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9914100000022

第22章 巧夺天工——中华建筑之最(3)

独乐寺观音阁外景分上下二层,中间设一暗层,施腰檐、平座,实为三层。阁中形成三层贯通的空井,以容纳巨型的观音塑像。观音阁是国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式高层佛阁,以建筑手法精湛而著称。其梁柱相接部位因位置与功能不同,采用不同的斗拱,共有24种152朵。千余年来,经受了历次重大地震,至今巍然屹立,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福建泉州的清净寺,又名麒麟寺,是我国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初名“圣友之寺”。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1309)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清净寺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大门朝南,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第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两方阴刻“月”两“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整座建筑造型巍峨壮观。“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现仅存四围石墙。坛的屋盖明代年间倒塌,殿内四周的空地上尚存花岗岩的残础。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壁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为“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

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现存最早最大的妈祖行宫

天后宫为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行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座妈祖行宫位于福建泉州市区天后路,因泉州古称温陵,故素有“温陵圣庙”之称。

天后宫历代均有修复,目前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近年来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已经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陈列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历史上,由于妈祖故里莆田隶属泉州管辖,也由于泉州在宋元代时期为世界最大的对外贸港口之一,泉籍移民常由此庙迎接妈祖赴海外奉祀,因此妈祖信仰随泉州对外交往的发展、海交贸易的兴盛、移民热潮的兴起而远播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世界各地,影响深远。

最大的石刻图书馆

北京西南房山区的云居寺里的石经是中国历史上继京杭大运河之后,又一项伟大工程。现今寺内珍藏石刻佛经1122部3572,共14278块,如果用石经铺成一条路,可以绵延12.5千米,云居寺因此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图书馆。

据史料记载,北魏太武帝时期和北周武帝时期,曾先后两次灭佛——摧毁佛寺、诛除僧徒、毁灭经卷。“法难”之余,北齐南岳天台宗高僧慧思深感灭法的危机,于是想出了把佛经刻在石头上的办法,以便历法难而不毁。幽州智泉寺僧人静琬继承了慧思的遗愿,在1300余年前的隋代大业年间,在如今的房山地区,开始了绵延千载的房山石经刊刻事业。

静琬过世后,刻经事业由其弟子们继承下来。此后历经辽、金、元、明,代代续刻,长达千载,并将这14278块石经分别藏于云居寺东北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和寺内压经塔下的地穴中。这些石经,世称“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它们包含佛经的经典要著,所刻佛经为历代善本佛经。

第一所官办地方学堂

文翁石室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地方学堂,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而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多年来为中国培养了郭沫若、王光祈等数不清的杰出人才,至今仍是我国名校之一,它那“原创”“领先”的历史地位至今仍无可撼动。

公元前143—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文翁石室。“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

200多年后东汉安帝时的一场火灾,石室连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由蜀守高氏予以修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才将《十三经》全部刻完。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石室俱成瓦砾。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府学。有清三百载,四川学校实际以此为首。

最大的汉画像石陈列馆

南阳汉画馆陈列着1600多块中国汉代画像石,是中国最大的汉画像石陈列馆。早在西汉时期,河南南阳便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都市之一,又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

画像石是当时构造冥斋大墓的特制建筑材料。那些线条生动流畅、内容丰富多彩、雕造工巧形象的画像,那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石刻艺术,是历史发展的记录,是古老文化的见证。

天下第一铁顶

天下第一铁顶即老爷顶,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境内,海拔1570米,号称“太行第一峰”。又因与湖北武当山南顶相对峙,被称为“南顶”。所谓“南顶在武当,北顶在太行”即言此。

老爷顶又叫做“紫团巍”。“紫团”意为紫色的云团,道教称神仙行走时,乘坐的是紫色云团;“巍”意为高。“紫团巍”即神仙居住的高山。“老爷”之含义,是对神灵的称呼,在这里是对道教始祖老子及祖师玄武的尊称。相传,道教祖师玄武曾在山顶修行,42年后成仙,故称“老爷顶”。

登上老爷顶,可仰望太行晴天红日、俯视足下峻峰长川,它集奇、险、秀、幽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飘飘欲仙的感觉。1990年,经河南省园林专家评定,正式称此景为“亚洲一绝”。

老爷顶真武庙建筑艺术别具一格,有庙无梁,青石到顶,庙顶用铁瓦,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所罕见,故称“天下第一铁顶”。历经千年风雨,仍完好如初。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阁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70000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8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保存最好的名楼

岳阳楼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名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它位于湖南洞庭湖畔,北望长江东流。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岳阳楼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最早的城邑

中国最早的城邑出现在河南。1977年,历史学家在登封市附近的王城岗上发掘出了两个东西并列的小城堡遗址。根据科学测量,它们距今约4000年,年代稍早于夏代成立,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两座最早的古城遗址。

相传,鲧是夏部落族进入阶级社会前的部落酋长、夏代第一个国君禹的父亲。夏代立国之前,部落的活动中心,就在今日河南嵩山周围的伊、颖、汝等河谷、平地以及晋南的汾河谷地一带。因此,河南城邑的形成,应早于夏代立国的时间。

最古老的房屋建筑

郭氏墓石祠位于山东省长清县的孝堂山上,建于公元1世纪的东汉早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房屋建筑。

祠堂全部石筑,室内宽3.8米,深2.13米,屋顶两面坡的石板刻出脊背等形状,墙壁以厚约20厘米的石块砌成。前面正中置八角形石柱,高86厘米,上下端刻成斗形,与后墙间置跨度2.13米的三角石梁,负载屋顶,分祠为两间。祠内石壁和三角梁上雕刻有精美图画,有内容广泛的神话传说等,雕刻多为平地线刻法,风格劲利,在汉画像中独具一格。祠内最早的游人题记有东汉永建四年和永康元年两则。西山墙外壁刻有北齐武平元年的《陇东王感孝颂》。

此祠自宋赵明诚《金石录》以来累见著录,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最大的四合院

在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它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三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其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绝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僭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奸臣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便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西侯度遗址是我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地质时代为距今约18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是目前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北隅中条山之阳的西侯度村。

1961—1962年,山西省博物馆对西侯度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陆续出土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西侯度还出土了一批烧骨材料,这个发现把人类使用火的历史推到距今100多万年前。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发现如此古老的烧骨。

此外,根据发掘的脊椎动物化石考证,当时的哺乳动物绝大部分种类是草原动物,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山西披毛犀、步氏羚羊、粗状丽牛、步氏鹿、纳玛象等20余种。由此可知,当时西侯度一带应为疏林草原环境。根据鲤鱼鳃盖骨判断,这里的鲤鱼超过半米,因此,西侯度附近当时应有广而深的稳定水域。

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牛河梁女神庙,属于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女神庙位于辽宁西部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主山梁的中心部位。1983年发掘,年代为公元前3630年左右。该处是中国已知最早的神庙址,出土的女神像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艺术水平较高。

女神庙坐落在北山顶部,长22米,宽5.3米,分前、中、主、耳和后室。室内有巨大塑像群,有的人像与真人大小相当,有的为真人的1~2倍,以玉石镶睛,形态逼真而又达到神化境界。

在女神庙周围千余米范围内的山梁上分布有大型积石冢群。冢群中心是大墓,周围有许多陪葬的小墓。墓内随葬有大件精美玉器,其中玉雕猪龙、玉雕鹄鸟等,造型古朴,令人叹为观止。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已被列为全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内考古权威称它为“海内孤本”,现已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长的防御建筑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横穿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巅,总长度8842多千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被称做“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

最大的港口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千米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枢纽港口。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有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

据上海市交通港口局2009年3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标准箱,同比增7.1%,位列世界第二。

最大的人工港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位于渤海湾上的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目前,天津港航道最大可进出30万吨级船舶。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四大港区。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以5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为天津港的一个新港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千米。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94个,岸线长度21.5千米。

古代世界最大的港口

在中国宋代时,泉州港像一颗镶嵌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明珠,曾以其繁荣著称于世,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港口。

泉州港亦称刺桐港,因初筑泉州城时城周围植刺桐树而得名。泉州城东南隅的泉州湾及其邻近的安海湾、围头湾、深沪湾等一起组成了著名的泉州港。它东临大海,港湾曲折,可停泊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