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83

第83章 巴尔扎克

第3章第49节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的生平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

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

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

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1814年迁居巴黎。1816年入法律学

校攻读法律,曾在诉讼代理人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实习生,目睹了围绕财产而展开的形

形色色的激烈斗争,接触到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内幕。毕业后没按父母希望从事法律工作,

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

,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

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

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

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

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

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以后他在二十多年的写作中,以超人的才智与精力,创作了总称为《人间喜剧》的九十多部

互相关联的小说,塑造了两千多个人物形象。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的创作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顶峰,《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由91部小说组成,写了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人间喜剧

》实现了作者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它。

《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

”是他创作的重点。《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

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巴尔扎

克许多名作,如《高老头》、《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都属于《

风俗研究》这一类。

《人间喜剧》提供了一幅法国十九世纪前半叶特别是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生活与风俗的人

情画卷,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与此联系的贵族的没落衰亡史。《高

老头》中,巴黎贵族鲍赛昂夫人敌不过有“二十万法郎陪嫁的洛希斐特小姐,而被阿瞿达侯

爵抛弃,这件事显示了贵族势力的日趋没落,它们已经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手下的败将。《

古物陈列室》中,作者借公爵夫人之口,不仅揭示了贵族势力快要完蛋的趋势,而且也显示

了资产阶级正在取而代之的现实。

《人间喜剧》还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本性。《高老头》中两个女儿毫无心肝

地榨取父亲的钱财,老人最后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破烂公寓的阁楼上。《夏倍

上校》中一个妇女为了财产不承认自己的丈夫,丈夫沦为乞丐,还逼他远走他乡。对此,巴

尔扎克不仅给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而且指出这些万恶的丑行是法律根治 涣说摹T凇陡卟?

赛克》、《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中,作者描绘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资产者,他

们无一不是心狠手辣、唯利是图,靠着对劳动者残酷剥削而发迹的。

《人间喜剧》也注意了对人民群众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工人贫困生活的同情。《人间喜剧

》在揭露贵族没落和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同时,也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和赞扬了他们

的优秀品质。在《农民》中,巴尔扎克形容尼雪龙老爹像铁一般坚硬,像黄金一样纯净。在

十九世纪作家中,他是第一个在近代小说中着力描写了金钱给人们带来无穷折磨和痛苦的作

家。巴尔扎克把自己的创作命为《人间喜剧》显然是受了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中译《神

曲》)标题的启发。他表明,要把法国社会看作历史家,而自己则当它的书记,意思是要全

面地、完整地反映法国社会面貌。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

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

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

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

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

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

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还善于用“人物再现”的方法,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

法,把《人间喜剧》的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是一个涉世不

深、“天良”未泯的大学生,但到了《纽沁根银行》里,他已是银行家投机生意的得力助手

了。以后他还得到伯爵封号,当上了部长。这样,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于性格

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过去作品的总结,未来作品的基石。位于巴黎的欧凯公寓,是一栋廉

价的宿舍,当中住着一位姓高的老头,和一位名唤欧也纳?特?拉斯蒂涅的学生。高老头曾

是制粉业的巨子,但是,他为让二个女儿光荣地成为候爵夫人,便以巨额的财富作为她们的

嫁妆,因此,现在的他已一无所有。尽管如此,过于溺爱女儿的高老头,仍然为了满足向来

即仰赖他的女儿们的需求,不惜住在低廉的公寓内,同时,渴望着能够借此有所弥补女儿们

奢侈的结果。青年拉斯蒂涅是一偏僻地区的贫穷贵族的继承人,也是一位急欲出人头地

的野心家。个性急躁的他,更希望能借着女人或学问来达到目的。于是,他一方面致力于学

问,一方面取得堂姐柏锡安子爵夫人支援,同时接近高老头的小女儿德菲姆?都?蒙希肯男

爵夫人。同住在廉价公寓中的另一位谜样的男人伏脱冷,看穿急欲在名流社交界中找寻成功

之路的拉斯蒂涅的心境,便对他说,象你这种一文不名的人,若想一步登天,就必须污

染你的双手。同时,伏脱冷更以“成功才是美德”,和讽刺性的“反抗哲学”来迷惑他。并

且,提出以成功、富有为报酬条件,想说服拉斯蒂涅协助他为恶。拉斯蒂涅虽然被这种不劳

而获的名利所迷惑,但是,为顾全他人的性命,终于拒绝了。然而,阴谋并未因此而中止。

就在计划暗中进行时,实为越狱犯而化名伏脱冷的杰克兰,因遭一名房客背叛,而为官方逮

捕。另一方面,由于高老头两个贪得无厌的女儿一再地向他索钱,使得他终于陷入窘境,

再也无法满足爱女的索求了。因此,高老头懊恼不已,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们不顾姐妹之

情,而演出丑陋的纷争,高老头在心痛之余,倒卧病榻不起了。但是,女儿们并未

前来探望,唯有拉斯蒂涅和他的朋友在一旁照料。病中的高老头茫然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

同时一方面诅咒她们,一方面制止她们,而在错觉下,误以为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她的爱女,

他就如此含恨地死去了!见此惨状的拉斯蒂涅,只得典当得鲁菲姆送他的一只手表,而勉强

地埋葬高老头。当他在贝奴拉锡也斯的墓地中,掩埋高老头的尸体时,他同时埋入最后一滴

眼泪,然后面对着巴黎嘶喊:“现在就开始一对一的决战吧!”于是,他跨出了向社会挑战

的第一步。

《高老头》一书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

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培养下都过着奢华的生活。一个高攀贵族,跳进了上流社会,成了新

贵雷斯多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这是一对典型的资产

阶级荡妇。她们出嫁的时候,每人得到80万法郎的陪嫁,所以对高老头极尽奉承体贴之能事

。但是,不久高老头就被撵出了女儿的大门,在欧凯公寓里过着穷酸的生活。开始他还可以

每星期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再后他就连女儿的门都进不去了。这种

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父亲的面条商身份已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

更重要的是因为高老头的钱越来越少了。她们有时也来到欧凯公寓父亲的住处,目的就是为

了继续榨取高老头的仅存的钱财。两个女儿竞先下手,互相争夺,在财产的面前,一对亲姐

妹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高老头》十分生动地塑造了高老头这一人物形象。

《高老头》的艺术特征:人物性格的典型化,人物性格的个性化,环境描写为人物刻画服务

。《人间喜剧》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在小说中初露头角(拉斯蒂涅、纽沁根、伏脱冷、皮安训

等)。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

刻画人物性格。他总是力图为他的人物提供真实、具体的活动背景,从而使人物获得真实感

、典型性。他笔下的环境是个性化的,是为活动于其中的人物服务的。《高老头》一开始对

欧凯公寓内外景的描写,确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先写外景:街道、建筑、阴沟、墙脚,显

出“一派毫无诗意的贫穷”,读起来就像生活在其中的人一样,会“无端端地不快活”。然

后写内景:院子、客厅、地板、陈设,无一不散发着“公寓味道”,就像那股“闭塞的、霉

烂的、酸腐的气味”也会向读者迎面扑来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给我们介绍那一张张奇

形怪状的脸谱,就显得十分自然,十分贴切了。但是巴尔扎克的写景也时常失之冗长。

除了《高老头》外,《欧也妮·葛朗台》也是《人间喜剧》代表作之一,反映的是波旁王朝

复辟

时期法国外省生活图景。它通过葛朗台父女两代的冲突,揭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资

本主义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金钱统治下,家庭也成为人们互相欺骗、掠夺的场

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而又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但由于作者世界观的

局限,作品把老葛朗台的阶级本性解释为一种天性,一种执着狂,未能揭示出剥削阶级的阶

级实质。