水洗净后再用氯霉素或酚甘油滴入。若疖肿有波动,应到医院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从入睡状态看宝宝的健康

宝宝的健康状况或疾病的潜伏与发作,都可以从宝宝的睡眠状态中观察得到。宝宝正常的睡眠是安静入睡,呼吸平稳,头部略潮,时有微汗,面目舒展,时而有微笑的表情。

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睡眠异常现象,则往往是某些疾病潜伏或发病的征兆。

(1)睡眠不实,时而哭闹乱动,不能沉睡。

(2)全身干涩发烫,呼吸急促,脉搏比正常者较快(新生儿140次/分钟,宝宝120次/分钟)。

(3)睡后不安宁,头部大汗,湿了枕头,出现痛苦表情,睡时抓耳挠腮,四肢不时抖动,有时惊叫。

经常仔细观察宝宝睡眠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病症,尽早就医诊治。但也有个别宝宝睡眠的异常现象是他白天过度兴奋或暴饮暴食而致,如宝宝入睡时突然滚动或哭闹,则可能是要排尿的表示,对这些现象应有针对性地处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睡眠规律和睡眠表现,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体智训练

本月宝宝能做的锻炼

7~8个月的宝宝运动能力比以前又增强了,有目的性的动作也多了,锻炼宝宝的身体就要利用宝宝的这种积极性。

让宝宝趴着,在前方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他就会爬着去拿,从而锻炼了四肢的伸屈运动。

在小床的上方挂个小球,让宝宝扶着栏杆够小球,宝宝既玩得高兴,又锻炼了身体。

妈妈一定要让宝宝有充分的时间活动。平时可以用小车推着宝宝,在柔和的阳光下、新鲜的空气中散步,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

训练宝宝爬行拿物

当宝宝能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打转时,家长用手把宝宝跷起来的脚压下,让脚趾与床面接触,前面用玩具逗引他爬行,并帮助他学会用一只手臂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拿玩具。如果宝宝很想拿到玩具,当他使劲时身体反而向后挪动,这时大人要推着宝宝的脚,一面让其身体向前,一面让脚趾顶着床面使劲,才能让宝宝向前爬行。每天要让宝宝多练习几次,最好在地垫上练习,使宝宝匍行的范围渐渐增大。有少数的宝宝在上个月学会俯卧后就开始练习爬行,结果在200天时就能用手、膝爬行了。

国外的宝宝很早就在地毯上活动,他们往往在210天就会手、膝并用爬行。

不可在大床上练习匍行,因为宝宝的活动范围大了,有可能从大床上掉下,发生危险。

爬行拿物能够测试宝宝手臂支撑上身的能力。当宝宝的颈肌能支撑头部重量之后,在练习俯卧抬头时,上肢支撑上身体重,使腹部和胸部都能抬起,上身与床或地面成90°。当宝宝下肢还未能支撑身体重量时,宝宝只能匍行。

宝宝越往前使劲,身体反而向后挪动,所以爬行有几种不一样的情况,可以估量上下肢的力量,当下肢也能支撑身体时,就能够让宝宝练习爬行了。

让宝宝传递大小便的信号

每次给宝宝把大小便时,家长最好都发出声音,小便时说“嘘”,大便时说“唔”。

宝宝听习惯之后,当他要小便时,就会一面扭动身体一面发出“嘘”的声音;当他要排大便时,就会一面使劲一面发出“唔”的声音,便于家长了解宝宝的需要。

表示大小便可以测试宝宝是否能觉察自己需要排泄。有个别宝宝能用不同声音表示大小便,这是因为家长把便时给他提示了不同的声音,他都会试着模仿,便于得到家长的帮助,从而逐渐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帮助宝宝学习迈步

8个月左右的宝宝能在家长的扶持下站立,并能缓慢地向前走几步,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学习行走。把宝宝放在学步车中坐下,然后他自己会用手扶着站起来,家长帮助推他一下,让他学着迈步,学会后家长即不必帮助。

在学步车里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以10~15分钟为宜。若时间过长,宝宝累了容易形成驼背,且双下肢负重过大也易影响宝宝的下肢发育。

宝宝没爬就学走好不好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动作的发展对其以后的心理行为的发育十分重要。年轻的家长应经常有意识地在宝宝动作发育方面给予训练。但即使是十分重视宝宝动作发育的父母,也常常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的动作训练——爬行。

常有家长颇自豪地对医生说:“我们家宝宝不用爬,从坐位直接会站、会走了。”他们误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限制宝宝学一些动作,因为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动作的出现、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生理基础。

爬行是宝宝从坐位至站位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在大脑司令部的指挥下协调上下肢运动的一个复杂运动的完善体现,是锻炼宝宝的身体感应及大脑感觉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训练动作,一定不要让宝宝错过。

一般宝宝到了7~8个月,能独坐之后便可以开始爬行练习。在训练宝宝学爬时,可在宝宝前面放着他喜欢的玩具,训练宝宝努力向前爬。一开始可能原地转圈或向后退,不要灰心,只要让宝宝天天坚持,并注意趣味化,不要引起宝宝的厌倦、反感,一般到了8~9个月,宝宝便可自如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