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契诃夫
1994500000015

第15章 天才啊,你属于谁(1)

从188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起,仅仅几年时间,契诃夫就成长为俄罗斯新一代艺术大师,第一流作家。这个时候他年方25岁。

在小说和戏剧创作中,他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才能。托尔斯泰认为契诃夫的才能比莫泊桑更精深。高尔基称他为“非凡的文学天才”。有的人甚至把他比作闪闪发光的星星。

这位天才作家是怎么获得如此伟大的才能的?他的成功有什么奥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1 用青春作代价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非贵族民主文学事业的境况是十分艰难的。在波别多诺斯采夫反动政策的高压下,在跟贵族资产阶级文学的激烈斗争中,许多人或因丧失了气节,或因精疲力竭,或因意志消沉,而被毁灭了。

契诃夫强烈地意识到来自社会底层而登上文坛的人处境之艰难。他在给拉扎列夫·格鲁津斯基的信中说:“我是一个‘出身微贱的幸运儿’,在文学事业中我是从《娱乐》《潮流》深处蹦出来供观赏的东西。我是贵族中的小市民。而这样的人是不会坚持很久的,就像急促绷紧的琴弦不能经久一样。”

在小说《庄园》里,契诃夫塑造了一个地主宗教反动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对非贵族作家的看法。这位地主推断:所有伟大的俄国作家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都是贵族,非贵族作家没有创造过也不可能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契诃夫在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时经常遭到包围着他的敌对势力的讥讽嘲笑,当他遇到什么麻烦时,那些人立即幸灾乐祸。

契诃夫从青年时代起就不得不严肃思考一个非贵族出身的人为了求得知识,学习创作而做出的奋斗之艰难。他深深懂得从一个社会环境转到另一个社会环境,从黑暗愚昧转入作为贵族资产阶级核心的有极高文学艺术才能的知识分子圈子,必然会引起深刻的内心震动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出身微贱的人得有特殊的责任感,他们必须时刻小心翼翼,为争取创造性劳动的权利而进行斗争,为自身的生存而不懈工作。

在1889年1月,契诃夫致苏沃林的信中写了这样一段名言。

“贵族作家不费吹灰之力可以获得的东西,非贵族知识分子则要用青春作代价去换取。你可以写一篇这样的小说:一个青年人,农奴的儿子,当过店铺老板、教堂唱诗班的歌手,上过中学,进过大学,受过严格的等级教育,吻过牧师的手,崇拜别人的思想,为每一块切成小片的面包感恩戴德,上学没有皮靴,经常挨打受肉体折磨。写吧,写这个青年怎样从自己身上一滴一滴挤出奴隶的血,写他怎样在一个美丽的早晨,一觉醒来,感到血管里流的已经不是奴隶的血,而是一个真正的人的血……”

契诃夫的这些话,对自己走过的为争得真正的人的资格而奋斗的道路做了总结。他号召他的朋友、亲人跟他一道去战胜整个农奴制度。

契诃夫认为为非贵族民主文学而斗争是集体的事业,要依靠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他在回答文学界一位朋友声明“他,契诃夫是站在他们这些小野兽中间的‘大象’”时,写道:“……我相信我们当中每一位单个的人,不会成为‘我们中间的任何大象’、任何别的什么巨兽,而我们整个一代人的努力是能够捕捉到的。把我们大家召唤到一起的将不是契诃夫,也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80年代’或是‘19世纪末期’。”所以契诃夫始终站在反对农奴制斗争的前沿,把自己的创作与之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把所有心性与他贴近的有才能的文学家吸引过来,发动起来共同战斗。

契诃夫的两个哥哥都是天赋很高的作家和艺术家,都有过一定成就。但是他们的品格、气质跟契诃夫不同,主要是软弱,不能克服自身的奴隶心态为自己的尊严而抗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们俩人都放荡不羁,纵酒无度,道德堕落,缺乏事业心。契诃夫当面对他们进行了批评,认为摇摆不定,羞羞答答的抗争是毫无价值的,它只能说明还没有克服奴隶心态,因此不能驾驭自己的才能而不断进取。

契诃夫为挽救两位兄长的才能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希望兄长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希望他们有好的品德,摆脱奴隶心态,摆脱小市民庸俗习气的影响;希望他们自尊自重,为自己的尊严而抗争。但是亚历山大和尼古拉无论在品行方面,在艺术创作乃至家庭生活方面仍然是那么软弱、庸俗,并继续堕落下去。

2 必须鼓足勇气

契诃夫认为才能既与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也与一个人的气质有关,所谓气质主要是指刚毅和勇气。他认为非贵族作家能大展其才,一要敢于跟奴性心理和小市民习气决裂,二要勇于向读者敞开自己的心扉,做到朴实真诚。因此,他对亚历山大小说的批评,首先针对那些未克服的奴性心态和庸俗习气。他在1883年4月给亚历山大的信中委婉地把这些特征称为“主观态度”,并建议亚历山大“更尊重一些,要抛开自己,不要随便把自己塞进你的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里”。亚历山大有一篇小说,其中年轻的夫人们整个午餐都在接吻,唱歌……没有一句正经话,只是脉脉温情!契诃夫批评他说:“你写作不是为读者,你写的只是你自己喜欢的闲话。你应该描写吃饭,吃什么,怎么吃,厨娘是怎样一个人,你的男主人公怎么庸俗无聊,满足于自己懒洋洋的幸福生活。你的女主人公怎么俗气,她对保养得肥头大耳、撑得太饱的肥鹅表现出的爱情显得如何可笑。”

亚历山大小说中的小市民残余习气证明他屈服于“奴性心理”,他不能抗拒它,他有成为小市民资产阶级作家的危险。而契诃夫则坚持跟“奴性心理”作斗争,在自己的家庭中也如此。

在驳斥哥哥小说中小市民的“与生俱来的主观态度”时,契诃夫同时要求他在艺术方面应该自持,不要歪曲,不要丢掉他心中曾经有过的美好的东西。契诃夫非常清楚,在哥哥的心灵里有许多好的纯洁的创造性的东西。他认为亚历山大会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作家。在回复亚历山大对他生日的祝贺信时,契诃夫写道:“你的祝贺信写得太好了,艺术性相当高,令我崇拜。你应该明白,假如你像写信那样写小说,那你早就成为伟大的作家了。”

亚历山大的信真是非常出色。他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说明,老天爷没有赐给他实际的艺术才能。当他回忆起第一次感到弟弟安东·契诃夫似乎脱离了他的影响时,他心里非常痛苦。信中有许多艺术细节,许多幽默和抒情的话。那封信充满了细腻的、机智的、审慎的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关于现时的安东如何远远离开了他,离开了曾经多次许诺然而已进入40岁尚未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的亚历山大的感伤。对童年感伤的回忆隐隐地和成年人的感伤交织在一起。当然,契诃夫十分清楚这样的“潜台词”:哥哥对自己毫不宽恕。作为一名艺术家不能不为这样细腻的、机智的、感伤的幽默情调而高兴。

像写信那样写小说——这就是说艺术家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就像亚历山大在信中所做的那样,同时不能把自己的个性硬塞给读者,让读者不是去想生活是怎样,而是去看生活本来是怎样。

艺术要求艺术家诸多英勇义举,其中包括毫不留情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然而亚历山大很少像他写信那样去写小说,这就说明,当他坐下来写小说时,他失去了真诚,他不再是他自己。

契诃夫写给普列谢耶夫的信,谈到吉利亚罗夫斯基是一位有才能的文学家时说:“他揣付出别人作品的美,懂得了小说惟一重要的魅力是朴实和真诚。但是要在自己的小说中做到朴实和真诚他感到不可能,因为缺乏勇气。”

契诃夫要求艺术家要有勇气,因为所谓才能也就是勇气。

3 培养责任意识

作家的价值在于把才能用于创作劳动,向读者、向人民奉献他们需要的优秀作品。作家担负着高于常人的责任。向读者、向人民负责,才能得到升华,否则将是才能的毁灭。而责任感又来自于作家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品行。所以契诃夫认为,才能首先要跟人道主义、跟高尚美学的严肃性不断结合。

契诃夫在1886年写的专谈才能主题的小说《强烈的感受》之中说,才能是伟大力量,是飓风,它能把岩石碾成粉末;这种力能创造一切,也能毁灭一切,它是很可怕的。若是才能不经常跟高尚的人道主义结合,人类就遭大难了。

才能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在契诃夫的观念里是密不可分的;前者不能离开后者而存在。对自己的兄长们契诃夫首先渴望培养的就是这种品行,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具有这种品行。用契诃夫的话说,一个人的才能不以他的天赋高低论短长。一个具有才能的人,担负着高于常人的责任。他应该是比较完美的有教养的人。同年,契诃夫在写给尼古拉的信中详尽地讲述了自己的道德规范。

契诃夫对尼古拉写道:“你常常向我诉苦,说人们‘不理解你’!我相信你,作为弟弟和对你亲近的人,我理解你,衷心地感谢你……你的全部好品行我都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五个手指头一样。我珍视你的优点,对之怀着深切的敬意。假如你希望,为了说明我理解你,我甚至可以列举那些品行,依我看你善良到了胆小怯懦的地步,你宽宏无私,慷慨大方,忠诚坦白;你不懂得嫉妒和仇恨,你厚道朴实,同情人甚至牲畜;你心地善良,你不记前嫌,你过于轻信……你有别人没有的最高天赋:你有才能。”

这一切在契诃夫看来是具有巨大价值的优秀品质。但是与一个有教养的人应有的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很少。

“你的不足之处只有一点,就是你自寻烦恼,无病呻吟,这是极无教养的表现。请你原谅,但是真诚比友谊更重要……”

契诃夫向哥哥发出呼唤:

“你应该勇敢地唾弃你的缺点,急速地向前奋进……打碎你的伏特加酒瓶吧……”

同时,契诃夫温存地爱着他的二哥尼古拉,爱他除软弱性之外的全部天赋。

尼古拉确有很高的天赋和艺术才能。他描绘80年代商人和小市民的漫画具有细腻的手法和优雅、俏皮、敏锐的风格,借助这幅画可以对那个时代进行研究。他的才能的特点跟弟弟(契诃夫)才能的特点相近似。他为《蜻蜓》杂志作插画,他用诗的意境把粗俗的特点表现为真正的契诃夫式的幽默。他还为安托沙·契诃昂泰的小说作插画。那时莫斯科幽默杂志之一的《目击者》一段时间成了他们三兄弟展示才能的舞台。尼古拉还承担了几幅大型油画的创作,通过这些画他的才能得到了展现。契诃夫为二哥的才能而感到骄傲。

然而尼古拉把那样一些财富胡乱糟踏了,喝酒喝掉了!

契诃夫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痛心,非常遗憾,非常气愤!

在萨多瓦—库德宁斯基住宅里住着契诃夫和母亲、父亲、妹妹和弟弟米舍尔。在最上一层的房间里竖立着尼古拉未完成的一幅描绘女裁缝的大型油画,描绘她黎明醒来就开始做衣服的情景。对这幅画契诃夫1883年4月给亚历山大写信说:“尼古拉过着放荡生活;他卓越的伟大的俄罗斯才能将被毁灭,毫无价值地被毁灭。你看他现在的工作吧,他在干些什么?尽干些庸俗的一文不值的事……可同时在画室里还竖着刚刚开始的名画。”

尼古拉的画的主题是真正契诃夫式的:表现出对普通人,对生活艰难的“小人物”的爱心。尼古拉的“放荡生活”在契诃夫看来是对千百万劳动人民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是对才能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因而对才能的概念,从契诃夫的观点来看,即是对人民的责任感,对俄罗斯艺术、俄罗斯文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