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音乐故事
19948700000064

第64章 芭蕾音乐的里程碑

可能你不会相信,作为芭蕾舞剧经典的《天鹅湖》,首演却是以失败告终的。

其实,舞剧的失败不是因为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给爱乐者的一道听觉的盛宴,在舞剧首演的时候,观众就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抱以极大的热情。著名音乐评论家格·拉罗什在看了舞剧以后,对舞剧表示了非常失望之后又接着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倒使乐迷们享受到了很大的手笔。从音乐的头几小节开始,人们便可觉察出真正大师的手笔。几页乐谱过去后,我们就已经知道:大师当时正处于情绪极佳的状态,而且他的天才又正值炉火纯青之时。”

《天鹅湖》初演的编导是德国人朱·列津格尔,这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他完全不理解俄罗斯的文化,更不理解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当然更不懂得怎样根据大师的音乐来设计编排舞蹈。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平庸的角色肆意地践踏大师的经典,他们粗暴地随意删减曲谱,又随便把一些大家熟悉的曲调硬塞进去,使首演时《天鹅湖》的音乐成为一个不伦不类、怪诞不经的东西。

此后上演中,这种做法愈演愈烈,致使柴可夫斯基的原作被删掉了三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结果让柴可夫斯基非常失望,他总是自责,把演出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音乐作品没有写好,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写作舞剧音乐作品的才能。

《天鹅湖》并没有因为平庸的列津格尔而死亡,柴可夫斯基还来不及对《天鹅湖》的音乐作出修改(其实根本就用不着修改),就因为染上霍乱而突然去世了。

值得庆幸的是,1894年2月17日,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柴可夫斯基纪念追悼会。会上除了演出柴可夫斯基的一些著名歌剧选段外,还演出了《天鹅湖》的第二幕,这是由伊凡诺夫重新编排的。大师的手笔毕竟不是平庸之辈可以望其项背的,他编排的《天鹅湖》第二幕让人们大开眼界。

彼季帕看了以后,决定重编《天鹅湖》全剧。于是,他请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迪斯特修改了台本,让马林斯基剧院的乐队指挥里·德里果整理总谱,去掉了乱加的乐曲,基本恢复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本来面目。

新版的《天鹅湖》实际上是由彼季帕编排了第一幕、第三幕,而第二幕、第四幕则由伊凡诺夫编排。由于彼季帕是古典芭蕾的代表,而伊凡诺夫虽然是彼季帕的助手,但毕竟已经是下一代的艺术家,他的思想更接近印象主义,所以《天鹅湖》的第一幕、第三幕和第二幕、第四幕的风格并不完全统一,但却并不影响它成为芭蕾舞剧中最为著名的经典。从新版的《天鹅湖》问世以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舞台,成为芭蕾舞剧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世界上所有的芭蕾舞团,几乎都上演过它,至少上演过某一片断。《天鹅湖》甚至已经成为芭蕾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