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1983800000012

第12章 ◆ 服饰

清代北京的服饰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男子需剃发垂辫,不论老幼都戴帽子。帽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礼帽、便帽与风帽。礼帽也叫官帽,被称为“大帽”。便帽,俗称“小帽”,是各阶层人士日常居行所戴的帽子。其式样很多,因地、因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就是“瓜皮帽”,由6块下宽上尖同质地料子拼缝而成,呈半个西瓜状。帽分6瓣,乃取“天地、四方”、“六合统一”之意。瓜皮帽不分尊卑、无论老幼都喜欢戴。

男子的服装有袍、袄、衫、裤等,其中袍、褂是主要的礼服。长袍的特点是,长过膝、领为圆,带大襟有扣襻,袖适中,摆开衩。按规定,皇室宗族的长袍前、后、左、右开四衩,官吏的长袍开两衩。开衩的长袍,袖口要装饰箭袖,形似马蹄,故名“马蹄袖”,平时翻起,行礼时放下。普通百姓穿的长袍下摆不得开衩,俗称“一裹圆”,袖口为散口状。所谓“褂”,多穿在外面,叫外褂、行褂。马褂类似外罩衣,其长仅到腰,对襟,圆领,有开衩,带扣襻儿。还有一种大襟马褂,腰身较长,袖也较长,无论是对襟,还是大襟马褂都可以做成单、夹、皮、棉,以适应四季的变化。在穿鞋方面,男子着便装时,以穿布、缎面料的鞋为主。着公服时,需要穿靴材质为布、缎、皮等。

汉族妇女服装一般,妇女着披风、袄、裙等。披风即外套,作用与男人马褂相似,其制有对襟,有大襟、大袖,摆下长过膝。披风内依次为大袄与贴身小袄。下装为遮足长裙。满族妇女便装,一般为长袍。汉族妇女缠足的习惯,着弓鞋(尖足鞋)。满族妇女不缠足,多穿装有木底的绣鞋,俗称“高底鞋”、“花盆鞋”。

民国时期北京的妇女,以前一般为上衣下裙。青年妇女多喜欢穿瘦身秀长的衫袄,衣领挺高,下穿黑长裙。直到上世纪20年代后,才对“曲线美”感兴趣,将满族穿的长袍推陈出新,改造成近代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旗袍。

北京除汉、满族外,还有蒙、回、藏等民族。蒙族世代习惯于草原生活,服装类似满族。其外衣多为窄袖长袍,为色泽艳丽的绸缎所制,腰间围系宽宽丝绦的各色腰带;袍内着袄、裤;足多着长统靴或缎靴。女子长袍之外多套一马甲,其他方面男、女衣着差别不大,唯有帽式、发式、头饰等不同。上世纪20年代初,西装为国外传入,在正式场合男子穿着也很普遍。而且以青年人为多。

民国成立后,政府曾发布“剪发通令”,而且还制定了“服制条例”。条例中规定了男子和女子礼服式样。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二类。大礼服几乎完全仿照西式;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为褂袍,高领对襟短袄,里穿长袍,头戴瓜皮小帽。女子礼服,上衣长度与膝盖齐,袖和手腕齐,对襟,带领,左右前后都开衩。下为带褶的筒裙,上缘两端有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