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间餐厅,使兄弟俩成为当地新贵。他们俩每人年平均5万美元的收入,这足可以使他们进入当地的上流社会了。
不久,城里同样的汽车餐馆逐渐多起来了,而且,雇用服务员也很不容易。由于餐馆多,相互竞争很厉害,那些服务员自认为奇货可居,要的报酬很高,而且很不听使唤。如果不是麦氏兄弟在汽车餐饮业里积累了一些经验,或许也是因为对餐饮业还有一点儿感情,他们早就打退堂鼓了。
兄弟俩发现,汽车餐厅在经营上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让人一听到汽车餐厅就会想到这是一种出售廉价食品的地方。另外,食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不断地上涨,生意实际上很难做下去。
这时候,他们哥俩想进行一项别的经营者想都不敢想的改革。
他们通过对几年来经营收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有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汉堡包,而不是排骨。尽管他们在排骨上做的广告比汉堡包多得多。
就是这么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改革,推动了世界快餐业的一场巨大的革命!
由此可见,敢于打破常规的性格是一个人身上突破各种条条框框、找到创新之路的基点。
关键时刻要敢于拍板
凡是成大事者,都会碰到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不能退缩,不能无主见,而是要有敢于拍板的性格,表现出非凡的决策能力。
一个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能力素质。而在当今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捉摸不定的局势,对一个人在分析、判断能力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客观情况,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一些情况是不可能让人事先做出百分之百正确判断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常常遇到的是一些不确定型、风险型的事情,这就要求你有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不能追求四平八稳、因循守旧。
另外,要有当机立断的拍板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决策是不能一拖再拖的,他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地点内完成。否则,正确的决策一旦过了时间就会成为错误的方案。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统帅、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于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战前夜,表现出了非凡的当机立断的盘算魄力,使诺曼底登陆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登陆前夕,天气情况恶劣,一直下着大雨,气象学家也不能完全有把握说6月6就能转晴。如果天气不转晴,那么空降兵将无法着陆,将会使整个登陆计划失败,使50多万士兵面临牺牲的危险,在众多的将军都表示迟疑不决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决定6月6日实行登陆,并赢得了胜利。
当机立断的魄力是领导必备的能力。一个人善于当机立断,具有敏捷的思维,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付自如。艾森豪威尔就是在紧急关头善于当机立断,取得成功的典范。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尤其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形势变化多端,就更需要现代领导善于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取得成功。但是当机立断不等于盲目冲动地喊打喊杀。正确的分析、判断才是当机“拍板”的首要条件。
立即“拍板”是一个敢于决断性格的反映。世上之事,往往败于优柔寡断,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点,你应当在看准的前提下,敢于拍板。
做人必须要有当机立断,临难不慌的性格,以此来解决眼前难题。
机勇者,临危不惧,临难不惊,机勇沉着,镇定自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即显示出战略家的胆略和性格。
三国时期,吴蜀两国经常联兵攻打魏国。这便是蜀将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政策。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统帅水、陆两军数十万,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吴。东吴与刘备联军,共同抗击曹操。周瑜和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有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赤壁大战。大战胜利后,诸葛亮便乘机占领了荆、益两州,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他自己也功拜丞相。223年,刘备死后,他便辅佐刘禅,主持军国大事。
马谡是蜀国的将领,得诸葛亮器重,迁任为参军。229年,诸葛亮兴兵攻魏,命令马谡督诸军为前锋,与魏将张邰大战于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制,指挥失宜,最后为张邰所败。诸葛亮的兴兵计划遭到破坏,被迫退兵汉中,将马谡下狱,死于狱中。历史故事“孔明挥泪斩马谡”讲的就是这个历史事实。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很恼火。但魏兵在大将军司马懿的率领下,却穷追不舍。诸葛亮毕竟是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方面将马谡抓捕入狱,以震军威,以严军纪,同时他又冷静地思考对策。他想,以自己的兵力直接迎战司马懿,毫无胜利的希望,如果仓皇逃跑,司马懿肯定继续追杀,可能要当俘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左思右想,诸葛亮迅速做出军事布置:急唤关兴、张苞,吩咐他俩各引精兵三千,急投武功山,并鼓噪呐喊,虚张声势。命令张翼引兵修剑阁,以备走路,命令马岱、姜维断后,伏于山谷之间,以防不测。并命令将所有旌旗隐匿起来,诸军各守城铺。命令将城门大开,不要关闭,每一城门用二十军士,脱去军装,打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手持工具,洒扫街道。其他行人进进出出,没有一点儿紧张的表现。吩咐完毕,诸葛亮自己身被鹤氅,头戴华阳巾,手拿鹅毛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来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然后命人焚香操琴,显得若无其事,安然无恙。司马懿前锋部队追到城下,却不见城内一点儿动静,只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赏景,感到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前进,便暂停下来,急速报与司马懿。大将军司马懿以为这是谎报,便命令三军原地休息,自己则骑马飞驰而来,要看个究竟。果然,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闲自在,根本没有什么恐惧和惊慌的表情。
一个人具备当机立断的性格,才能谋大事、成大事,否则犹豫不决就会一事无成。有些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
要趁热打铁
趁热打铁的性格常指:一个人能够大胆地抓住时机,充分展示自我,一举成名。
苏珊·海沃德长得漂亮、苗条、性感,她的青年时代,正是好莱坞的主要制片公司发展的全盛时期。她像其他童星一样,怀着成为好莱坞电影明星的梦想,当上了合同演员。她进入好莱坞的最初几个月中,面对的不是摄像机而是照相机。她穿着泳装,日复一日地摆弄出千姿百态,为广告照做模特儿。她那充满魅力的微笑,随着报纸杂志的广告传遍五湖四海。读者们,也是电影的影迷们,对她已经具有一种倾倒和渴望的感情。
然而苏珊一直得不到当演员的机会,当她询问老板时,得到的回答总是:“耐心地等一等,总有一天会推荐你的。”
有一次,机会突然来了。1938年,派拉蒙公司在洛杉矶举行全国性的影片销售会。苏珊接到旅馆舞厅的通知。舞厅里来了很多电影院的老板和来自各州的商人。影星们进入舞厅之前,派拉蒙公司对自己的影片已进行过大肆宣传。
影星们一个接一个与观众见面。苏珊出场时,会场上发出了一片欢呼。她此前还没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她面对观众,像对老朋友们一样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们都认识我,你们中有谁见过我的照片?”台下立即有许许多多的人举起了手。
“有人看过我在电影里的形象吗?”没有人举手,只有笑声。
苏珊趁热打铁,发问到:“你们愿意看我在电影中的形象吗?”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代替了回答。
苏珊这一计即兴拈来,大获全胜,于是她说:“那么,诸位愿意捎个话给制片公司吗?”
这是一次民意测验,那么多观众的代表想看苏珊在电影中的形象,制片公司的老板得到这一民意测验的结果,完全可以判断,如果请苏珊出演影片,此片一定走俏。于是苏珊不久之后便受聘出演,上了银幕,并且成了大明星。她在《我想生存》一片扮演的角色使她荣获了奥斯卡金奖。
难道你不承认苏珊·海沃德是趁热打铁,一举成名的高手吗?
一个人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在最佳时刻表现自己与人不同的性格和能力,才可以赢定人生。
善于利用机会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谁也没赚过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号。
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击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1英镑一个!请用1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业企业也不是没抓住机遇,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遇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所以,卡耐基认为,一个企业家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更深一层地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
但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须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且常需要对特定情境周围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
明确目标会使你对机会抱着高度的警觉性,并促使你抓住这些机会。
柏克是一位移民到美国、以写作为生的作家,他在美国创立了一家以写作短篇传记为生的公司,并雇用6人。
有一天晚上,他在歌剧院发现,节目表印制得非常差,也太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一点儿吸引力也没有。当时他就一时兴起想印制面积较小、使用方便、美观,而且文字更吸引人的节目表的念头。
于是第二天,他准备了一份自行设计的节目表样张,给剧院经理过目,说他不但愿意提供品质较佳的节目表,还愿意免费,以便取得独家印制权;而节目表中的广告收入,足以弥补这些成本,并且能使他获利。
剧院经理同意使用他的新节目表,他们很快和所有城内的歌剧院都签了约,这门生意日后欣欣向荣,最后他们扩大营业项目,并且创办了好几份杂志,而柏克也在此时成为《妇女家庭杂志》的主编。
一个具有善于利用机会性格的人认为:如果你能像发现别人的缺点一样,快速地发现机会的话,那你就能很快成功。经常对自己讲:“机会来了,抓住它”,慢慢地,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真的抓住它。
如何做到旁敲侧击
如果你在办事儿时,能够找到一位有门路、伶牙俐齿的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真是再好不过了。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是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叫薛的地方。
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
燃眉之急,唯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阕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绝路之中老天给他降下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抚额称庆,可谓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闵王时代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
盂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来,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这话须孟尝君亲自当面求就是了。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亦如此。
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正面的话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
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
闵王的话题正投淳于髡的所好,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话题意识性地流动,谈到薛,但不露痕迹。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淳于髡眼见闵王入了圈套,便捉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寺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王表情大变:“哦,原来薛有那么大的寺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守护先祖之寺庙,是国君最大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寺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一句请闵王发兵救孟尝君,而是抓住闵王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弱点,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实际上是救了孟尝君。淳于髡的纵横术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