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常朋友平常过。如果你是个懂得方法的人,交朋结友,不可急功近利。友情投资,宜放长线,拜拜冷庙,烧烧冷灶,平时多烧香,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问候,也是交友之道。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事先没有放长线”了。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友谊之花,须经年累月培养。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会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总会有几个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上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位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就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如果要想从他人处有所得,必然要先给别人他想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朋友中的一方不可能总是付出,只有收支平衡,友谊才能长久。
卡耐基箴言:
若把施予给予世人,如同播种一粒丰厚的果实,它将跟着岁月开花结果,当你短暂的一声结束,你所获得的却将消逝,所留下的,将是我们拥有的东西。
--卡耐基
4.不计前仇,宽恕他人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条教义:当有人打你的右脸时,你应该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真正信仰耶稣的基督教徒们却将其奉为圭臬。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基督教盛行的国度,所以无论是莎士比亚本人,还是当时的人们都对基督教的教义十分推崇。当安东尼奥面临着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以偿还夏洛克债务的命运时,他放弃了旧约中以牙还牙的逻辑,而遵循了新约中以德报怨的教诲。安东尼奥在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高尚者的升华。
以怨报怨是动物也懂得的简单道理,以牙还牙,以毒攻毒,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气,却难以平息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结果总是导致仇人增多友人减少。聪明人采取以德报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消除对方的仇恨情绪,使其反省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在行为上处于有利的一方,使舆论和观众都支持自己的一方。
梦迪由于好友保尔在自己的公司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梦迪委托律师将保尔关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
几年过去了,保尔早就被保释出来了。他觉得对不起梦迪,几次打电话向梦迪道歉,梦迪根本不听,一听是保尔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梦迪的妻子知道后,多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保尔是个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梦迪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美元,又想起保尔曾像只老鼠似的偷盗过那些钱,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一个多月过去了,梦迪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保尔,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到,难道你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不,不行。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保尔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必须积极地清除它。晚上,梦迪终于鼓起勇气,给保尔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
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梦迪还决定再次聘用保尔到公司工作,他对保尔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保尔走后,漂亮的女秘书走进来看着梦迪说:“您真让人羡慕,因为您有着海一样的心胸,在您身边工作,我非常愉快”。梦迪大吃一惊,这可是意外的收获。
生活中,恩将仇报的人是屡见不鲜的,以德报怨的人却并不多见。但只有这么宽容和豁达的人,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并非圣人,所以我们无法伟大到去爱自己的敌人。可是最好去原谅并且忘记他们吧,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快乐,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我的父亲从采不会浪费一分钟在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身上。”
威廉?盖伦,前任纽约市市长,曾经遭受枪击,生命垂危。可是即使在那些生死未卜的日子里,病床上的他还努力在每一天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他把这作为自己从政的原则。你是否认为这太理想化太天真呢?可是,即使是把生命比喻成痛苦旅程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告诫我们--“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该心怀仇恨。”
历任六任美国总统顾问的巴洛克,在遭受政敌疯狂攻击的时候依旧未曾感觉困扰--“没有任何人能够污辱我或者困扰我,我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在我向他请教如何免于困扰时他如是回答:“你要知道,除非我们自己允许,否则没有人能够对我们这样做。”
人类始终在景仰着那些不怀恨仇敌的人。加拿大的-座山峰以英国护士艾迪斯?卡维尔命名,她于1915年10月12日于德军阵营之中殉难。她在自己在比利时的家中收留照顾一些受伤的法军和英军,并协助他们逃往荷兰。而这成为了她的全部罪名。在行刑的那天早上,她在羁押自己的布鲁塞尔军营对军中的英国牧师忏悔,她喃喃自语--“我现在才明白,只有爱国情操是不够的。我不应该对任何人心存怀恨或者怨恨。”四年之后她的遗体被运往英国,并在维斯敏斯教堂举行纪念仪式。她的雕像底座上镌刻着那不朽的话语--“我现在才明白,光有爱国情操是不够的,我不应该对任何人心存怀恨或者怨恨。”
要是想真正宽恕并且忘却我们的敌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去寻求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力量。因为我们可以忘却一切的事情,当然侮辱也同样无关轻重。
美国人应该都知道一位黑人传教士琼斯,今时今日,他亲手创办的学校已经声名鹊起。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琼斯却险些被一些激动的白人青年施以绞刑。
这故事早在1918年。那时候,在琼斯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流传着一些谣言,人们深信德军会策动黑人叛变,而琼斯被指控参与叛乱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