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9914100000058

第58章 妙趣生灵——世界动物之最(6)

雨燕取食时,不倦地前后飞逐,张开大嘴儿捕昆虫。也在飞行中喝水、洗澡,有时还在空中配对。飞行时翼的扑动相对较慢而不灵活(每秒4—8次),但镰刀状的翅使雨燕成为小鸟中飞行最快者,一般每小时可飞行110千米;而褐雨燕时速高达276.47—353.23千米,速度相当快。

最小的鸟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微型”蜂鸟,蜂鸟体形纤小,最小的只有黄蜂那么大,体重约2克,从头到尾还不到2厘米,最大的也不过4.5厘米。更有意思的是,它们飞起来也像蜜蜂一样,会发出嗡嗡的响声,也喜欢吸食花蜜。所以,给它起“蜂鸟”的名字是再合适不过了。

蜂鸟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非常快,每秒钟在50次以上,它能飞到四五千米的高空中,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千米,因此人们很难看到它们。为适应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鸟的新陈代谢在所有动物中是最快的,它们的心跳能达到每分钟615次。蜂鸟每天消耗的食品远超过自身的体重,为了获取巨量的食物,它们每天必须采食数百朵花。有时候蜂鸟必须忍受好几个小时的饥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它们能在夜里或不容易获取食物的时候减慢新陈代谢速度,进入一种“蛰伏”状态,以降低对食物的需求。

最大的鸟

世界上最大的飞鸟是信天翁,它的翅膀翼展可达3—4米,以毫不费力地飞翔而著称于世,是当之无愧的飞鸟之王。

信天翁身披洁白的羽毛,尾端和翼端带有黑色的斑纹,身体呈流线型信天翁的前臂骨骼与指骨相比显得特别长,翼上附有25—34枚次级飞羽。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极为高效的机翼,它们能够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概率很低。这种对快速、长距离飞行的适应性令信天翁得以从它们在海岛上的繁殖基地起飞,翱翔于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最稀有的鸟

斯比克斯鹦鹉,又名小蓝金刚鹦鹉,分布于巴西东北部。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然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

斯比克斯鹦鹉身长56厘米,翼展64厘米,体重295—400克,寿命28年。体羽大部份为暗蓝色,前胸和腹部带点亮绿的色调,背部和尾巴上方为深蓝色,眼睛附近的裸皮和脸颊为暗灰色,耳羽和前额附近的羽毛为浅蓝灰色,尾巴和翅膀内侧的羽毛为暗灰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黄色。

由于这种鹦鹉十分美丽,成为偷猎者最喜欢捕捉的对象,这样一来这种鹦鹉的数目越来越少,几近灭绝。在全世界目前约有60只这样的鹦鹉被人用笼子养着,而它们已完全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一旦被放归到野外肯定不是善终。

翅膀最多的鸟

鸟生两翼,便能展翅高飞,有的偏要翼外生翅,独树“双帜”,以便引诱异性。非洲发现一种世上罕见的奇禽——四翼鸟。四翼鸟生活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扎伊尔南部,是夜游动物,与昼伏夜出、啼鸣悦耳的夜莺同属一科。人们赠给它“四翼鸟”这个美名是不无道理的。到了交尾期,雄四翼鸟便在每只翅膀上生出一根长长的羽翅。飞行时,这两根羽翅,就像两面旗帜似的,有时高高地竖立在它身体上面,迎风招展;有时又收翼在身后,“偃旗息鼓”。观察者感到,这只鸟似乎有四只翅膀;然而有时又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有两只小小的黑鸟,尾随其后,紧跟猛赶。

四翼鸟最早的记载在100多年前。1908年,奉吉勘界副委员刘建封奉命踏察长白山之后,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载:“土人(当地原住民)云,(长白)山有四翼鸟,头圆尾细,前两翼长,后两翼短,淡黄色,形同蛱蝶,声似黄鹂。人有见其雄雌双飞者。”

最早的鸟类化石

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化石,迄今为止已发现了6个个体,而且保存完美。这些鸟化石中,“始祖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鸟,出现于晚侏罗纪,距今已有1亿多年了。1861年发现第一个化石标本,此标本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灰岩中。当时,这里是一个热带浅水珊瑚礁泻湖,由于偶然的机会,始祖鸟跌落在水中,保存为化石。

最耐寒的鸭

长期以来,北极熊被人们认为是耐寒动物的象征。在北极洲的“居民”中,是否还有比它更耐寒的呢?挪威科学家对北极地区的动物作了一次耐寒的试验。结果证明,耐寒冠军的荣誉应归于北极鸭,而不是北极熊。因为北极鸭能经受零下110℃寒冷的考验,其次是海豹,然后才能轮到北极熊,北极熊只能忍受零下80℃的考验。

北极鸭之所以能耐严寒,是因为它的羽毛下面有一层细毛绒,像毛毯一样裹在身上,能保温御寒。

最大的蟒蛇

蟒蛇是当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这种后肢虽然已经不能行走,但都还能自由活动。蟒蛇体色黑,有云状斑纹,背面有一条黄褐斑,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状纹。

蟒蛇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属无毒蛇类。2003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亚某地区捕获到一条长14.85米,重447千克的巨蟒。到目前为止,这条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取名为“桂花”。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桂花”大口一张,就可以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条大蛇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交界的婆罗洲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要制服这么大的蛇,至少需要8到10个壮年男子。此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所记载和公认的世界最长蛇是一条身上花纹呈网状的大蟒,身长10米,已于1912年在印尼被射杀。

最毒的蛇

在动物界,海蛇的毒液是最强的动物毒,它的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

海蛇咬人的时候没有疼痛感,其毒性发作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的中毒症状。然而,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得非常快。中毒后,人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

海蛇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所以属于细胞毒素。

爬行速度最快的蛇

黑曼巴蛇,又称“黑树眼镜蛇”,是第二大的陆生毒蛇类,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在毒蛇界中,仅次于眼镜王蛇。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称,黑曼巴蛇除了像其他曼巴蛇一样,栖息在树上外,还会在地面猎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像老鼠等为食,也会捕食蜥蜴、小型鸟类等。黑曼巴蛇的名字是源于其乌黑的口腔,而不是指其棕色的身体,相比之下,其危险性较低的近亲曼巴蛇,则能真正地保存了像其名字一样的绿色身体。

黑曼巴蛇体型修长,头部长方型,体色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除了天生攻击性十足之外,黑曼巴蛇还拥有一种可怕的特殊能力,它可以一跃而起,挺直身躯站立。黑曼巴蛇移动时一般抬起1/3身体,当受威胁时,黑曼巴蛇能高高竖起身体的2/3,并且张开黑色的大口发动攻击,身长3米的黑曼巴蛇攻击时能咬到人的脸部。

最大的蜥蜴

科莫多巨蜥,蜥蜴亚目(Sauria)巨蜥科(Varanidae),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产于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上,岛上的居民称为“科莫多的龙”,濒临绝种,现已列为保护对象。

成年的巨蜥其体长可达3厘米,重达约135千克,寿命约100年,能挖9厘米深的洞,生卵其中,至4—5月分孵出。幼体在树上生活几个月,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吃饱后,巨蜥就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且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待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最毒的蛙

箭毒蛙是全球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其中毒性最强的物种体内的毒素完全可以杀死2万多只老鼠,它们的体型很小,最小的仅1.5厘米,个别种类也可达到6厘米。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圭亚那、智利等热带雨林中,通身鲜明多彩,四肢布满鳞纹。其中以柠檬黄最为耀眼和突出。除了人类外,箭毒蛙几乎再没有别的敌人。

箭毒蛙的食物以残翅果蝇、蚂蚁和蟋蟀为主。其毒性主要来自它们的天然食物,主要是蜘蛛类,蜘蛛的毒性会被箭毒蛙吸收转化为自身的毒液。印第安人很早以前就利用箭毒蛙的毒汁去涂抹箭头和标枪。他们用锋利的针把蛙刺死,然后放在火上烘,当蛙被烘热时,毒汁就从腺体中渗析出来。这时他们就拿箭在蛙体上来回摩擦,毒箭就制成。用一只箭毒蛙的毒汁,可以涂抹五十支镖、箭,用这样的毒箭去射野兽,可以使猎物立即死亡。

最大的老鼠

世界上最大的老鼠是美洲的负鼠,它躯体很大,最大的像猫一样大。美国某科学家曾经捕捉到一只负鼠,体重有10千克。

负鼠为中、小型兽类。大多数具有能缠绕的长尾,因此母负鼠能随身携带幼鼠到处奔跑。尾毛稀疏并覆以鳞片。少数种类尾短而具厚毛。四肢短,均具5趾。拇指大,无爪,能对握。负鼠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向南通过美国东部和墨西哥到达阿根廷境内南纬47°的地区

负鼠性情温顺,常常夜间外出,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也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平时,负鼠喜欢生活在树上。负鼠的天敌很多,在来不及躲避敌害时,往往装死。负鼠处于“装死”状态时,它们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不但与动物麻醉或酣睡时的生物电流情况大相径庭,甚至大脑的工作效率更高。

最大的动物卵

动物世界中,能够产出最大的卵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鲨。1953年6月29日,在美国得克萨期州依萨贝尔港以南209千米处,海虾网船“陶里丝号”从墨西哥湾里捞到一颗鲸鲨卵,长30.5厘米,宽14厘米,高8.9厘米,比篮球还要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鲸鲨卵。这颗大卵呈椭圆形,黑琥珀似的半透明状,内有一条长36厘米的鲸鲨胎儿,呈蓝灰色,有许多小白点,肚皮呈白色,和它的父母一模一样。

鲸鲨长着宽扁的大头,两只小眼睛,一个宽阔的大嘴巴,张开来像一对大簸箕,那牙齿又细又小,竟然有数千颗。这一排排雪白的小牙,尖尖向里斜坐在上下颌上,它们并不是用来咬东西的,而是起着阻挡食物漏掉的作用。鲸鲨是海洋里最大的鱼。在鱼类家族中,无论体态还是重量,鲸鲨都是冠军。鲸鲨的卵也是鱼类世界中最大的卵。

最长的恐龙足迹

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恐龙足迹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5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未出现。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这说明在侏罗纪晚期,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最古老的动物园

墨尔本动物园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也是世界著名动物园之一。位于距墨尔本市中心北面3千米处,建于1857年。

动物园内种植了超过2万种以上的植物,奇花异草,争艳斗奇。园内的动物占澳大利亚动物的15%,在保持了原样的灌木丛中,有袋鼠、鸸鹋等动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工授精方法培育的大猩猩。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它那攀援树木的灵巧身影。还有一点,不要错过世界稀有的蝴蝶屋,五光十色的蝴蝶翩翩飞舞的房间中,无论哪儿都像梦里的国度。

墨尔本动物园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这里的动物与自然,动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处理得十分融洽,很多动物与人可以直接交流接触。而这里的环境完全打破了混凝土墙与铁栅栏对人和自然间的阻隔,人们可以舒服地融入那充满绿色的田野中去。

最昂贵的一次回归仿自然环境

为了帮助一只虎鲸回归类似自然的环境,自由维利基金会耗费了2200万美元,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昂贵的一次回归仿自然环境记录。

这只幸运的虎鲸是1993年美国影片《自由维利》中的明星,它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在距冰岛海岸较远的地方被捕获,从此生活在墨西哥的一个狭窄的容器中,一直到1996年。后来,它被转移到美国俄勒冈州新港一个价值730万美元的盐水容器内,该容器内部安装了一部耗资1000万美元的大型彩色电视机。1998年9月,它又被重新转移到冰岛韦斯特曼群岛的一个耗资为12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养殖场内,该养殖场设有鱼可以进入的网状结构和透明塑料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